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逾古稀还称“小半生”,笑话?不,按我的生命指标188,还不到小半生呢。你问我“188”怎么算出来的?不瞒你说,这岁数是“造山”后从我这身子骨里出来的,我觉得生命的潜力实在深不可测,我一个人造了一座山,细想起来,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我在小半生的时间里,做过三件事:公安、体育和出版。现在正做着并且已见雏形的第四件事——造山。”
本书的作者记录了他晚年小半生的生活故事。
“每当我们引吭高歌——“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的心,被希望的火焰燃烧得滚烫,感到有使不尽的力量。希望伴我去奋斗。希望让我憧憬美好的明天,仰望灿烂的将来。为了希望我去奋斗。奋斗会有牺牲,为有牺牲多壮志,牺牲正是为了实现希望。唯有满怀希望的人,才会孜孜不倦地去追求,才会在希望的鼓舞下,去创新、创造,去发现、去发明。”
本书的作者记录了他晚年小半生的生活故事。
我的少年(包括幼年)可以说是“不堪回首”。我的老家在山东乳山的一个小小山坳里,南北都是山寨峻岭。村后有一座山从东面斜插进来,叫做山楂岚,在那缓缓的坡下,有几间破房子,那就是我的家。
我家几代贫农,生活极其困苦。我来到世上,睁开两眼见到的便是苍茫的群山。我和群山中所有的生灵一样,每一天都为生存而觅食,瘦瘠的肌体每时每刻感受着饥肠辘辘的被吞噬的痛。我8岁时还咂母奶,以抵御饥饿感。我常因饿得发慌扯姐姐的头发,她抱着我忍着痛,翘首眺望外出觅食的母亲归来,脸腮上满是泪水。
有一天,父亲被邻村好心人用门板抬了回来,已是奄奄一息,据说是在南海滩讨饭冻得昏倒了,被乡亲所救。回家的路程很远。那些同样受饥的村民却义无反顾地先救人。一个村的乡亲们抬着送到另一个村,一村一村地接力抬回来的。父亲脚趾冻掉了七个,怀里揣着几块鱼干,醒来时说:“给山儿吃……”没几天,父亲咽气了。
我幼小的心灵里怎么也忘不了他临死时那悲惨情景。我始终不明白,父亲在弥留之际向我母亲讨水喝,母亲不予理睬。难道水缸里没有水了?抑或是生活压得她精神失常,有水也不给他喝?
唉,山里人穷,再穷也得活下去呀。穷也有穷法儿。记得童年有趣的事,那是漫山“拣兔子”。每年冬天,大雪纷飞时,山里的生灵,人啊、小动物啊、野兽啊却会出来寻找吃的东西。山里人能在那贫瘠的石土上生存下来,是靠头脑里的智慧。当寒冬腊月,大雪将一切可吃的压在地底下,村民便几个村联动起来,满山遍野撒拌有毒药的山芋丝。那些智商低下的兔子,几天吃不到东西了,饿得满山转悠,一见到山芋丝,喜出望外,饱餐一顿。第二天一放亮,各村人凡能走动的都上山了,瞪着眼睛到处找毒死的兔子。有的一天拣到好几只,有的一只也拣不到。此前,智商高的狼、狐先人一步,抢先分享了这份美食。
有一次,我随众人满山找,老半天才拣到一条兔子腿和一付兔子内脏,悻悻地拿回家。母亲见了,赶忙说:“快把那内脏埋掉!”我问:“内脏不好吃吗?”母亲说:“那里面有毒,是狐狸丢下的。”“噢——”我恍然大悟。母亲让我领她看了拣兔子腿和内脏的地方,她在周围转了一圈,似乎“嗅”到了什么,很确定地对我说:“可能还有死兔子,搜。”我们母子俩并排搜索,果然拣到一只囫囵兔子。我好生纳闷,便问道:“妈怎么知道这里还会有兔子呢?”母亲证实了自己的经验,很高兴,说:“兔子有一公一母成对出洞觅食的习惯;被狐狸吃掉的是母兔,那周围不远处必定还有一只公兔,现在我们找到了。”自此,我学会了拣兔子的本领,那年我还不满10岁呢。我们回家剥了兔皮,剥下兔肉包山芋面饺子吃了,兔骨连没刮掉的肉一起用斧头在大青石上砸成酱状,和上萝卜丝做包子,一只兔子,全家八口人改善了两天生活。
P2-3
我们生活在希望中。
希望是我的精神支柱。
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希望鼓舞我们去奋斗。
每当我们引吭高歌——“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的心,被希望的火焰燃烧得滚烫,感到有使不尽的力量。
希望伴我去奋斗。希望让我憧憬美好的明天,仰望灿烂的将来。为了希望我去奋斗。奋斗会有牺牲,为有牺牲多壮志,牺牲正是为了实现希望。唯有满怀希望的人,才会孜孜不倦地去追求,才会在希望的鼓舞下,去创新、创造,去发现、去发明。
人类的全部历史,正是在希望的火炬照耀下前进的。
作者
200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