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科技十二讲/对话中西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作者 杨小明//张怡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杨小明、张怡所著的《中国科技十二讲》一书……作为《对话中西》丛书中的一种,无论是从内容到形式,还是从语言到思想,都让人感到新颖别致,生动有味,堪称是—部引人人胜、别开生面的科技史佳作。书中以生动而不失深刻、活泼而不乏严肃的笔触,解析了“废医”背后的文化原因、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以及如果有那又是怎样一种形式的科学等核心问题,并从历史、天文、数学、地理、生物、农学、技术、艺术还有文化诸方面进行了趣例式的展开讨论。

内容推荐

本书以生动而不失深刻、活泼而不乏严肃的笔触,解析了“废医”背后的文化原因、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以及如果有那又是怎样一种形式的科学等核心问题,并从历史、天文、数学、地理、生物、农学、技术、艺术还有文化诸方面进行了趣例式的展开讨论。

目录

总序(陈卫平)

前言

第一讲

 中国古代有科学吗:“废止中医”争论的实质

第二讲

 中国的科学是什么:“天道崇简”之谜的揭示

第三讲

 中国古代科技纵览:从辉煌创造到衰退低落

第四讲

 仰观天文敬授民时:“杞人忧天”触发的思考

第五讲

 大哉言数众用所基:“物不知数”蕴藏的玄机

第六讲

 俯察地理阅尽沧桑:经世致用的地理学传统

第七讲

 观变通化冶性怡情:有机自然观的格物致知

第八讲

 育遍嘉禾先熟天下:五色土里种出来的哲学

第九讲

 雕虫之技巧夺天工:造福万民的工艺和技术

第十讲

 究天人际通古今变:“判天地之美”与科学

第十一讲

 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中国思想点亮了未来

第十二讲

 会通中西以求超胜:百年中国科技自强路

试读章节

第二讲 中国的科学是什么:“天道崇简”之谜的揭示

[内容提要]“天道崇简”之谜一“关系”思维的模棱性一简单性:西学的精髓一无神下的科学思维一渗入中学毛孔的“气”一道不尽一个“机”字一“形神兼备”的生命观一“不解风情”的达尔文一变易声里说“造物”

天道崇简,平淡是真

●中国传统一向主张“天道崇简”,如《周易》中的“易”就有“简易”之意,但为何思维包括科学思维又是复杂的呢?这是否矛盾了?

〇是的。我们日常也会说,返璞归真、洗尽铅华、尘埃落定,以及简单就是美、平平淡淡总是真,但我们重联系、轻本体的思维惯性却总把事物往复杂里想,如此,“简单直接”便始终是萦绕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一个梦,一个美好的理想。

看徐光启对《几何原本》的惊叹,“易生于简,简生于明,综其妙在明而已。”说得多好!试想,没有思维方式的简单,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又怎能明了?于是,模棱两可、不确定、游移、思辨还有意象则是不可避免的结果,虽然不乏“静观”‘‘玄览”还有“内省”的功夫,但“大道无言”“大象无形”“天地有大美”以及“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也只能是在确定性面前无可奈何的感叹还有思辨、意象的智慧而已!

不仅如此,思维方式的这种理想和现实之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落差,也是造成我们民族传统“人格分裂症”倾向的根源之一。

●为什么说是“人格分裂症”倾向?

〇就是阳性人格与阴性人格的分裂。阳性人格,就是我们在人前、在公共场合的言行;阴性人格,则是我们心里所想、在私下里的言行。做一套,想一套,言行不一,这就是人格分裂,是戴着假面具的虚伪人格。譬如,腐败分子嘴上说是人民公仆,而实际上是贪污腐化;又如,我们常能听到,“关起门说”,“没有外人”,“说真的”,“说实话”……说话本该就是真的,不然干吗要说呢?既然强调“说真的”“说实话”,岂不意味着我们以前和平时都在讲假话?

与人格分裂倾向相应,我们的成语库、俗语库中也充满着相互矛盾、涵义两可的词语,一方面要“三思而后行”、“心急吃不上热豆腐”,另一方面又是“当断不断,反受其害”、“快刀斩乱麻”和“兵贵神速”。对此,我们还冠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美名。这,就是我们民族思维不确性、意象性的源泉。

这种人格的分裂,反映在两千年以来的封建政治上,就是内圣外王、明儒暗法的帝王之术。难怪鲁迅会大声疾呼:“礼教吃人!”

“出门观天色,进门观眼色。”于是,言外之意、字里行间、察言观色等庸俗关系学磨掉了我们多少宝贵的人生。

●你这一说,让我想到国人无处不在的“关系”思维来。一方面说“重在个人表现”“重在目前表现”,另一方面又把出身和历史看得很重,甚至以出身和历史来取舍;一方面说“不拘一格降人才”,另一方面又要求人才是完人,甚至连“有才必有怪癖”也不能容忍。反观西方,尽管后现代趋势在逐渐消解“本体”,青睐“关系”实在,但就传统而言,是重本体、轻关系的。譬如,原子论、天赋人权、个人奋斗,还有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是“自由人的联合体”的表述,“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斯大林把马克思的上述论断调了个,变成“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是个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并对中国影响很大。但意思完全反了,从西方的“重本体”嫁接为东方的“重关系”了,这一思维方式的转变所造成的后果,是人所尽知的。

●相比之下,西方重本体、轻关系的思维,是否是简单性的反映呢?  〇可以这样说。简单性原则,是两千年来西方科学思想的精髓所在。简单引出确定明了,导致思维一贯,不会因“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无法传授。这就是徐光启说的“易生于简,简生于明,综其妙在明而已”。“简单”思维是连接“明确”理论和“简易”实践的桥梁。

●何谓简单性,简单性原则?

〇自然界的表象尽管错综复杂,但背后隐藏的规律却是简单的。科学正是建筑在这一基础之上的。

任何科学理论,归根到底只有少数几条基本的假定:经典力学建立在牛顿三定律以及万有引力定律之上;电动力学建立在法拉第的“场”和麦克斯韦的方程组之上;狭义相对论建立在狭义相对性原理与光速不变假定之上;量子力学建立在波函数与薛定谔方程之上……

P27-29

序言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圆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这是屈原《天问》开篇的八个问题。

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乎?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

这是《庄子·天运》一口气问的八个问题。

谁说中国古代没有科学、没有科学思想?然而,中国古代科学是什么?与西方科学有什么不同?

四大发明,人所共知;郑和航海,举世闻名。有谁知道,人类五百年来的近代文明,原动力竟在中国!

英国人李约瑟得出结论,中国古代有着远过于同时代西方的科学与技术成就;但他又生出疑惑: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近代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而是在“先天”远不如中国的遥远的西方?

西方有句谚语:“哥伦布改变地理,马可·波罗改变历史。”那么,李约瑟与马可·波罗有什么联系呢?

有人说,中医是科技与人文一体的最大符号,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有人则说,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甚至把它与妓女、吸毒等问题相提并论。这是怎么回事?

有人宁死也不看中医,因为不这样便对不住所受的教育。废止中医的背后,究竟是要废除什么呢?如何看待杨振宁“《易经》阻碍科学”的论断?

既然口口声声“天道从简”,为什么复杂性又是中国传统科学的特质呢?复杂性思维,及其有机自然观,是如何把握世界的?为什么,中国科学思想里了无“神”迹?为什么说,“机”字里蕴含着东方最伟大的智慧?

形而上的“道”——理论,与形而下的“器”——经验,其间为什么没有逻辑的通道?这是否是中国古代跟着感觉走的思维方式?这是否是中国传统理论看似什么都说了而实际上什么也没说的症结所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能认为中国古代科学也比西方如古希腊先进吗,一如李约瑟的判断?还有,云端上的哲学对民生日用的经验技术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反之,实用性与经验性的中国科技传统能升华出伟大的哲学思想吗?

天下大势,分分合合,如何影响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宏大历程?李约瑟说,道家是中国古代科技活动的主角,这难道是不易之论吗?

当今世界,物欲纷纷,人心惑惑,为什么说,中国思想点亮了未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如何在固本与开放之间寻求到一种必要的张力,会通以求超胜,如蜂采蜜般酿造出一种全新的文化,凤凰涅槃,浴火新生,实现伟大的复兴?

如果想引发思考,探究谜底,甚或干脆开卷有益,那么,我们下面来对问题逐个进行探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9: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