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的张扬,勇力的角逐,谋略的碰撞……于乱世中窥见最真实的人性。
强者在乱世中异军突起的真实内幕;弱者在乱世中淘汰出局的惨痛记录;智者在危乱中保全这力的谋略宝典;勇者在混战中脱颖而出的不传秘诀。
穿透演义迷雾,还原历史真实,进入《图说三国鼎立》,进入一段荡气回肠的英雄历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图说三国鼎立/图说中国历史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张振昌 |
出版社 | 吉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个性的张扬,勇力的角逐,谋略的碰撞……于乱世中窥见最真实的人性。 强者在乱世中异军突起的真实内幕;弱者在乱世中淘汰出局的惨痛记录;智者在危乱中保全这力的谋略宝典;勇者在混战中脱颖而出的不传秘诀。 穿透演义迷雾,还原历史真实,进入《图说三国鼎立》,进入一段荡气回肠的英雄历史。 内容推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英雄首义与十年军阀混战、空城计中的计中之计、白帝托孤的英雄襟怀……本书讲述了三国的故事。 目录 前言 001.《三国志》、《三国演义》与三国文化 002.短命皇帝与天下大乱 003.智短不可谋强 004.奸雄能去刺董卓吗 005.吕伯奢骑驴沽酒 006.英雄首义与十年军阀混战 007.知难而进定兖州 008.挟天子以令诸侯 009.曹操经略中原的谋略 010.两大集团决战前的外交与斗争 011.官渡决战的前奏 012.袁绍忽略了黄河会结冰封冻 013.袁绍的重兵脱离了主战场 014.名分正则天下归心 015.袁氏兄弟萁豆相煎走向灭亡 016.刘表有大信而无小信 017.曹操平定荆州 018.诸葛亮的成才之路 019.孔明在荆襄地区的政治地位 020.诸葛亮的名气为什么这么大 021.诸葛亮的历史功绩 022.诸葛亮形象的复杂性 023.诸葛亮的“空城计”能骗过司马懿吗 024.“空城计”的来历 025.空城计中的计中之计 026.张仪称雄战国的启示 027.“空城计”玄机 028.街亭战役失败的原因 029.白帝托孤的英雄襟怀 030.察见渊鱼者不祥 031.甘愿与民同败的英雄 032.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033.赤壁战前的突发事件 034.黄盖为什么去诈降 035.赤壁战场上神秘的参战第三方 036.火烧战船之夜无东风 037.曹军船舰首尾相连 038.陈寿对赤壁之战的存疑态度 039.江陵水军的奥秘 040.江陵水军败曹操于赤壁 041.华容道关公义释曹操之谜 042.真是天不灭曹吗 043.张飞一人能喝退曹操的百万雄兵吗 044.是谁喝退了曹操的百万大军 045.青梅煮酒论英雄 046.受曹操厚恩的只有关云长吗 047.英雄惜英雄 048.益州风云 049.曹操为什么冷落张松 050.“隆中对策”的玄机 051.“隆中对策”是陈寿的假托 052.建安二十四年是三国的决战关头 053.为什么要“缓称王”呢 054.谁是三国时期顶尖的谋略人才 055.千古风流数三曹 056.三国才女蔡文姬 057.此用奇之时 058.郭嘉遗谋除二袁 059.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060.曹操是英雄史家有定评 061.刘备的蜀汉政权迅速衰落的原因 062.揭开“美女连环计”与貂蝉之谜 063.貂蝉与美女连环计出自《吴越春秋》 试读章节 袁绍态度过激,缺乏把握大局的能力;何进则缺乏谋断;曹操反对招外将进京,也包含了对董卓的认识与判断。董卓随着实力的增强和地位的提高,政治野心越来越大。朝廷已经有所察觉,本想解除他的兵权,调他到朝廷担任少府之职,他以所部羌胡兵不听命令为借口,拒不从命。汉灵帝曾让他将军队交给皇甫嵩,他再次拒绝,驻兵河东,等待局势的变化。当得知何进要他带兵进京时,董卓大喜,认为时机已到,立即带兵上路,并上书请求惩治宦官张让等人。 董卓还未到京,何进想要杀尽宦官的图谋泄露,宦官张让、段圭等趁何进入宫见太后的机会,埋伏在宫门外,将何进杀死。何进部将吴匡、张璋及袁术等闻讯,带兵攻打宫门,张让、段圭等连忙劫持太后、少希及陈留王刘协逃往北宫,袁绍等带兵将宫门关闭,搜捕宦官,不论老少,一律杀死,共杀死宦官二干余人。张让、段圭等数十人困迫无计,只得劫持少帝与陈留王刘协逃出洛阳北门。 此时,董卓已经到达洛阳,正迎上被劫持出城的少帝与陈留王刘协,一同回到洛阳,凭借兵威自任司空,专断朝政,疲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并毒死何太后,进一步控制朝政。 由于何进、袁绍智小而谋强,智术短浅而谋大事,不懂“故大事不与众人谋”的道理,三人为众,机密大事是不可以让第三人知道的,不仅因事不机密而招杀身之祸,更是闯下了导致天下大乱的大祸。长期以来,外戚与宦官两个集团交替执政、互相火并的局面至此结束,东汉王朝也在这火并中土崩瓦解,名存实亡。此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便主要表现为各个官僚地主武装集团之间的冲突,也就是所谓的军阀混战。 董卓掌权后,采取高压政策,一方面凶残地大开杀戒,一方面又企图笼络人心以巩固地位。董卓有意拉拢曹操,共谋大事,举荐曹操为骁骑校尉,想把他引为心腹。但曹操不肯与董卓为伍,不肯与董卓同流合污,逃出洛阳,毅然公开与董卓决裂,开始了他的英雄人生。家对曹操是有定论的。陈寿的《三国志》是以曹魏为正统的,陈寿认为曹操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是大英雄。 陈寿于《三国志·武帝记》评曰:“唯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但是到了宋金元时期,随着讲三国历史故事平话的发展,一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基本形成。特别是在元杂剧中,曹操成了奸雄式的丑角。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就必须顺应这种倾向,他一方面将曹操写成是大英雄,一方面又只好让曹操披上奸雄的外套。这样就造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的形象。 罗贯中先在曹操的小传中将曹操说成是奸雄,然后大写特写曹操刺董卓的义举。 司徒王允见董卓倒行逆施,欺天废主,欲报国效忠,苦思无计。一日,于侍班阁子内见旧臣俱在,允曰:“今日老夫贱降(生日),晚间敢屈各位到舍小酌。”众官皆曰:“必来祝寿。”当晚王允设宴后堂,公卿皆至。酒过数巡,王允忽然掩面大哭,众宫惊问: “司徒贵诞,何故发悲?”允曰:“今日并非贱降,因欲与众位一叙,恐董卓见疑,故托言耳。董卓欺主弄权,社稷日夕难保。想高皇诛秦灭楚,奄有天下;谁想传至今日,乃丧于董卓之手,此吾所以哭也。”于是众官皆哭。座中一人抚掌大笑曰:“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允视之,乃骁骑校尉曹操也。允怒曰:“汝祖宗亦食禄汉朝,今不思报国而反笑耶?”操曰:“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允避席问曰:“孟德有何高见?”操曰:“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今卓颇信操,操因得近董卓。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虽死不恨!”允曰:“孟德果有是心,天下幸甚!”遂亲自酌酒奉操,操沥酒设誓,允随取宝刀与之。 次日,曹操佩着宝刀来至相府,问:“丞相何在?”从人云: “在小阁中。”操径入。见董卓坐于床上,吕布侍立于侧。卓曰:“孟德何来迟?”操曰:“马赢行迟耳。”卓顾谓布曰:“吾有西凉进来好马,奉先可亲去拣一骑赐予孟德。”布领令而出。操暗忖曰:“此贼合死!”即欲拔刀刺之,惧卓力大,未敢轻动。卓胖大不耐久坐,遂倒身而卧,转面向内。操又思曰:“此贼当休矣!”急掣宝刀在手,恰待要刺,不想董卓仰面看衣镜中,照见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回身问曰:“孟德何为?”此时吕布已牵马至阁外。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于恩相。”卓接视之,见其刀长尺余,七宝嵌饰,极其锋利,果宝刀也,遂递与吕布收了。操解鞘付布。卓引操出阁看马。操谢曰:“愿借试一骑。”卓就教与鞍辔。操牵马出相府,加鞭望东南而去。布对卓曰:“适来曹操似有行刺之状,及被喝破,故推献刀。”卓曰:“吾亦疑之。”正说话间,适李儒到,卓以其事告之。儒曰:“操无妻小在京,只独居寓所。今兰人往召,如使无疑而便来,则是献刀;如推托不来,则必是行刺,便可擒而问也。”卓然其说,差人回报曰:“操不曾回寓,乘马飞出东门。门吏问之,操同:丞相差我有紧急公事,纵马而去矣。”儒曰:“操贼心虚逃窜,行刺无疑矣。”卓大怒曰:“我如此重用,反欲害我!”儒曰:“此必有同谋者,待拿住曹操便可知矣。”卓遂令遍行文书,画影图形,捉拿曹操。 作者写王允与众公唧因苦干无计除董卓而痛哭,如同画众公卿于黑夜中奔行,盲无目标,雾血腥风,扑面而来。汉室社稷,摇摇欲坠。谁为中流砥柱?继而唯曹操抚掌大笑,如霹雳闪电,雷霆万钧,大育扫除世间一切丑恶之力量,动人心魄,真是社稷之臣也。作者以干钧之力写曹操之不凡,写出曹操大英雄之气概。 历史上并没有曹操刺董卓的故事,曹操不肯与董卓为伍、同流合污,于是改名换姓,逃出洛阳,公开与董卓决裂。罗贯中认为这一行为还不足以表现曹操的英雄,因为不肯与董卓为伍、同流合污而与之决裂的人多了,昕以罗贯中才要创作这刺董卓的故事为曹操正名,这才能表现曹操是大英雄。曹操忠臣义士的大节一定,义旗一举,则天下响应,于是曹操的事业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今人评论曹操,搬用古人旧套,说曹操是一个雄中有奸,奸中有雄的奸雄。说来说去,还是个奸雄。天下哪有一个奸雄肯去刺董卓!敢去刺董卓,就肯定不是奸雄而是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汉室气数已尽。曹操世代食用汉朝俸禄,深受国恩,.如今国家有难,当做赴难死节之臣。曹操怀抱一尺之刀,抱必死之心,孤身入虎穴,刺杀董卓,拼一死以报汉室,为国已尽忠心,为臣已尽臣节,其大忠大义已昭然于天下。曹操有此义举,乃大忠大义之臣,乃天下之大英雄。P18-20 序言 世界上的任何民族和国家都有历史。但与其他各个国家的历史相比,中国历史最为源远流长,波澜壮阔,风光无限,胜景百出。为此,早在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就自豪地说:中国历史“从原始公社崩溃,社会生活转入阶级生活那个时代开始,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现在,已有了大约四千年之久。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在很早的时候,中国就有了指南针的发明。早在西汉时期,已经发明了造纸法。公元4世纪,发明了刻版印刷。公元11世纪的北宋时期,发明了活宇印刷。火药的应用,也在欧洲人之前。所以,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已有了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从本体论的角度说,历史发展有其特殊性。历史是有规律的,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是按照自身规律摧枯拉朽,勇往直前;历史是连续的,任何人都不能割断历史,它的全部轨迹都丝丝入扣,一脉相承:历史是全息的,事事相通,因果相联,它既可以以古鉴今,也可以以今知古。一句话,历史并不是过去的风景、斑驳的履痕和发黄的陈迹,而是今人永远也学不完、读不尽的教科书。因此,古往今来的伟人巨擘们都非常重视历史。例如,《战国策》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唐太宗李世民说:“以古为镜,可知兴替。”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由此可见,尊重历史,学习历史,对我们来说是何等重要。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历史、学习历史做什么呢?我觉得,学习历史主要有三种功用。第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要为我们有勤劳智慧的祖先感到骄傲,从而对于自己创造辉煌灿烂的明天更加充满信心;我们要为我们的国家感到骄傲,从而更加发自内心地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第二,丰富对比信息和提高决策能力。历史虽然不能告诉我们对与错,不能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但学习历史知识,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教训,可以使我们更加聪明起来,丰富我们进行判断和决策时的对比信息,从而使我们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第三,在历史中探索未来。学习历史,研究和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趋势和特点,可以使我们具有战略眼光,预知历史发展的走向,从而紧扣时代脉搏,成为开创美好明天的先行者。总之,历史是我们的老师,我们需要学习和请教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 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好地学习中国历史,我们策划、编撰和出版了这套《图说中国历史丛书》。这套丛书既不是中国通史,也不是中国断代史,而是以主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文化具象立题,进行阐释和解说。第一批共推出30本:《图说三皇五帝》、《图说春秋五霸》、《图说战国七雄》、《图说秦合六国》、《图说楚汉战争》、《图说文景之治》、《图说三国鼎立》、《图说孝文帝改革》、《图说大运河》、《图说贞观之治》、《图说开元盛世》、《图说资治通鉴》、《图说大元帝国》、《图说郑和下西洋》、《图说李自成起义》、《图说康乾盛世》、《图说紫禁城》、《图说百日维新》、《图说辛亥革命》、《图说长江》、《图说黄河》、《图说长城》、《图说丝绸之路》、《图说三山五岳》、《图说茶马古道》、《图说中国帝王》、《图说中国良将》、《图说中国名臣》、《图说中国才子》、《图说中国才女》。每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文化具象都独立成书,书中文图并茂,资料翔实,观点鲜明,文字清新,适于广大读者阅读。 策划、编撰和出版这套丛书,我们虽然倾注了大量心血,但由于水平有限,书中不尽如人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胡维荣 2010年4月15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