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个人的盛宴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缨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个人的盛宴》编著者李缨。

读了《一个人的盛宴》,感觉这真是她一个人的盛宴:吃的盛宴、穿的盛宴、购物的盛宴、旅游的盛宴、亲情友谊的盛宴、津津有味地讲说这些盛宴的盛宴。不过既已上7博客,就不复是一个人的,而是人类共享的魔幻大盛宴了。

内容推荐

《一个人的盛宴》编著者李缨。

《一个人的盛宴》内容包括:分享李缨的盛宴戴明贤、晚霞穿过发问、幸福随桂花开放、收拾屋子收拾心情、声音像极了今天的天气、修行就是为了入佛界、被唤醒的懵懂岁月、就想换款手机等。

李缨得天独厚,但非绝无仅有。托时代之福,这样的女孩子今天很不少见。但我感觉李缨有个特点:本色,内心质朴。虽然在现代女性生活方式上,处处事事当仁不让,但常见的自命高雅、顾影自怜、宣示洁癖、无时无刻不想着维持淑女风度,等等,在她身上和文字上,不怎么看得出来。虽博文中循例自称“公主”,却带些自我调侃味道,像是安徒生笔下那位穿睡袍擎蜡烛亲自应门、人情味十足的老皇帝的公主。我最敬畏自我感觉过剩的人,不论男女老少、工农官商,当然也包括时尚女性,望而却步,远之不遑。但几次见到李缨边说边笑的神情,却想要拍拍她的后脑勺,觉得这其实是个“阳光少年”。

目录

分享李缨的盛宴戴明贤

亲情的温度

母亲在身后

照亮生命的爱

戏里戏外

晚霞穿过发问

补过的生日

老爸的“东方之珠”

快乐其实很简单

老爸的新手机

让花好好晒太阳

幸福随桂花开放

家里来了避暑团

“血拼”一族和前五百强

旧时丰城美味

碗里的幸福

侄子焱焱语录

乙乙的小小快乐

别处的生活

收拾屋子收拾心情

如此男人

寻找些许校园的感觉

作品集结婚酒

声音像极了今天的天气

形而上的“温暖拥抱”

给自己盘点盘点

给你寄张明信片

修行就是为了入佛界

手机像恋人

忙趁东风放纸鸢

童言有诈

被唤醒的懵懂岁月

阳光斜洒的午后

我要为你做做饭

做个有钱人

可乐姜汤

绅士的细节

就想换款手机

痒要自己抓

网络的游走

从Q地带搬来

躲在暗处的

在的天

不能一个人拥有太多美丽

文字是写给自己的

等于

我总是在原处等你

好深的“江湖”

被点名要求做的作业

被点了名的孩子

玩博玩上了电视

网上的感动

浮生的亮色

从童年走来l

迷恋上这块土地

秋天的玫瑰

远去的花市

高品质女人

快意读书

婚宴大聚餐

冬日暖阳

番薯维E氨基酸

发生了很多事情的秋天

送外卖的小女孩

婚礼上的奶瓶

想要一个阳台

终生VIP

只想跟她多说两句话

冬至的影院

卖甑子的老人

昨夜的圆舞曲

那份情意

“细您子”过年

家里亮着灯

花开自在

雨夜黔灵山、

结婚原来会如此浪漫

“逃学的孩子”

风中的烤肉

等着退订

有爱来过

身心陷了进去

“撑”夏

生活需要那一抹亮色

楼下那群邻居

“搂起称”与“不准选”

“牦牛公主”的“牛样人生”

预想的幸福

“小女生”l

雨中的守望

飞碗牛肉粉

“愁酸菜”和糯米生肉

“积劳成疾”

鸡蛋炒饭

慌乱的离别

给你真实的一面

爱别人也爱自己

童子辣椒火锅  .

山的远方

享受宽容

另一个生命高度

时尚美女新概念

胡萝卜丝丝面

乌龟有没有牙齿?

折叠生活

阳光下的古籍线装书

对得起自己

过好每一天

玉兰花开

冬至大过年

冬天的样子

年最后一天

元旦碎片

过社火一样

各就各位

过了腊八就是年

天寒人情暖:

等一天的电话

还有一天就过年

唯有文字能带去一丝温暖

怪咱不上镜的脸

祝福不要拐弯

最后的感觉只剩下幸福

有春风吹

还是觉得“初恋”最好

红豆味奶糖

做一个崭新的人

是习惯也是借口

地震:五月十二日

买两百送一百

我家狗狗

笼里的飞鸟

后记

试读章节

家里来了避暑团

起床时,看见老人们正大扫除。老妈说,他们收拾屋子,是因为过两天有朋友要从江西来。 初夏就约定了要来的避暑团,成员都是老人家在江西那边的挚友,有七八人之多。说好了是江西最热的七八月间过来,因其中一位阿姨临时要当外婆,行程就给耽误了。

听说“外婆’’家的孩子刚满月不久,“挚友们”就忙着订了票。这下,家里会闹热很多。

不晓得他们会要住多久?但听到他们将要来的消息,老爸老妈心情格外好。

想清静的我,心里盘算的却是到哪里去找一个可以暂时安身的处所。把所有的空间让给避暑团,我想他们一定会获得更多的欢乐。

2007年11月16日

一家人都起床特别早。避暑团们八点半的火车抵达贵阳。这是搬到贵阳后,家里第一次来老爸老妈他们的正式客人。

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老人家都彻底来了一盘大扫除,昨天没完成的活路,他们天不亮就起来继续做完。

老爸一个人去接站,老妈洗刚换下的床单。

七点二十,我被洗衣机的声响弄醒。

也该起床来收拾一下。不仅仅床铺要整洁地贡献出来给客人们,而且自己还要收拾这几天在外面躲避的行李。

带上笔记本,赶在他们还没有到家时匆匆出门。

2007年11月21日

 八点从贵阳出发,去黄果树。

导游是我,姐夫当专职司机,我还兼职摄影师。“避暑团”当中,老妈最小,最大的钟姨,七十有余。但一上路,个个孩子般。

她们说在江西时她们天天说着的玩笑话。爬坡上坎,她们会互相搭把手。

看瀑布的途中,陈姨和老妈的手一直牵着。跟在那双拉着的手后,我连续拍了好多片子。

她们轮流穿少数民族的服装在景区照相,摆各种P0sE,旁若无人。

在陡坡塘,她们知道那里就是《西游记》片尾曲的那个镜头,当过语文老师的王姨居然就站在瀑布前唱完了一曲《敢问路在何方》。还有,孔雀园,八个人围着树上的孔雀,细声叫它们开屏。可能,贵州的孔雀听不懂讲江西方言,理也不理她们,但她们还是哈哈地笑。

桌上,她们轮番一杯杯敬老妈酒,说那些质朴却很感慨的话。她们说:“没想到真的会有这一天,我们相聚在黄果树。”

听那些话,我会忍不住眼睛湿润。

天龙屯堡吃完晚饭,我们开车回贵阳。又大又圆的月亮,前面引着路。

这一天,最开心的是老妈。

我是好久没看见过这么洁净的月光。

2007年11月23日

阿姨们要走了,下班后就径直赶着去火车站给她们送行。然后,跟着老爸老妈一起回家。

路上,老妈心里似乎一直有一种不舍的情绪在涌。

这次来的,都是在江西时与她玩得最好的朋友。

她们在站台上依依惜别。车要开了,阿姨们还纷纷从窗子里伸出手来跟我们大家握手。

赶着去车站,一是一定要送,因为,她们下次来,实在不可能,起码,不会八姐妹全部到齐,很歉意她们这趟贵州行,我陪的时间太少。二是知道老妈多少会有点情绪。

我从来都是怕去车站送人的。站台上的广播声总会催促出一种离别的感伤。

车开了,钟姨才说她们在老妈床头柜的台灯下留了一份感谢信。我对那份信的内容充满着好奇。不晓得,阿姨们会写些什么内容。

2007年11月25日醒来,窗外有灿烂的阳光。老爸老妈正在客厅里说话。他们边说着阿姨们住在家里这些天的每一个细节,边收拾着屋子。

有客人来,家里从来都是这样,提前几天忙。里外要收捡一遍,干干净净地迎客;走了,还要一样不落地清理,细细地打整,放好。这是我记事以来家里就一直有的一个习惯。

老爸说:“我看这八姐妹,小杨最勤快。”每天,杨姨都是六点半不到就起床,煮好稀饭,一个人去菜场买菜,还带早点回来。

“但做了事的人,总不得大家说好。”老妈接话。因为,她不是被说:“都是肉包子,怎么没买点甜的馅的?”就是被嘀咕:“菜炒得那么难吃,还喜欢抢着做。”

“这个小杨,住一个月我都会喜欢,人真是不错,脾气又好,别人说什么都从不生气……”

老爸话没说完,老妈又说起那篮柿子。

回黔东南过苗年时我带回来的柿子。生的,枝、r我也都留着,鲜艳的柿子挂在很好看的一个竹篮上,等熟。

她们来的这些天,挂着的柿子,一天会两三个地熟。每天从外面玩回来,她们中便有人会蹲下去,一个个地摸,好不容易摸到软了的那个,就赶紧先摘了下来,自己坐到一边慢慢吃去。

“好玩哈,这些人没一个会讲客气的,一个个都是先摸到,先吃,都不会问一下边上的人,你要不要先吃一个?”老妈说,她们这样真是好,都不拘束,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自由。P19-P21

序言

李缨交来一大包打印稿,要我看了写篇序。一时轻敌,应承下来。读上几篇,困惑了:写得很是生活,很是阳光,但是不是太琐屑了些?儿子说:这正是博客文字的特点,博客就是日记。一经点拨,想着是在读日记,果然顺了。看来“正名”为立论之依据,辨体乃阅读之前提。跨进一个客厅,展眼就开始腹诽:怎么布置得这样别扭?主人说是瑜伽室,立刻处处合理、样样妥帖了。不先知道什么是童话,能相信小兔会唱“不开不开我不开”吗。只闻“博客”之名,没有读过一篇,一上来摸不着北。

读了,感觉这真是她一个人的盛宴:吃的盛宴、穿的盛宴、购物的盛宴、旅游的盛宴、亲情友谊的盛宴、津津有味地讲说这些盛宴的盛宴。不过既已上了博客,就不复是一个人的,而是人类共享的魔幻大盛宴了。

我与省报文艺部打交道的时候,李缨大约正在偷外婆的萝卜丝面卤吃。她到此部掌权(看稿之权)时,我早已淡出江湖。名字先知道,去年才见人。在安顺、平坝、花溪等处一起参加过民俗活动。接触不多,印象鲜明:一爱笑,二爱吃,三会过(安排小日子也)。这批博文充分证明我所见不差。然而光有这三点,还不足以让她办满汉全席,几样不能或缺的材料是:敬业、乐群,以及美满的家庭。工作又遂心,亲长又昵爱,消费又裕如,外加一大堆网上粉丝,换了谁也要笑口常开的。

李缨得天独厚,但非绝无仅有。托时代之福,这样的女孩子今天很不少见。但我感觉李缨有个特点:本色,内心质朴。虽然在现代女性生活方式上,处处事事当仁不让,但常见的自命高雅、顾影自怜、宣示洁癖、无时无刻不想着维持淑女风度,等等,在她身上和文字上,不怎么看得出来。虽博文中循例自称“公主”,却带些自我调侃味道,像是安徒生笔下那位穿睡袍擎蜡烛亲自应门、人情味十足的老皇帝的公主。我最敬畏自我感觉过剩的人,不论男女老少、工农官商,当然也包括时尚女性,望而却步,远之不遑。但几次见到李缨边说边笑的神情,却想要拍拍她的后脑勺,觉得这其实是个“阳光少年”。

这种平常心态,使她常在博文里“给你真实的一面”:嫉妒邻居独享喷香的烤肉。向往一个浪漫的阳台,有的却只是一个站不了人的晾衣棚。听深奥的交响乐时,希望别打起鼾来。《被点名要求做的作业》是集子里最长的一篇文字,一口气回答了三十多个关于自己的问题,坦率直爽地勾勒出一个真实的自己。体现在文风上,则是笔调平实,避开咏叹调,不扮演精神贵族。《母亲在身后》讲述母亲种种关爱之后,收束全篇的文字是:“我知道,母亲她就在我身后,追着我,想上前来帮我拎包包。”一般常要“提升”、煽情’的地方,她实处着笔,寓意藏在细节后面,无学生腔、文艺腔、“小女人散文”腔。原生态的“拎包包”三字尤妙。

然而平实后面有巧妙。《“愁酸菜”和糯米生肉》的结尾,很教我忍俊不禁。这两种特色口味,很多人(包括我)也是不敢问津的。不吃好办,写得有趣则难。“据说,这道菜的绝妙之处就在于它要生吃。看他们就着米酒吃那些‘沤’成暗红色的沾着糯米的猪肉,个个也是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很客观,却有一丝“不敢,吃,又不甘心”的犹豫。不知是歪打正着,还是大智若愚。总之很妙。

平实中偶弄狡狳,就有味道,如《做个有钱人》、《如此男人》,《作品集结婚酒》。

平实中也有些极普通而近道的话:“快乐其实很简单”。“亲情无价,亲情无私,亲情虽平静如水,却让人恒念。”“笑对生活吧!假如生命只有两天,也要笑。”“放弃大家看来更好的工作,他来这里,一定有他的理由。”“所以,我一直就这么没有多少文化的生活着,直到今天,依然。“生活,每个人过得是那么不同。”这些类话人人在说,但须得真这么想,才能得益。有些人把“平常心”三个字挂嘴上,往往是恰好没有它,必须随时提醒自己。李缨真这么想,她就快乐了。我也是“所以就一直这么没有多少文化的生活着”,而且已经这么生活到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这句话特别让我偷着乐。

博文主要写自己,但李缨会找点睛的细节,也就写出了人物。如她的爸妈、姐夫、侄子。特别有两个精彩的。一是那个在电梯里褒贬她的时尚着装的酷小孩,一是那个来去都大声唱歌(因为楼道里共鸣好)的送外卖女孩。前者令我惊诧,后者非常可爱。这个大而化之的小姑娘,让我回忆起住相宝山时,山路边一个卖水果的小伙子。他守着一板车苹果或桔子香蕉,总在吹一管学生竖笛,总是吹那首《一剪梅》。过客伫观,他视而不见。人家问价了,才腾出嘴说话。生意很冷清,他吹得很投入。这是个可入诗画的卖水果人。“快乐其实很简单”。其实连幸福也很简单。境由心造。欲望指数越低,幸福指数越高。我们的两句古谚:“知足常乐”和“欲壑难填”,正好构成“快乐幸福”的正反两面。毫不陈腐,美式智慧差得远。

我们这一代人年轻的时候,喜欢何其芳的一首诗:“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李缨显然是一个兴致勃勃的宝藏开掘者。她在《给自己盘点盘点》中说:“盘点过去,你会发现自己也有太多的心情故事去回味,去思索,去感触。”生活的宝藏,正在这回味、思索和感触之中。顺便说说,我年轻时候也喜欢盘点自己,上中学时读托尔斯泰的《幼年·少年·青年》学来的。他说这是一种身体和精神的沐浴。

对李缨一个人的满汉全席,我拣一个人的口味作了些介绍。欲知全味,须自己品尝。“走过路过,不可错过。”(大营坡候车听来的喇叭促销词)。

二O一一年元十八日呵冻。户外积雪逾寸,多年未见者。

后记

几番辛劳,书稿总算整理成册,粗看上去,也像是一本书了。之后又承蒙诸多老师的抬爱,即可付梓面世,此时的心里,是有些激荡的,好多的想法涌上来,便想将之付诸于笔墨。只是真要着意写出,却也不能一一穷尽内心所想,其实更多的感激,还永生地留在心里。

这个集子里收录的文字,是2006年仲秋至2009年孟春我的网上日记,也就是博客的一部分,尽管都是一些流水账,但说来当是其时内心的话语,也就更为自珍。时光远走,好多物事都迷蒙了,只有文字是真切的,正缘于此,就在此时,文字的清香一阵一阵环在我的周遭,温暖着我,过往、现在,还有无论是过往的旧事,还是尚在远处的一切,如今看过去,留下来的,都是一段美好。

因为品类杂,我为之作了分类,做成“亲情的温度”、“别处的生活”、“网络的游走”、“浮生的亮色”四个篇章进行集纳。

如今说来,对于博客,我其实已经少有时间和精力去打点,忙这忙那,经常是,一两个月都难得有过一次更新。这和当初料理博客的情景,已是大相径庭。

当时我刚从记者站归来,重新回到了文艺部,重新做自己钟爱的副刊编辑工作。每每下班时间,同事们都走光了,唯独我,因为家离得远,途中,还必须经过全城最堵的地段。为了避开交通高峰期,我只好等待,自然而然,在网上玩起了博客。黄昏一点一点地过来,我在静静的办公室里,静静地敲打着文字,记录自己这一天来的工作与生活,也盘点一整天的心情和念想。

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记录渐渐成为生活的一种习惯。

直到现在,我也还在内心,深深地感谢光临我博客的每一位朋友,正是他们的关注与参与,才激励着我,坚持着每天记录。

三年前我曾接受贵州电视台的采访,记者问:为什么每天记呢?我真的说不上来,这每天记录的理由,只是想写,于是便写了。写下来的这些文字,不为了什么,真的就是想写,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生活记录。记忆——生活——感动,就像我曾经一段时期的QQ个性签名,记下自己以为有趣的点滴、琐碎,以为值得记,仅此而已。

有时,零点一过,博客还没有更新,便会有网友留言:日记写完没?有时,在我正下夜班往回赶的路上,会接到朋友通过手机发来的短信:日记写了吗?每当这个时候,就算是自己已经很累了,想着还有那么几个人,他或是她,在等着我的博客更新,然后,我会突然觉得,博客写到这个时候,像已经不是我的个人行为,对一部分人来说,她涵盖了另一种牵挂。

“不能让天天来你家的人白跑。”于是写,写。也正是这样的想法,让我无法停歇下来,每天被人这样挂心,这可能是别人理解不了也体会不到的一种幸福。

是的,我要说,感谢你们的牵挂。有你们一起走,我才能这样一如既往。

最后,我要感谢为我题写书名的邵燕祥老师;感谢为我撰写序言的戴明贤老师;感谢为这书付出诸多心力的范同寿、刘援朝、曹维琼、陈荣等师长和阎循平、陈电等朋友。

感谢每一位帮助和关心过我的亲人和老师。尤其,我要感谢那些一直默默无闻、远远地关注着我文字的读者朋友。

因为你们,才有了我这本《一个人的盛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3 8: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