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仅全面细读了鲁迅著作,而且对鲁迅的言论空间也作了多方考察,从而能够以翔实的材料展开论证,在具体的历史脉络中深入诠释鲁迅的思想与杂文的多重价值,看得出作者在文献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作者一方面对“公共空间”、“想象的共同体”等时髦话语保持高度的警惕,另一方面借鉴现象学、叙事学、修辞学与知识考古学等方法,紧密联系对象的实际,加以创造性地发挥利用,显示了自觉的方法论意识与开阔的方法论视野。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诗学与政治--鲁迅晚期杂文研究(1933-1936)/人文博士论丛 |
分类 | |
作者 | 郝庆军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作者不仅全面细读了鲁迅著作,而且对鲁迅的言论空间也作了多方考察,从而能够以翔实的材料展开论证,在具体的历史脉络中深入诠释鲁迅的思想与杂文的多重价值,看得出作者在文献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作者一方面对“公共空间”、“想象的共同体”等时髦话语保持高度的警惕,另一方面借鉴现象学、叙事学、修辞学与知识考古学等方法,紧密联系对象的实际,加以创造性地发挥利用,显示了自觉的方法论意识与开阔的方法论视野。 目录 导言 鲁迅研究:重返政治领域 一、新时期以来的鲁迅研究:逐渐清晰的三条线索 二、质疑鲁迅的思潮分析:从“《收获》风波”到“毛罗对话” 三、重估鲁迅杂文与重返政治领域 第一章 1933年的鲁迅: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第一节 “负赤子而趋”:鲁迅的新选择 第二节 文化变迁与《申报》的“左转” 第三节 《申报·自由谈》革新:文学史的一个关节点 第四节 鲁迅与中共:文字因缘和梯子之论 第二章 叙事与再叙事:日本侵华背景下的鲁迅杂文 第一节 平行叙事:1933年“火线下的中国” 第二节 逆反叙事:当虚假成为一种普遍的征候 第三节 批评的剖析:意识形态框架的透视法 第三章 戏仿与隐喻:1933年鲁迅与胡适的正面交锋 第一节 由来已久的分歧:一个思想史的梳理 第二节 戏仿胡适:修辞学背后的政治 第三节 两个隐喻:出卖灵魂与挺起脊梁 第四章 反观与透视:从对萧伯纳的解读看鲁迅的新视点 第一节 视野融合:鲁迅的“世界”观 第二节 《萧伯纳在上海》:一个意识形态分析的文本 第三节 鲁迅“看萧”:一个故事的三种讲法 第五章 动作修辞学:鲁迅笔下的30年代上海 第一节 鲁迅的上海观:洋场社会的三层结构 第二节 动作修辞学(1):推,踢,抄靶子 第三节 动作修辞学(2):爬,撞,揩油,吃白相饭 第四节 动作修辞学(3):捐班,登龙,吃教,帮闲 第六章 知识考古学:鲁迅杂文与30年代的文化复古思潮 第一节 话语分析:经由语言考察发现“文言复兴”的症结 第二节 知识考掘:两个“晚明”在现代中国的冲突 第七章 诗学与政治:初步的理论探讨 第一节 民族性与人民性:鲁迅晚期杂文的两个诗学维度 第二节 叙事话语和修辞策略:鲁迅杂文的诗学机制探略 第三节 关于鲁迅杂文的美感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