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套青少年国学励志丛书!
吴甘霖写给孩子的传统智慧书!
在最好看的孔子故事中学最有用的孔子智慧!
《把书读活(孔子教你如何善于学习)》让青少年“喜欢看、读得懂、用得上”的国学励志读本!
跟着子贡学孔子,对着现实学成长!
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孔子第七十五代孙孔祥林先生题词推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把书读活(孔子教你如何善于学习)/亲爱的孔子老师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吴甘霖 |
出版社 | 接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第一套青少年国学励志丛书! 吴甘霖写给孩子的传统智慧书! 在最好看的孔子故事中学最有用的孔子智慧! 《把书读活(孔子教你如何善于学习)》让青少年“喜欢看、读得懂、用得上”的国学励志读本! 跟着子贡学孔子,对着现实学成长! 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孔子第七十五代孙孔祥林先生题词推荐! 内容推荐 在《把书读活(孔子教你如何善于学习)》一书中,作者吴甘霖告诉大家:最优秀的学习,不仅要有学习的积极性,还要有学习的方法;不仅要学习书本中的知识,更要学习生活中的智慧。 当初如同野人一般的子路如何变成了优等生?颜回是如何理解并掌握了“博学、笃行、慎思、明辨”的高效学习智慧?曾参遵循孝道为什么却被孔子关在门外?为什么子贡一出马就能改变五国的命运?……所有这些都将帮助广大青少年领会把书读活的真谛——死知识、活智慧。 目录 序 在好看的孔子故事中学管用的孔子智慧 第一章 千万别当书呆子 1、学习最怕生搬硬套 2、动机好,未必结果好 3、活学活用的好榜样 4、不要曲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第二章 死知识,活智慧 1、轻率一时,可能错过一生 2、知识重要,智慧更重要 3、教化比拳头更有力 4、永做好人,但不容忍“人善可欺” 第三章 善学,你也可以成“天才” 1、高效学习的4大诀窍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人人是可学的老师,处处是可学的良机 4、会读书,更要会办事 5、自满必跌,过犹不及 6、君子不器,智慧如水 附录 本书主要故事出处 试读章节 我抬头一看,门果然是关着的。 据我所知,老师固然有时候对学生很严厉,但从来也没有用过这样的惩罚。何况,曾参还是一个刚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啊。 “究竟为什么啊?”我关切地问。 “我也不知道。”曾参一脸的茫然。 我开始咚咚咚咚地敲门。过了好一会儿,才听到师弟冉求的声音: “别敲了,曾参,等你想通以后再进来吧!” “冉求,开门,是我。”我大声说。 门吱呀一声开了。 我快步走了进去,曾参也想跟进来,但冉求将他挡在了门外。 大门又关上了。 老师正在讲课,见我进来,微微点了点头,示意我快点坐好。 终于下课了,老师向我简单询问了一下办事的情况,然后问: “曾参还在门口吗?” “在。” “曾点呢?” “老师,我在。” 曾点皱着眉头站起来,看起来很不开心。他是曾参的父亲,也是老师的学生。 “好,既然曾点也来了,就把曾参叫进来吧。” 曾参低着头怯生生地走进来,仿佛真的犯了什么大错。 不知为什么,我很看不惯他那毕恭毕敬的样子,就在他成为新生的第一天,我就偷偷给他取了一个外号一“老木”。 你看他,年纪不大,却是一副干什么都循规蹈矩的模样。老师说一他就绝对是一,老师说二他就绝对是二。嘴唇却总是绷得紧紧的,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这些天,就没见他笑过。 他看来不是一个惹事的人啊,怎么会遭到老师这样重的处罚呢? 这时,老师先看了看曾点,又看了看曾参,然后慢慢地说:“你们是父子,又都是我的学生,你们知道我为什么生气吗?” 过了许久,曾点说:“我知道错了,我不应该那样打儿子。” 老师微微点了点头,又转过脸来问曾参:“那你呢?你挨了打,我为什么还要罚你站在门外呢?” “肯定是因为我帮父亲做事时不用心,我以后一定改正。” 老师看了他好一会儿,接着又问:“还有别的原因吗?” “老木”很认真地想了好一会儿,最后摇了摇头说:“老师,弟子愚钝,想不出更多的原因来。如果有,肯定是我孝心不够,惹得父亲生气。” “老木”仍旧一脸茫然。 老师叹了口气说:“唉,你呀!” 接着,对曾点说:“你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给大家说一下吧。” 原来,曾参前两天帮助父亲在瓜田锄草,干活时,不知又想起老师讲过的哪句话,锄头下去,没有锄到草,却将瓜秧一棵棵铲断了。 在前面干活的曾点,不经意问回头看到了这一幕,连忙喊: “哎,往哪里锄啊,小心瓜秧……” 话还没说完,又一棵瓜秧被铲断了! 曾点气急了,一把夺过锄头,大声责骂:“你瞎了吗?看看你干的好事!” 曾参这才猛然警醒,小声说:“可我刚刚在想老师讲的课……” 这一辩解,曾点的气就更不打一处来了。他随手抄过一根粗木棍,对着曾参就是一顿痛打: “这是在教室里还是在田里?别人是越学越聪明,你是越学越愚蠢。有你这样混账的儿子吗?” 曾参既不躲闪也不求饶。曾点越打越生气…… 曾参被打得昏倒在地,好久才苏醒过来。 曾点吓得不知所措。 没想到的是,曾参一醒过来,竟然不顾伤痛,强撑着站起来,满面笑容地对父亲说:“刚才您那么费力地教育我,该不会累坏吧?” 过了一会儿,他回到屋里,拿起琴边弹边唱起来,想让父亲知道自己的身体安然无恙。 听完曾点的讲述,老师要大家谈谈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子游也是一个新同学,。比曾参入学早不了几天,两人年龄相仿。他看了看老师,说: “我们几位新同学的意见是,曾参铲断瓜秧固然不对,可是他后面的行为却做得很好。这些天老师一直给我们讲孝道,曾参的做法,正符合老师的教导啊。” 他的发言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赞同。 老师没有当即表态,而是将目光转向曾参说:“曾参,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呢?”P2-5 序言 对许多渴求学习中华传统智慧的当代人,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而言,孔子无疑是一座高峰。这一方面体现了孔子智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总让人觉得高不可攀、遥不可及。 但是,当我们深人到历史的深处,与真正的孔子接触,你就会发觉他与人们印象中的那个“老夫子”大不一样。 2013年11月底,一则新闻引起全国瞩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到曲阜孔府考察,当孔子研究院的有关领导将两本书送给他时,他拿起来翻阅说:“我一定要仔细看看。”其中的一本,就是对《孔子家语》一书的解释。 《孔子家语》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这是一本介绍孔子生平经历与故事的著作。许多人一谈孔子,往往首先想到的是《论语》。其实,《论语》更多的是讲述孔子和弟子们的观点,而要了解孔子的生平及故事,这本《孔子家语》给我们提供了最为详细的资料。 我对孔子的真正认识,就来自多年以前,第一次接触的这本著作上。我当时既震撼也深感欣喜,不仅在于该书所记载的孔子与弟子们的故事生动鲜明,而且这些故事所展示的孔子形象和有关观点,出乎我的意料。之后,我又去仔细阅读《史记-孔子世家》《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集语》等诸多关于孔子故事的著作。 当我读完这些著作,我深深地感到:千百年来,在中国历史上,许多时候都对孔子误读甚至曲解了。这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将他神化,一是将他妖魔化。在封建社会时期,是神化的阶段;而到了近现代尤其是“文革”时期,他就被妖魔化得很厉害,甚至一度成为要被全面打倒的对象。而真实的孔子,他是那样的人性,又是那样的智慧,就像一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老师,有如春风化雨,能给我们很大的帮助。 于是,我很想写一本尽可能接近历史真相的孔子的书,以让当代读者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我知道在学习传统文化时,大家往往因为文字的深奥与表述方式的生硬,有较大的畏惧和抵触情绪,所以我希望自己能探索一种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写作,要求在风格上一定要强调两点:一是要有好看的故事,二是要有管用的智慧。 那么,该以怎样的构思去体现上述要求呢?我为此苦苦思考了好几年时间,直到有一天,我到了山东曲阜孔子的老家,在孔庙、孔林中不断徜徉、思考,来到一个很有纪念意义的地方——“子贡庐墓处”,终于找到了灵感。 相传,孔子去世后,弟子们为他守了三年墓,而他的得意弟子子贡,又“结庐”再为他守墓三年。他还从卫国移来楷树苗植于墓前,日久天长,长成挺拔大树。这一情景不仅把我的想象力一下拉到两干多年前孔子和弟子们在一起的日子,而且也让我得出了表现孔子的理想形式—— 是啊,为什么不借用这位孔子得意弟子的视角,来展示孔子一生的追求和智慧呢?学生遇到问题,老师释疑解惑,并引导他们逐步成长和进步,这,不正是我们平时学习的情景,并往往能因此得到富有价值的启示吗? 至于为什么是借用子贡而不是其他人的视角,原因很简单:在孔子的弟子中,他不仅是跟随孔子最久、情感最深的弟子之一,而且据有关资料记载,他也是与孔子交流最多的弟子之一。此外,还有格外重要的一点:虽然他是一个古代的学生,但他在孔子的弟子中,是一个最有现代人特点和追求的人。他是儒商的始祖,是著名的口才大师,还是著名的外交家,曾经一出马就改变了五国的命运,这些与当代读者,在心理上有最大的亲近性。他所感受和思考的问题,与当代人更为接近。 于是,我就采取小说体的方式,以子贡作为主人公“我”向孔子不断学习作为主要构思,来写作此书了。当然,因为当代人遇到的问题与孔子的时代毕竟不完全一样,仅以子贡的视角去学孔子还是不够。于是,在每一章中,我又加了一个“学孔子,长智慧”的点评。这样,两千年前的孔子智慧,与当代人的生活就得以更好地挂钩。 考虑到当代青少年学传统智慧,可能还要强调能解决与自己关系密切的问题,于是我没有以一本书,而是以一套三本书的方式,从青少年学生最关心的三个方面来写作。这三本书分别是《把书读活》《把心练强》《把人做好》,这样,广大青少年读者就能根据自己的需求,既有系统又能更有针对性地学习。 当本套书即将完稿时,正逢教育部下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不仅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提到一个空前重视的位置,而且倡导“内容精、形式活、受欢迎”的教学课件。我希望,本套书所探索的风格,能给广大青少年学习孔子智慧,提供好的借鉴。 本套书的标题定为“亲爱的孔子老师”,就是要一改在许多人印象中,孔子那种高高在上、吉板生硬的形象。我希望广大读者在读完这套书后,能得出这样一个体会:孔子是深刻的,但是深刻并不代表着深奥;孔子也是伟大的,但是伟大并不意味着高高在上。假如大家能通过一种轻松活泼的方式,学到孔子伟大而深刻的智慧,我相信:这种阅读不仅会成为一种快乐的体验,而且往往会更有成效。 值得说明的是:本套书虽然是三本,每本书都有各自的主题,读者可以分开阅读,但是,毕竟有关,情节和观点,在三本书之间有很大关联,所以还是建议读者能完整阅读,而且是根据“亲爱的孔子老师”的次序阅读。这样,不仅读者会减少阅读的障碍,而且更能系统掌握孔子的智慧。 在本套书的写作与出版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人的大力帮助,如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孔子第七十五代孙孔祥林,江苏新华书店营销经理汤年华,我的两位中学班主任邓光圣老师和黄景湘老师,都给了我很好的启示与指点,对此,我要格外感谢! 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副总编辑周锦,青年读物事业部总监王津,编辑楚亚男、袁怡黄、朱丽丽,推广调研部主任马婕,媒介主理刘平、美编}、翠红等,为此书出版做了很多工作,深表感谢! 本套书参考了一些著作(详见《把人做好》附录二“主要参考书目”),对这些著作的作者,我也要特别感谢。 需要说明的是,本套书虽然是采用小说体的方式写作,但是大多数故事都有出处。读者如有兴趣去了解这些故事,可从每本书后面的附录中去寻找出处。 当然,由于作者学识的局限,同时也是采用了这种独特的写作方式,在本套书的写作中,可能有不少缺点和问题,敬请读者批评和指正。 我深深地希望:广大读者通过对本套书的阅读,能看到一个既“仁”又“智”并且很可爱的孔子老师,以他的智慧武装和提升自己,让自己更好地成长,活出更有价值的一生! 吴甘霖 2014年6月6日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