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心一意来奉茶
分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作者 程然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茶,并不只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饮品,有的时候,它能折射人生。每一泡茶的滋味,因着环境、氛围、气候、同饮者的不同,让人生发出不同的感怀。茶本身、茶与人、茶与禅,亦有着很多因缘故事,或感伤,或动人,或铭心刻骨,或温煦如春,不仅值得细细品味,且能涤尽尘劳,是非放下,安然面对生活中的种种……

内容推荐

本书以茶作为依托,来写对茶的喜爱,对茶人的描摹,对茶禅的体会。茶,只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饮品,却能折射人生百态。每一泡茶的滋味,也因着环境、氛围、气候、同饮者的不同,让人生发出不同的感怀。

目录

自序

第一辑 自泥赤印走风尘

马连道与龙井山

太阳和冰泡出的茶

兰花观音

人闲桂花落

白泥赤印走风尘

什刹海的下午茶

“鲁智深”端上来金莲花

冷眼坐茶舍

一心一意来奉茶

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

蒙顶山上的甘露

事关普洱

功夫泡与大碗茶

解毒的茶和断肠的草

第二辑 一个人的思念

父亲的茶

信阳的茶与事

生死场里石花开

喀什噶尔的红茶

一个的思念

沉茶的疼痛

蜂蜜柚子茶

小雪的抹茶

迟到的玉蝴蝶

薰衣草的祝祷

版纳·茶山·慈母心

第三辑 琴瑟琵琶,妙指而发

兰贵人和竹叶青

小满来把盏

行至水穷处

公道杯,平人心

送你三杯小苦丁

温润泡物语

邀月光入茶

吃茶.珍重,歇

万籁俱寂,茶声鼎沸

新茗似冰心

琴瑟瑟琶,妙指而发

沉默喝茶

黄叶村问茶

老和尚的茶与禅

庖丁的茶经

后记

试读章节

北京市的南城有个地方叫做马连道,长长的一条街上,满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其实,马连道最早写做“马莲道”。这里距离金中都的遗址不远。早在金代,它是繁华所在。其名由来,是因为此地曾经生长着繁茂的马莲,也就是马兰花。后宣武区政府在建设茶叶一条街时,改名为今天的“马连道”。

我曾经穿越了大半个城,慕名前往马连道访茶。

茶铺不比咖啡馆,总是冷清有余。常有南腔店主扑近身前,问说您平时喝什么茶?茶具看看吗,可以便宜的……招揽声此起彼伏,渴慕的眼神巴巴地望过来,让人实在是无所适从。

最开始去马连道,总是不忍拂人殷勤之意,便答话,便喝他们端上来的茶,最后也总要称个散碎斤两,看到自己给枯坐一天的店员们带来些微不足道的收入,也就欢喜安心地离去。

因自己在这种生意场中比较迂,很少讨价还价,更不懂揣测卖家用心,所以买回来的茶,也常常有赝品。龙井便是其一,叫价昂贵,而口味繁杂。

当然也有好的,如冻顶乌龙。一家专卖台湾茶的小店,那个打理店面的小姑娘,招呼你来喝茶的时候,清清淡淡地,你的来去都不会影响她泡茶的那份恬然心境。我路过那家茶铺时,她正在给自己泡茶。无论有没有人买,下午茶自己是不耽误的。

我喜欢她的这份自然,所以,愿意在她的店里久坐。她也给人推荐,但并不打扰你品味和琢磨的心思。在她那里,我渐渐学会怎么看茶的色,闻茶的味,品茶的质。她细细心心地演练,我静静地聆听。有时候,没有碰到自己非常称心的茶,刚有些踌躇的时候,她就马上说,下次再来看看吧,今天不一定要买啊。仿佛心里抱歉的是她,而不是我。

因为她的这份心,我从她那里称得的茶都是大家赞叹的好茶。一个不奔着利益目的去的茶人,她带给你的茶味也隽永,经得起再三品味。

于是,再去,便成了女孩的熟客。而那些依然热情的茶商,即便向我招着手,我也只是笑着远去。

去杭州出差,终日在车水马龙的城市中经过,那西湖边上的自助茶宴,那琳琅店里的精装龙井,都让我望而却步。我不是热闹的茶客,总觉得车马喧嚣对饮茶是一种轻视。在我的心目中,茶,是需要安静品尝的。一个人最好,省却许多打扰。把心思全部收拢在茶的沸腾声中,眼神汇集在袅袅的水雾里,浓淡滋味如冷暖滋味,独自体会。这样的晴日小坐,或雨后独酌,是我向往的。如果有朋友一起喝茶,也好。希望能是投契的人,无语也可会意,有话更会投机。良友共坐,是可以增益身心修养的。

在茶和酒中,茶如同隐士,大声喧哗,是违背茶的清俭品质的;酒却是侠客,可以宾朋满座,觥筹来往。自从受了五戒后,我再不饮酒。于是,安静喝茶,便成了平日功课。

杭州的朋友知我爱茶,问我是否要探访龙井山的茶农。唔,正是求之不得。于是,便跟了他去。

夜色渐渐浓了。龙井山在我的眼中如黛,看不真切。

而那时正值秋天,杭州I秋夜的寒冷不亚于北方。在瑟缩中,我们来到山脚下的一户人家。沿街的房门虚掩着,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妇人,正在灯下缝包裹。 

朋友是茶农的熟客,他让妇人捧出最好的龙井茶叶,泡了三杯,有清明前采摘的,也有明后茶。那茶叶都是放在布袋里,外面用石灰掩住,据说这样保存,茶味才不会流失。三杯茶细细品来,都好。以我的粗浅舌根来评,分不出什么好坏,唯有明前的,更显芬芳些。再喝一道,更加地不能分辨。见我在那个杯子前愣怔,种茶的妇人忐忑问我:好勿拉?半晌我才感慨道:原来龙井的味道并不似炒面啊!大家都笑。  在都市里的茶城,或者百货商店里的茶铺,茶味经颠簸,经转手,经物价哄抬,已然失去了山中清香。我在龙井山,亲手从茶农的布袋里购得了味醇、价廉的好茶,心中满溢着欢喜。我恭恭敬敬地索要了茶农的地址,准备以后直接从他们手里邮购。

妇人自豪地说,每年邮购的人都很多呢。她把缝了一半的那个包裹给我看,是寄往内蒙古的。妇人对我说,这包裹是给一位早年在江南定居的老将军寄的,已经寄了十几年了,老人年迈时落叶归根,可回到家乡后却又难忘江南茶香,于是年年都要茶农寄去龙井,以慰相思。

嗯。是了。茶味含着天地精华,这一方水土都被那叶片包容吸附。若要寻回曾经的风景故旧,茶,是最好的引子……

而于我,从茶城到茶山,寻访开始变得深入。马连道甚好,因为我曾遭遇平实自在的茶心;龙井山,也甚好,因为我看到了憨厚爽朗的农夫,他们捧出的是最原汁原味、不经辗转的茶香。

P6-9

序言

我学习喝茶的时间不长。

到现在也就刚刚六个年头。刚刚六年,就敢斗胆写茶,在那些与茶早已水乳交融的老茶人面前,这的确是一件令人汗颜的事情。但之所以自己还是记录下了这习茶品茶的点点滴滴,全因为虽为后来者,却与这茶相见恨晚,一见倾心。

吾生也晚,识得佳茗也迟,却不能不为茶的深味发声赞叹。

其实很小的时候,我就喝过茶。那是拣父亲的茶根——毛峰,或者茉莉花茶,父亲一泡就是一大缸子。每次放学回来,但凡看见桌子上放着晾好的茶,我就毫不含糊地悉数灌下。在父亲懊恼地对我吹胡子瞪眼的时候,我淘气地笑。

父亲没喝过什么名贵的茶,但他最朴素的茶水,是我最踏实的依赖。那茶,因含藏着浓浓的恩与情,令我在整个少年时代得以在父亲母爱里恣意娇憨地成长。

后来,我有幸认识了中国佛学院的老和尚白光法师。在他那里,我第一次喝到了太平猴魁和黄山毛峰。碧绿舒展的叶子,在水波里荡漾游曳,安顿了我在寻访路上的劳累和困乏。

茶竟然是这样地好喝啊。

我感叹着,却也忽略着。仿佛爱热闹、看稀奇的小孩在路上惊鸿一瞥,对茶留了个好感,但却因为那时耀眼缭乱的风景太多,以至于心不在焉而悄悄错过。

之后的岁月,是年轻时候最为应接不暇的阶段。毕业之后找工作,找房子,找机会,找安身立命之所。仿佛人生里最有干劲的十年青春,我们是那丢了一切、需要找寻一切的无产者。

还记得为了能留在北京工作,我曾三个月内去二十多家单位面试,把简历当做待价而沽的标签贴在脑门上,到处吆喝,不遗余力。终于留下来了,尽管专业不对口,但也非常感恩。工资低,就一口气兼了三份职。白天给单位干,晚上租了通宵的机房给电视台干。三张椅子就可以拼成我的床。路上每一个流动车上的煎饼果子,都能成为我的一日三餐。那时候,北京的西三环、北三环上的所有公交车线路,我都熟稔于心,有时不搭车,就蹬自行车来回,大风的天气,逆风而行,最长的时间需要蹬三个小时。如果渴了,路边任何一瓶彩色的面目不清的饮料就是我的给养。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将近六年。

这六年的时间,我没有集体宿舍可投奔,没有周末可欢度,爱情伸手摸不见,理想遥远不可想,我全部的精神都用来接招生活。所以,休闲的茶,安适的茶,载道宣义的茶,对疲于奔命的我来说,就是奢谈。

直到有一天,我平生第一次喝到功夫茶,我后知后觉地感

受到了这仪式的美,这手法传递出的尊重,及至入口,更是惊艳到哑口无言。

那茶恍若含着冰雪,清冽到让人周身为之一凛;而那香,又如山谷里的芝兰,袅袅婷婷,逶迤而来。这样的茶,让我这个痴人呆子,从懵懂中醒转,认定它是需要我们放下手边所有的杂事,不再聒噪,不再寒喧,屏息静气,心无旁骜,方能对得住它的美好。

茶,在我的生命里曾留下过亲切的印记,但它们都没能被重视,偶起波澜,也重归沉寂。结果在我跋涉到了最劳累的时候,它慷慨地再次出现,令我深深动容:原来,你一直在这里啊。

由此,真正品茶的人生才粉墨登场。那些曾经的盲点,如今因了一束追光,成就了台上的独角戏。独角戏里的唱腔忽而苍凉,忽而婉转,让我这个观者不由地跟着颔首,跟着落泪,跟着觉悟。也由此,成就了这些文字。

这些文字,或是因为茶香味苦,成了生命里的珍藏,即便尘满面,鬓如霜,也不掩一路风尘里的白泥、赤印和芬芳;或是因为这茶界,看到了亲眷苍生界,为那辗转的心肠,深埋的情愫,如画卷铺展的集体表演,而记录下来一个人的思念;或是因为这好茶美味,与禅意佛法各占山头,一旗一枪,一法一相,来往得热闹,仿佛那琴瑟琵琶,嘈嘈切切,有拈花的妙指隔岸弹奏。

三段式,多棱镜,万花筒,捧出的是一颗心。

这颗心,是尚在途中的我,对茶满满的感谢。

后记

喝茶仿佛人登山。

最初看到令人欣喜的风光,也许我们会大呼小叫,会以为已经领略了这山水的美。而后,峰回路转,山穷水尽,才知道刚才所见只是这途中的美,这途中不仅有美,更有险。有时候这险,甚至会盖过了初始的美,以致让人动摇:我不是在登山么?为什么迟迟不能上到巅峰?为什么要在穷恶路上徘徊不定?是路走错了?还是不该登山?

喝茶也是这样。

从第一次遭遇的惊艳,到自己品味时的摸索、怀疑甚至退转罢饮,都是正常的。有时候是方法不对,有时候是自己的准备还不充足,遇到好茶还不能欣赏。渐入佳境,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

总的走向,我们都是向善,向着好的在进发。但这个过程里,仍然会有停顿,会有茫然,甚至是掉转车头往回跑。那么,看清楚自己的位置,不强求一步登天,一口吃个胖子,有耐心、有信心,泡茶的方法和喝茶的大道,一定是可以慢慢掌握的。

这让我翻回头来再品禅宗的那句话——“理应顿悟,事应渐修”,突然有了更为切实的体会。知道只是第一步啊,还需要一步一步地去做,去体验,去改正。

泥沙俱下,而销金矿。在学习的路上,我们永远是孩子,唯有耐心,唯有信心,唯有实事求是,才是对付漫天风雪的最好本钱。

最后,我要感谢这本书的策划编辑融融,因为她的信任和期待,我能够安心地斟满这杯冬日里的暖茶,也因为她的唯美和细腻,令这端肃的茶呈现出了安宁洁净的气韵;另外,还特别要感谢为这本书画插画的寅虎,他的画让我会心,他的敬业让我感动,他的那些足不出户的日子,一笔一画的描摹,为这本有些冷峻的文字添加了许多温暖;还要感谢教会我喝茶的许多良师益友,如蒙顶山永兴寺的普明师父,如我的朋友马容、赵一平、杨帆、王涵和小雪等等,因为你们,世界在我面前,打开了另一扇了知的窗。

               程然

               2006.11.12.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 14: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