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千秋功过谁与说(说说历史上那些宰相们)/千古风流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姜若木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生于七雄争霸战国末期的李斯,本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西南)的一介布衣,青年时曾做过郡中小吏。小吏地位低下,侍奉长官,小心翼翼,唯恐有闪失,这与李斯的鸿鹄之志相距十万八千里。

做小吏期间,他偶见官舍厕所中的老鼠偷食污秽之物,一遇人来狗撵,立刻惊恐万状,仓皇逃跑;又见粮仓中的硕鼠,仰食积粟,无所顾忌,公然出入。于是触景生情,感慨万端:“人有君子小人之分,就像硕鼠一样,全看自己处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了。”

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李斯更不甘寂寞。在他的胸中,雄心与野心并存,化为追求功名富贵的欲望之火熊熊燃烧。他不满布衣的处境,决计抛开贫贱,成为粮仓中的“硕鼠”。于是,他决心改变自身命运,辞去小吏职务,择地而处,来到了千里之外的齐国兰陵(今山东省苍山县兰陵镇),拜师于苟况,同韩非一起钻研“帝王之术”。

苟况,史称苟卿或孙卿,世人尊之为荀子,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儒学大师。但是,他不像孟子那样死抱窠臼,墨守成规。他打着孔子的旗号,在批判先秦诸子的同时,兼收并蓄,并对孔子的儒学进行了发挥和改进,创立了法家思想浓厚的“帝王之术”。而韩非和李斯这两个学生,则完全摒弃了老师的儒家仁义道德,而沉溺于符合法家理论的“帝王之术”。后来,韩非终于成为法家理论的集大成者;而李斯则化理论为实践,成为真正实现法家思想的政治谋略家。

李斯学成之后,即苦思冥想,寻觅能使自己施展才华,攫取荣华富贵的门庭之路。他纵观七国,反复斟酌,认为楚王胸无大志,不足与为谋;六国相继日渐衰弱,无从建立号令天下之奇功;唯独秦国,经历了秦孝公以来的六世,特别是秦昭公以后,已经奠定了雄踞于七国之首、可对诸侯国颐指气使、发号施令的政治、军事、经济基础,可望代替已名存实亡的周室而一统天下。意志一定,他决定西人强秦。

临行之际,李斯面对苟况的诘问,毫不掩饰自己的心迹,慷慨陈词:“我听说,得到了时机不可怠惰,而应及时牢牢抓住。当今各诸侯倾力相争,游说者参与政事。而秦王想吞并诸侯,一统天下,成就帝王大业,这是智谋之士奔走效力、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处于卑贱的地位而不思有所作为,改变自己的境遇,这与只知咀嚼送到嘴边的肉的禽兽何异?人的耻辱莫过于卑贱,悲哀莫甚于穷困。永久地处于卑贱的地位、困苦的境地,却还表示愤世嫉俗,憎恶功名利禄,自托于无为,不过是掩饰自己的无能而已,绝不是士人的真实思想。我意已决,我将西行人秦,去为秦王出谋划策,建功立业。”

纵观世上士子,多有功名之忿。只是有的偏偏扯出“仁义”的旗号。犹抱琵琶半遮面;有的则以退为进,明哲保身;而公然摒弃礼义,追名逐利,这正是李斯独树一帜的人生品性。同时,他这种择强而仕的深谋远虑,也正是其智谋过人的政治谋略的有力见证。

公元前247年,踌躇满志的李斯,离楚背齐,踏上了西入强秦之路。

五月,李斯只身来到咸阳,正好秦庄襄王寿终正寝,13岁的赢政即位。秦王年幼,丞相吕不韦称仲父,总揽朝政,权势十分显赫,群臣纷纷投入其门下。

李斯不过只是一异国平民,想钻进统治阶级核心去参政谋事,谈何容易。于是他充分利用自己的才华,审时度势,权衡利弊,最后决定以投吕不韦门下作为仕途的第一步阶梯。

吕不韦是个智慧过人、善于投机的人。他原是卫国商人,一次到邯郸做生意,碰到了被送来做人质的秦公子异人。异人是秦昭王的孙子,秦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安国君当太子时,宠爱夏姬,与夏姬生子异人,后华阳夫人进宫夺夏姬之宠,异人便作为人质被送往赵国。P3-4

目录

第一章 帝王谋臣,回天乏术——李斯

 拜师荀况,西入强秦

 上书秦王,谋害韩非

 制定法令,功成名就

 逢迎圣意,焚书坑儒

 拥立二世,腰斩咸阳

第二章 开国首功,为民请命——萧何

 群英荟萃,沛县起义

 深谋远虑,力荐韩信

 坐镇关中,开国首功

 定国安邦,萧规曹随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功高盖主,自污名节

第三章 智谋过人,善始善终——陈平

 调虎离山,声东击西

 弃楚归汉,曲中见智

 六出妙计,屡立奇功

 平步青云,善始善终

第四章 忠臣楷模,名垂宇宙——诸葛亮

 归隐隆中,娶妻阿丑

 三顾茅庐,隆中对答

 出谋划策,军师将军

 孔明治蜀,刘备托孤

 南征北伐,名垂千古

第五章 政书又馨,忠心为国——王导

 深谋远虑,开国功臣

 位高权重,力辅明帝

 三朝贤相,乱世善终

第六章 精忠谋国,荣称国老——狄仁杰

 公正宽大,断案传奇

 刚直不阿,宦海沉浮

 抗敌保民,唯贤是举

 一代巨人,中兴唐室

第七章 论语治国,得失皆有——赵普

 一见如故,志趣相投

 周王西去,拥立新主

 出谋划策,辅主平叛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多事之秋,因私罢相

 心忧国事,三度入相

 功臣逝去,得失皆有

第八章 谋断有余,晚景凄凉——寇准

 年少有成,颇有政绩

 刚直谏言,有如魏征

 奸臣当道,屡遭谗言

 既直有谋,拥立太子

 怀柔施政,安定边民

 遭劾力辩,再次被贬

 名利所困,违心奉迎

 身处一隅,忧国忧民

 晚景凄凉,逝后加荣

第九章 元初良相,遗恨长逝——耶律楚材

 生逢乱世,博学多才

 远涉随征,暂不得志

 力拥新帝,渐显贤才

 顾全大局,健全法制

 文有武略,助蒙灭金

 施政受阻,喟然长叹

 眼光长远,南下伐宋

 国乱政颓,抱恨长眠

第十章 救时宰相,身后蒙冤——张居正

 天资聪慧,早年得志

 初入仕途,坎坷升迁

 权力争斗,坐收渔利

 受命先帝,教辅幼主

 励精图治,巩固边防

 改革吏治,富国强民

 整顿法制,严惩贪腐

 一条鞭法,清丈田亩

 一心为国,反遭弹劾

 生而为国,死后蒙冤

序言

宰相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商周时代,有太宰、尹、太师辅佐天子管理国家。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相,最著名的是齐国相管仲、赵国相蔺相如。公元前309年,秦武王任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丞相”由此而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宰相正式成为官制,辅助国君处理政务。

《韩非子·显学》中说:“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起于卒伍。”《六韬》中说:“屈一人下,伸万人上,惟圣人能行之。”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人,指天子;万人,指百官,那么,历史上,能够地位崇高、权势显赫到如此地步的大臣,通常就是宰相。例如,秦国的吕不韦、李斯,汉朝的萧何、陈平,都是有勇有谋,功劳显赫的开国功臣,所以,他们才能够位尊职重,辅助国君处理政务。正如陈平所说:“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历史上,每一个胸怀大志、热血沸腾的男儿,都渴望着能够建功立业,加官进爵,这既是他们最大的人生梦想,也是实现生命价值的重要途径。那么,能够官至宰相,就是为人臣者最大的荣耀了。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既然陪伴君王就像陪伴老虎一样,随时有杀身之祸,那么,宰相作为皇帝身边最重要的人,用这句话形容宰相,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历史上,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是,却只有辽代把它作为正式官名。随着朝代的更替,宰相的正式官名先后出现过:相国、丞相、大司徒、侍中、中书令、尚书令、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多达几十种官名。可以说,在所有的官职中,宰相的变化最多。这背后的原因就是,君主既需要宰相帮助办理政事,叉担心宰相的权位过重,危及自身的权力。所以,历史上,不但宰相的处境十分尴尬,既有数不尽的荣华富贵,又如履薄冰,随时都有杀身之祸,而且宰相的权力地位也在逐渐降级。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并下令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宰相制度也就宣告结束了。后来,皇帝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明、清习惯上都称授大学士为拜相,再后来,及至雍正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又成为事实上的宰相,但是,这已经没有正式的宰相名分了。由此可见,宰相也是被打击的对象。在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皇权总是在限制相权、打压相权。

那么,在荣与辱之间,宰褶应该如何生存,如何施展才能呢?

宰相肚里能撑船,意思就是大人有大量,为人处世要豁达大度。历史上,蔺相如位尊人上,廉颇不服,屡次挑衅,蔺相如仍以国家利益为上,以社稷为重,处处忍让而终使廉颇负荆请罪,这就是度量大。同样,在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陈平、狄仁杰正是凭借超人的智慧,随机应变,曲中求进,才能够善始善终,作出卓越贡献,最终名垂青史,千古流芳。这就是做人的智慧。

本书精心梳理了历史上最著名的十位宰相,生动再现了他们在历史舞台上的精彩瞬间。希望通过他们在宦海沉浮、荣辱得失中的表现,对读者的人生有所启发和帮助。

内容推荐

姜若木编著的《千秋功过谁与说》内容介绍:中国古代是一段扑朔迷离,风云变幻,极富神秘感的历史。在那段历史中,在君王的身边就必须有这样的一个贤明智囊团,丽贤明的宰相便是这智囊团中的佼佼者。他们往往能以德服人,刚柔相济,因势利导,运筹帷幄,鞠躬尽瘁,知人善任,谋全天下……

在《千秋功过谁与说》中,欣赏一段历史故事,感受一下智者谋略,提升一层自我感知,或者向更远的地方延伸,历史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回忆……

编辑推荐

辉煌的历史,自然要有辉煌的文化,而贤人便是这辉煌文化的缔造者。在所有的贤才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不周于消极避世的市野隐士,亦不周于只读圣贤书的酸生腐儒;他们足智多谋,纵横捭阖,是旷世奇才;他们也积极人世,经世致用,有济世壮志。他们就是鞠躬尽瘁,一心为国的那些贤臣良相。

姜若木编著的《千秋功过谁与说》聚集了从秦汉时期到元明时期的十位良相,让我们走进历史,重温历史,感受那些兵戎倥偬,谋治天下的岁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2: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