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郑子瑜传稿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毛策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郑子瑜,1916年3月18日诞生于漳州市,后移居石码镇,是清代诗人郑开禧的后裔。郑子瑜教授的学术是多方面的,有“传奇学者”之誉称,他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现代文学家。本书主要介绍了坎坷的人生起步、学术生涯的初始、艰难竭蹶中的奋起、攀登海外汉学的高峰和实至名归等内容,详细地记录和评论了郑子瑜一生坎坷的经历以及对华夏学术诸多方面的原创性贡献。

内容推荐

本书是关于当代海外华裔知名学者郑子瑜的首部学术传记,也是作者《汉学范例:郑子瑜学术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的姐妹篇。它以传主生平为线索,详细地记录和评论了郑子瑜一生坎坷的经历以及对华夏学术诸多方面的原创性贡献。书中所披露的一些域外史料对当代内地学术界而言是难能可贵的。

目录

第一章 坎坷的人生起步

 一、漳州的文化传统:抗争与开放

 二、郑子瑜家世

 三、悲惨的家庭:长兄、三弟的早夭

 四、冷暖于今只自知

 五、少年时代艰辛的学习生活

第二章 学术生涯的初始

 一、新文学的第一位恩师:丘絮絮

 二、就学于集美师范与短暂的教书匠生涯

 三、走向文坛:<涟漪》与《九流》

 四、《九流》编委群像

 五、拜会郁达夫

 六、国学专修班

第三章 艰难竭蹶中的奋起

 一、南渡婆罗洲

 二、在北婆罗洲(一):中原回首泪橫经

 三、在北婆罗洲(二):横刀直斩扶桑辔

 四、在北婆罗洲(三):椰风椰雨伤作客

 五、南洋硕果(一):《鲁迅诗话》

 六、南洋硕果(二):奇书《(阿Q正传)郑笺)

 七、南洋硕果(三):首编《达夫诗词集》

 八、新加坡:坎坷人生的继续(一)

 九、新加坡:坎坷人生的继续(二)

 十、妻子丁桂女士

 十一、郑子瑜与南洋学会

 十二、南洋学会鸟瞰

 十三、高维廉:大义凛然的银行家兼黄学专家

 十四、许云樵:以研究学术为职志的苦难学者

 十五、黄曼士:广结善缘的学界护花使者

 十六、刘士木:为学术而死的南洋问题专家

 十七、黄笃修:锦衣玉食的儒商文学家

 十八、陈育崧和韩槐准:学者从商,不忘于学

第四章 攀登海外汉学的高峰(上)

 一、黄遵宪研究的起步

 二、黄遵宪研究的扛鼎之作:<入境庐丛考》

 三、关于马华文学起源

 四、主编《南洋学报》

 五、东渡扶桑

 六、拜谒平林寺

 七、扶桑讲学(一)

 八、扶桑讲学(二)

 九、扶桑讲学(三)

 十、扶桑讲学(四)

 十一、刘郎两度来相访

 十二、友谊的硕果:<黄遵宪与日本友人笔谈遗稿》

 十三、珍贵史料:笔谈遗稿

 十四、东瀛知友:实藤惠秀

 十五、东瀛知友:铃木由次郎

 十六、东瀛知友:高田真治

 十七、东瀛知友:铃木虎雄

 十八、东瀛知友:吉川車次郎

 十九、东瀛知友:松浦友久

 二十、东瀛知友:增田涉

 二十一、东瀛知友:仓石武四郎和宇野精一

 二十二、与曹聚仁交往

 二十三、是非分明:郑子瑜与周作人

第五章 攀登海外汉学的高峰(下)

 一、初试牛刀:《中国修辞学的变迁》

 二、神交陈望道

 三、不相称的荣誉与处境

 四、学术功力的体现和学术视野的拓展:《关于黄遵宪诗的笺注及其佚诗》

 五、千诗织就回文锦:从修辞技巧看回文诗

 六、面壁十年成正果:《中国修辞学史稿》

 七、《中国修辞学史稿》散论(一)

 八、《中国修辞学史稿》散论(二)

 九、《中国修辞学史稿》的完善:《中国修辞学史》问世

 十、《中国修辞学史》的姐妹篇:《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辞偶疏举要》

 十一、治学之道:是其所是,非其所非

第六章 实至名归

 一、郑子瑜与复旦大学的因缘

 二、应聘厦门大学客座教授

 三、应聘北京大学客座教授

 四、民族气节

 五、与内地学人交往

 六、讲学香江,情系华夏

附录

 一、《自传》(郑子瑜)

 二、《我的历程》(丁桂)

 三、参考书目举要

试读章节

1916年初春时分(3月18日),郑子瑜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

漳州地处九龙江西、北溪下游的平原,又称“芗城”,是一座闽南古城。据近年史前考古的重大发现有漳州莲花池文化的旧石器、“东山人”化石、诏安县腊州山新石器遗址、华安仙字潭图画文字石刻以及体现原始崇拜石刻的遗迹多处。这些发现,足以证明漳州的文明史发源于上古史前社会,为中国有待开发的文化宝库之一。

漳州正式建制于唐代嗣圣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数年前,漳州编印建州一千三百年纪念刊,请郑子瑜题词,郑氏赋诗一绝遥寄,诗云:“漳州领县千三鉸,史迹昭昭举世稀,愧我离乡逾半世,望风遐想独依依。”怀乡之情溢于言表。

漳州较早的居民是闽越族。到了唐代总章年间,民族冲突曰趋尖锐化,闽粵一带的少数民族以武装抗击唐朝的统治者。仪凤年间,唐高宗诏左郎将归德将军陈政统率岭南军前往平叛。陈政死后,其子陈元光带领部将,出阵征剿,平息骚乱,且耕战并举,守于云霄漳水之北。

据《漳浦县志·名宦志·陈元光》条所载,岭南行军总管陈元光于“嗣圣三年疏言,周官七闽,宜增为八,请建一州泉、潮间,驻刺史领其事。朝议以为遐方僻壤,万一建官不谙民土,民反受害,元光父子久牧彼土,蛮畏民怀,莫如令其兼秩领州。朝旨可之,遂给明谕,俾建漳州。”

所谓“嗣圣三年”,即垂拱二年(686年),因清人修志持李唐正统观念,拒认武周政权的“垂拱”年号,仍袭用唐中宗李显的“嗣圣”年号。

陈元光自公元686年上奏提出戍边和建置州县之策,意在实施法治,安定民生,使社会秩序步入规范。武后执政时,准奏,划出泉州一部分(即云霄漳水一带)设置漳州、漳浦二邑,提升陈元光为怀化大将军,兼秩领州。这便是漳州最早的郡治之地,陈元光也被后人尊称为“开漳元祖”。

漳州在世人目光中首先是“花果之乡”,尤以“水仙花的故乡”著称于华夏。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暖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使它四季常青,物产丰富。春有枇杷、杨梅、桃、李,夏有荔枝、龙眼、西瓜、芒果、石榴,秋有香蕉、柚子、柿子、油甘子,冬有甘蔗、橄榄、红橘等,尤其以芦柑、香蕉、柚子扬名国外。难怪唐代漳州诗人丁儒在饱尝鲜果佳肴之后以陶醉的心态写道:“锦苑来丹荔,清波出素鳞,芭蕉金剖润,龙眼玉生津,密取花间液,柑荐树上珍。”

其实,物产丰富仅仅是世人眼中的表面观察。古都漳州蕴藏着巨大的文化内涵,却为人所忽略。

漳州众多的名胜古迹,占有着中国文化史上光彩夺目的一页。

丹霞半月楼和仰文楼是理学大师朱熹曾在人生得意之时驻足讲学之所在。朱公文祠是纪念朱熹守漳时的政绩而建立于芝山龙江书院之中。朱熹之高足陈北溪、黄勉斋二氏也曾来漳州讲学,城中建有黄勉斋祠和陈北溪祠。感天动地、精忠报国的文天祥曾驻师漳州,抗击异族的入侵,郡人建文公祠以资后人之瞻仰。邺山讲堂是明末大儒黃道周讲学处,是“八闽”著名的学府之一。尤其是黄道周为人正直、不畏权奸的凛然正气,一直是漳州民众心目中的偶像之一。而龙海县堆云岭旧为漳州通往省府、京城的交通要道,花岗石砌成的关墙巍峨屹立。郑成功、太平天国的李世贤曾在此以血肉之躯抗击侵略军,成为中国民众反侵略义举的楷模。

在漳州的文化内涵中最为人服膺的是独立不羁的求实、冒险精神。芗城僻处海隅,其先民早在秦汉时以不畏强权,敢于抗争著称。秦并天下,攻击诸越。但对于漳、泉、潮一带鞭长莫及,“百越叛秦,推雄杰为长”,“往应诸侯”。汉武称雄,也遭到闽越的对抗。当汉武帝分封无效时,只得将强悍的闽人迁往江淮之间。但是,闽越先民以其强悍的抗争精神在同南迁的中原汉民同化与反同化斗争中产生了新的内容:一种以地域为范畴的求生存反抗斗争。我们可以从诏安、同安、德化等县名中,看到这种反抗斗争的深刻影响。降至明清,这种反抗精神渐渐演化成一种民族精神。文天祥入闽,拥幼主抗元,郑氏父子据海抗清,郑芝龙“海盗”集团对荷兰殖民主义者的抗击,都成为福建文化传统中的精华。

如果将漳州历史文化的传承仅仅作为一种狭隘的地域观来理解,不但是偏颇的,也难以窥其精髓。其实,与独立不羁的抗争精神相辅相成的是漳州文化传统中一种独到的海洋性开放意识。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3:4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