作者司马翎并不是在梁羽生、金庸的早期作品影响下从事创作,而是在旧派武侠小说的熏陶下走入这一领域的。换言之,他终于成为新派武侠小说的杰出作家之一,完全是自己探讨的结果,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他对于人性的复杂性的描绘,不但为旧派武侠小说所无,而且也是在梁羽生和金庸的早期作品中所未见的。因为有了司马翎小说,我们更可以充满自信地说:“我们也有具中华文化代表性的大众读物,它的名字是——武侠小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剑海鹰扬(上下品读珍藏本)/司马翎作品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司马翎 |
出版社 | 当代世界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作者司马翎并不是在梁羽生、金庸的早期作品影响下从事创作,而是在旧派武侠小说的熏陶下走入这一领域的。换言之,他终于成为新派武侠小说的杰出作家之一,完全是自己探讨的结果,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他对于人性的复杂性的描绘,不但为旧派武侠小说所无,而且也是在梁羽生和金庸的早期作品中所未见的。因为有了司马翎小说,我们更可以充满自信地说:“我们也有具中华文化代表性的大众读物,它的名字是——武侠小说!” 内容推荐 小说开头写翠华城被屠,城主罗希羽被黑道魔头——七杀杖严无畏击成重伤后死去。而罗希羽的儿子罗廷玉逃脱后苦练武功,成为天下“刀君”,出山报仇。经过种种曲折奇遇艰难险阻,“一代魔王,终于伏诛”。罗廷玉“把翠华城从一片废墟中,逐渐建造起来”,最后一举迎娶了三位美貌新娘:剑后秦霜波,才女端木芙,西域佳丽蒙娜。“迫近佳期之时,水陆两路,武林人物之多,可说是盛况空前。 目录 第1章 血洗孤城/1 第2章 唯我独尊/12 第3章 妙计巧连环/24 第4章 江湖儿女心/36 第5章 刀君剑后/48 第6章 卧薪尝胆/61 第7章 诗酒雅集/73 第8章 剑气扬威/85 第9章 慈悲为怀/96 第10章 超人魅力/108 第11章 护法之战/119 第12章 君在何方/132 第13章 仙子查奸/144 第14章 品花鉴古/156 第15章 炉边清谈/168 第16章 大开杀戒/179 第17章 岂忍卿死/191 第18章 且赴盛宴/202 第19章 大敌当前/213 第20章 见微知著/224 第21章 开棺救美/234 第22章 身世之谜/245 第23章 助敌荡寇/255 第24章 保证得胜/266 第25章 侠士风范/276 第26章 杀透重围/287 第27章 风帆竞逐/298 第28章 君后争胜/309 第29章 情有独钟/319 第30章 啸傲江湖/329 第31章 联袂畅游/339 第32章 玉台铜马/350 第33章 群雄毕集/360 第34章 中外武会/372 第35章 指挥若定/384 第36章 连赢三场/396 第37章 出奇制胜/407 第38章 均在算中/419 第39章 胜券在握/431 第40章 威震天下/443 第41章 胜不骄败不馁/454 第42章 能战始能言和/466 第43章 阴谋诡计/477 第44章 魅剑魔力/487 第45章 广闻大师/498 第46章 程老仙长/509 第47章 爱恨生死/519 第48章 智勇权谋/530 第49章 刀头舐血/540 第50章 不战而胜/551 第51章 芙蓉如面/561 第52章 鼎足三分/571 第53章 刀气如虹/581 第54章 江河日下/592 第55章 无头公案/603 第56章 有情佳丽/613 第57章 生离死别/623 第58章 天罗地网/633 第59章 必有一失/643 第60章 同仇敌忾/653 第61章 改过自新/663 第62章 罪在一人/673 第63章 虚虚实实/683 第64章 生生死死/694 第65章 言必有中/704 第66章 计中之计/715 第67章 患得患失/726 第68章 情重孽重/737 第69章 父子之间/747 第70章 最后决战/756 第71章 剑海鹰扬/766 第72章 翠华重光/776 后记:一代宗师司马翎——武侠小说的新时代意义 宋德令/787 附录一:真善美重现江湖 宋德令/790 附录二:女权的江湖·江湖的女权——司马翎笔下的女性 林保淳/792 附录三:司马翎武侠作品首次出版年表 真善美出版社/797 试读章节 青霞羽士低声向秦霜波道:“贫道实在不明白,对方何以屡次放过了迫攻的机会,每一次,他都可以发挥绝强无伦的凶威,大有取胜之望。” 癞僧接口道:“莫非这叶维亚奉有严令,不许伤人?” 宗旋笑道:“焉有此理,我瞧八成是疏勒国师作茧自缚,但其中的奥妙,却不易推测得出来。” 雷世雄突然插口道:“诸位何不向秦仙子叩询?当可得到解答无讹。” 他此举大有难倒秦霜波之意,宗旋立刻愤然地向秦霜波望去,大有要她立刻回答,使雷世雄失望之意。 秦霜波恬然一笑,道:“这等情形,想必早在端木小姐算中,假如诸位向她叩询,她的答复,一定千真万确,再也不会差错。” 她口气之中,隐隐露出她已对敌方形势了然于胸,只不过不愿说出而已,同时把众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端木芙身上。说得好是捧她的场,使她更添威望;从坏处说,却等如反击了雷世雄一记,因为端木芙终究是他的人,而秦霜波,则仍能保持她的高深莫测。 双修教主詹先生最是了解秦霜波的厉害,这时又倒抽一口冷气,暗暗想道:“这位剑后从来是锋藏于平淡之中,一言一动,无不攻守兼具,看来大庄主也不是她的对手,除非端木小姐肯与她作对,不然的话,只有老庄主亲自出马,方能有胜她之望了!” 此时,众人的目光,果然都转投端木芙,但那仅是迅快的一瞥而已,随即全都回到擂台之上。 但见叶维亚兀自猛攻不休,占尽上风,从开始交锋直至现在,已斗了五十余招,这叶维亚以狮虎之勇,猛攻不休,直打得尚固全无还手之力一般。 端木芙缓缓道:“在这数十招之中,尚先生已表现出武当派绝世的韧力,才承受得住敌人凶猛的攻势,换了别人,纵然挨得下来,但也将心头烦躁,极力设法反击。只要有这等念头,就得白白耗去不少精力,以致减弱了这柔韧之势。以奴家看来,疏勒国师果然堕入我算计之中,被我击中了他自傲自大的弱点了。” 要知,目下中原与西域这两大阵营,已走上了斗力兼斗智的形势,端木芙虽是对疏勒国师前此全无所知,但她以敏锐细腻的观察,再加上情理二字,已瞧出疏勒国师实是智勇兼备的人物。 唯一的缺点,大概只有自傲自大这一点而已,因此,她特地派出尚固,嘱他务必以最擅长的柔韧功夫应战。 疏勒国师虽是晓得武当派韧力过人,但他却有一种心理,那就是,不但这一场战必须赢,并且还要赢得快。于是,他派出了擅长强攻硬打的高手叶维亚,要他在数十招之内,击败敌人。 本来,他麾下诸人之中,比叶维亚强的,还有好几个,但后面还有几十场要打,他必须计算得十分精确,派出之人,只须刚能胜过对手少许,赢得这一场就足够了,如果强得太多,便是浪费实力。 殊不知这么一来,果然被端木芙算中。 那叶维亚一直是攻多守少,勇悍无比,却久攻不下,双方呐喊助威之声,渐渐改变。 早先是西域方面之人,嘈声震耳,鼓掌喝彩以及吹哨子,无不俱全,现声势大见减弱;相反的,中原群雄,越叫越有劲,“加油”之声,不绝于耳。 尚固自然感到敌人劲道远不及初时凌厉沉雄,不由得精神大振,更加沉住气,以应付对方强弩之末的一轮猛攻,只须熬过这一关,便可以说是赢定了。 他继续让对方保持攻势,以便使他的劲力在不知不觉中消耗更多,可能就不必挨他最后一轮猛攻了。假如是年轻之人,好胜之心太强,定必不肯继续挨打而试图出手反击,这么一来,当然激起对方拼命之心,这时,对方奋起残余之力,孤注一掷,其势将必勇悍难当。尚固老谋深算,当然不肯这么做。 堪堪又斗了数十招,蓦然剑光暴涨,冲破了敌人战斧光幕。 这道剑光乍现即隐,两人也立时分开,停手罢战,但见叶维亚左胸上,现出少许血渍。这等情形,一望而知,人家尚固乃是及时收剑,不肯伤人,如若不然,这一剑纵然不刺死对方,也是极重之伤。 叶维亚性情悍直,怪叫一声,回头便奔返己阵,尚固在雷动般的欢呼声中,也徐徐步回己方。 大家都向他道贺,尚固心中暗暗苦笑,因为他最不解的是,对手采取的战略十分奇怪,初时一上来,一味砍劈他的长剑,到了后来,却变成斧斧都向他要害猛攻,这种打法,分明是本末倒置,把气力耗费在没用的地方。他后来觑个空,向端木芙请教。 端木芙道:“疏勒国师深知我们中原武林,讲究兵刃不能伤毁的规矩,所以告诉那叶维亚说,即使砍断了你的兵器,也算赢了。谁知叶维亚心眼不够灵活,听了这话,一上来就拼命想砍断你手中之剑。但试想:长剑的目标,比起人的躯体,面积相差了多少?何况挥剑闪避,又不费多大气力,因此之故,叶维亚上来就自取灭亡。到后来,他又忘了疏勒国师的话,以致有时分明砍剑比砍人少费许多气力的情形,他都白白放过,舍易而就难,非攻击你身体不可。” 尚固这才明白,对方何以打得如此奇怪失策,当下凛然忖道:“对方只不过是一个不甚重要的人物,已把我杀得难以招架,假如本派以后再无人出场,抖露一点功夫,天下英雄必将以为我武当派不过尔尔。” 且不提尚固的寻思,先说疏勒国师,他一看果然连败三场,被端木芙讲对了,虽说第三场败得冤枉,却也不能不服气,也禁不住对她生出忌惮之心了。 方转念间,只听端木芙以娇脆悦耳的声音道:“在那玉台铜马腹中,有一封函件奉上,请国师过目之后,再继续比武不迟。” 疏勒国师眼珠一转,不等蒙娜翻译,立刻动手在那玉台铜马上找寻,他一下子就找到开启铜马肚腹的机关,取出一封书信。 韩行昌道:“在下果然没猜错,疏勒国师竟然精通汉语。”话犹未毕,但见疏勒国师拆函阅看,不觉失声惊噫一声,道:“敢情也通晓汉文,这真是智者无所不能了。” 疏勒国师向他望了一眼,道:“端木小姐比你更早就猜出来了,不然的话,她不会在这物事之中,留下书信。这也是我所以立刻表示懂得汉语之故,如若等到看过她的书信,才不再装不懂的话,便不足以显出我的才智,并不下于她。” 韩行昌道:“国师这话,竟是暗示说,端木小姐这封书信之内,定必指出您懂得汉语么?” 疏勒国师道:“正是如此。” 他向对阵望了一眼,接着道:“你不妨看看她的表情,足证我之言定无虚假。” 韩行昌忙向端木芙瞧去,只见她不住颔首,流露出钦佩的神情。 可见得疏勒国师如此迅捷的才思,令她激赏不已。 疏勒国师向信上望去,首先映眼的是一手簪花体好字,如见其人。 那信上写道:“端木小女子拜上疏勒国师勋鉴:国师精通汉家文字,熟知汉家风俗人情,万里驱师,意欲效法我汉家前贤,布威中原,建赫赫万世之功,心雄天下,气壮山河,小女子无任佩服。窃思韩少爷行昌,一介书生,进无搴旗斩将之能,退无运筹献计之力,竟以地主远送贵客之身,忽遭楚囚之辱,贻人话柄,终无小补,国师失策之一也。汉家地域,广大无垠,人才亿万,国师竞以韩少爷为翘楚,行群龙无首之计,此失策之二也。玉台铜马,史书不载,裨帙全无,足见向壁虚构,名不正,言不顺,失策之三也。设若仍不释放韩少爷,则贵方纵然获胜,亦于国师威名有损,盖此举不无挟人质以胁敌之嫌也。小女子如不略施手段,国师绝难回心转意,多有得罪,伏乞海涵。” 就是这么短短的一封信,把个气焰万丈的疏勒国师,看得心头凛骇不已!P407-409 序言 中国的武侠小说有旧派与新派之分。旧派武侠小说虽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出发点,但如果没有新派武侠小说,就不可能提高武侠小说的品位。在今天能对广大读者产生吸引力的武侠小说,主要是新派而非旧派。 在新派武侠小说中,影响最大的自然是金庸和古龙,但形成新派武侠小说盛况的,却绝不只是依靠他们两位。所以,对其他有成就的新派武侠小说和在旧派武侠小说向新派转型期间的突出作品也应给予重视和研究。何况现在的武侠小说创作已面临又一次转型期;为了促使武侠小说的新的一轮高潮的到来,对前一阶段的武侠小说创作加以总结,以便从中吸收经验教训,其重要性已日益显示出来。这就使上述的作家研究工作更有其必要性。 在这一类型的武侠小说家中,我认为司马翎是特别值得注意的一位。司马翎生平 司马翎本名吴思明,生于1933年,广东汕头人。少年时期受到较好的文化教育。1947年随家人移居香港,开始接触还珠楼主、白羽、王度庐、朱贞木、郑证因等人的武侠小说,对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等书尤为喜爱。1957年至台湾入政治大学政治系,次年发表武侠小说《关洛风云录》,一举成名,因而他休学一年,集中时间与精力创作武侠小说,及至《剑气千幻录》(1959)和《剑神传》(1960;《关洛风云录》续篇)分别在台港报上连载,遂获得了更大名声。大学毕业后,虽担任过《民族晚报》记者、《新生报》编辑等职。但其主要精力仍用于写武侠小说,发表了很多作品,成就也更为卓著。在当时台湾受到热烈欢迎。古龙曾说:“……在台湾早期的武侠小说家中,我唯一‘迷’过的只有司马翎,他算得上是个天才型作家。记得当年为了先睹为快,我几乎每天都待在真善美出版社(出版武侠小说的出版社。——引者)门口,等着看司马翎的新书。”(见叶洪生《武侠小说谈艺录》中的《当代武侠变奏曲》,台湾联经出版公司,1994)可见其影响之一斑。在香港也很受重视,金庸对司马翎的小说就颇为喜爱。据其自述:“我生平最开心的享受就是捧一本好看的武侠小说来欣赏一番。现今我坐飞机长途旅行,无可奈何,手提包中仍常带白羽、还珠、古龙、司马翎的武侠旧作。”(见金庸《飞狐外传》最新修订版《后记》,台湾远流出版社,2003)但他在1971年后,主要从事商业经营;晚年偶有所作,也已不能与其以前的媲美。1989年逝世于故乡汕头。 司马翎武侠小说的创作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中可以看到其艺术成就是怎样不断提高的。其第一阶段始于《关洛风云录》的创作。这也是他在旧派武侠小说的基础上跨出新的脚步的时期。 他写这部小说虽在通常被目为新派武侠小说创始人的梁羽生、金庸之后,但从作品来看,似乎并没有受梁、金的影响。因为金庸的最早两部小说——《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多少有些政治内容:前者含有对乾隆皇帝的批判,后者则对崇祯皇帝和李白成都作了批判。梁羽生的政治色彩比金庸的还明显一些,他的《萍踪侠影》以及赞美清初反清志士的作品就是明显的例子。《关洛风云录》却全无这样的内容,其主线乃是武林门派之间的恩仇以及分属这两个门派的青年男女间的情场波折,这正是旧派武侠小说的传统题材。——我对这两种题材毫无轩轾之意,只是想说明司马翎在这方面接受的乃是旧派武侠小说的传统,而非以梁、金为代表的早期新派武侠小说的影响。 在写法上,《关洛风云录》所采取的也是旧派的追求情节丰富、人物众多而且描写充分展开的方法,而与梁羽生、金庸早期作品以一个主要人物为中心来安排情节有别。例如,《关洛风云录》的第一主要人物自是石轩中,但大概有一半左右篇幅所写故事(例如阴无垢与其母亲、德贝勒与珠儿的故事)是既与石轩中不相干,也与第二主要人物——石轩中的恋人朱玲无直接关系的。这在旧派武侠小说的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等书中是常见的,严格说来,是一种缺陷多于长处的方法,因为会导致结构的散漫。是以金庸、梁羽生的早期作品摒弃这种方法是有道理的;司马翎继续使用,则正说明了他的作品实渊源于旧派武侠小说。不过,司马翎在后来的作品中,对这种方法作了改进,因而其作品既除去了结构散漫之弊,而又能保持情节丰富、人物众多、且具有较多丰满形象的优点。 总之,他并不是在梁羽生、金庸的早期作品影响下从事创作,而是在旧派武侠小说的熏陶下走入这一领域的。换言之,他终于成为新派武侠小说的杰出作家之一,完全是自己探讨的结果,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那么,《关洛风云录》的超越旧派武侠小说之处又何在呢?这就是在人物描写中对人性的复杂性的开始重视。 这部小说的最主要人物石轩中是崆峒派的徒弟,他奉命下山为师门报仇,却与对头的徒弟朱玲恋爱。后来在与对头比武时落下悬崖。脱险后寄住一乡绅家中,于是又产生了种种感情上的纠葛。这些都不脱旧武侠小说的范畴。例如。敌对双方的青年男女之间的恋爱以及情场波折,早就见于王度庐的《鹤惊昆仑》。但在石轩中身上体现出来的人物的特点却是旧派武侠小说中所没有见到过的。他受旧道德的熏陶很深,对所谓淫邪之行极为憎恶。救他的乡绅已经年老,却有两个年轻的妾;她们不安于室。于是石轩中就对她们进行惩罚;以致一瘫一哑,后者从此就礼佛修行。看到她的这种凄凉的情景,他又产生了疑问:“这个尚是花信年华的少妇,从此青灯黄卷,永绝尘缘,难道是命该如此,不应得到人间欢乐?可是我也没有做错呀!她是应该受惩罚的。……”(16章)又如书中极其凶残的恶魔邓牧,却在不经意间为一个善良的人家所感动,不但无私地帮助他们脱离患难,而且收那家的女孩子为义女,并对她产生了真挚的父爱(30—31章)。像这样的对于人性的复杂性的描绘,不但为旧派武侠小说所无,而且也是在梁羽生和金庸的早期作品中所未见的。 这样的好处,大致有二:一是使人物真切可信;二是使许多情节发生出于意外的变化,但又全在情理之中。如石轩中后来遇到危难时,就因邓牧的义女的援助而脱险(51章)。所以,《关洛风云录》的情节的曲折、奇幻,不仅在于事件设计的巧妙,还在于对人性的复杂性的掌握。这是《关洛风云录》超越旧派武侠小说的一个重要方面。 司马翎创作的第二阶段,是从《圣剑飞霜》(1962)开始的。 在这一阶段里。不但人物描写中的上述优点继续保持和发扬,在女性人物的塑造上尤有重大的突破。如《饮马黄河》(1964)中的春梦小姐和雪女、《剑海鹰扬》(1966)中的端木芙、《丹凤针》(1967)中的云散花,其才能的出众、性格的鲜明不仅在旧派小说中所未见,在新派小说中也可谓别开生面。像云散花那样的美丽、善良、热情而又勇敢、无所顾忌的女性,就其感情的丰富、个性的自然鲜明而论,是在其后的古龙的小说中也很难看到的。只可惜作者自己似乎对她不无偏见,正与梁羽生对《云海玉弓缘》(这恐怕要算是梁羽生写得最好的作品)中厉胜男的偏见相仿。 此外,司马翎在这阶段的小说中还有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结构的完整已成为作品的共同特点。一般以一个或两个主要人物为主,所有情节都围绕这一中心而展开,因这一个或两个人物的经历和遭遇都很复杂,所以情节丰富而曲折。例如《饮马黄河》。其男主人公要解决一系列问题:谁把他师父变作狼人?谁是一个残忍的暗杀集团的首脑?许多武林高手是怎么失踪的?怎么报自己的家仇?在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他遇到种种困难,有了好多意外的朋友和敌人,也有不同类型的男女感情的纠葛,因而波谲云诡,悬念迭起。 另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对推理小说的功能的吸取。在《圣剑飞霜》中,出现了一个神秘的凶徒,并且谋杀了少林寺方丈,嫁祸于男主人公皇甫维。经过侦破,才发现这是一位少林寺高僧。在这以后,司马翎作品中就常有此类内容,而且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饮马黄河》的侦破暗杀集团首脑、《剑海鹰扬》的侦破谋杀端木家族的凶手、《血羽檄》的侦破极乐教教主等。其中最突出的是《浩荡江湖》,整个作品由好几个疑案构成,案中有案;案件侦破、罪犯受惩之日,也就是作品结束之时。这样的武侠与推理的结合,也是古龙小说的先声。 司马翎创作的第三阶段,是从《檀车侠影》(1968)开始的。这是其写作技巧更为圆熟的时期,上述优点有了进一步的体现。 以《檀车侠影》来说,主人公徐少龙的性格相当有特色。他具有为国为民的热忱。勇敢,机智,不畏牺牲;渴望爱情,但又能为了事业而牺牲爱情;同时也追求刺激,企图以声色的享受来缓解其危险的生活所导致的紧张感。这样的人物。是金庸、梁羽生等人的作品里所没有的。《神雕侠侣》的杨过、《笑傲江湖》的令狐冲虽然也有点“邪”,但没有这样厉害。《鹿鼎记》里的韦小宝虽然也贪财好色、嗜赌如命,但那是另一种类型,不像徐少龙是自觉地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所以,在徐少龙身上,更充分地显示了人的复杂性,无论是较之司马翎以前的小说,抑或是较之金庸等人的作品。同时,徐少龙的这种性格,是在其打入五旗帮的过程中,随着其工作的进展、危险程度的增加而逐步地显示出来的,因而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其女主人公连晓君和另一女性石芳华也都写得丰满而各具个性。 在结构上,《檀车侠影》相当完整而集中,严格地随着徐少龙的行动而展开情节。其中虽有少数故事似乎可有可无,但都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徐少龙有一次在饭馆里遇到一个飞扬跋扈的青年,为了掩蔽自己的身份,不得不与他周旋。那人要徐少龙到一个船上去送封信,徐少龙不得不去。他在船上碰到了两个妇女,然后就回来了。这似乎全是闲笔,但到后来。徐少龙两次得到了船上那个年长妇女的帮助。一次是内力大伤而又受到强敌逼迫之时,她帮他恢复了内力;一次是在重伤垂死之际,她把他带走了,并且声称可以把他救活。同时,作者为徐少龙安排了许多陷阱和看似难以克服的障碍,而徐少龙都运用他的机智、匪夷所思地一一解决了,因而整个作品都充满着深具吸引力的悬念,一个刚去,一个又来。 在武侠和推理的结合方面,《檀车侠影》也相当突出。徐少龙的任务是要查获五旗帮中一个贩卖人口的集团。这任务是在作品开始不久就提出的,以后虽逐步地取得进展,但直到作品结束。才弄清楚了这个集团一一甚至整个五旗帮一一的首领并非帮主钟抚仙,而是其副手袁琦;钟抚仙倒是受袁琦支配的。 总之,司马翎创作的第三阶段所形成的种种长处,在《檀车侠影》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和进一步的发扬。 也是属于这一时期的《玉钩斜》,在上述的特点以外,还具有悲剧色彩。作品中有三个年轻而美丽的女性:一个武艺高强,冷傲孤独,最后受重伤而死;一个温柔善良,但患上了麻风症;一个生在巫婆之家,生活没有温暖,结果投入空门。此书所写的实是人生的不幸,具有哲学意味。这在武侠小说中也是少见的。司马翎小说的成就和地位 综上所述。司马翎的武侠小说具有如下特色:内容丰富,情节紧张曲折而绝大部分作品不流于怪诞;显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并含有较细腻的心理描写;多数作品结构完整并与推理相结合。换言之,他既充分吸收了旧派武侠小说的优点,克服了它的缺陷,又较充分地、多方面地体现了新派武侠小说的优越性,在武侠小说史上实具有重要地位。可惜的是:他的作品没有像金庸似地经过一道最后的润色、修整的过程,因而不能呈现像金庸作品集那样焕然一新的面貌。 章培恒 后记 台湾初期(1950—1974)武侠小说的阅读代表了民众休闲活动的大宗选择,笔者的一位老师曾特别指出武侠小说有很大的安定社会人心的作用。在思想禁锢的当时是非常开明、务实的说法,现在回顾则尤其颇具见地。 历久弥新的司马翎 司马翎小说伴随我度过少年成长期,当时我只觉得非常好看,比别的武侠小说都要好看。旅美三十多年以来,自研究所到就业,自成家到为人父,还是经常重读他的书,除了初期它帮助我克服乡愁以外,它也给我带来很大程度的精神松弛、天马行空的幻想空间。随着人生经验的累积,慢慢地我开始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与体验,我发现他的作品除了令人一看再看,百看不厌,完全具备了小说的艺术美的功能以外,书中更蕴含着丰富的学养。除了纯文学及儒释道三家大宗学说以外,举凡天文、地理、医卜、星相、风水、古玩、字画等杂学亦是无所不包。且均能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书中情节内,并往往加入其独到见解,又完全没有学究气息,简直妙不可言。于是我们在享受其作品生动活泼的叙述、引人入胜的情节之余,也无形中受益良多。休闲的小说阅读竟然成了。_趟知性之旅,也许这即是为什么知识分子最喜欢他的作品的原因。事实上它的确经得起时代考验,历久弥新。 头脑的体操 不同的人读司马翎作品有不同之感悟,但有一点是大家所公认的,即是他的作品充满了推理、斗智并及谋略的境界,不若日本推理小说及西方侦探小说为了推理而推理,司马翎的推理乃是借着书中人物之日常生活所表现,人物之间的互动随着脑中的思考一步一步细腻地展现出来,合情合理,绝无简单的好人变坏人、坏人变好人的随机、单薄、无章法的情节出现,复杂的人性在此显微镜式的剖析之下清楚地呈现出来,结局或许出乎意料,但过程绝对平实合理,令读者不自觉地作了一次头脑的体操,大呼过瘾。难怪有一位高科技企业主持人自承阅读司马翎作品有助他企业管理,比坊间企管谋略之类的书生动实用得多。我愿在此大胆建议教授心理学、人际关系学、企业管理学、策略学、谈判学及相关学科的老师们将司马翎作品列入参考书目之列。 生命科学新页 司马翎丰沛的创作力除了表现在对于人性深入、细微并发人深省的剖析外,也创意十足地表现在对于武学的诠释上,当我们看到他在《帝疆争雄记》中将诗词歌赋化入鞭法中,一面吟诗,一面发鞭,令人叹为观止;在《饮马黄河》内将绘画泼墨笔法的意境融人剑法内,又是更进一层;而武功精进到极致便进入了精神境界,在多部作品中揭示“心灵修炼”、“气机感应”、“以意克敌”等武学至理(也可看成人生哲理),令人赞佩不已;读者在此心神俱醉之余,又非常惊喜地发现台湾大学校长李嗣涔教授多年来所从事的气功研究居然可部分证实司马翎作品中对于武学之描述,我们老祖宗之道家养生学问与司马翎武侠小说之创新想象居然在现代科学内巧妙结合,此不啻为未来生命科学之发展谱下新的一页!(大陆对气功等相关学问之研究已行之有年,亦颇有成就,名之“人体科学”,笔者认为将在近世西方生命科学领域据一席之位。李教授宣称他个人后半生之学术研究将着重于此项领域。) 武侠小说的社会功能 武侠小说名家上官鼎认为司马翎是天才型作家,古龙对司马翎推崇备至,台湾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张系国誉之为“武侠小说家的小说家”,著名武侠评论家叶洪生分析司马翎在台湾武侠文学创作史中居于承先启后之关键地位,著名武侠评论家林保淳教授对司马翎作品亦推崇备至,先父宋今人先生(真善美出版社创办人)高度评价司马翎为“新派领袖”,他的作品传统与创新兼顾,文字结构严谨,各类情节首尾相应全书,数十部作品中人物与情节多彩多姿,而且绝少有两部作品雷同者,诚然不可多得。作品中多处不着痕迹地指出人类社会中法律与礼教的价值,遵循人性良知良能的必然,读者在趣味性的小说阅读中,潜移默化之间对于我中华文化固持之忠、孝、仁、义等美德,无形中有了深一层的领悟,也因此司马翎作品在小说之社会功能上作出了一个良好的示范。 全球华人的共同感情 旅美三十多年,对于中华文化之依恃日深,个人高度期盼:当此新世纪,面对欧美科幻小说及日本推理小说,因为有了司马翎小说,我们更可以充满自信地说:“我们也有具中华文化代表性的大众读物,它的名字是——武侠小说!” 宋德令 书评(媒体评论) 在台湾早期的武侠小说家中,我唯一“迷”过的只有司马翎,他算得上是个天才型作家。记得当年为了先睹为快,我几乎每天都待在真善美出版社门口,等着看司马翎的新书。后来一集追一集地等烦了,一时技痒才学着写武侠小说。 ——古龙 我最欣赏的武侠作家唯有金庸与司马翎,尤其是司马翎,我觉得他是目前台湾武侠界的第一把交椅,他的作品非常有内涵,而且对人性的刻画入木三分、大胆直接,非常真诚、毫无虚假,卓见哲理、俯拾即是……创造出一个能够自圆其说、有血有肉的武侠天地!……我在武学方面所重视的精神与气势,是受了司马翎的影响。 ——黄易 (司马翎)并不是在梁羽生、金庸的早期作品影响下从事创作,而是在旧派武侠小说的熏陶下走入这一领域的。换言之,他终于成为新派武侠小说的杰出作家之一,完全是自己探讨的结果,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他)对于人性的复杂性的描绘,不但为旧派武侠小说所无,而且也是在梁羽生和金庸的早期作品中所未见的。 ——复旦大学杰出教授、中国文学史专家、武侠小说研究学者 章培恒 把斗智提升到武功并驾齐驱的地位甚至更高一筹,是司马翎对“武学”的最大贡献。在《剑海鹰扬》中,则把这种斗智推到极致。司马翎通过层出不穷的奇遇和美不胜收的斗智,展现了人性的精炒深微,沤歌了人类的无穷智慧,为中国的武侠小说开创了独树一帜的一大宗派。在今天21世纪大陆新武侠崛起之际,本人郑重指出:司马氏剑法是值得新一代作家认真继承并发扬光大的。 ——著名学者、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孔庆东 我生平最开心的享受就是捧一本好看的武侠小说来欣赏一番。现今我坐飞机长途旅行,无可奈何,手提包中仍常带白羽、还珠、古龙、司马翎的武侠旧作。 ——金庸 吴先生(司马翎)的文字清新流畅,略带新文艺之风,一反过去讲故事的老套。武侠小说之中所谓”新派”,吴先生有首创造之功;誉之为“新派领袖”,实当之无愧。 ——台湾真善美出版社创办人(始于1950年) 宋令人 “智慧性”的女侠,是司马翎最钟爱、最乐于刻画的,因此出现的频率也最高。同时,司马翎所赋于女性的“自由性”,实际上暗示了“女权”的未来的合理发展。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中华武侠文学学会”会长 林保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