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罪与罚/难以忘怀的经典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出版社 黄山书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是作家完全走向独创性的一个成熟的标志。从欧洲长篇小说的发展历史中对之进行考察,可以说,这是一部俄罗斯式的新长篇小说。小说把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反映与对人的终极问题的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现实性、哲学性、宗教性三者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内容推荐

陀思妥耶夫斯基著的《罪与罚》描写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受无政府主义思想毒害,认为自己是个超人,可以为所欲为。为生计所迫,他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阿廖娜和她的无辜妹妹丽扎韦塔,制造了一起震惊全俄的凶杀案。经历了一场内心痛苦的忏悔后,他最终在基督徒索尼雅姑娘的规劝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作品着重刻画主人公犯罪后的心理变化,揭示俄国下层人民的艰难生活。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七月初,酷热蒸人,傍晚,有个青年走出自己的斗室——这是他向C胡同的二房东租借的。他来到街上,然后慢慢腾腾地、仿佛犹豫不决地朝K桥方向走去。

他顺顺当当地避开了在楼梯上碰见自己的女房东。他那间斗室,是一幢很高的五层公寓的顶楼,就在屋顶下面,与其说像间房子,倒不如说像口柜子。他向女房东租下这间兼包伙食并有女仆服侍的斗室,女房东就住在楼下一套单独的住房里。每次出门,他都得经过女房东的厨房,而厨房的门几乎总是朝着楼梯大敞着。这青年每次从旁经过,总会产生一种又痛苦又胆怯的心理,并且深感羞愧,于是愁锁双眉。他欠了女房东一身的债,生怕见她的面。

这倒不是因为他胆小和被折磨傻了,而是恰恰相反。然而,从某个时候起,他就处于一种极易动怒的紧张状态,仿佛患了多疑症。他常常沉溺于冥思苦想,离群索居,不仅怕见女房东,甚至怕见任何人。贫困压得他抬不起头来,但是最近以来,就连这种窘困不堪的情况也不再使他感到苦恼。非做不可的事他完全不做,也不想做。其实,他毫不害怕女房东,不管她如何蓄意跟他作对。可是,站在楼梯上,就得听她纠缠不休地逼债、威吓、诉苦,自已则不得不想方设法搪塞一阵,抱歉一番,说些谎话——不,最好还是像猫儿一样溜下楼去,偷偷逃开,不让任何人看见。

不过,这次上街之后,他对自己如此怕碰见女债主,也深感惊讶。

“我下决心要干的是怎样一桩事啊,现在却害怕这样一些微不足道的琐事!”他想,脸上挂着怪异的微笑,“嗯……对啊……事在人为嘛,如果胆小如鼠,定会错失良机……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真有意思,人最害怕的是什么呢?他们最害怕的是新的步子,自己的新想法……不过,我空话说得太多了。就是因为我净说空话,所以我无所作为。不过,也许是这样:正因为我无所作为,所以我净说空话。最近这个月,我学会了说空话,成天整夜地躺在角落里胡思乱想……嗯,现在我去干什么呢?难道我能干这件事吗?难道这是真的?绝对不是真的。这不过是为了给自己解闷而异想天开,简直是儿戏!对了,也许是儿戏!”

街上酷热难当,而且又闷又挤,到处是石灰浆、脚手架、砖头、灰尘,以及夏天特有的那种臭气,无钱租用别墅的每个彼得堡人都十分熟悉这种臭气,这一切使这个青年本已不正常的神经受到痛苦的刺激。在城市的这一段区域,小酒馆特别多,从这些小酒馆里飘出一阵阵闻之欲呕的臭味,再加上虽然在上班时间也会不断碰到的那些醉鬼,给这幅画面添抹了最后一笔令人厌恶的阴郁色彩。刹那间,这个青年清秀的脸上流露出一种极其厌恶的神情。顺便说一下,他长得俊秀,有一双漂亮的黑眼睛,一头深褐色的头发,身材中等以上,修长而匀称。但不久他就似乎陷入了沉思,更确切地说,似乎有点儿出神。他信步前行,不再关注四周的一切,而且也不想关注。他只是不时喃喃自语,这是因为他有自言自语的习惯,对此他现在已暗暗承认了。此时他II己也意识到,他有时思想混乱,并且感到身体空乏虚弱:他已有一天多几乎没吃任何东西了。

他穿得很差,如果换了别人,即使从来不修边幅的人,也会羞于大白天穿着如此破烂的衣服上街。不过在这一街区,衣着如何是不会让人惊奇的。因为这里紧挨干草广场,妓院密布,而且蚁居于彼得堡中心区这些大街小巷的居民,大多是工厂的工人和手艺匠,偶尔冒出几个这样的人物,只会使这幅街景变得更丰富多彩,倘若一遇到这样的人就大惊小怪,那反倒是怪事一桩。这个青年心里郁积了如此多的怒火,他蔑视一切,尽管他有着年轻人特有的爱面子心理,好赶时髦,但他在街上丝毫不曾因自己衣衫褴褛而难为情。当然,如果遇见某些熟人或老同学,那又是另一回事,他根本就不希望碰到他们……然而,就在此时,一个醉鬼坐着一辆大车从街上经过,车上套着一匹专拉货车的高头大马,不知这辆大车为何拉着个醉鬼,又把他送往何处。当大车驶过这个青年身边时,那个醉鬼突然向他大喊一声:“嘿,你这个德国制帽仔!”他用手指着青年,扯着嗓子高喊。青年突然止步,赶忙抓住自己的帽子。这是一顶高筒圆帽,买自齐默尔曼帽店,不过已经破旧不堪,因为年久而褪尽了颜色,破洞遍布,污迹斑斑,又没有帽檐,戴在头上,七扭八歪,十分难看。但他并不感到羞愧,向他袭来的完全是另一种感觉,一种甚至类似恐惧的感常。

P2-3

序言

总序:重温往日恋人的情书

俄罗斯最好的东西是什么?俄罗斯人自认为他们最好的东西是什么?中国人认为俄罗斯最好的东西又是什么?答案很可能是一致的:就是俄罗斯的文学和文化。

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文学研究所所长巴格诺院士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演讲时曾说:西方一直视俄罗斯为“哥萨克威胁”,直到19世纪80年代,随着俄罗斯文学的崛起,西方乃至整个世界针对俄罗斯的轻蔑、责难和声讨方才迅速转变为好奇、同情和赞赏。他甚至把这个“转折点”精确地定位在1881年,即《安娜·卡列尼娜》的面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去世和莫斯科普希金纪念碑的落成等事件的集中发生年。在莫斯科举办的一次翻译家大会上,巴格诺院士更是直截了当地指出:“我们的文学对于我们而言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形容都不过分,她几乎就是我们国家形象构建过程中的唯一正面因素。”

自普希金始,19世纪的俄罗斯终于跻身世界文学大国,其现实主义文学构成世界文学史中继古希腊罗马文学和莎士比亚之后的第三座高峰,推出了普希金、莱蒙托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和契诃夫等世界级的文学大师。到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白银时代开现代派文学之先河,俄罗斯侨民文学的三次浪潮将俄罗斯文学推向世界各地,造就出纳博科夫、布罗茨基等跨语种文学大师,而苏联时期的俄罗斯文学也墙里墙外同时开花,高尔基和肖洛霍夫,帕斯捷尔纳克和索尔仁尼琴,不同身份的作家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学。在近两个世纪的时间里,文学始终是俄罗斯最拿得出手的国家名片。从此俄罗斯文化中也出现了所谓的“文学中心主义”现象,即文学不仅在各文化艺术门类中独占鳌头,而且在国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俄罗斯文学始终是一种思想性、意识形态性十分浓厚的文学。在俄罗斯,对一部文学作品的最好赞誉是“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别林斯基),关于“美”的最著名定义之一是“美即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文学则被奉为“生活教科书”(车尔尼雪夫斯基),作家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文学艺术的根本目的在于创造“第二自然”(高尔基)。在于“创造生活”(别雷)。换言之,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文学从来就不是无关紧要的高雅文字游戏,而是介入生活、改变生活乃至创造生活的最佳手段,是所谓的“审美的乌托邦”,因之也就成了俄罗斯民族意识和思想构成中一种特殊的集体无意识。俄罗斯作家在社会和历史中享有的崇高的,甚至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其他民族的作家难以望其项背的。关于每位大作家的研究都可以成为一门学问,如“普希金学”、“陀思妥耶夫斯基学”等:俄罗斯文学界的“寻神”和“造神”运动从未停止,从“普希金崇拜”、“托尔斯泰崇拜”一直到20世纪的“高尔基崇拜”、“索尔仁尼琴崇拜”乃至“布罗茨基崇拜”。可以说,俄罗斯作家始终在扮演社会代言人和民族思想家的角色,始终被视为真理的化身和良心的声音。

在中国,文学读者中恐怕很少有人没有读过俄国文学作品,初通文墨的普通百姓对普希金、托尔斯泰等俄国作家的名字也不陌生,说俄国文学在中国家喻户晓或许并非言过其实。鲁迅所言的“中俄文字之交”源远流长。第一篇汉译俄国作品《俄人寓言》于1872年在上海见报。被收入本套丛书的《上尉的女儿》(又译《大尉的女儿》)则是第一部被译成汉语的俄国小说。其在中国出版的时间为1903年。历时百余年的中国俄罗斯文学接受史,对于中国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乃至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俄罗斯文学与法国启蒙思想、德国马克思主义一同被视为五四运动的三大思想来源,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如李大钊、瞿秋白等人。都是俄罗斯文学的宣传者,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茅盾、巴金等也都是俄罗斯文学的翻译者和推广人。鲁迅称俄罗斯文学是“偷运给奴隶的军火”,是“我们的导师和朋友”。俄罗斯文学对于中国新文学和新文化的形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蜜月时期”,更让整整一代中国人形成了所谓的“俄苏情结”。无数中国人迷恋俄罗斯的文学和艺术,他们能背诵普希金的诗歌,喜欢看根据托尔斯泰的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向往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彼得堡,怀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冬妮娅……当时,大量中国读者与苏联读者同步地阅读着每一部苏联文学新作,很多人甚至能用俄语阅读原著。在“大革文化命”的“文化大革命”过后,俄苏文学在中国的译介在经历近二十年的停滞之后又迎来一个“井喷”时期,成千上万种俄苏文学作品在相当短的时间里或新译或再版,一大批中国作家的创作中也烙上了俄罗斯文学风格的鲜明印记。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影响似有所下降,这既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文学的处境和嬗变相关,也与我们自身阅读趣味和审美取向的转变相关。比如,当代俄罗斯文学某种程度上的意识形态解构趋势,俄罗斯后现代文学浓厚的文体实验色彩,再者,在俄罗斯文学中的普希金一托尔斯泰一高尔基和莱蒙托夫一果戈理一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两大传统中,当今的俄罗斯作家似乎更热衷于发扬光大后一种传统,所有这一切都还有待赢得中国读者的理解和呼应。但是,中国对当代俄罗斯文学的译介工作从未停止,一直在按部就班地进行。十余年来,俄罗斯当代作家的作品每年大约都有中译本二十余种,无论是俄罗斯当今文坛的老作家如拉斯普京、马卡宁等。还是文坛新人如普里列平、叶里扎罗夫等,甚至俄罗斯“处女作奖”的获奖者们:无论是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还是新潮的后现代文学如佩列文、索罗金等人的作品:无论是“国家奖”、“布克奖”、“大书奖”等俄罗斯当今重要文学奖项的获奖作品,还是散见于俄罗斯各文学杂志或文学合集中的“小众”作品,都纷纷赢得了与中国文学读者见面、交流和对话的机会。可以说,当代俄罗斯文学在中国得到了较为全面的译介,关注和喜爱俄罗斯文学的中国读者,追踪并研究俄罗斯文学的中国学者,心中是有一幅清晰的当代俄罗斯文学全景图的。

然而。我们常常听到读者说,当代俄罗斯文学读来远不如之前的俄苏文学那么亲切。任何文学阅读都离不开特定的语境。阅读语境又受制于时代和社会氛围、文学潮流和美学时尚以及阅读者的年龄和经历等多种因素。心怀旧情面对新对象,或将新潮的心态诉诸老去的人与事,往往难免隔阂。但以怀旧的心境打开尘封的往事,则不失为一种聪明而又合理的举动。黄山书社此次推出这套“难以忘怀的经典·俄罗斯文学卷”丛书,在我看来就是这样一个举动。在藏典的书柜里挑出几册旧书,新瓶老酒,仿佛能让人闻见岁月酿造出的醇香。如若说,面对新译的俄罗斯当代作品,我们就像在手机屏幕上浏览新识朋友的微信,那么,翻阅这里的十本新印旧书,我们则像在夜半台灯下捧读往日恋人的情书。

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刘文飞

2014年8月18日于京西近山居

书评(媒体评论)

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比如,我读过很多俄罗斯作家的作品,如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理、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肖洛霍夫,他们书中许多精彩章节和情节我都记得很清楚。

——习近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18: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