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世俗历史的真实写照(说明清小说)/中国古典文学大众丛书
分类
作者 张强//范新阳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按照历史发展线索,介绍中国古代文学体裁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相关作家、作品对其产生的影响等,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有关明清小说的产生背景和平展过程,以代表性名著为线索介绍其文学价值和成就。

内容推荐

“中国古典文学大众丛书”是按照历史发展线索,系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基本知识的大众普及读物。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体裁,重要的文学活动和文学流派、文学史上比较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等,基本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中最精彩、最具吸引力而又最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内容。

本书是“中国古典文学大众丛书”的其中之一,供广大读者阅读学习。

目录

总序/1

一 明清小说与世俗社会/1

1.政治环境与通俗小说/1

2.通俗小说商品化的进程/5

3.世俗历史的真实写照/9

二 话本与“说话”及“拟话本”/13

1.唐代话本源流考述/13

2.话本与“说话”及书会/19

3.“说话四家”与面向现实/24

4.冯梦龙与“拟话本”/28

三 从讲史到世情:明“四大奇书”略论/35

1.《三国演义》的文化意义/36

2.《水浒传》的忠义精神/42

3.《西游记》的人生追求/47

4.《金瓶梅》暴露现实的精神/58

5.“四大奇书”的运动轨迹/69

四 从才子佳人到《红楼梦》:小说流变略论/73

1.才子佳人小说兴盛的内在机制/74

2.才子佳人小说与杂糅小说/80

3.才子佳人小说的艺术成就/83

4.《红楼梦》对才子佳人小说的超越/87

5.《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及研究/96

五 从讽刺到暴露:《儒林外史》与晚清小说/102

1.《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02

2.李宝嘉与《官场现形记》/109

3.吴趼人与晚清社会及小说创作/116

4.刘鹗与《老残游记》/128

后记/137

试读章节

明清通俗小说是在封建统治的夹缝中求生的。

朱元璋建立明王朝以后,为厘定政治秩序,特别注意扼杀思想领域中的异端思想。在这一过程中,通俗小说遂成为封建统治者扼杀的对象。具体地讲,为了加强控制社会群体思想的力度,朱元璋采取了三个举措:一是大力提倡程朱理学;二是制定了以“五经”为科举取士之本的政策;三是通过行政手段将编纂的《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等分发到百姓的手中。这三个举措既确定了立国思想的政治基础,同时通过这些手段将钳制社会群体思想的做法推行到城市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明成祖朱棣登基后,延续朱元璋既定的思想路线,通过编写《四书大全》、《五经大全》、《性理大全》等,进一步强化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清人人关后,政治上虽然没有新的建树,但通过大兴文字狱,全面继承了明王朝的“诛心术”,在这一背景下,程朱理学成为明清两代封建专制文化思想的本根。

明清两代,封建统治者为了达到以程朱理学安排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目的,特意宣布了一系列禁毁小说的律令。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奇怪,当封建统治者试图以程朱理学禁锢人心时,通俗小说以特有的视角叙述人生和批判现实,对现存的政治秩序提出了质疑。从这一意义上讲,通俗小说表达的思想情绪是对封建正统思想的反动,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根基。

这一时期,通俗小说主导文学的走向是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前提的。明中叶以后,江南运河城市工商业的迅猛发展,为市民阶层提出新的政治诉求和文化诉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冲破文化专制的罗网,一些思想家将矛头指向了文化专制的基础——程朱理学。

P1-2

序言

汉语是世界历史上最古老、最悠久的一种语言文字,也是世界文明园地中表现力最丰富的一种交流工具。用这种最富表现力的工具作为载体的中国古代文学,也就必然具有与世界其他文学样式所不同的思想、艺术特征。由于中国社会是带着强烈的人文、理性色彩进入阶级社会的,所以在此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各种文化因素都无一例外地带有其鲜明的本质特征。中国的古代文学也不例外,她作为世界上最悠久的文学样式之一,带着鲜明的人文色彩和理性精神,经历了3000多年的持续发展历程,以其辉煌的成就,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支散发着奇异馨香的奇葩,成为全人类文化遗产中的艺术瑰宝。

产生于浓厚人文、理性色彩这一肥沃土壤中的中国古代文学,极为重视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强调文以载道的教化作用,所以在内容上偏重于政治和伦理道德主题。将文学视为政治的附庸和说教,一直被当做一种无可非议的价值倾向。所以,君臣的遇合、民生的苦乐、宦海的浮沉、战争的胜败、国家的兴亡、人生的聚散、纲常的序乱、伦理的向背等,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旋律,无论是诗歌、散文、小说还是戏曲,大都如此。这一方面使得中国古代文学蕴涵着浓郁的政治热情、进取精神和社会使命感,另一方面又强烈地抑制了古代文人自我情欲的释放、自由个性的进发以及自我意识的开掘,尤其是“存天理、灭人欲”的社会观念的束缚,使中国古代文学完全被笼罩在了理性主义的烟霭之中。从春秋战国时期如处子、名媛般的《诗经》、《楚辞》,汉魏六朝的丰碑巨制,唐诗、宋词的不朽咏唱,悲怆倾诉的元曲,一直到明清时期的人生画卷,无不表现了先哲、先贤们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的激越情怀,以及对宇宙世界的无限期待,从中透露着千古风流人物的奋斗历程,以生动而具象的形式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其他部分的内容,使人们深切地领略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久远。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我们民族赖以凝聚、发展、强盛的巨大能源所在。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又生动而深刻地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对现代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唐诗、宋词中的名篇警句至今脍炙人口,元杂剧、明清小说中的故事、人物至今家喻户晓,其中所蕴涵的审美功能和认识功能历久弥新。因此,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容易为现代人理解、接受的一种文化形态,是现代人与传统文化之间实现沟通的最直接的桥梁,也是世界其他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了解中国文化的最佳窗口。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观念正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革,面对纷至沓来的现代科技和汹涌而至的各种思潮,人们仍能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无所不在的巨大力量。人们渴望了解这种无形的力源,于是,绚丽多姿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就成了人们首要的注目之所。但由于各种原因所致,以往有关中国古代文学的诸多著作物,基本上都是写给那些从事专业研究者的,其中承载了过于厚重的道德和伦理内涵,因而理论性太强,显得生硬枯燥,将文学史上生动活泼、充满人间喜怒哀乐的鲜活笼罩在了黑厚的布幕之下。通过这些厚重的学术著作,人们根本无法了解鲜活、丰润的中国古代文学。而那些林林总总的古代诗、文选译本,又显得过于割裂和琐碎,读者很难从中领略中国古代文学活脱的发展脉络。因此可以说,目前社会上很难找到适合于普通读者需要的有关中国古代文学的趣味性读物。于是,我们策划了这套“中国古典文学大众丛书”,这套丛书是向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史基本知识的图文并茂的大众普及性读物。我们计划分若干辑,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体裁方面的基本知识、重要的文学活动和文学流派、文学史上比较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第一辑计划推出十本,主要内容包括按照历史发展线索,介绍中国古代文学体裁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相关作家、作品对其产生的影响等,基本涵盖了传统学术话语里中国古代文学中最精彩、最具吸引力而又最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内容。

后记

一年周始,春生、夏繁、秋成、冬藏,生生不息的大自然永远把起点当作终点,又永远把终点当作起点。如果我们任意择取一个点,沿着既定的曲线作圆周运动,都可以悄然地回到原点。

大自然真奇妙!

当时间匆匆过去时,我相信:主体世界中的个体都希望能像自然运动那样,周而复始地获得新生,并且用无比珍惜的心情去弥补过去的缺陷或失误。可是,人类无法选择大自然的生存方式,因此,只会在“逝者如斯”的情景中面对奔腾远去的江河,在时间的流逝中反省和叹息,并在愧悔中盼望有打头重来的机会。

一切都是徒劳的。

大自然留给个体的思考是: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珍惜生命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有意义的活动,才能为他人做更多的事,才能在有限的时空中实现个体的价值。

那是深秋的季节,在北京大学参加“中国经典文献诠释艺术学术研讨会”,会上遇到老友陈虎兄。虎兄正主持一项研究计划,希望我能参加,考虑到正忙于点校王锡祺的《山阳诗征续编》和写作《运河城市研究》等,虽有心参与但只能婉言谢绝。第二年的夏天,到长春开会,又与虎兄不期而遇。虎兄再次提起旧事。我为朋友间的信任和真挚所感动,于是,自不量力地答应了。于是,有了这本《世俗历史的真实写照——说明清小说》。

在很长的时间里,我的兴趣已转移到中国传统文化及先秦两汉学术史研究方面,掐指算来,告别明清小说研究领域已有二十多年。萧相恺先生希望我重返小说领域,我深知,人生有涯,虽有心多干些事,如曾萌发将小说研究旧稿勒成一编的想法,但一直举棋不定。后来,在研究运河城市时,注意到运河城市与明清小说的关系,注意到运河城市与坊刻业及明清小说刻印的关系。这时,才激发我重新回到小说研究行列的念头。为此,我要真心地感谢虎兄!没有虎兄的鞭策,我怎么会再重操旧业呢?

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写一本书,对我来说,是新的尝试。现在是读图时代,西方早就开始这样做了,受其启迪,国内出版社也进行了这样的开拓。我想,这种方式或许能改变学术著作发行量低下的情况。

这本小书是我与范新阳博士合作而成的。我先与范新阳博士谈论撰写大纲及写作构想,然后分头写作,最后由我负责统稿。其中,我撰写了第一、第二、第四部分,第三部分的第三、第四、第五小节,第五部分的第一、第三、第四小节。其余部分由我在初稿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修订和统稿。所用图片由范新阳博士负责翻拍。还需要交待的是,范新阳博士撰写的部分远不止这些,因不合体例,或与大纲不相吻合,故只能忍痛删去,相信他以后会将这些稿件整理出来并发表。

张强

2010年1月9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6:3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