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诚转过身对旺扎和那些官员们说:“藏族同胞喜欢跑马射箭,比赛枪法,像过节一样,大家高高兴兴,热热闹闹,这是件好事,今天我们应邀来比赛,也是为了尊重藏族同胞的风俗习惯,增强藏、汉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谊,并不是为了比输赢。在这样喜庆的日子里,随便抓人、打人,多扫兴呢。”旺扎哭也不是,笑也不是,他看见高志诚的目光,在温和中带有不妥协的神色,只得从嗓子眼里挤出一个字:“是。”
隆珠耷拉着脑袋,悻悻地走开了。
高志诚转过身去,从那炯炯有神的大眼和由于上嘴唇短了些,露着牙齿的嘴,他一下子认出这敢于冲出来的年轻人,就是那天送他们过江来的船工吉村。高志诚忙上前要和他说话,吉村却走开了。走了两步,又回头看了看高志诚和战士们,仿佛是第一次看到这些“汉兵”。
洛桑走近小次登,紧紧搂着他的肩膀,亲切地抚摸着他脸上带血的鞭痕。这个倔强的孩子放声痛哭起来。到现在,楼下的那伙士兵“老实”多了,再也不来挑衅,也不借口“保护”,明目张胆地尾随解放军了。
兵站党支部决定利用这个有利条件,组织大家向广大群众和上层人士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十七条协议,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高志诚了解到,吉村的阿妈有病,前几天天寺庙去点酥油灯,腿又被狗咬伤。他便派卫生员小周去为老人医治。那个和吉村一起送他们的年长的船工,叫邓珠,是个阅历丰富的人,经常去支乌拉,高志诚决定先到邓珠家里去看看。
这天高志诚刚走进邓珠大伯家不久,就见有一个人影在窗外晃了一下。邓珠朝他使个眼色,又朝窗外努努嘴,低声说:“不许我们随便和汉人说话,谁不听话就割舌头,抽脚筋,剜膝盖骨。”高志诚听着,浓眉一皱,回想这几天的情形,原来是明里不跟,暗里跟得更紧了。怪不得乡亲们还是不敢讲话。为了不使邓珠为难,他随便聊了几句就回去了。
由于害怕被偷听,邓珠没有和金珠玛米多说话,但是他知道金珠玛米的心意,他为金珠玛米找不到船着急。他知道宗本把所有的船都藏起来了,但是他不知道藏在什么地方。他的邻居吉村知道,他决定偷偷地为大军做吉村的工作。
经过几天的访问摸底,高志诚发现这里的很多群众还不知道有个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对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这样重大的事情缺乏了解。旺扎指派人跟踪、监视解放军的行为,更是违反协议规定的。于是他要求旺扎宗本把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公布给广大僧俗人民,做到家喻户晓,老幼皆知。
“这个……”旺扎面有难色,随即眼珠一转,灵机一动,马上取出那本红色精装的藏文版协议在他们面前晃了晃,“我照这个讲过了,可是我们这里的老百姓和你们汉民不同,天生的愚笨,再好的道理他们也听不明白,白费唇舌。”
高志诚说:“百姓并不愚笨,应该经常给他们讲,还应该贴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
“就这么一本,怎么贴呀?”
洛桑马上说:“这里印的有一些,请宗本向僧俗百姓散发。”洛桑不等他回答,就从皮包里取出一沓铅印的宣传品,交给他。旺扎用颤抖的手,像接一个火团似的勉强接收下来。
高志诚把口气放缓和一些:“宗本拉,不仅要宣传,更重要的是要照着协议的规定去做。这样不仅对广大群众有利,对您自己也是有好处的。只要您同人民站在一起,真心为人民办事情,像您这样的上层人士,也是有光明前途的。协饶活佛和曲扎头人不是和我们合作得很好吗?”
旺扎肚里气得冒火,鼻子里却不冒一点烟,还装出诚心诚意的样子:“这个我明白,我明白。”他心里却想着,藏民不会听汉人的话,只要你找不着船和船工,哼,过怒江天险,进西藏,妄想!还得派人加紧暗中监视高志诚他们,甚至放冷枪,投恐吓信。
回到兵站,同志们在一起又商量了怎样发动群众,自己造船的事。
洛桑说:“现在造船材料已准备好了,协饶活佛和曲扎头人也答应派人帮助我们。”
“邓珠大伯说,他也要找一些人来帮助我们。”小宋说。
高志诚对洛桑说:“我们要继续做好吉村的工作,一方面把他们藏的船弄到手,还要动员逃到山里的船工和乡亲们早点回来。”
正在这时,卫生员小周和一个战士急匆匆走进来,向高志诚报告:“站长,巴桑卓嘎阿妈不让我们给她看病了。”
“为什么?”
“她说隆珠给了巧莎,把我们上的药和纱布也扔在门口了。”
高志诚觉得这不是一般的迷信思想,肯定和宗本他们破坏我们找船、造船的工作有关,他对洛桑说:“你和小周再去一趟,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好好给吉村做做工作。”
洛桑和小周到吉村家时,正好邓珠也在那里。
洛桑关切地问:“阿妈,好一点吗?”
邓珠代她回答:“她说这两天痛得更厉害了。”
邓珠生气地说:“隆珠不让她找解放军看病,把你们上的药扯下来扔了,吃的药也拿走了。”
这时吉村从渡口回来,见他们来看阿妈,向邓珠大伯尊敬地点了点头,又看看洛桑和小周,没有说话。
洛桑主动向他打招呼:“又上渡口了?我们来看看阿妈的病。”
吉村盯着他,欲言又止,他的脑子像水磨一样飞速转动,老是想着一个问题:金珠玛米究竟是什么人?他们到西藏来干什么?一年前“送鬼”的那天,喇嘛寺堂悬挂的“红汉人”的图像至今仍搅扰得他心神不宁:散乱的头发拖在地上,鼻孔里冒着烈焰,张开血盆大口,随时准备把人吞下肚去。眼睛里闪射着鬼火,那双毛茸茸、血淋淋的手伸向正在念经的老喇嘛。这形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穷达活佛还讲了好多从前汉人杀藏民、烧寺庙、抢东西的事。
可是,自从在江边见到高站长他们的那一天起,他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种样子。渐渐地,他对旺扎和穷达活佛讲的那些话产生了怀疑,他迷迷茫茫,觉得那只毛茸茸、血淋淋的黑手不是长在“红汉人”身上,而是长在隆珠身上,长在旺扎身上,正是那些被他们说成是“魔鬼转世”的金珠玛米在真心实意地帮助我们穷苦百姓。这时,他脑子里像塞了一团羊毛,乱糟糟的,理不出个头绪来。他心绪不宁地走到灶边,添了一根柴。
小周见吉村和过去一样,不和他们说话,又对巴桑卓嘎说:“不上药怎么行,伤口会感染、化脓的。”
巴桑卓嘎吃力地说:“管家给了巧莎,涂上就会好的。”
小周摇摇头,心想,那东西越擦越坏,越吃越糟。P9-11
“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藏族卷”收录了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文坛上涌现出来的百余位藏族作家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新时期藏族文学发展的脉络,是一个比较全面展示藏族作家队伍基本状况的选本,可以视为我国新时期藏族文学创作队伍的一次大检阅。
由于藏族分别居住在西藏、四川、青海、云南和甘肃五个省区,在北京等地也散居了许多藏族作家。考虑到选本的全面性,在中国作协创联部的大力支持下,以上几家作协先期在成都召开了编选协调会,大致确定了选本标准、体例以及各自大致的规模,最后由西藏作协统筹。这项工作是一项较大的工程,得到了几家作协以及所属各地州作协的大力支持和协助。
考虑到选本的广泛性,这次编选的大部分作品,尤其是文学成就较高的作家作品,没有选通常意义的代表作,而是大多由作家自己推荐本人比较满意的、篇幅不长的作品,最后由编辑委员会最后审定入选。由于篇幅的限制,在编选过程中,除了极个别的篇目,基本上都是省级刊物以上或个人作品集里面发表的作品,作者的出生年龄也基本限定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选本里的藏文母语创作的许多译本,是专门组织精干队伍新译的,传达了藏文母语创作特有的风格和韵味。
根据中国作家协会“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丛书编选出版方案的要求,我们在编选时尽可能做到全面公正,兼顾代表性和重点性、平衡性与整体性,努力全景式展示新时期藏族文学的辉煌成就。但是,由于这个选本的时间跨度大、覆盖面广,在编选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盲区,留下遗珠之憾。如有疏漏之处,敬请作者和读者海涵。
藏族卷编委会
2013年10月15日
前言 李佳俊 / 1
小说
吉祥的彩虹降边嘉措 / 3
乞丐益希单增 / 17
美与丑益希卓玛 / 22
三姊妹拉巴平措 著李朝群 译 / 33
“呀呀呀”和他的女儿丹珠昂奔 / 68
依姆琼琼意西泽仁 / 81
竹笛,啜泣和梦色波 / 91
漫漫转经路德吉措姆 / 96
小镇轶事道吉坚赞 / 110
教育局长的人选问题尕藏才旦 / 117
自由人契米扎西达娃 / 131
无性别的神央珍 / 138
心曲达尔基 / 148
你在呓语,那不是歌谣通嘎 / 155
明天的天气会比今天好 扎西班典 著耿予方 译 / 166
生命是在别处吉米平阶 / 177
鲁姆措次仁朗公 著次仁罗布 译 / 188
希尔觉茸的雪晓鸿 / 201
风铃·灰鸽·酥油灯扎西东珠 / 206
雪域,灵魂的世界阿宁·扎西东主 著久美多杰 译 / 226
香巴拉的诱惑才旦 / 239
黑河呓语索朗仁称 / 251
风筝·岁月·往事 平措扎西 著班丹 译 / 265
走天涯索琼 / 275
失去甘露的禾苗次仁央吉 著次仁罗布 译 / 278
猫仁扎 著达洛 译 / 292
寂寞旋风扎巴 / 299
黑虎旦巴亚尔杰 / 318
那轮雾中的月亮仁真旺杰 / 326
牧场人物二题尹向东 / 330
哈巴狗收养记德本加 / 337
清晨罗布次仁 / 355
杀手次仁罗布 / 359
果密传奇梅卓 / 367
三代人的氆氇藏袍南色 著龙仁青 译 / 377
瘸子,或天神的法则阿来 / 385
拉萨故事加布青·德卓 著敏通宫 译 / 392
嘉禾的夏天何延华 / 397
神灵保佑 宁克多杰 / 412
风之末端央今拉姆 / 418
启明星扎西措 / 431
我是一只老去的藏獒格绒追美 / 446
“活佛”端智嘉 著龙仁青 译 / 456
在风中闪烁的事情(二题)江洋才让 / 476
远去的摩托声泽让闼 / 482
青稞驾上的舞灵阿布司南 / 492
乌金的牙齿万玛才旦 / 504
其米比嘎洛桑卓玛 / 514
一路阳光拉先加 著龙仁青 译 / 520
森林沟的阳光觉乃·云才让 / 533
散文
帮乌麦朵泽旺 / 551
长江源头的歌章戈·尼玛 / 555
拉萨回民次多 / 558
皮袋马尾度三十陈拓 / 568
鹰洼西 / 570
参加鸦片战争的藏族远征军朗顿·班觉 著朗顿·罗布次仁 译 / 575
降巴其扎拥塔拉姆 / 584
阿妈泽仁达娃 / 592
瓦切的塔林和水葬经幡 德乾旺姆 / 597
我的高僧表哥丹增 / 605
走出巴颜喀拉严英秀 / 621
乡村俱乐部里的小歌星白玛玉珍 / 628
我会为你转经南泽仁 / 633
央拉和央金白玛娜珍 / 636
悬挂在金色梦境里的童话赵敏 / 643
低调的奢华:巴塘女式藏装罗凌 / 649
寂寞古道铃声远去尼玛潘多 / 653
八月的天堂韩玲 / 659
拉萨,我在这里路过爱格央 / 664
诗歌
盐湖(外二首)加央西热 / 673
雪山下的清泉诺杰·洛桑嘉措 / 677
蹄间生涯(组诗)饶阶巴桑 / 679
春愿丹真贡布 / 681
高原风伍金多吉 著耿予方 译 / 684
雪域的冬天恰白·次旦平措 著阿央忠太 译 / 686
哀伤的舞蹈列美平措 / 688
寄日影(外一首)完玛央金 / 690
青稞多杰群增 / 693
高原的再生昂旺文章 / 695
嘎协体诗歌两首伦珠朗杰 著德庆多吉 译 / 698
雪域(外三首)伊丹才让 / 702
雪猎(外一首)扎西才让 / 704
鹰蒋永志 / 706
在春天想起圣哲仓央嘉措(外一首)刚杰·索木东 / 708
藏族人(外一首)贡卜扎西 / 711
歌罢(或风吹草低之一)旺秀才丹 / 713
千灯达佤扎西 / 716
今夜文字寂静(外一首) 才旺瑙乳 / 718
森林范远泰 / 720
献诗:歌谣(外一首)嘎代才让 / 722
羽毛,我的十三天梅萨 / 724
照亮这片弥漫父性的土地 洛嘉才让 / 727
致诗佛仓央嘉措与于琼卓噶单增曲措 / 729
纳木措仁谦才华 / 731
经幡浩荡王志国 / 733
走进海平面下格桑多杰 / 735
牧羊姑娘(外一首)居·格桑 著龙仁青 译 / 738
旧作与新篇(外一首)班果 / 741
农民才登 / 744
彩色高原白玛曲真 / 745
本原,初始的音韵岗迅 / 747
祈愿尼玛松保 / 749
再见,德令哈阿顿·华多太 / 751
独白:清澈的旋律铁万钢 / 754
仙米印象 王靖淙 / 756
同乐山寨(外一首)扎西尼玛 / 758
紧握住词语的手曹有云 / 760
青稞架(外一首)耶杰·茨仁措姆 / 762
酥油花阿米拉果 / 764
忆伊丹才让大师希多才让 著刚杰·索木东 译 / 765
杯具才让扎西 著陈强 译 / 767
从我心头走过(组诗)尖·梅达 著洛嘉才让 译 / 770
身世德乾恒美 / 772
待琼吉 / 775
东方圣山刘期荣 / 777
香巴拉在心中(外一首)贡老 / 779
边缘积雪桑丹 / 781
阿坝是我家向秋杰 / 784
一块石头(外一首)洛迦·白玛 / 786
酥油康若文琴 / 788
长篇作品存目/790
编后记/793
在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上,中国作家协会正式推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这项工程得到中宣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旨在按照党的文艺政策及民族工作总方针,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学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从培养人才、鼓励创作、加强译介、资助出版和理论批评建设等方面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提高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质量,繁荣民族文学创作,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的大发展、大繁荣。
佳作荟萃,群星璀璨。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的一部分,我们编辑出版了“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这是对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文学成果的梳理和检阅,是我国少数民族发展的大事,也是中国当代文坛的盛事。这套丛书编选了各个少数民族各类题材的代表性作品,集中展示了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繁荣发展的景象,也拓展和扮靓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版图。
中华民族,是由我国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文明,是由我国56个民族共同构建的;中国文学,是由我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各民族翻身解放,社会面貌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共和国平等一员的55个少数民族,都以自己的方式投身于社会主义的国冢建设。文学创作是参与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因而促使各民族的文学也逐步走向发展、创新和繁荣。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多民族、多语种、多门类与多梯次的文学队伍正在壮大。目前,55个少数民族在中国作家协会都有了自己的会员。他们有的是本民族的第一代作家,有的是本民族作家群的代表,有的在国内和国际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次入选的作品,是1976年至2011年在国内公开出版发表的中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和短诗等门类的佳作。长篇小说、长篇诗歌和长篇报告文学则暂列存目,适时另行选编出版。
从语种上看,入选的作品有直接用汉语言文字创造的,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原创后译成汉文的。由于历史文化与生产生活的演变,我国少数民族有的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有的曾经有过但现在不再通用,有的有语言而没有文字。文学的民族特点和民族风格是由多重元素构成的,如语言文字、题材、主题、族属、审美心理、抒情方式、风俗画、风景画和哲学宗教理念等。所以.考查文学的民族性要综合多重进行,避免片面性和单一性。从入选的用汉语文创作的作品来看,他们同样表现了本民族的文化自觉,写出了本民族“精神生活的花朵和果实”。“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写农妇的无袖长衣,而在具有民族精神”。还有很多生动具体事例都证明了运用汉语言创作的少数民族作家同样可以创作出优秀的民族作品,同时表现出我们很多少数民族作家深厚的汉语言修养与杰出的才智。所以,提倡学好汉语言、用好汉语言也是提高文学艺术质量所需要的。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需要一种通用的语言来便于相互之间的沟通,增进相互的理解。另一方面,一种语言就是一个博物馆。民族语言文字蕴含着民族心理的密码,承载着传统文化特有的审美方式。它在抒情表意方面,有些地方是极其微妙而难以取代的,况且,我国边远的少数民族牧区、林区或农区广大读者受众,还是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最熟悉、最有亲切感。所以,我们必须积极扶持民族语言的创作,发挥民族语言的优势,推动民族语言的创作。《民族文学》增设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和朝鲜五种文字版本便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在一个国家,有不同语言文字的创作,在一个民族也有不同语种的创作,这种差异更易于张扬文学自由和审美的效能,激活新的审美感受和艺术张力,更容易形成各个类型的作家之间互相激发、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局面,以保持我国文学发展繁荣持续性的活力,同时更好的保证众多读者多元性的审美需求。没有差异,不会前进;没有差异,不会多彩;不承认差异,不会有平等。肤浅的趋同论,是不科学的,是无益的。它的实质是单一论、终止论。这也是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演进发展所验证的道理。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看来,每一个民族无论其大小,都有为此民族所有,为他民族所无的优秀特质。文学的根脉在本土,文学创作不能脱离精神母体。文学的原创性和民族性源远流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传承性。从当前直到久远,必须重视文学的民族特点和民族风格。另一方面,既然大家都有优秀的方面,自然也应该有不如别人的地方,这就决定了民族性的鲜明和稳定是与民族的狭隘保守性相悖的命题。民族文化的自信与书写、开掘与张扬,源于那些积极有价值的珍贵特质。这就要求每个民族的作家都能以宽阔的胸怀和开放的姿态,积极学习其他兄弟民族的优长之处,并敢于面对世界,积极进行共同交流,善于取长补短,反思追问,以民族的优秀传统为依托,创作出具有时代高度和国家情怀,能体现人类共同追求的作品。我国新时期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学作品,都鲜明地体现着这样的文学品格。很多优秀作家也有这方面深切的感受和体验。
我国当代少数民族诗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各少数民族的诗人对本民族独特的社会历史的描绘,对独特的心理素质和感情的表达,对源远流长的民族民间诗歌形式的学习和创新,对珍贵诗歌艺术资源的借鉴和吸纳,使当代少数民族诗歌呈现丰富多样的风格与光彩。从诗歌的话语特征上看,当代少数民族诗歌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话语亮色。新时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我国进入了全球文化的开放、冲撞和交流的时代。优秀的少数民族诗人们,继承传统,扎根本土,放开眼界吸纳有益的艺术元素,趋利避害自由地驰骋在时代拓宽的艺术空间中。由于政治性不再是文学创作单一的标准,少数民族作家和诗人正放开更丰富的眼界,焕发更通达的灵性,使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彰显出更天然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同时,随着世界视野的拓展,诸多带有人类性的艺术体验和诗歌题旨也自然成了少数民族诗歌的书写内容。除诗歌之外,我国少数民族其他题材的文学作品曾相对贫弱。由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社会状态和语言等方面的影响,除若干人口较多、语言文字成熟完整的民族外,很多少数民族曾经几乎没有小说等作品。建国后,随着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随着各民族之间广泛通畅的交流与互动,少数民族小说创作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快速的发展。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小说创作从边缘进入主流,成为中国文坛的亮丽风景,不仅有众多的少数民族作家得过“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优秀儿童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及“骏马奖”,有些还获得国际上的相关奖项,跻身于世界著名作家的行列。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根本保证,是国家在世界崛起的应有姿态。在这方面,文学应该走在前面积极发挥历史责任和主动精神。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发展,并在各方面给予了特殊的扶持。1981年周扬同志就曾说过:“民族文学的书,民间文学的书,要适当多出版一些,现在还是太少”,“要搞四个现代化,要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精神文明,文学艺术要发展,少数民族艺术也要发展”。特别是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上,刘云山同志明确提出:“繁荣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促进民族团结和谐、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时代要求。”1991年,赵朴初老先生在看到一篇关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文章后,曾欣喜地赋诗一首:“出题能令亿民思,九派群科念在兹,功德日增凝聚力,灵根长发万年枝。”我们坚信,广大少数民族作家不会辜负党和国家的厚望与重托,将牢记使命和宗旨,以自己的勤奋与才华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与人民的优秀作品。
“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是一个时期成果的展示,又是走向新征程的起点。对于这套丛书,我们坚持科学性、时代性和权威性的标准,怀着使之臻为典藏读本的愿望,进行了认真的组织、策划、编辑和出版。在此,谨向为此付出辛劳的各界朋友致以真诚的谢忱,并对我们的作者和译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2013年11月12日
佳作荟萃,群星璀璨。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的一部分,中国作家协会编辑出版了“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这是对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文学成果的梳理和检阅,是我国少数民族发展的大事,也是中国当代文坛的盛事。这套丛书编选了各个少数民族各类题材的代表性作品,集中展示了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繁荣发展的景象,也拓展和扮靓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版图。《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藏族卷上下)》是其中分册。
《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藏族卷上下)》收录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文坛上涌现出来的百余位藏族作家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新时期藏族文学发展的脉络,是一个比较全面展示藏族作家队伍基本状况的选本,可以视为我国新时期藏族文学创作队伍的一次大检阅。本书由扎西达娃、阿来主编。
《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藏族卷上下)》收录了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文坛上涌现出来的百余位藏族作家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新时期藏族文学发展的脉络,是一个比较全面展示藏族作家队伍基本状况的选本,可以视为我国新时期藏族文学创作队伍的一次大检阅。考虑到选本的广泛性,这次编选的大部分作品,尤其是文学成就较高的作家作品,没有选通常意义的代表作,而是大多由作家自己推荐本人比较满意的、篇幅不长的作品,最后由编辑委员会最后审定入选。本书由扎西达娃、阿来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