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华传统美德丛书(勤俭卷)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杨明辉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伦理道德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那些体现民族智慧、反映人民利益、符合进步潮流的部分,在历史进程中不断积淀、升华,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最富生命力的精神内核,是中国人世世代代生存、发展的基本准则,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宝贵思想支撑。

本书为《中华传统美德丛书》之勤俭卷,分“概论”“故事”“名言”上、中、下三篇,集理论性、资料性、可读性于一体。本书由杨明辉编著。

内容推荐

《中华传统美德丛书》共分民本卷、忠孝卷、荣辱卷、爱国卷、修身卷、仁爱卷、气节卷、慈善卷、勤俭卷、诚信卷十卷,以“ 八荣八耻”为线索,力求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突出可读性,寓知识、理论和思想性为一体,旨在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中华伟大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内容全面、叙述通俗、结构合理的读本。本书为《中华传统美德丛书》之《勤俭卷》。

《中华传统美德丛书(勤俭卷)》分“概论”“故事”“名言”上、中、下三篇。本书由杨明辉编著。

目录

总序

上篇 概论

一、勤俭美德的形成与含义

 1.勤俭观念的形成

 2.勤俭思想的演进

 3.勤俭美德的含义

二、中国古代的勤俭文化

 1.立身之根基

 2.持家之要诀

 3.治国之法宝

三、勤俭美德的当代价值

 1.勤俭与公民道德建设

 2.勤俭与勤政廉政建设

 3.勤俭与建设节约型社会

中篇 故事

一、先秦故事

 大禹克勤于邦

 季文子以俭为荣

 晏婴重俭力行

 范蠡勤俭致富

 孔子读《易》韦编三绝

 颜回安贫乐道

 原宪甘于清贫

 列御寇守贫保身

 屈原洞中苦读

二、秦汉故事

 汉文帝躬行俭德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黄霸狱中学《尚书》

 匡衡凿壁取光

 一月得四十五日

 刘秀勤政节俭

 郑玄潜心钻研经学

 张芝临池学书

 张仲景勤求古训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故事

 曹操雅性节俭

 诸葛亮教子以俭养德

 毛玢清廉持身

 邴原泣学

 董遇利用“三余”读书

 胡质父清子廉

 吴隐之卖狗嫁女

 祖逖闻鸡起舞

 车胤囊萤照读

 王羲之勤学苦练

 左思发愤创作《三都赋》

 王恭身无长物

 殷仲堪不改旧志

 陶侃珍惜一草一木

 孙康映雪夜读

 刘裕自奉俭约

 江泌映月夜读

 智永与“退笔冢”

 虞玩之无力买屐

 顾欢燃糠夜读

 庾呆之清贫自业

 王罴痛恨浪费

四、隋唐故事

 隋文帝勤政节俭

 辛公义勤政爱民

 李密牛角挂书

 唐太宗戒奢从俭

 魏征清正俭朴

 卢怀慎廉洁奉公

 杨绾刮节俭之风

 贾岛推敲炼字

 李贺呕心沥血

 郑余庆蒸葫芦

五、宋元故事

 赵匡胤克己求治

 开卷有益

 范仲淹啖粥苦读

 王安石不事奢华

 张知白清俭如寒士

 司马光俭朴传家

 苏东坡节俭成习

 张俭旧袍三十年

 陆游筑书巢

 张九成勤学踏脚印

 陶宗仪积叶成书

六、明清故事

 朱元璋尚俭戒奢

 高明极力苦心作《琵琶记》

 刘崧勤廉好学

 王翱清廉刚介

 徐九思的三字经

 海瑞俭以养廉

 于谦两袖清风

 鲁铎半条干鱼祝寿

 张溥七录七焚

 吴与弼耕田传道

 胡九韶乐享“清福”

 陈茂烈克己求道

 罗洪先洁身自好

 徐霞客壮游神州

 李时珍跋山涉水著医书

 顾炎武马背读书

 于成龙清苦克俭

 张伯行清白之名闻天下

 郑板桥刻苦求学

 曾国藩勤政自律

下篇 名言

一、先秦名言

二、秦汉名言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名言

四、隋唐五代名言

五、宋元名言

六、明清名言

七、近现代名言

后记

试读章节

胡质父清子廉

三国及西晋初期,胡质、胡威父子皆以清廉著称于世。胡质,字文德,淮南寿春人,魏文帝时,官至东莞太守、荆州刺史,后加封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其子胡威,字伯虎,晋武帝时官至青州刺史。

胡质在曹操当政时还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吏,他之所以日后官职显要,既不靠逢迎拍马,也不靠贿赂开路,而是靠自己的清正廉洁和勤勉政绩。魏文帝曹丕在位时,胡质任东莞太守,他在东莞九年,政通人和,上下称颂;到荆州任刺史后,他的政绩依然卓著。他任职之处,形成了“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的富庶局面。公元250年,胡质病逝时,“家无余财。惟有赐衣书箧而已”。四年后,朝廷追思清廉之士时,考虑到胡质一生为官清廉,体恤民情,特下诏褒奖其清廉品德,并“赐其家钱谷”。

胡威受父亲胡质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志继承和发扬其父的清廉美德。有一年,胡威从洛阳去探望在荆州当刺史的父亲。胡质虽然当官,可家中并不富裕,以至于胡威去看望父亲时没有一车一马,也没有仆人随从,只好骑着毛驴独自上路。途中住宿客栈时,胡威自己劈柴、做饭、放驴。同住客栈的得知他是荆州刺史胡质之子后,无不惊讶,又无不钦佩。在荆州小住几天后,胡威向父亲辞行,胡质很想拿点什么东西表示一下做父亲的心意。翻来翻去,胡质总算从家里翻出了一匹绢。胡质望着临行的儿子,深有感触地说:“儿啊,父亲虽官居刺史,但我一生只食俸禄,这匹绢你拿着,就算为父给你路上的盘缠吧。”可没想到胡威不但不领情,反而责问父亲:“人们都说您清正廉洁,为官不贪不占,不知道此绢从何而来?”胡质先是一愣,然后解释道:“这是我节余下来的,用来给你作盘缠。”胡威这才放下心来。

后来胡威历任徐州刺史、青州刺史等职,他也同父亲一样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晋武帝司马炎闻知胡氏父子为官清廉的美名后即召见胡威,对他父子二人的廉洁奉公大为赞赏,并随口问道:你和你父亲相比,谁清廉?胡威答道:我不如我父亲。晋武帝又问:为什么?胡威回答说:我父亲清廉不愿意让人知道,我是恐怕别人不知道,所以我比我父亲差远了!

太康元年(280年),胡威卒于青州刺史任上,朝廷因其政绩突出,且为官清廉,特追赐他为镇东将军,加封谥号为“烈”。(《晋书》卷九)

吴隐之卖狗嫁女

吴隐之,字处默,东晋淮阳人。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又天资聪敏,尤其是操行端正,事母极孝,所以很早便获得了“儒雅之士”的名声。长大后,经旧邻韩康伯推荐,开始出任“辅国功曹”,随后官职不断升迁,历任卫将军主簿、晋陵太守、左卫将军、广州刺史、太常、中领军等职。  吴隐之做官之后,仍保持多年来养成的俭朴作风。每月领到俸禄,几乎全部用来接济贫穷的亲友和乡邻,而自己则过着十分清苦的日子。据记载,他家中有时缺粮,就一天并作一顿吃;穿的,永远是布衣,出门从不坐车子。他的妻子刘氏,每日纺线织布,劈柴烧饭。有一次,刘氏为孩子们拆洗棉衣没有干,只好让他们披着棉絮来御寒。

在吴隐之担任卫将军谢石主簿时,他的女儿正值婚龄。有一天,吴隐之和随从外出办事,半路上下起雨来。他们正想找个地方避避雨,却见一位书生抱着蓑衣挨雨淋。吴隐之不解,便问他:你为何抱着蓑衣不用,却任凭雨淋呢?那书生答道:这蓑衣是我在路上拣到的,找不着失主,我只好抱着。如果我披在身上,想那失主心疼蓑衣更不好受!吴隐之顿时对他产生了好感,遂又问起他的姓名、年龄、住址和家庭情况。回府后,经夫人同意,托人保媒将女儿许配给了那位书生。

女儿出嫁,这在一般人家也是件大事,更何况是官宦人家。卫将军谢石知道吴隐之一向清贫,于是特地派管家带着厨子和物品到他家帮着办喜事。管家刚到吴家大门,就看见吴家的仆人牵着一条狗往外走。管家问道:你家小姐今天出嫁,怎么一点筹办的样子都没有?仆人皱着眉说:别提了,我家主人太过分节俭了,小姐今天出嫁,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准备。我原以为这回主人该破费一下了,谁知主人竞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西。你说,一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儿也比我家主人气派啊!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晋书·良吏传·吴隐之》)

祖逖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二十四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呜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晋书·祖逖传》)

P106-110

序言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传统美德丛书》(十卷本)的编纂出版,正是江苏学界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有益尝试。

伦理道德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那些体现民族智慧、反映人民利益、符合进步潮流的部分,在历史进程中不断积淀、升华,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最富生命力的精神内核,是中国人世世代代生存、发展的基本准则,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宝贵思想支撑。

当今中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文化的“软实力”价值日益凸显。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不断发掘和认知中华传统美德的意义和价值,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以此给人们以思想启迪、精神鼓舞,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后记

《中华传统美德丛书》与读者见面了。这套丛书由江苏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与江苏省社会科学院联合编著。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优良的道德传统。梳理、弘扬这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对于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无疑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编著这套丛书的倡议,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研究会名誉会长向守志、韩培信、许仲林等老领导,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新力、省政协副主席陈宝田均给予了具体指导;省研究会两任会长张耀华、沙人麟等亲自策划,草拟编写体例;宋林飞院长召集丛书作者研究具体的编写方案和要求,并将丛书列入省社科院2007年工作计划,出任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领导重视这套丛书的出版;省财政厅在经费上给予了支持。正是由于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这套丛书的编著出版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

全书参照“八荣八耻”的叙述,分为“爱国”、“民本”、“勤俭”、“仁爱”、“慈善”、“诚信”、“修身”、“气节”、“忠孝”、“荣辱”共十卷。每卷分“概论”“故事”“名言”上、中、下三篇。要求书稿集理论性、资料性、可读性于一体。概论部分对该卷的内涵、历史演变和当代意义作较为系统的论述;故事部分用语体文译编经典或转引他人著述;名言部分精选历代名言,均注明出处,便于读者备查。考虑到书稿各卷均有联系,并独自成册,允许在译编故事和引用名言方面存有少量重复或叙述方式的差别。

为提高丛书质量,编委会特邀十位知名专家教授,分别审读各卷书稿。他们是:董健审读“爱国卷”,蒋广学审读“民本卷”,刘钰审读“勤俭卷”,阎韬审读“仁爱卷”,薛金鳌审读“慈善卷”,卞孝萱审读“诚信卷”,顾介康审读“修身卷”,陈得芝审读“气节卷”,黄玉生审读“忠孝卷”,吴镕审读“荣辱卷”。最后由主编、副主编及部分编委集中对丛书进行统稿。

特别让我们高兴的是,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为本丛书撰写序言,这不仅是对丛书编著者的鼓励,更重要的是表明省委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倡导。我们希望全社会都来重视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宣传教育工作,这是长期的、细致的、艰巨的、系统的社会工程,必须常抓不懈。从事精神道德的再教育,大力弘扬既具有传统性、民族性又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华民族美德,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希望这套丛书的出版,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起到积极作用,对读者有所启迪。

编委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 6: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