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地球的故事(精)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地球的故事》是一本完全改变了我们关于地理学偏见的地理书。在这本书里,地理学中必要的名词和数据虽依然存在,但它们都被赋予了一种感性的表达形式。更重要的是,这些名词和数据不再是互不相关的一盘散沙,而成为息息相通的一个网络——通过五大洲大量的地理数据的对比,凸现出人类普遍的生存意义。

内容推荐

在房龙撰写的所有著作中,《地球的故事》(又译《房龙地理》)是拥有最广泛读者的一部著作。酋版一年间(1932~1933年),在美国始终名列非虚构作品排行榜榜首。德文版、西班牙文版、意大利文版等随后面世,发售量同样飙升。它被视为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它不只是一本“曾经畅销”的书,也不只是一本“几度畅销”的书,而是一本“永远畅销”、“永不过时”的书。

在这本书里,房龙打破了常规地理书的写作方式,不仅简要地介绍了基本的地理知识,还视角独特地从地理的角度讲述了各国的历史演变,分析了地理对国家的历史演变、人群性格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生动地演绎了“人文地理”这一概念。为什么丹麦人喜欢静谧的书斋。而西班牙人则热衷于广阔的天地:为什么日本近代疯狂地向外扩张,而国土同样狭小的瑞士却保持中立,难道国家性格真的与国家地理有关?在这本书中你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房龙没有罗列苍白的数字,没有堆砌深奥的名词,而是把人作为重点,来探究人的生存命运。他用文学手法赋予知识以灵性,通过诙谐幽默的文字化枯燥的地理知识于无形,无论是地理学家或地理爱好者,敬畏地球或蔑视地球者,还是敬畏生命者或蔑视生命者都能从本书中获得不少启发。

目录

第一章 与我们一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

第二章 “地理”的定义及本书的阐释

第三章 我们的行星:它的诸种习性、风俗和规律

第四章 地图和航海技术

第五章 季节及其产生的原因

第六章 思考这个行星上的小块陆地,为什么其中的一些被称为“洲”,而另一些不是

第七章 有关欧洲的发现及生活的种族

第八章 希腊,地中海东部的岬角,古老亚洲与新兴欧洲的桥梁

第九章 意大利,根据其地理状况,一旦条件齐备,就能够扮演海上霸主或陆上霸主的角色

第十章 西班牙,处于非洲与欧洲的冲撞处

第十一章 法国,拥有所需的一切的国家

第十二章 比利时,一纸条约建立的国家,除了国内和谐,它在各方面都很丰足

第十三章 卢森堡,一个历史奇迹

第十四章 瑞士,由崇山峻岭、优秀的学校和团结一致但使用四种不同语言的国民组成的国家

第十五章 德国,成立太晚的国家

第十六章 奥地利,不再被重视的国家

第十七章 丹麦,在某些方面是小国胜过大国的典范

第十八章 冰岛,北冰洋中一个有趣的政治实验室

第十九章 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瑞典王国和挪威王国的领地.

第二十章 荷兰,北海岸边的沼泽地,却成为了一个帝国

第二十一章 大不列颠,一个岛屿,却关乎世界1/4人口的福祉

第二十二章 俄国,地理位置让人无法弄清其属于欧洲还是亚洲

第二十三章 波兰,作为一条走廊而遭受不幸,现在终受益这条走廊

第二十四章 捷克斯洛伐克,《凡尔赛和约》的产物

第二十五章 南斯拉夫,《凡尔赛和约》的另一个产物

第二十六章 保加利亚,巴尔干王国中得天独厚的国家,大战中押错了宝,终食恶果

第二十七章 罗马尼亚,一个拥有石油和王室的国家

第二十八章 匈牙利和它所遗留下来的东西

第二十九章 芬兰,通过艰苦劳作和聪明才智战胜恶劣自然环境

第三十章 亚洲的发现

第三十一章 亚洲对于世界其他地区意味着什么

第三十二章 中亚高地

第三十三章 亚洲西部大高原

第三十四章 阿拉伯,何时成为亚洲的一部分,何时又不是了

第三十五章 印度,自然和人都在辛苦地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地方

第三十六章 缅甸、暹罗、安南和马六甲,占据南亚另一个大半岛的国家

第三十七章 中国,东亚大半岛

第三十八章 朝鲜、蒙古

第三十九章 日本帝国

第四十章 菲律宾,墨西哥的老辖区

第四十一章 荷属东印度,尾大不掉

第四十二章 澳大利亚,大自然的养子

第四十三章 新西兰

第四十四章 太平洋上的岛屿,那里的人同我们一样生活

第四十五章 非洲,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大洲

第四十六章 美洲,无上幸运之洲

第四十七章 新世界

试读章节

这就是一切。

我可以预见到一些读者会非常不喜欢这个故事,他们会觉得不舒服,因为他们看到他们引以为傲的人类种族竟然被贬低到如此渺小的地步。‘

然而这个问题可以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去看——从这个角度看,人类微不足道的数量和无助弱小的躯体却使我们为之感到深深的、真诚地自豪。

我们不过就是一小撮弱小而没有什么防御能力的哺乳动物。自从人类诞生的第一个黎明开始,我们就被一群群在生存竞争中装备比我们好得多的生物四处包围。其中有些高达100英尺、像小火车头一样重,也有些有着像锯齿般锋利的牙齿。许多物种披着中世纪武士的盔甲般的外壳奔波终日,还有些人们看不见的物种,它们以一种可怕的速度繁衍自身,以此速度,它们在没有特定敌人的情况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可以覆盖整个地球。但它们繁衍有多快,它们的敌人毁灭它们就有多快。而人类只能生存在最为适宜的环境中,他们被迫在高山与深海之间的一些小块旱地上寻找居所,我们的同胞没有野心考虑太高的山脉和太深的海洋。但他们貌似是由可以抵御任何自然环境侵害的材料做成的。

我们从著名权威处得知,有些种类的昆虫能够在石油(一种我们很难想象是我们日常食物主要来源的物质)中自由嬉戏,有些种类的昆虫能在几分钟内就致我们死地的温度剧变中存活;我们发现那些令人讨厌和惊慌的棕色甲虫(它们看起来对文字特别感兴趣)总在我们的书柜里跑来跑去一即使少了两条、三条或四条腿,仍能继续它永无休息的日常奔走,而我们一自己连一根脚趾头被大头针扎一下都无法行走。因此我们有时就会意识到自从我们在这个旋转不停的岩石。——一块隐于冷漠的宇宙中一处黑暗边沿的地方——上第一次出现开始,为了延续血脉而被迫面对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竞争对手啊!

对于现存的厚皮动物来说,当年我们人类的举止一定曾令它们大笑不止——它们站在一边,看到这种略带粉红色的动物沉湎于其最初的笨拙的努力中,这种动物居然想不借助于树枝或藤条用后腿行走。

然而,近乎两亿平方英里大陆和海洋(不包括广袤无垠的天空)上的那些自豪而高傲的主宰者——它们曾君临一切,依靠野蛮的暴力和狡猾的诡计获得显赫的地位——如今又怎么样了呢?

除了自然历史博物馆里我们出于仁慈给它们留下的以“展区A”或“展区B”为标记的一小块居留地,它们中的大部分已经从我们的视野里消失了。剩下的,为了在现实中生存,被迫进入为人服务的领域。今天它们为了一点生计就得用它们的皮毛、蛋、奶和肋间的肉与我们交换,或拉那些对于我们懒惰的身体显得过于沉重的东西。更多的则潜入荒郊野外,那里我们允许它们啃食树叶、牧草,并繁衍后代,因为我们认为从那儿赶走它们并将其据为我们的领地并不值得。

简而言之,在短短两千个世纪(从永恒的视角看不过一秒而已),人类已成为每一寸土地上无可争议的统治者,现在还有望将天空和海洋划入其领地。所有这一切,如你所欣悦的,是由几亿造物(人类)创造出来的,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都没有可以胜过其敌人的优势,除了非凡的理性天赋。

这里我甚至在夸大其词。更高级的理性天赋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只限于一小撮男人和女人所有,他们因此成为领导者。其他人,无论他们多么憎恨这个现实,也只能屈从。结果就是一种奇怪而又反复的进程,因为不管人们多么努力,每一个真正的先锋后面总要跟着一万个拖后腿的人。

前进的征程会将我们带往何处,我们不知道。不过在四千年来已取得的成就的光芒照耀下,潜在成就的总量是没有限制的——除非我们因为与生俱来的残忍而暂时偏离正常的发展轨道,这是一种连对一头牛、一条狗甚或是一棵树都没有敢施加的残忍,而对我们同类的成员却实行了。

大多数土地以及其中_的资源已经被人类置于其安排中,而那些没有被掌控的地方,人们依靠其优越的大脑的理性活动和预见能力或依靠猎枪的火力,攫取于掌心。

我们的家是一处乐园。它为我们所有人长出足够的食物,它拥有丰富的采石场、_泥土以及森林,这些不光为我们提供了避难所。草原上吃苦耐劳的绵羊,开满蓝色花朵、像浪涛般起伏的亚麻田,别忘了还有中国桑树上勤劳的蚕蛹——它们都为我们遮衣蔽体以抵抗冬之严寒和夏之酷暑作出了贡献。我们的家是一处乐园。它奉献给我们太多的恩惠,每个男人、女人和孩子都可以得到他或她的那份,还能有点剩余以备未来不可预期的日子。

但是自然有自己的法律。这些法律是公正的,不过它们又是冷酷无情的——自然没有可以上诉的法庭。

自然赐福于我们,且毫无吝啬,但作为回报,她要求我们研究她的法律并遵守她的指示。

在一块只能放牧50头牛的牧场上放牧100头牛就意味着一场灾难——这是每个农民都十分熟悉的一句箴言。100万人聚集在只能容纳10万人的场所会导致拥挤不堪、穷困和不必要的折磨,这是个显然被那些宣称引领我们命运的人所忽视的一个事实。

然而,这并非我们犯下的错误中最严重的。我们还有一种行为冒犯了我们慷慨的养母。人类是唯一一种对同类仇恨的动物。狗不咬狗——虎不食虎——即使是令人讨厌的鬣狗也与其同类和平共处。但人恨人、人杀人,直至今日,每个国家的首要任务便是做好防御以防备其邻国可能发动的杀戮。

对《创世纪》——它主张同类间应和平友爱——第一章的公然践踏,把我们带到了人类有可能短期内彻底灭亡的境地。因为我们的敌人一直在保持警觉。如果智人(这个过于可爱的名字是由一个犬儒主义科学家赐予我们的,用来表明我们在智力上要远远优越于世界上其他动物)——如果人类不能也不愿声称自己是一切的主人,还有上千名其他候选者觊觎这个位子,有时看起来似乎由猫或狗或大象或一些组织性更高的昆虫(看它们如何逮住机遇!)来统治的世界可能比一个充斥着战舰和攻城大炮的行星有更多的优点。

答案是什么?摆脱这种令人讨厌和羞耻的事态的出路何在?

以一种谦逊的态度,这本小书希望指出一条且是唯一的一条走出那悲哀的、灾难性的死胡同的路径。由于因循祖先的蠢笨愚昧,我们迷失在那里。P4-6

序言

房龙的代表作:《地球的故事》简介

《地球的故事》一书1932年初版于美国,此书一出,立即轰动美国,仅在出版的几个月内,就在美国国内售出近14万册,第二年,就出现了德文、西班牙文、匈牙利文、意大利文、葡萄牙文、瑞典文以及中文等14国文字的译文。

这本出自房龙之手的地理书,是一本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地理书”概念的著述。它完全无视常规地理书的写作方式,他所关注的是人在地理中的活动踪迹。在他的这本书中,人类活动的重要性放在了第一位。我们知道,房龙是科班出身的历史学者,所以,他对纯地理的索然无味的写法不感兴趣。他关心的是在一个个国家和地区中,人类在科学、艺术、商业、宗教和政治上的种种活动,并以历史的视角来透视人和与之共生的环境的关系。

房龙在其序言中称,他是应朋友要求写这本书的。这个朋友要求他“把所有山脉、城市和海洋标注在您的地图里,而只要给我们讲讲住在那些地方的人,讲讲他们为什么住在那里,他们从哪里来,他们在做什么——种适于地理的趣味人类故事”。这本独特的地理书就是依此要求而写。并于1932年呈现在读者面前,与房龙的其他著作一样受到热捧。

1932年距今已经有七十多年,从今天来看,世事沧桑,一切都有了巨大的变迁。尤其是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上许多的中小国家取得独立,一些地区的行政归属有了很大的变更,所以书中的一些内容与现在的格局有极大的差别。这是我们在阅读本书时必须加以注意的。对有些世界历史大事的提法,房龙也与我们现在通常的提法不同,比如,书中所说的世界大战,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毕竟,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此书出版之后。

作为一部上了年纪的著作,作为一个已经过去了的人物,房龙和他的著作当然也不是完美的。比如尽管房龙本人也在批判种族主义,他疾呼:“我们不再可以如我们的父辈般肆意劫掠和偷窃,因为——如果你真想知道的话——我们的良知不会让我们这样做——就算我们生下来未携带着精神指南针——因为人类良知的积累最终达到一定程度,开始发出其第一道光亮了,从而诚实和普遍庄严既为公民的私事,同时也是不可避免的国际性事务了。”但他仍时不时流露出了他的白人至上观。

当他在书中提到中国时,他所包括的地理区域是不完整的,这是我们完全不能同意的。西藏在书中被称作中亚高地,独立于中国,而中国东北(当时称满洲)也被置于中国之外。他对日本所谓为争取“生存空间”而进行的侵略,竞抱有同情的态度。这些(包括还有其他很多对第三世界人民的污辱性言词)都是不可取的,中国读者应该保持自己的警觉。

尽管在房龙的这本书中有各种历史误会甚至硬伤,我们还是认为,它自有它的存在价值。因为,在这本书中,房龙坚持了自己惯有的行文风格,时时用他的生花妙笔,将枯燥的地理知识融于其中,使人在轻松的地理之旅中大致了解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相信大家会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

旧作新译:关于本书的翻译

《地球的故事》版本不少,该书1932年刚在美国成为畅销书,次年国内就出现了2个中文译本,其中有傅东华译的《我们的世界》(新生命书局版)及陈瘦石、胡淀成译的《房龙世界地理》(世界出版合作社版)一最近几年,更有大量的译本出现,良莠不齐。

本书在翻译的过程中,尽量把原文的所有意思、所有细节都传达出来。房龙作品的文学性很强,他的比喻往往妙不可言,如果单纯把简单的知识译出来,就失去房龙著作的精髓。另外,本书采用了大量的注释,远远超过已有的所有译本,使读者能在历史丛林的迷雾中,清晰地找到确定位置,同时也解除了读者需常常另外查找别的资料的烦恼。关于译名的统一,主要根据陆谷孙先生主编的《英汉大词典》  译文力求接近原作者的写作风格,即风趣而不失庄重。当然,译本肯定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大家给予指正。

白马 钟磊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3 12: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