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国家风险--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黑洞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王巍//张金杰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加入WTO整整五年,国家风险的概念突然不期而至,迅速成为中国企业界新的热点。尽管国家风险的框架变化不大,但分析立场却是大转弯,中国企业投资海外市场的风险成为我们观察的重心。

国家风险现在轮到中国了吗?在国家政治与经济格局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当今,中国能做好吗?国家风险——悬在投资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中企海外投资——路在何方?本书试为您一解。

内容推荐

二十年前,本书作者之一的王巍先生出版了一本《国家风险》,希望协助国内业界了解国际投资者如何评估跨国投资的风险,以理性改善中国投资环境、吸引外资。二十年后,物换星移,高速发展的中国已经在不经意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吸收国,同时,亦成为了有影响的资本海外投资力量,中国的跨国企业在海外已经开始面对方方面面的国家风险因素……

目录

序言

前言 全球化视野下的国家风险

  ●“走出去”战略步入荆棘

  ●国家风险,现在轮到中国了吗

  ●视野之外,启动操作战略

上篇 悬在中国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第一章 国家风险溯本正源

第一节 国家风险的演化

  ●第一阶段:古巴革命与国有化浪潮

  ●第二阶段:国际石油危机与西方世界的恐慌

  ●第三阶段:拉美债务炸弹与国际信贷风险

  ●第四阶段:亚洲金融危机与“跨境传染”

  ●第五阶段:美国“9·11”事件与面向21世纪的全新的国家风险

第二节 国家风险的定义沿革

  ●国家风险的定义

  ●风险的分类与特征

  ●奈特关于风险的经济学解释

  ●纳吉的国家风险定义

  ●日本大藏省的国家风险定义

  ●麦德姆的国家风险定义

  ●中国学者的相关研究

  ●本书作者有关国家风险的观点

第三节 国家风险的表现形态

  ●国际贸易领域

  ●国际信贷领域

  ●国际投资领域

  ●其他领域

第二章 避不开的国家风险

第一节 与制度相关的政治风险

  ●没收、征用和国有化导致的风险

  ●战争或者政变导致的风险

  ●恐怖主义事件造成的风险

第二节 与政府管制相关的政策风险

  ●贸易与投资壁垒

  ●来自母国政府管制的风险

第三节 与文化相关的社会风险

第四节 经济风险与自然灾害风险

  ●东道国产业调整

  ●东道国金融政策

  ●自然灾害

第三章 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与国家风险

第一节 企业跨国经营的主要模式

  ●企业国际化的宏观经济因素

  ●国际投资发展轨迹(IDP)理论

第二节 经营模式与风险系数

  ●出口模式国家风险分析

  ●契约模式国家风险分析

  ●投资模式国家风险分析

第四章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风险

第一节 全球化的政治经济秩序

  ●多极化的世界格局

  ●美国土导世界的单极化趋势

第二节 大国崛起的路径与困境

  ●大国崛起的国际比较

  ●大国崛起的国际困境

第三节 发达国家的国家风

  ●发达国家的定义

  ●发达国家的国家风险详述

  ●美国国际资源战略的国家风险

  ●针对发达国家的恐怖主义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国家风险

  ●越来越强的外部依赖

  ●全球化中最失意的地区

  ●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

  ●“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

中篇 中国企业遭遇国家风险

第五章 警惕,中国人来了

  ●中国企业海外国家风险案例分析之一:西班牙“烧鞋”

  ●中国企业海外国家风险案例分析之二:奇瑞、吉利兵败马来西亚

  ●中国企业海外国家风险案例分析之三:上汽双龙工会事件

  ●中国企业海外国家风险案例分析之四:华为跨国经营的风险控制

第六章 海外投资黑洞

  ●中国企业海外国家风险案例分析之五:中行、长虹在美被骗

  ●中国企业海外国家风险案例分析之六:首钢的秘鲁困境

  ●中国企业海外国家风险案例分析之七:失控的中航油

[附文]什么比中航油更值得关注?

第七章 跨国投资中的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所谓国家经济安全问题

  ●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成员的态度

  ●中国外资法律框架讨论

第二节 中国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现状与案例

  ●从全球并购研究中心成立到白皮书

  ●外资斩首论与工商联提案

  ●徐工收购案与苏泊尔收购案

第三节 评价与建议

  ●国家经济安全的三个要义

  ●对若干经济安全问题的回应

下篇 防范国家风险

第八章 国家风险如何评估

第一节 定性分析方法

  ●基础资料与信息处理

  ●完全定性分析

  ●结构定性分析

  ●清单分析

第二节 定量分析方法

  ●判别分析法

  ●LOGIT分析法

  ●因变量和显著性解释变量的选择

  ●CAPM模型

第三节 国家风险评估系统

  ●国际著名评估机构的评估方法

  ●PRS集团的ICRG国家风险评估系统

  ●机构投资者风险等级指标

  ●标准普尔的国家风险评级

第九章 国家风险防范体系

第一节 早期预警系统

  ●风险预誓的重要意义

  ●预警指标体系

第二节 政策支持与外交协助

  ●母国的海外投资保护

  ●双边投资保护协定

  ●国际多边投资保护途径

  ●外文协助

第三节 关于建立中国国家风险防范体系

  ●骤然提速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

  ●严峻的现实

  ●构建中国国家风险防范体系的建议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专栏2.1 拉美国有化与没收外国企业行动

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拉美国家,掀起了一股主要针对美国的民族主义浪潮。这一浪潮在经济上的主要表现,就是没收或征收外资企业,特别是关资企业。在这些拉美国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秘鲁和智利。

1968-1975年间,秘鲁政府没收和征收了在秘鲁的国际电话与电报公司、大通曼哈顿银行等17家大型外资企业,收回了3000多个矿山和租让地,实施了渔场国有化,并接管和改造100多家私营企业为国有企业,从而使政府控制了一些重要的经济命脉,相应减少了国家对外资的依赖,外资所占秘鲁GDP的比重由31%下降到21%。

1970-1973年间,智利的阿连德社会党政府实行经济改革,并通过修改宪法将为美国资产所控制的安那康达、特尼恩特等几家铜公司收归国有。同时,接管、征购了美国伯利恒铁矿公司等一些外资企业,还没收了最大的私营纺织厂,对最大的私营煤矿实行国有化等。此外,还宣布对私营银行和汽车企业实行限制,购买了由美国控制的智利化学和矿业股份公司的全部股权。1972年11月,当时的智利总统阿连德在一次广播讲话中激动地说道:“原先掌握在外国资本手里的铜、硝石、石油、煤等各种基本财富,现在属于智利人了。”

阿连德的讲话表达了当时许多拉美国家的意愿,表明它们决意要彻底打破美国等外国跨国公司对本国经济长期以来的控制地位。但是,对于西方国家及其企业而言,这一时期拉美国家的这种没收或强行征收外国企业资产的浪潮,不啻是一次难以忘却的伤痛。在它们看来,在拉美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从事跨国经营活动,政治风险已是再也不得不加以防范的大问题了。

尽管类似上一世纪拉美及世界其他地区针对外资企业的国有化浪潮早已成为历史,但国有化浪潮之后这些国家的国有企业普遍亏损严重。结果,这些国家又反过来一方面大量举借外债,另一方面欢迎外国企业前往投资。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发展中国家又开始通过“蚕食式征用”,或者“间接征用”的办法获取外国企业资产价值。例如:东道国中央、地方政府不公开宣布直接征用企业的有形财产,而是以种种措施阻碍外国投资者有效控制、使用和处置本企业的财产,使得外国投资者作为股东的权利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等,构成事实上的征用行为。

同时,值得重视的是,在一些法制不健全的国家,腐败也是困扰外国企业正常经营的一大问题,而且当地政府或官员一旦与腐败动机结合,“蚕食式征用”的风险就更加难以避免。在非洲等一些地区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一现象。事实上,在非洲进行资源开发的中国企业,都经常遇到这类风险。这类政治风险涉及到企业能否更快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并取得当地政府的保护,但其防范成本也会很高。因此,能否承受这类的政治风险,对企业在当地市场能否站稳脚跟具有重要意义。

●战争或者政变导致的风险

外国企业面临的政治风险还包括当地政府或在该政府控制下的企业不能正常履行合同。当地政府及其所属企业可能通过各种借口而拒绝履行合同,尤其当东道国国内发生政变、内战或大规模骚乱引起政局变动时,外国企业会因非自己所能控制的东道国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而导致合同履行失败。

如果东道国政府及其企业违约,投资者一般是无法求助于司法或仲裁机关的,或虽有裁决,也无法申请执行。这类风险也同样通常出现在一些法制不健全的发展中国家和一些转轨国家。

应当指出,在各类跨国经营活动的企业中,以契约式进入海外市场的企业会更多地遇到东道国政府不能及时履约的问题。例如,那些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的“交钥匙”工程的公司,以及那些同政府成立合资企业的公司,有时会发现他们同东道国政府会发生分歧,或者当地政府可能会以各种借口拒绝履行合同。在这些情况下,企业往往会无法及时拿到当地政府应支付的费用,甚至最终血本无归。P43-45

序言

笔者在二十年前曾出版过一本《国家风险》,希望协助国内业界了解国际投资者如何评估跨国投资的风险,从而能将当时吸收外资的热潮提升到理性地改善中国投资环境的阶段。此书颇受好评,以至于近年未仍然有许多陌生的朋友不断鼓励我再次修订出版。

如今,中国加入WTO整整五年了。国家风险的概念突然不期而至,迅速成为中国企业界新的热点。几家出版社同时提出希望我能重温旧故,再做思考。我与长期合作的学者张全杰先生讨论再三,欣然从命。花了大致一年的时间讨论并写作,终于在年底前完成这一稿。

读者可以看出,尽管国家风险的框架变化不大,但分析立场却是大转弯,中国企业投资海外市场的风险成为我们观察的重心。因此,许多立论就有了全新的角度。抚今追昔,不过二十年的光景,中国经济在全球投资市场上的地位就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令笔者无限感慨。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全球并购研究中心两家机构为本书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支持。《中国企业家》杂志的申音先生和万盟并购集团的李斌先生也提供了智力贡献。笔者在此鸣谢。

本书的两位作者期望社会各界的批评,特此公布电邮地址如下:

王巍 Wangwei@mergers-china.com  

张金杰 jinjiezhang@sina.com  

王巍

2006年12月13日

书评(媒体评论)

要了解新形势和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风险内涵及其防范,阅读本书是个有效的途径。

刘光溪(著名国际经济学者,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司长)

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成功取决于准确地把握国家风险,两位专家在本书中提供了与之相关的全部重要信息与历史背景。

Kenneth Davies(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高级经济学家)

王巍博士总是能够在中国商业进步的一些关键点上发出冷静独特的声音。《MBO,管理者收购》如此,《中国并购报告》如此,现在这本《国家风险》更是如此。

牛文文(著名企业评论家,《中国企业家》主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0:2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