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分析不同于一般的泛泛而谈,而是以经济理论和财务理论为工具,透彻分析案例中公司的各种行为、动机与经济后果。本书适合财务、会计、金融及工商管理专业的师生作为教学辅助用书,也适合对我国公司治理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本书以处于转型经济中的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公司治理,尤其是地方政府和法律对公司治理行为的影响为研究核心,以案例分析为载体,以企业合并、债务重组、控制权斗争、民营化与民营企业治理、整体上市等为切入点,以现代经济理论解析公司实际问题,融学术研究于实务问题。本书中的案例均是近几年来证券市场广受关注的焦点,又分布于公司治理领域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典型性。
第1章 转型时期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环境分析
一 转型时期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特征以及法制环境
二 公司治理各行为主体及其特征
三 公司治理的行为及其后果
第2章 国有大股东控制、资源配置与上市公司的“涅槃”重生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公司改制重组上市过程及其思考
三 农工商公司治理结构分析
四 农工商经营失败、资源配置与国有股东控制
五 资源配置、农工商的“涅槃重生”及政府的作用
六 结论
第3章 政府治理与公司治理
一 引言
二 捆绑上市的制度背景
三 洞庭水殖捆绑上市:一种纯政府行为
四 公司治理问题:关联交易转移上市公司资金
五 管理层收购是否能改善公司治理
六 研究结论及启示
第4章 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协同效应还是财富转移
一 引言
二 已有的研究结果及其解释
三 案例概况:共同控制下两个上市公司之间的吸收合并
四 协同效应还是财富转移
五 吸收合并中的财富转移:政府治理与公司治理
六 结论与启示
第5章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利益分歧下的多重博弈与管制失效
一 引言
二 文献回顾
三 案例概况
四 宇通客车的管理层收购为什么要通过股权拍卖形式完成
五 宇通客车管理层收购过程中扭曲的经济行为、资源重置与政府股东利益流失
六 宇通客车管理层收购的经济后果
七 研究启示:管理层收购规范与法律制度建设
八 结语
第6章 内部人控制、整体上市与资源配置效率
一 引言
二 集团整体上市的历史背景
三 TCL集团整体上市:资源有效配置还是财富再分配
四 TCL集团整体上市动因之解释——内部人控制下的过度扩张
五 结论
第7章 以股抵债:大股东动了谁的奶酪
一 引言
二 案例简介:上市公司大股东以股抵
三 以股抵债定价的合理性
四 以股抵债对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五 “以股抵债”目标的可信性
六 结论与启示
第8章 政府股东主导下的“以股抵债”与控制权收益
一 引言
二 文献回顾
三 案例概况:华北制药和电广传媒“以股抵债”方案的比较
四 不同的市场反应:基于投资者的利益角度
五 “以股抵债”方案:控制权收益实现还是协同效应
六 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可以改善公司治理与提高企业价值吗
七 研究启示:政府治理与法制建设
八 结语
第9章 地方政府角色错位与“国退民进”困局
一、引言
二、文献回顾与评论
三、案例概况:酒鬼酒的“国退民进”与“民退国进”
四、“国退民进”失败与地方政府角色错位
五、讨论:地方政府的功能定位以及与市场的关系
六、结论
第10章 民营化为何不能改善公司经营绩效
一、引言
二、产权理论文献回顾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历程回顾
三、案例概况
四、政府控制下的国有企业与经营失败
五、国光瓷业的民营化为何不能改善公司经营绩效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第11章 “股权制衡”可以改善公司治理吗
一、引言
二、案例介绍
三、相近持股比: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缺陷
四、董事会安排:控制权争夺的焦点
五、控制权收益的诱惑:分散股权结构下的必然产物
六、治理结构与法律环境
七、结论与启示
第12章 “泛家族化”还是“家长制”
一、引言
二、案例介绍
三、多元化道路的选择:成败之基石
四、产业运作与资本运作的选择:持续发展之保证
五、“泛家族化”还是“家长制”:中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
六、结语
第13章 配股失败与投资者利益
一、引言
二、理论分析
三、案例背景
四、配股过程中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
五、渝三峡配股中各个利益主体的成本 收益分析
六、配股后的公司绩效:财富创造还是财富毁灭
七、结论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