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备受奴役,而今叱咤天下,白色的宫殿,多变的风云,白宫在风云际会中如何问鼎世界帝国宝座。
神话中的美国,是梦想地,是机会主义者的天堂,是独立的堡垒,是冒险家的乐园。
它刺激着人类的欲望和天性,美利坚是永远的新世界,没有人能抵挡住这新世界的诱惑!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白宫的神迹--一个浓缩的帝国政治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李涛//姜晓东 |
出版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曾经备受奴役,而今叱咤天下,白色的宫殿,多变的风云,白宫在风云际会中如何问鼎世界帝国宝座。 神话中的美国,是梦想地,是机会主义者的天堂,是独立的堡垒,是冒险家的乐园。 它刺激着人类的欲望和天性,美利坚是永远的新世界,没有人能抵挡住这新世界的诱惑! 内容推荐 白宫神话即美国神话,白宫命运即美国命运。 作为美国总统的官邸,白宫是美国政治权力的中心,是国家力量和权威的象征,这里的任何指令都时刻影响美国经济,而它主人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这个世界的焦点,并有可能影响地球的运转。 上世纪后半叶的“帝国主义”曾经是人人喊打,甚至是历史倒退的象征。为什么如今的美国却要高举这面将“帝国主义”换成了“全球化”的旗帜?真的会有“美好的帝国”和“美好的帝国主义”吗?白宫的神迹能否一直照耀那片神奇的国土? 真的如同房龙大师所言的,这就是“西方的理想国”吗? 目录 第一章 崇高的开端 第二章 无所畏惧 第三章 白宫里的坏蛋和失败者 第四章 沉默的、稳定的、扩张的 第五章 胡萝卜与大棒的振兴 第六章 改革的退却与精英政府的建立 第七章 平庸与繁荣 第八章 光荣与梦想 第九章 帝国战舰的起航 第十章 全球扩张的继续 第十一章 “伟大社会”的“新边疆” 第十二章 自由思想的保守 第十三章 “治愈创伤的时代” 第十四章 保守改革的高潮 第十五章 帝国神话的扩展 第十六章 “新罗马帝国” 第十七章 神话背后:更多的朋友还是更多的敌人 试读章节 独立战争胜利后几年,美国人才想起要建立一个能够统摄全国的中央政府,一个国家总不能一直以松散的联邦状态存在下去。于是,1787年美国人制定出宪法,1789年美利坚联邦政府正式成立。 政府有了,人们需要一个大人物来领导全国,很自然地,美国人想到了华盛顿。 乔治·华盛顿是美国的革命英雄、德高望重的大人物,在美国的诸多开国元勋中,华盛顿最接近完美,他诚实、果敢、谦虚、不怒而威,再爱开玩笑的人也绝对不会萌生取笑华盛顿的念头。今天,华盛顿的弗农山庄,这个普通而宽敞的大农房,已经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神圣之所,华盛顿受困福吉谷的经历,也被人们渲染出一圈神圣的光晕。 不过,独立战争一结束,华盛顿就自动交出大权,回归田园过起了归隐生活。华盛顿并不认为自己为美国独立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他将弗吉尼亚州送来的卓有潜质的河道股票捐给了慈善事业。当初,他只是本能地拿起了来福枪,保卫自己的土地和家园。 在华盛顿身上,人们看不到一般政治家那种凌厉逼人的气势,华盛顿是一个农场主、一个土地测量员、一个文明的拓荒者、一个极具贵族气质的人、一个超然于政治之外的人。华盛顿的威严和矜持,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个伟大的君主,但是在华盛顿身上,人们又找不到什么东西能将他和欧洲宫廷、城市联系起来。美国的另一位开国元勋约翰·亚当斯曾称华盛顿为“陛下”,结果招致了众人的嘲笑。华盛顿是专为美国而生的大人物,他的心态很平和,不管是战争中,还是战争后,不管是否功成名就,华盛顿最向往的始终是淡然低调的田园生活。 人们花了好一番力气,才说服华盛顿做美国总统。当时,华盛顿自家的庄园已负债累累,华盛顿借来一笔路费,匆匆赴任。 华盛顿当总统时,人们正在讨论关于建都的问题,吵吵嚷嚷,南北议员都想把首都建在自己一方。于是,华盛顿提议,在南北方的分界线——波托马克河畔,划一块边长16公里的地区做首都,议员们看这个提议颇为公平,便爽快地同意了。 1792年,人们在首都建起了一座两层高的白色小楼房充当政府办公楼,这个小楼房很有几番田园风味,看起来更像一个英国农庄,后来的美国人更习惯称这个办公楼为“白宫”。 华盛顿没有在白宫住多少时日,但为了纪念他对美国所做的一切,美国人用华盛顿的名字命名波托马克河畔这块边长16公里的地区。 共和国建立之初,手握重权的大人物要想颠覆民主,建立个人独裁,简直易如反掌。美国人很幸运,他们的总统华盛顿既不想做国王,也不愿当大独裁者。华盛顿开创了主动让权的先例,他在1796年9月17日发表告别演说,辞去了总统职务,回家去过平凡的生活,这种主动让权的做法则被保留成美国的一种政治传统。 提到美国的开国,人们自然会想起本杰明·富兰克林,富兰克林是唯一一个签署了3份美国最重要法案的开国元勋。这3份法案是:《独立宣言》、1783年美英《巴黎条约》、《1787宪法》。 和华盛顿不同,富兰克林是一个能让人联想起欧洲宫廷和城市的人物。那些体现着近代文明的技能,写作、发明、求知,富兰克林无一不擅长,以至于人们干脆称呼富兰克林为“文明的典型”。 富兰克林是一位学者,更是一名实干家,他崇尚那些实用技能,且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他在任何环境里都能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干得如鱼得水。而务实、适应性强,也是当今美国人格外看重、推崇的能力。 富兰克林把他的价值观带给了新生的美国,在独立战争中,富兰克林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1787年,富兰克林参加了制宪会议,当时不少州的代表都对宪法草案感到不满,但富兰克林让代表们相信,宪法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再开多少次制宪会议也做不出一部完美的宪法,美国此时又急需一部宪法,应以现实为重,支持宪法。富兰克林一语惊醒梦中人,很多代表都放弃了自己的理念,在宪法草案上签了字。 制宪会议结束时,富兰克林指着华盛顿座椅上的半轮太阳说:“这是一轮旭日”,而美国的另一位元勋托马斯·杰斐逊就:是当时的“旭日”。杰斐逊比华盛顿、富兰克林都要年轻,他和与他年龄相仿的亚当斯、麦迪逊、汉密尔顿,都是革命的中流砥柱,新生的国家在他们这代人的努力下继续在共和道路上飞驰。 独立战争爆发时,托马斯·杰斐逊不过30出头,在他身上人们既能看到华盛顿的影子,也能捕捉到富兰克林的特质。杰斐逊是一个庄园主,拥有丰厚的家产和大把的奴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实干家,他精通建筑,擅长写作,也像本杰明·富兰克林那样,喜欢发明创造。 表面上看,美国独立是为了摆脱英国殖民者的暴政,但在独立战争爆发前,北美大地就已经具备了独立思想,且这种思想并不是一下子进发出来的,它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英国殖民者在遏制北美独立时,就已然感觉到自己对付的是和英国人、欧洲人都截然不同的一类人。那时的北美人,已经对“政府”这个概念有了独到而完善的想法,他们有自己的民主思想,也提出了很符合北美现实的代议制。托马斯·杰斐逊适时地将这些有关独立的思想整理出来,他自己也成为人民的代言人。 在历史学家那里,杰斐逊的名字后被加上了“主义”二字,杰斐逊已经不是一个个人,而是当时所有美国人愿望的集合体,是美国革命精神和美国自由主义的最佳化身。200多年过去了,今天的人想起杰斐逊,就会想起一个时代。 18世纪末的美国人,还不知道美国能走多远。若定期选举不能生效,若人民不满意这个拥有高度权力的政府,若选举失败者不愿老老实实地交出权力,若美国还不清那有如天文数字的战争欠款,若英国人不甘战败卷土重来……美国太脆弱了,任何一个危机进发出来,都有可能致其于死地。 考虑到这些,杰斐逊决心建立一套美国特色的观念模式,他很清楚,用形象化的东西表述这些观念会更能让人接受。 杰斐逊特地将人们对总统的尊称“阁下”变成了更平民化的字眼“先生”,虽然在很多人看来,是称呼总统为“阁下”还是“先生”,都只是个人喜好的问题,但杰斐逊却坚持,“先生”更能体现美国的民主。果然,在坚信总统只是民意执行者的美国,“总统先生”的称呼让总统形象大为改观。 白宫的元勋都以自己的方式完善着美国。P6-9 序言 若单看外型的话,在世界上所有拥有“第一宫殿”身份的建筑中,白宫实在是不起眼的一个。它的历史不悠久,不过二百多年;它不华丽,没有收藏什么珍宝;它不巍峨,只是绿色草坪上的一座白色小楼;它不高贵,散发着浓浓的英国小别墅风味。当年,梁启超在拜访完白宫后,还撰文感叹:“即所谓白宫者,则渺小两层垩白之室,视寻常富豪家一私第不如远甚。” 白宫在1792年由美国之父华盛顿亲自选址、奠基在波托马克河畔,其方圆16公里的位置后用华盛顿的名字命名,并被划为特区,美国的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成了白宫的第一位主人。1814年,英国人攻入华盛顿,在白宫放了好一把大火,美国人在赶跑英国人后,重新对白宫进行了修缮。1902年,第二十六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建议用“白宫”称呼这座总统霄邸,直到10年后,美国的行政信笺上才统一使用“白宫”一词作为对总统官邸的称呼。 西奥多·罗斯福为白宫改名时,美国已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兴大国,它的朝气和繁荣引起了整个欧洲的注意。“白宫”这个简洁易记的名字很快名扬四海,而今天,随便浏览下哪个国家的国际新闻,都可看到“白宫”。正所谓“人不可貌相”,现在的白宫一点风吹草动,都有可能掀起世界性的轩然大波,已经没有谁会因为白宫在外型上的不起眼,就对它漠然视之。 二百多年里,有四十多任总统有幸成为白宫的主人,他们都在白宫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其中一些直到今天都是人们竞相谈论的话题。美国人时不时就会将历任总统拿出来进行大评比,在这些总统中,有饱受抨击的,有备受赞颂的;有功勋卓越的,有资质平平的;有丑闻缠身的,有高风亮节的;有温文儒雅的,亦有能征善战的。 美国是世界的焦点,白宫是美国的焦点,美国总统自然是焦点中的焦点。白宫的历史不长,却因这些个性十足的总统变得生动起来。白宫没有什么奇珍异宝供人欣赏,这些总统就是它的财富。白宫是一个精英人物风云际会的大舞台,好戏连场,全世界都是它的观众。 和很多拥有“第一宫殿”身份的建筑不同,从一开始白宫就敞开胸怀接纳各色人物,并不畏惧那些打量它的眼光。早期的美国总统为源源不断的来访者苦恼,今天的白宫还定期招呼各路游客,不怕让人们了解总统的生活起居,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大国的肚量。 白宫“成名”的历史,就是美国发展的历史。当美国还是大洋一端的荒凉大陆时,没有入会注意貌不惊人的白宫。当美国抛弃“孤立主义”向“新罗马帝国”之梦进发时,又没有人能将目光从白宫身上转移开来。 白宫已然成为美国政府的代名词,在它低调亲和的外表后,是复杂的权力纠葛,是咄咄逼人的野心,是让人慨叹的政治智慧。而在它短短二百多年的历程中,它又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 白宫的性格,就是美国的政治生态、外交历程、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它的低调不张扬,映射着美国人对平等的追求;它的繁忙,折射出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它的好客亲民,又反映出美国政府对自己的定位——民之代言者;而聚集在它周围的那些抗议者,又体现了美国在外交上的一些问题。 不管怎样,白宫依然以其特有的魅力,走在世界政治的红毯上,光芒四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