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又叫《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
本书以普及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目的,从《左传》中挑选出一部分对青少年成长有益的名言名句,力图较全面而翔实地展现《左传》的思想精华。需要注意的是,《左传》中记叙的某些史实与当今时代的观念不相吻合,由于这是一本史书,编者在尽量保留原貌的基础上努力加以引导。小读者在阅读中可以多向老师、家长请教。
本书以普及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目的,从《左传》中挑选出一部分对青少年成长有益的名言名句,力图较全面而翔实地展现《左传》的思想精华。为帮助小读者理解这些名言名句,书中还作了深入浅出的解析,并辅以生动的故事,以揭示其蕴涵的深刻哲理。每则故事后的“想想看”,可以帮助小读者检查自己在阅读后对故事的理解情况。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隐公元年》
隧,隧道。融融,快乐和睦的样子。
来到隧道中,心情多快乐啊!。“其乐融融”,形容和谐快乐的样子。
故事
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武公的夫人姜氏先后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郑庄公,另一个是共叔段。姜氏不喜欢郑庄公,而对共叔段却非常宠爱。
郑庄公当上国君后,共叔段仗姜氏的支持,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还勾结了姜氏做内应,企图发动叛乱,推翻郑庄公的统治。在得知共叔段造反的确切时间后,郑庄公立刻派出军队,消灭了共叔段的武装,共叔段被迫逃亡到了共国避难。
平息叛乱后,大臣们带着姜氏去见郑庄公,请示应该怎样处置姜氏。郑庄公就生气地指着脚下的土地,对母亲姜氏发誓说:“除非是到了地下的黄泉,我再也不会见你了!今后,你就搬到城颍去住吧。”
姜氏搬走后不久,郑庄公的怒气渐渐消了。他开始为自己对母亲说了那么绝情的话而后悔不已。
颍谷有个地方官叫颍考叔,他听说了这件事后,就带上贡品去拜见郑庄公。郑庄公设宴招待他时,他故意把肉食放在一旁,自己只吃饭。郑庄公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为什么只吃饭不吃肉呢?是嫌肉不好吃吗?”
“小人哪里会嫌肉不好吃啊!”颍考叔回答说,“我家有老母,她还从没尝过君王的肉汤。我想把这些美食带回去献给母亲,请大王恩准。”
郑庄公听了,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你有母亲可以送美食给她,而我却没有这样的福分啊!”
颍考叔乘机说:“请允许小人斗胆问一下,大王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郑庄公把憋在心里的话全告诉了颍考叔,说:“君无戏言,我现在真是后悔莫及啊!”
“大王有什么好忧虑的呢?"颍考叔说,“只要挖开地面见到泉水,再挖一条隧道,您就可以在隧道里和您的母亲见面了。难道这不是黄泉相见吗?谁又会说您违背了当时的誓言呢?”
“妙啊!”郑庄公对颍考叔的建议赞不绝口,就照着他的话去做。隧道挖好后,郑庄公快步走进隧道,激动地赋诗道:“来到隧道中,心头乐融融!”姜氏和郑庄公一起走出隧道,她也赋诗道:“走出隧道外,心情多畅快!”母子俩紧紧抱在一起。
想想看
郑庄公为什么只在隧道里和母亲见面?
A.他对母亲溺爱弟弟感到生气。
B.他不愿意让母亲住在宫殿里。
C.他曾发誓不到黄泉不见母亲。
D.母亲怕热,隧道里凉快些。P1-3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又叫《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
关于《左传》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历来有过许多争论。一种说法是,《左传》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左丘明根据孔子的《春秋》编写而成;但据近代人的考证,现在大多数人都认为,《左传》是战国初期的鲁国史官根据春秋时代各国史料编写而成的。《左传》全书篇幅达18万字,按照鲁国12个国君的顺序编年,比较系统、客观地记述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255年内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家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较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面貌,是研究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
同时,《左传》叙事详细完整,条理清晰,人物形象饱满,语言优美精练,被后人视为古代散文的典范。书中有大量蕴涵哲理、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比如:“善不可失,恶不可长”,“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爱之如父母,归之如流水”等,对当代的青少年甚至成人都有较强的启发意义。
本书以普及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目的,从《左传》中挑选出一部分对青少年成长有益的名言名句,力图较全面而翔实地展现《左传》的思想精华。为帮助小读者理解这些名言名句,书中还作了深入浅出的解析,并辅以生动的故事,以揭示其蕴涵的深刻哲理。每则故事后的“想想看”,可以帮助小读者检查自己在阅读后对故事的理解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左传》中记叙的某些史实与当今时代的观念不相吻合,由于这是一本史书,我们在尽量保留原貌的基础上努力加以引导。小读者在阅读中可以多向老师、家长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