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流氓的归来(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罗马尼亚)诺曼·马内阿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流氓的归来》是罗马尼亚流亡作家诺曼·马内阿的回忆录,同时更是一部文学著作,获得2006年法国图书最高奖美帝奇奖。

这本书记述的时间从战前罗马尼亚作者的儿童时代早期到1997年他重返罗马尼亚。作者以自己两次被迫离开罗马尼亚,又两次回归为主线勾勒了自己对祖国爱恨纠缠的复杂心境。在时间与空间、生活与文学、梦想与现实、过去与现在之间自由转换叙述了那个特殊时代的驱逐和流放以及作者在新世界美国的挣扎与迷茫,用文字见证悲痛和历史。

内容推荐

《流氓的归来》是罗马尼亚作家诺曼·马内阿的回忆录,书中他对自己的经历,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描写——包括人生最隐私的部分:性恋、恋母情结、婚姻、家族秘密、犹太身份的认同、流亡者的归属、自我的认可等方面的叙述,坦诚深刻到令人惊叹的地步。马内阿的创作由此超越通俗意义上的是非褒贬,最终超越自我,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代表了人性。

目录

初篇

 巴内绿草

 乔尔马尼亚

 花脸小丑奥古斯都的马戏场

 往昔的痕迹(Ⅰ)

 新日历

 爪子(Ⅰ)

第一次回归(小说过去时)

 开始前的开始

 流氓年

 布克维纳

 切尔诺贝利,1986年

 在一片含苞欲放的花丛中

 流浪的语言

 陌生人

 布卢姆日

 逃避

 往昔的痕迹(Ⅱ)

 玛丽亚

 国王万岁

 乌托邦

 佩日普拉瓦,1958年

 职员

 离开

 夜班

 蜗牛壳

 爪子(Ⅱ)

维也纳躺椅

 对前世生活的回忆

第二次回归(后世)

 在路上

 第一天:1997年4月21日,星期一

 第二天:1997年4月22日,星期二

 夜的语言

 第三天:1997年4月23日,星期三

 第四天:1997年4月24日,星期四

 午夜对话者

 第五天:1997年4月25日,星期五

 存在之家

 第六天:1997年4月26日,星期六

 第七天:1997年4月27日,星期日

 夜行火车

 第八天:1997年4月28日,星期一

 第九天:1997年4月29日,星期二

 最长的一天:1997年4月30日,星期三

 倒数第二天:1997年5月1日,星期四

 最后一天:1997年5月2日,星期五

试读章节

“说一点儿。”申请人用含糊其词的国际语回答。

“好吧,不过我们也可以用德文,怎么样?”这美国人继续用带美国口音的德文说。

申请人点了点头。他细心观察面前的这位先生,此考察官甚至比前一天的那位更年轻。他结实的身材,固紧在大翻领的咖啡色制服里。里面的白衬衫的领口非常紧,他的脖子却很粗,很白。双眼很黑,带有审视的目光,双手很小。左手一指戴着很粗的金戒指,与外衣袖口露出的白衬衫袖口上的金扣链相配套。

“护照。”军人的口气,军人的风格。

申请人朝着双臂间捧着的大包低下头去。他从里面拿出一个夹着许多纸张的绿色夹子,从夹子里拿出绿色的护照。考察人一页一页仔细地翻阅。

“您不是头一次到西方旅行。”

对这个评论,申请人没有评论。那位强权代表盯着他看了很长时间,然后,语气坚定地把笼罩室内的沉默打破了:

“您在这之前两次到西欧,一次到以色列。”

沉默开始沉重起来。

“您旅行的经济来源?”沉默被打破了,“您的东欧钱币在西方是不能兑换的。除非政府提供西方货币。而政府只在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下才这么做。”

“我从来没有用政府的钱旅行过。”他赶紧对持怀疑人提出抗议,“我在国外的亲戚给我寄的钱。”

“亲戚?好慷慨……他们在哪里?在哪个国家?”

旅行者不能让可疑的沉默变得更加可疑,于是赶快将自己四散的家族成员们所在的国家一一列出来。

“在美国也有吗?”这位美利坚合众国的代表兴奋起来。“在哪儿?是些什么样的亲戚?”

“我妻子的妹妹。她与一位美国人结婚十多年了。她是两个美国孩子的母亲:一个10岁的女孩,一个4岁的男孩。”

“那么柏林呢?您是怎么来柏林的?您的亲戚总不见得为您选了这么一个地方吧?我想您的亲戚不会热爱柏林的。”

沉默又延长了。这次,这美国人好像对自己很满意。

“我来这儿是因为德国政府提供的奖金,我在申请表的个人履历部分中清楚地解释了。”

“是的,您清楚地解释了。”这位官员承认,并从办公桌上举起了一个卷宗,在空中举了一会儿,然后把它放下,并把它推到一边,它似乎对他再也不重要了。

“你得到了失败者向胜利者提供的奖金,我们可以这么说吗?”

他好像并不急于结束关于德国的话题。战胜敌人完全不是容易的……他好像在提示:这才是把他,一个美国年轻人,和面前的这位上了年纪的东欧人,结合起来的真正原因。

德国是因罪孽感而设立奖金?是的,这位奖金获得者,曾经多次这么认为。这是战败者们向他们无法灭绝的幸存者们提供的奖金?这是战败后的德国,在复兴后,向永远处于失败地位,且注定贫困和移民的东欧提供的奖金?战后的德国,尽管处于被压缩到最大限度的德国边境内,却仍然以同样的旗帜,同样的国歌,保持了勤奋和效率。即使巴伐利亚,也没有像一些人所预见的:歌德和俾斯麦的国家将由死亡集中营的幸存者们掌管。新预言家们肯定:犹太人将要求德国人用三代人的时间来证明他们不再反对而是维护犹太人,然后,犹太人才会重新认领他们在灾难中失去的德国国籍。

当然,这不过是一个玩笑而已,这个幸存者,自言自语,重复道。这只不过是一个对事实做了相反结论的玩笑,把事情给看反了,从右向左,犹如希伯来文的《圣经》。而事实是,人们要求,从死亡集中营出来的幸存犹太人,必须向那个想要灭绝他们的国家,用血缘来证明他们的所属。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被允许得到那个令人羡慕的战后德国国籍,这个国家对不再指望享有胜利果实的穷人和失落者们慷慨施舍奖金。

签证申请人自然没有时间来诉说这一切。那个年轻的考察官截断了对话,他开始书写起来,他在填写卷宗里的问答。要不然,他也许会乐于听到这些用来取悦于强权的讥讽联想的。

当申请人从公文包上抬起眼时,他看到,这位美国官员已经站起身来,微笑着向他伸出手来。“先生,祝您好运,祝您好运气!”他向他祝贺,用美国的方式,此刻,他放弃了他们共同敌人的语言。

这个关键日的下一步,是会见英国雄狮,其实它已经不再是狮子了。那位女接待员,此刻,正津津乐道地在讲电话,她没有发现,美国的面试已经完毕。甚至在她放下话筒时,仍然没有注意到她前面的影子。

“接着是跟英国人见面吗?”这个外国人腼腆地问。

“先生,什么也不接着,”她脱口而出,“您的事情结束了。杰克逊先生也替英国人签了字。”

申请人捏紧了提包柄,然后,朝着出口走去。

“先生,请别忘了,明天上午9点30分。”

反正,是完了,却又没完。他转过身来,对着接待女士,不知所措。

“明天您将与德国当局做最后的会谈。在一楼,202室,9点30分。”

这是沉闷阴湿的一天。他向着汽车站,慢得不能再慢地走去。

P45-47

序言

诺曼·马内阿:每个阵营的局外人

李静睿

1

我在纽约的时候重读了一遍诺曼·马内阿的《流氓的归来》,这些在过去几年中多次重读的文字突然被这个城市赋予了新的生命。如果站在百老汇大街和阿姆斯特丹大街的十字路口,就会看到马内阿写下的一切:“瑞特救护药房、平民知识分子的咖啡馆(星巴克)、巴基斯坦人的报摊、印度人的香烟铺、墨西哥餐馆、女服装店,朝鲜人的小超市:大筐的水果和鲜花、西瓜和椰子、黑红绿色的李子、墨西哥产的芒果和海地产的芒果……”马内阿不厌其烦列举这些最平常不过的人间场景,夸张地称之为“天堂”。突然警报响了,五辆消防车,像是金属堡垒,带着嘶鸣和喇叭声,行进在街上,连天堂中也有火灾,马内阿说。

我不会嘲笑马内阿对“天堂”的定义。1936年他出生于罗马尼亚的布科维纳省,身为犹太人,1941年他和全家一起被遣送到乌克兰的集中营,1945年春回到罗马尼亚。在祖国又生活了41年后,他在1986年再次离开故土,先去柏林,再到美国,从此定居下来,作为一名流亡者。在这本书的最后,马内阿在第一次返乡后回到纽约,把记录行程的蓝色笔记本掉在了汉莎航空的飞机上,他被告知如果发生了奇迹,它将被送到他家,而他的家,“当然是在纽约。是的,上西区,曼哈顿。”

《流氓的归来》在2006年获得美第奇外国小说奖,这是马内阿最重要的一本书,当中蕴藏着理解他其他作品的密码。1997年4月21日到5月2日,马内阿在流亡十年后回到罗马尼亚,万事万物都围绕着这12天发生扭曲,吞吐出种种记忆,关于苦难、尊严、虚无、青年时代对共产主义的真诚信仰、家族秘密(母亲曾经离过婚)甚至自私的情欲(和老情人在婴儿旁边通奸,事后却没有给对方哪怕一个电话),他人生的一切。

《流氓的归来》叙述时间和空间不断发生跳转,你得努力辨析这些关键性瞬间:1997年在纽约的巴内绿草(一家犹太餐馆,马内阿在书中提到自己和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共进午餐)、1986年离开罗马尼亚的生日晚会(一个月前他在“布卢姆日”,即6月16日申请了前往柏林的签证,布卢姆是乔伊斯作品《尤利西斯》的主角,马内阿用尤利西斯的命运喻以自身流亡)、1988年在柏林申请美国签证(1月20日,马内阿称其为D日,决定性的日子)、1933年7月21日(马内阿的父母在罗马尼亚小镇法尔提西尼的公交车站相遇)、1945年4月18日马内阿和父母从乌克兰集中营被遣返回法尔提西尼(警察机关给父亲办理了临时身份证,但他们没有其他有关驱逐的文件证明)、1986年身在布加勒斯特(母亲几乎瞎了,坐在家中回忆家族历史)、1958年在佩日普拉瓦(去劳改营探望父亲,他因为一个圈套被捕)、1997年4月21日回到布加勒斯特的第一天(下午3点入住洲际饭店,这里以前是罗马尼亚安全部的分支机构,外国人管理处,现在他自己成为了外国人)……时空与时空的转换毫无预警,叙述语言又宛如梦语,马内阿并非有意为读者阅读制造障碍,而是似乎他自己就身处命运的多重梦境。

马内阿很容易被拿来和同为罗马尼亚作家的赫塔·米勒比较,两人都书写极权罪恶,都在东欧剧变之前离开了祖国,都是罗马尼亚少有的、享有一定世界声誉的作家。但马内阿坚持以读者稀少的罗马尼亚语写作(这甚至导致了翻译的困难,《黑信封》由英文版翻译,马内阿的另一本小说《巢》则是译自法语),不愿脱离母语,是因为他在虚空之中,曾希望可以将自己的囚禁定义为自由,想象自己是一种语言而非一个国度的居民,即肉身在流亡之时,却能在语言中回归故土。1969年马内阿终于在罗马尼亚出版第一本书,这让他在让人窒息的政治空气中感到自由:“我终于找到了我真正的家。语言所带来的不仅是重生,而且还有一种合法化的形式、真正的公民身份,以及真正的归属感。从这个最终的避难之地被放逐将是最残忍的毁灭形式,将触动我的存在的本质。”

此外,赫塔·米勒几乎所有作品都聚焦于对极权主义的批判,但马内阿的文字更加混沌而难以定义,他陈述制度的罪恶,却也坦承个人在极权之后坠入虚无。在《流氓的归来》中,他忍不住反复描述苦难,却又多次表示对“受害者”这一标签的抵触,比如他提到自己的父亲,说他可以接受死亡,但不能接受羞辱,在集中营四处蔓延的阿司匹林和面包的黑市交易,而且包括感情的黑市交易,都让父亲感到恶心,“同样令他厌恶的还有那些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将自己从压迫者的暴行下解救出来的受害者的暴行。怪物刽子手培养出怪物受害者,他常用他那温和但坚定的声音重复说”。马内阿悲哀地发现在实用主义的世界里,苦难已经被平凡化,“周四的暴行已变成了周五T恤衫上的格言来源,一种立即可用于销售的集体记忆的产品”,与其如此,不如保留尊严。

……

马内阿是一个沉迷于书写自我的人,个人经历在作品中反复出现,几乎让人担心这是创作力衰竭,但从《黑信封》到《巢》,可以模糊看见他的写作主题渐渐发生了转变:流亡之前,他被体制的牢笼所困;流亡之后,他被自由的虚空所困。这种永恒的边缘感已经说不清楚是承受惩罚还是自由选择,他喜欢的齐奥朗还说过:“你与祖国对峙,是出于对绝望的需要,出于对更加不幸的渴望。”《黑信封》就像对这句话的脚注,而在《巢》的故事里,“祖国”也可以替换为“美国”。

马内阿多次写到自己的父亲,写他在集中营中惊恐地发现自己洁白的衬衫领子上有一只虱子,“这样的生活不值得过下去”,但是母亲向他保证,他会重新穿上浆得硬挺挺的白衬衫。然后到了1958年,他又一次坐牢,穿上惨不忍睹的制服,因为没有当场支付两公斤肉钱,父亲被判刑五年。当然,他的父亲没有来到美国,但是从马内阿的命运也许可以想象这一幕如果发生,父亲也不见得会觉得“这样的生活值得过下去”,即使他能保证自己穿上浆得硬挺挺的白衬衫,但生活又不能仅仅是浆得硬挺挺的白衬衫。因为习惯了笼子的鸟,会对天空感到恐惧。

马内阿的书里总是混杂着恐惧与尊严、抵抗与虚无,因为他的人生就是如此,他其实很早就意识到罗马尼亚社会主义新政权对自己的不友好,但在其他犹太人陆陆续续递报告申请去以色列时,马内阿拒绝以“受害者”自居的逃避行为,因为“我对一切改变命运的幼稚努力都表示怀疑。在我看来,对我们不够完美的、短暂的现状承担起责任,并予以理解,更胜于仅仅做出地理方位的调整这种改变”。《巢》里也写过,加什帕尔要求学校删除关于他是一个大屠杀幸存者的介绍,因为在家庭中这是一个禁忌的词语,这代表着侮辱:“我父亲的一个朋友,从奥斯维辛回来,请一个医生为他去除胳膊上的一块皮肤,那上面文着他的囚徒号码。这是他回来后做的第一件事!他从来就不提及那些年。”

在纳粹的时代,马内阿是犹太人;在齐奥塞斯库的时代,他是被严密监控的作家;在自由的纽约,他是用没有多少读者的小语种写作的流亡者。诺曼·马内阿,一个“异国情调的哑角”,这个词是他的创造,“在自由的狂欢节中,自已是一个异国情调的哑角。”马内阿还说,“我既不想要痕迹,也不想要回忆”(这是《巢》的最后一段),但他显然失败了,他的文字永远如此:一个异国情调的哑角说出的话语,充满痕迹,充满回忆。

书评(媒体评论)

辛西娅·奥兹克

我们遇到一部文学作品,它将改变我们余生中看待事物、理解事物的方式,甚至包括对以前自以为理解的事物的理解。以前是托尔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契诃夫的《六号病房》、莱维的《被淹没和被拯救的》,现在则是马内阿的《流氓的归来》。我深深感谢这部真实生动、有血有肉而又神秘的传记。

菲利普·罗斯

他书生气的思考、他知识分子式的敏锐、他对复杂性的偏好、他沉静的智慧未必是对抗制度化的罪行最好的武器。这不是一场英勇者的战斗,而是脆弱者和怯懦者的,他们坚持着,顽强地、不畏艰难地抵抗着自身的堕落,抵抗着马内阿所说的“人性自身的脱轨”。没有任何道德努力比这更让人震动的了。

王晓渔

诺曼·马内阿以文学的形式呈现了汉娜·阿伦特的发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