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尔克·舒比格,1936年生于瑞士。在大学学习过日耳曼语言文学、心理学、哲学。后来先后从事多种职业,在法国南部和科西嘉岛当过包装工、伐木工、园艺工人,也曾做过编辑和出版人。现定居苏黎世,职业是心理治疗师,同时也进行创作。
于尔克·舒比格已出版的代表作品:《大海在哪里》、《爸爸、妈妈、我和她》、《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当你在世界上迷路的时候》的作者于尔克·舒比格和绘者均是世界童书最高奖——安徒生奖的获得者。本书以优美的童话语言,让书中的主人公分别讲述自己的故事和他们对事物的看法,颇有生活哲理。
《当你在世界上迷路的时候》的作者于尔克·舒比格和绘者均是世界童书最高奖——安徒生奖的获得者。本书以优美的童话语言,让书中的主人公分别讲述自己的故事和他们对事物的看法,颇有生活哲理。作者在书中融入很多探索人生的命题,相当耐人寻味;他童心未泯,能透过童话为孩子传达人生智慧,描述充满感动的鲜活世界。
“小女孩、强壮的公牛,还有高大的女士,我们每天待在这山上是为了什么啊?”一天,野狼忍不住问,“就为了整天看看树叶、小鸟和白云吗?”
“是的。”公牛说。
“这就是全部吗?”
公牛认为是的,这就是全部,而且已经足够了,但野狼却不这么觉得。可到底缺了什么呢?他也说不上来。
他们争执了一会儿,但由于争论并没有什么结果,他们只好选择沉默。
“我觉得有点无聊了。”女人说。
公牛接着说:“我也是,但这种感觉好极了。”他开始打哈欠,其他人也跟着打起了哈欠。现在,他们都张大了嘴巴看着对方。
“你少了一颗牙,”女孩对野狼说,“你已经老了吗?”
野狼想了想,要说老,他还算不上,但年轻离他就更远了。
“不完全是。”他说。
“我们得给自己放个假,”女人建议说,“比如,去旅行一下,比如去伦敦。我们可以在那里看到英国女王的皇宫。”
“你会说英语吗?”小女孩问,“女王应该听不懂德语。”
女人摇了摇头。
“我懂一点法语:我有,你有,他有,我们有,你们有,他们有。”女孩曾经背过这些词。 “而且巴黎也很漂亮。”她说。
于是,他们就出发去了巴黎。那里有静静流淌的塞纳河,有高耸的埃菲尔铁塔,还有举世闻名的油画《蒙娜丽莎》。
旅馆里只剩下了三间空房。女人和公牛只能睡在一张床上。
清晨,女人说:“我整晚都没睡着,强壮的公牛,我一直担心睡着后你的蹄子会不小心踢到我,或者你的角会撞到我。”
“我也是,”公牛说,“所以我也一直醒着。”
“要是我知道你醒着的话,”女人说,“我就能睡着了。” “是的,”公牛说,“你只是不确定我会不会突然睡着了,然后用蹄子踢你,或用角撞你。”
他们就这样扯着嗓子吵了很久。
“安静点!”野狼在隔壁房间吼道,“我还要睡觉呢!”
睡在野狼隔壁房间的女孩也喊道:“安静点,野狼,我还要睡觉呢!”
“我一直很安静!”野狼愤愤地抱怨说,“不安静的是女人和公牛,是他们在吵架!”
“安静点!”现在轮到旅馆的服务员生气了。
“你们都克制点!”女孩压低了嗓门呵斥说,但声音仍然很大,“想想看,我们正在一个故事里呢,所有人都会看到我们在吵架。”
女人起初没想到这点。而现在,她还没来得及开始认真地考虑这个问题,就已经睡着了。
早上,他们一起床就准备出发去参观埃菲尔铁塔。他们先是从下往上看,然后又坐上电梯到了塔尖,从上往下看。
“如果此时你站在下面的话,”女孩对女人说,
“你会比一只苍蝇还小。”
“那你自己呢?”野狼问。
女孩没有回答。她说:“埃菲尔铁塔有三百米高呢。”
然后,他们去了博物馆。他们在那里找到了《蒙娜丽莎》,画中有一个漂亮的女人,背景则是雾蒙蒙的树林和河流。
野狼最喜欢的是背景中蓝色和绿色的自然风光。“真可惜,前面还有一个女人。”他说。
女孩则认为:“她可能是走到这里迷路了。”。
随后,他们跑到了一座桥上去看塞纳河的风光。女孩对着她自己的倒影吐了一口唾沫,然后摇了摇头,说:“刚刚有一条鱼游过我的眼睛。”
接着,他们又来到了巴黎圣母院前。但还没进门,他们就被拦住了:“动物不能进去。”
女孩反驳说:“耶稣出生的时候,他身边就有一头牛、一头驴和三头骆驼。”
“那是因为他诞生的地方是马厩,这里可是教堂。”负责维护秩序的人说。
公牛原本站在后面,因为他知道从远处看他,他会显得比较小。现在,他走上前来了。
雒护秩序的人开始环顾四周寻求帮助。他向一个女同事招了招手。 “我真是受够巴黎了。”离开巴黎圣母院后,公牛气愤地说。
另外三个也纷纷表示同意:“我也是。”
于是,他们又回家去了。
几天后,经过一阵长时间的沉默,公牛非常肯定地说:“巴黎是一个很美的城市!”说完,他又重新沉默地看着被风吹过的树叶、小鸟和白云。P23-29
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我们是因为需要帮助或者相互取暖而走到一起来的。
舒比格的故事总是简简单单地开始,好像不需要花多大力气,很自然地生长出来,又像冬天的一朵雪花或者春天的一滴雨,就那样随意地飘落下来。
舒比格的故事从一个小女孩开始,从迷路开始,从寻找帮助开始。
然后在森林里遇见了野狼。可是,你不要以为这是《小红帽》的翻版,野狼很和善。舒比格应该是一个外表和善、内心温暖的人,他的故事自然柔和温暖。
然后在草地上遇见强壮的公牛,去山上寻找高大的女人。
然后遇上了暴风雨,他们都很害怕,都需要帮助,于是紧紧地依偎在一起。
是的,当你在世界上迷路的时候,当森林着火的时候,当河水漫出来的时候……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彼此的友爱和帮助。
女孩会唱歌,她的歌声驱走了暴风雨中的害怕,迎来明媚的阳光重新照亮山林。
这是舒比格的第一个故事。
这也是女孩的第一个故事。
一个关于寻找帮助的故事。
接下来,他们在一个又一个故事里穿行,就像月亮或者星星,在云层里穿行一样。
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就像一格一格的迷宫,小女孩、野狼、公牛和女人就在舒比格的迷宫里走走停停,他们创遣了故事,也讲述自己的故事,创造的故事发生于现在,讲述的故事发生在过去,现在与过去编织在一起,不就是一张故事的大网吗?不正是一座故事的殿堂吗?
那个寻找帮助的故事,那个取名字的故事,那个野狼的故事,那个发生在夏天的故事,那个女人的故事,那个洗澡的故事,那个公牛的故事,那个冬天里的故事,那个圣诞节的故事,最后是女孩的故事……
在舒比格的故事里穿行,就像穿行在童年的迷宫,文字的迷宫,有时你分不清自己置身于故事里,还是走到了故事外,有时你不免犹豫——到底哪些属于故事,哪些不属于故事?哪些是暂时的,哪些会永远保留下去?好像你在梦里醒着,或者是醒着做梦?故事里的那些争吵、那些咳嗽、那些歌声,就像远处飘来的清香,恍惚中是那么真实,等你想看得真切时,就模糊了。
可是,正如故事里的小女孩想知道的:一个故事和现在这里发生的一切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故事有开头,而且会在某个地方结束。”——可是,什么事情没有开头没有结束呢?既然发生,终究会有结束的,就像童年,懵懵懂懂地开始,明明白白地结束。
“人们走进故事里就像走进一扇门里,你会在里面住上一阵子,和人相爱,遭受痛苦,或者开心地大笑,然后,你很快又会离开这个故事。而这里发生的一切就没有这样的门。”——打开门进入一个故事,关上门转身就回到生活。一本书,就是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吧。
“人们在里面会迷路的。”二当然,故事就像迷宫,走着走着,你就被带到了别处,让你迷失的,可能是一个人物,或者是一只鸟、一朵花,抑或一片云,一些你似曾相识或者忍不住多看几眼的痕迹。不过还好,你离开故事,就会找到自己,走出故事的你是安全的。
“故事里只会出现需要被保留下来的东西。”——故事中的世界是干干净净、没有杂质的,就像孩子的世界,可能有点乱,但是,不相关的东西肯定不存在,所有在故事里出现的,都是重要的,哪怕是一只不知死活的鹦鹉。
在舒比格的世界里,你要放弃成年人的那套逻辑和规则,享受孩童的一派天真、不可捉摸或飘忽不定;你会看到超凡的语言才华,词语在他的笔下,可以自由组合,任他调遣;也能看到不拘一格的想象力,那样大胆,浑身都是勇气;你能看到童年的诗意,如孩子做梦般的呓语;你能看到哲学的驻足与停留,思考和回味;你依稀听到孩子的歌声,他们好像在对我们说——
我们活在自己的世界,
这世界太小了,
你们弯腰也进不来,
即便是手脚并用,
你们成年人惯用的小伎俩。
就算用善于分析的目光,
搜寻和试探,
就算用顽皮的表情,
偷听我们的谈话。
你们还是找不到那个中心。
在那里,我们跳跃,我们玩耍,
紧闭的花蕾下。
光滑的蛋壳下,
生命仍在酣睡,
杯子一样的鸟窝里,
鸟蛋泛着灰蓝色。
你们那遥远的天堂的颜色。
R.S.托马斯(《孩子的歌》)
是的,这就是舒比格,在他的故事里,如果持一颗赤子之心,你不会迷路,只会迷醉。
你会看到超凡的语言才华,词语在他(舒比格)的笔下,可以自由组合,任他调遣;也能看到不拘的想象力,那样大胆,浑身都是勇气;你能看到童年的诗意,如孩子做梦般的呓语;你能看到哲学的驻足与停留,思考和回味……
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周其星
舒比格是一位文学作家,也是一位心理咨询师,他的作品融入很多心理学探索的东西,相当耐人寻味;他童心未泯,能透过童话向孩子传达人生智慧,擅长描述充满感动的鲜活世界。
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童书推广人方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