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清代杜诗学文献考
分类
作者 孙微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清代是杜诗学史上继宋代以后的第二次研杜高潮,也是杜诗学发展的集大成时代。这个时期许多重要杜诗评注本陆续刊刻,呈现出空前的盛况。那么清代作为整个杜诗学史上最为兴盛的阶段,杜诗学文献的总体情况如何?其中哪些尚存,哪些已经散佚?目前学界对这些文献的研究现状怎样?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充分的归纳、整理及反思。

本书就目前清代杜诗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情况,从清代杜诗学文献目录的厘定整理;清代杜诗学文献著者生平情况的考证;清代杜诗学文献存佚情况的整理研究;清代杜诗学文献版本的整理研究等方面进行简要概括。

内容推荐

本书是目前为止对清代杜诗学文献搜罗最为全面丰富的著作。全书共收清代杜诗学文献410馀种,这个数字大大超过了前人。著者通过更为细致深入的钩稽考索,补充了很多前人遗漏失载的文献,并且订正了前人的许多疏失,重新厘定出一个相对完备、翔实的清代杜诗学文献的书目,其嘉惠学林之功可谓大矣。我注意到有许多杜诗学文献都是本书第一次著录,如陆钺《杜诗注证谬》、沈起《测杜少陵诗》、刘佑《杜诗录最》、程琦《集杜各体诗》、许之渐《次杜草》、徐禄宜《杜诗偶识》、陈浩《杜诗读本》、王邻德《睡美楼杜律五言》等,可以说正是由于本书著者的不懈努力,对清代杜诗学文献的调查,目前已经基本上做到了摸清家底,这就为进一步研究清代杜诗学的演进和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文献基础。

本书在侧重著录文献的同时,还尽量对清代杜诗学文献的版本、收藏、著录以及今人的研究情况等予以介绍。

目录

前言

凡例

一、顺治、康熙、雍正卷

 (一)见存书目

 (二)散佚书目

二、乾隆、嘉庆卷

 (一)见存书目

 (二)散佚书目

三、道光、咸丰卷

 (一)见存书目

 (二)散佚书目

四、同治、光绪、宣统卷

 (一)见存书目

 (二)散佚书目

著者索引

书名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64.李文炜《杜律通解》四卷

李文炜(16537—1725后),字雪岩。慈水(今浙江慈溪)人。顺、康间幕僚。李为甬东名士,博学多识,尤长于风雅,毕生未宦,或坐馆于帷幕,或隐居于湖山。尝作吴兴寓公,康熙四十年(1701),客馆于涿鹿知府赵恕庵家。四十八年,赵恕庵领郡筠州,仍延雪岩课诸子。五十一年,纂辑前人评论,删繁补略,合成解说,撰成《杜律通解》四卷。生平见《国朝书画家笔录》卷四。

《杜律通解》四卷,《清史稿·艺文志四》著录,但误作《杜诗通解》。是书撰成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雍正三年(1725)湖郡潘尚文镌刻。书名页署“慈水李雪岩先生笺注杜律通解各体嗣出”。但除杜律外,其馀各体诗未见梓行。是编卷前有李基和康熙五十一年序,湖州知府曹抡彬雍正三年序,李氏康熙六十年自序,并有“李基和印”、“梅崖”、“曹抡彬印”、“李文炜印”、“雪岩”等篆文钤章。次列“订正诸子姓氏”,计有赵世显、李基和、姜宸英等八人,“受业校阅”及“参考”姓氏若干人。次门人赵弘训撰“凡例”十则。次列四卷总目录。诗分体编年,卷一、二为五律,选诗120首;卷三、四为七律,选诗80首,共计200首。每卷首行署“杜律通解”卷次,下署“慈水李雪岩氏笺释锦州赵世锡恕庵氏考订及门赵弘训伊言氏分校”。诗正文顶格,旁加圈批;诗后通解统低一格。该书为一课读杜律选本,重在内容串解,故注释极简,所附诸家评语亦“取其大合诗情诗理、简捷切要者登之,其他穿凿支蔓评解概不收辑”。因是书大致以顾宸《辟疆园杜诗注解》和黄生《杜诗说》为底本,故所引评语以顾宸、黄生为最多。他如毕忠吉、严灏亭、黄维章、王翰孺、毛文涛、赵永公、秦留仙、李璁佩、顾圣犹、丘慎清等人,均系自顾注转引者。李氏于杜律串解颇为通达易晓,有便初学,但往往以时文作法说诗,无多发明。是书《中国善本古籍书目》著录有康熙六十年自刻本,又有乾隆七年(1742)萃华堂刻本及其他清刻本传世。

65.张世炜《读杜管窥》一卷

张世炜(1653—1724),字焕文,号雪窗,室名秀野山房。吴江(今属江苏)人。一生未仕,家酷贫,以医为业。晚年肆力于学,著述甚富。有《读杜管窥》、《历朝诗选》、《唐人真赏集》、《松陵诗约》、《辑注读素问钞》、《雪窗文钞》,稿本藏于家。生平事迹见周廷谔撰《唐湖征士张雪窗先生行状》(见《秀野山房附集》)。

《读杜管窥》一卷,稿本,《中国善本古籍书目》著录。南京图书馆藏有此本。周采泉《杜集书录》内编卷八《辑评考订类一》称,是书有康熙二十三年(1684)刊本,载《秀野山房全集》中。清周廷谔《唐湖征士张雪窗先生行状》称,张世炜撰有《雪窗杜注》,疑即《读杜管窥》。

66.汪文柏《杜韩诗句集韵》三卷

汪文柏(1653后—?),字季青,号柯庭,一作柯廷,又号莨溪。桐乡(今属浙江)人,休宁(今属安徽)籍。《四库全书总目》则谓嘉兴(今属浙江)人。善画墨兰,尤工诗。监生,康熙中官北城兵马司指挥使。与兄汪文桂、汪森号“汪氏三子”。汪氏之先,富于藏书刻书,文柏多所通习,为学有本。其年方少,结交皆老苍,品骘风雅,气足夺人。海内称诗者,相与订交。魏禧称其诗奥兀多风,黄宗羲以为槎牙排戛,朱彝尊谓其诗“匪仅开宋、元窒奥,直欲造唐人之室,而哜其哉”(《汪司城诗序》)。筑有古香楼,收藏书法名画,暇辄焚香啜茗,摩挲不厌。又筑搞藻堂别业,读书其中。著有《柯庭馀习》、《柯庭文薮》、《柯庭乐府》、《杜韩诗句集韵》、《古香楼吟稿》、《古香斋书画题跋》等,辑有《汪柯庭汇刻宾朋诗》。生平事迹散见《全清词抄》卷六、《清诗纪事》康熙朝卷、《(光绪)桐乡县志·艺文志》。

《杜韩诗句集韵》三卷,《杜集书目提要》误为“二卷”。编成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有康熙四十六年(1707)洞庭麟庆堂刻本。书名页署“杜韩集韵洞庭麟庆堂藏板”。卷前有汪氏康熙二十五年自叙云:“《杜韩集韵》者,闲窗无事,取少陵、昌黎诗句,编人四声,备巾箱展玩也。余少而学吟,浏览唐百家诗家,断以两家为指归。盖其格律天纵,不主故常,诸家卒莫出其范围。…‘吾辑杜、韩韵以为鹄,世有解人从此悟人,句法、章法渐可得矣。”次目录,目录二行署“古香楼订本”五字。集韵分上、中、下三卷,卷上又分上、下两小卷,卷中、卷下又各分上、中、下三小卷,实为八卷。故《扬州吴氏测海楼藏书目录》卷五载录此书云:“《杜韩集韵》八卷,练江汪文柏辑,康熙丙戌刊。”卷上为上平声韵,卷中为下平声韵,卷下之上为上声韵,卷下之中为去声韵,卷下之下为人声韵。每小卷首行署“杜韩诗句集韵”卷次,二行署“练江汪文柏柯庭辑”。版心上刊“杜韩集韵”、卷次、页码,下刊刻工姓名;卷终刻“男兆鲸、兆鳌较字”;书尾有“康熙岁次丙戌(1706)中秋日开雕、丁亥(1707)立夏日告竣”牌记。是书把杜甫、韩愈诗句按平水韵摘出,编于字下,惜其所列诗句不标出诗题,颇不便检阅。是书《四库全书总目·类书类存目三》著录,1999年齐鲁书社《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即据此本影印。又有光绪八年(1882)姑苏来青阁刻本。

67.龚书宸《赏音阁杜诗问津》残存二卷

龚书宸,字云来,号紫峰,汉阳(今属湖北武汉)人。诸生。酷好杜诗,著有《赏音阁杜诗问津》、《蔗味集》。生平不详,徐世昌《晚晴籍诗汇》卷六十四收其诗一首,并有小传。据同卷前后诗人曹奕霞、彭湘怀等人的生平推断,龚书宸约为康熙间人。

《赏音阁杜诗问津》,书名一作《杜诗问津》。《(民国)湖北通志·艺文志十四·集部六》引《汉阳志》著录,称“书宸酷好杜诗,能于拂水、德水外,别俱一解”。拂水,即拂水山庄,钱谦益晚年归常熟所居室名。德水,为卢世淮字。现存清抄本,不知卷数,仅存一、六两卷。半页八行,行二十四字,小字双行同,无格。河南省图书馆藏有该本。

68.应时《李杜诗纬》十一卷

应时,字泗源。慈溪(今属浙江)人。生平事迹不详。著有《李杜诗纬》十一卷、《古诗纬》、《唐诗纬》。《(光绪)慈溪县志》无传,仅在《艺文三·国朝一》中对其著述有简要介绍,列名于沈谦之后。据其《李杜诗纬叙》署“康熙戊午岁(十七年,1678)孟秋”,则其为康熙间人。

丁谷云,字龙友。归安(今浙江湖州)人。据《李杜诗纬辩疑序》末署“康熙戊午(十七年,1678)孟秋既望门人归安丁谷云龙友氏拜撰”,则其为应时门人,生平事迹不详。应时《李杜诗纬》中多附有其评语。故孙殿起《贩书偶记续编》卷十九著录该书时称:“清慈溪应时删定,归安丁谷云辨疑。”

是书孙殿起《贩书偶记续编》卷十九著录:“清慈溪应时删定,归安丁谷云辨疑,康熙戊午(1678)刊,李集四卷,杜集七卷。”《(光绪)慈溪县志·艺文三·国朝一》录其《李杜诗纬》自序,下注“坦园藏本”。周采泉称,坦园,为王定祥别号。其书首列应时《李杜诗纬叙》,次为丁谷云《李杜诗纬辩疑序》,以下为丁谷云编《李杜诗纬凡例》,共十条。凡例后有《李杜诗纬总论》,收应时编写的《散论》九则。以下依次为目次、传记、诗歌。詹镁《李白集版本源流考》(《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称成都杜甫草堂藏有此书,为康熙十七年(1678)刻本,与《贩书偶记续编》著录一致。该本版式为半叶九行,行二十字,小字双行,白口,四周双边。版口有“诗纬”二字,版心注“杜诗卷某”。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亦著录此书,称有康熙四十一年(1702)刻本,现藏清华大学图书馆。

P63-66

序言

张忠纲

明末清初是杜诗学史上集大成的时代,这时期杜诗学文献涌现之多可谓盛况空前。据不完全统计,自唐以迄清末,见于著录和现存的杜诗学文献著作约800种,其中清代杜诗学文献就有410种以上,占总数的一半多。除了数量众多之外,清代杜诗学文献的质量也是历代杜诗评注本中成就最高的,如钱谦益《钱注杜诗》、朱鹤龄《杜工部诗集辑注》、黄生《杜诗说》、仇兆鳌《杜诗详注》、浦起龙《读杜心解》、杨伦《杜诗镜铨》等,都是杜诗学史上非常著名的杜诗注本。虽然清代的杜诗学取得的成就颇大,然而对清代杜诗学文献的研究状况却并未尽如人意。目前学界对清代杜诗学文献的总体了解主要是依据郑庆笃等编《杜集书目提要》(齐鲁书社1986版)和周采泉《杜集书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版)二书。然而受当时条件的限制,二书各自相对独立成书,未能互相借鉴,所收清代杜诗学文献在数目上有较大出入,并且二书重收、误收的较多,需要进行认真修订。除了以上二书所甄录的文献之外,尚有为数不少的清代杜诗学文献未被发现和收录,这些文献散见于诸多零星的文献记载之中,亦亟需进行整理。因此,对清代杜诗学文献进行一次更为全面细致的梳理,力争早日编纂出一部能够全面反映清代杜诗学文献整体状况的书目,已经越来越成为学界的迫切需要。

孙微博士的《清代杜诗学文献考》一书是目前为止对清代杜诗学文献搜罗最为全面丰富的著作。全书共收清代杜诗学文献410馀种,这个数字大大超过了前人。著者通过更为细致深入的钩稽考索,补充了很多前人遗漏失载的文献,并且订正了前人的许多疏失,重新厘定出一个相对完备、翔实的清代杜诗学文献的书目,其嘉惠学林之功可谓大矣。我注意到有许多杜诗学文献都是本书第一次著录,如陆钺《杜诗注证谬》、沈起《测杜少陵诗》、刘佑《杜诗录最》、程琦《集杜各体诗》、许之渐《次杜草》、徐禄宜《杜诗偶识》、陈浩《杜诗读本》、王邻德《睡美楼杜律五言》等,可以说正是由于本书著者的不懈努力,对清代杜诗学文献的调查,目前已经基本上做到了摸清家底,这就为进一步研究清代杜诗学的演进和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文献基础。

本书在侧重著录文献的同时,还尽量对清代杜诗学文献的版本、收藏、著录以及今人的研究情况等予以介绍,这就为研究者进一步考索提供了很大便利。因为有了这些信息就可以使读者基本明了哪些文献尚存,都保存在哪些单位,存在什么不同的版本和抄本;哪些文献已经散佚,因何原因大致散佚于什么时间;哪些文献虽然已经散佚,但是通过辑佚工作能够予以最大限度地恢复原貌等情况。另外,本书对散佚杜诗学文献尽量搜捡辑录其书序跋,著录杜诗学文献名称时尽量对文献的异称进行介绍,并标明所据,这些工作也都为进一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对文献著者生平情况的考证也是本书用力较多的地方。著者通过广泛的考证,充分利用方志、年谱、书目、碑传、选集、别集及出土文物等大量原始文献资料,对诸多失考的杜诗学文献著者的生平情况进行了较为充分的钩稽,很多历来以为无从稽考的人物及其生平事迹也有了明确答案。本书就文献著者的名号、生卒年、仕履、著述等方面情况,花费了很大精力进行梳理考证,澄清了很多模糊认识,对前人的某些失误进行了详细辨正,从而最大限度地为研究者提供了文献著者准确、翔实的生平资料。例如《集杜诗词》二卷的著者徐鹏,周采泉《杜集书录》称其为“顺治时武进士”,本书根据《(同治)上江两县志》之《科贡》与《耆旧中》提供的资料,指出其应为康熙四十二年(1703)癸未科武进士。这样的考证工作费时费力,不少人视为畏途,甚或以零散琐碎而忽之,但正是这些看似琐碎的考证,为宏观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价值是不容质疑的。

孙微博士曾从我攻读唐宋文学,其博士论文即为《清代杜诗学史》,修改后已由齐鲁书社于2004年出版。其后,他一直以清代杜诗学文献为学术主攻方向,孜孜讫讫,锲而不舍,对繁琐的资料考证,人多不屑为之,他却乐此不疲,乐在其中。在当前物欲横流、金钱至上、学术急功近利的时代氛围中,他的这种以学术为生命的坚韧精神尤为难能可贵。我主编的集大成式的《杜甫大辞典》,其中“版本著作”与“研究学者”两类之清代部分,就是由他个人负责编撰的,并任编委。最近几年,他在杜诗学文献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令我异常欣喜。他的又一部专著《清代杜诗学文献考》即将付梓,索序于我,我欣然应命,遂作序于上云。

公元2007年2月于美国旧金山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9: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