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大王历险记》是根据18世纪德国男爵敏豪森讲的故事编写,由两位德国作家埃·拉斯伯和戈·毕尔格进行再创作而成的。这是一部介于童话和幻想故事之间的作品。本书的主人公是敏豪森男爵,出生于德国一个最古老的贵族家庭,喜欢行侠仗义和探险,曾经在俄国军队中服过役,跟土耳其人交过战,足迹遍布欧洲、非洲、亚洲和美洲大陆,还到过人迹罕至的北冰洋,遇到过许多稀奇古怪的事情。由于具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所以他在回国以后便将自己的经历,再加上他独特的幻想,运用夸张的手法,编造出许多荒诞不经的故事,这些故事惊险刺激,具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
敏豪森男爵出生于德国一个最古老的贵族家庭,他喜欢行侠仗义、四处探险,也曾经在俄国军队服过役,跟土耳其人交过战,足迹遍布欧洲、非洲、亚洲和美洲大陆,遇到过许多稀奇古怪的事情。比如,当他不小心陷入沼泽地时,竟然能抓住自己的辫子腾空而起。他能骑在出膛的炮弹上侦察敌情,能用自己眼睛里冒出的火星点燃火药,还能攀着植物的藤蔓到达月亮,他甚至还喝过像牛奶一样的海水……
两百多年来,由两位德国作家埃·拉斯伯和戈·毕尔格进行再创作而成的《吹牛大王历险记》一直深受世界各国小读者喜爱,并被改编成电影、戏剧、动画片,风靡全球。
这样幸运的事我还不只碰到过一次。有一次我去打猎,经过一个小湖边,看见湖里有十几只野鸭在悠闲地觅食。我的枪法真是没得说,一枪绝对能打死一只,可糟糕的是,我的枪里只剩下最后一颗子弹了。因为过几天我要宴请一批亲友,所以希望能把这些鸭子全部收入囊中。这时,我猛然想起,我的背包里有一块吃剩的熏板肉,便迅速把它拿出来,然后找出一根长长的牵狗绳,拆成了四股,再一股股地连接起来,绳子就成了原来的四倍长。然后我躲藏在湖边茂密的芦苇丛中,双手紧紧抓住绳子的一端,将绑有熏板肉的另一端抛到了湖里的野鸭中。我凝神静气,专注地注视着诱饵。不一会儿,离诱饵最近的一只鸭子发现了“美食”,迅速地向我这边游过来,饥不择食地将这块熏板肉一口吞下。其他的鸭子见了,也都游过来争抢。绑在绳子上的那块滑溜溜的肥肉被第一只鸭子吞食后,根本没有消化,很快就从它的屁股里滑了出来。第二只鸭子赶紧游过来,一口又将这块肥肉吞到肚子里,很快又从它的屁股里滑了出来。接着,第三只野鸭、第四只野鸭……这块肥肉在所有野鸭的肚子里短暂地进行了一次特殊旅行。最终,这些野鸭无一幸免,全都被穿在牵狗绳上,就像一颗颗珍珠串联在一根绳子上一样。
看着这些野鸭都上了钩,我欣喜若狂,把它们拖到岸上,把绳子紧紧缠在自己的身上,带着这些战利品凯旋。我一边走一边想着晚上丰盛的野鸭大餐。回家要走很长的一段路,这么多的野鸭背在身上,可真重得要命。我不禁苦恼起来,后悔逮这么多野鸭。不料这时出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立刻把我从困境中解脱了出来。原来,那群鸭子都还活着,一开始它们是给吓蒙了,现在慢慢地苏醒了过来,求生的欲望促使它们使劲地拍扑着有力的翅膀,竟然腾空飞了起来,一下把我带到了天上。野鸭越飞越高,直上九霄云外!起初我有些惊慌,但很快就镇定了下来。我摆动衣服的下摆,在高空旌展着自己高超的驾驭技术,竟让鸭子们平安把我带回了我家房子的上空。为了平安着陆,我挨个地按了一下野鸭的脑袋,让它们减慢飞行速度,通过我家的烟囱平缓地降落到了炉膛中央。我的运气真好,炉子当时还没有生火。当我手里拎着一串野鸭,浑身漆黑地从壁炉里爬出来时,那些在厨房忙碌的厨师们直惊得目瞪口呆,半天回不过神来。
三、枪通条射鹧鸪
像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就捕到一串鸭子的美事,在我精彩的打猎生涯中司空见惯,根本不足为奇。记得有一次,我来到郊外那片茂密的森林里,想要试验一下我新买的一支猎枪,看看效果如何。我带的子弹不多,偏偏在子弹快要用光的时候,从我的脚下飞起一群鹧鸪。我是多么想弄几只鹧鸪来做晚餐呀。我急中生智,在那群鹧鸪刚刚落下时,迅速地在猎枪中装上了一根顶端削得尖尖的枪通条,然后悄悄地向鹧鸪一步步地靠近。当它们一只接一只地飞起来时,我马上扣动了扳机,“砰”的一声,通条像离弦的箭一样射了出去。我高兴地看到,通条居然连穿了七只鹧鸪!它们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么快就被穿在了一起。
四、鞭打黑狐狸
在我的打猎生涯中,最得意的就是得到了一张漂亮的黑狐狸皮。那是在俄罗斯一片茂密的森林里,我撞见一只漂亮的黑狐狸。它的皮毛油光发亮,非常迷人。要是我能拥有这么漂亮的狐狸皮,该有多好呀!如果我用铅弹射击,这贵重的皮就会被打烂,那未免太可惜了!我总是能在关键时候想出好办法的!于是,我紧挨着树站直了身子,用长长的木钉代替子弹压入枪膛,一枪打出去,就把那只黑狐狸的尾巴牢牢地钉在了树上。然后我从容地走到狐狸的跟前,抽出猎刀,在它的脸上划了个十字花刀,回手抓起鞭子,使劲抽打它的屁股。这只狐狸在我的抽打下,痛得直咧嘴,最后实在疼得受不了了,就从它那张光滑漂亮的毛皮里钻出来,落荒而逃。我就这样获得了一张完整无缺的漂亮的狐狸皮。P10-13
众所周知,读书,是一个人不可忽略的重要的精神活动和文化享受,是一个孩子成长为栋梁的捷径,甚至是一个民族的希望。那么,读书是如何引导并帮助我们成长的呢?
第一,读书可以帮助我们扩充经验。因为一个人亲身经历的事情毕竟很少,他的经验是有局限性的。在人生经历之外,我们扩充经验的唯一的办法大概就是读书了。书本所包含的丰富经验会帮助我们扩充生命内容,增加生命厚度,提升生命质量。
第二,读书可以创造经验。比如,我们读过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一个叫圣地亚哥的老人到海上捕鱼,历尽艰难,才捕到一条马丁鱼。在拖着这条马丁鱼返程的时候,却有无数鲨鱼紧跟船后,将马丁鱼吞食殆尽。回到港口,看见这条鱼只剩下一副骨架,老人虽然失望却并不沮丧。这部小说告诉我们:这个老人,你可以消灭他,但你永远不能打败他;在重压之下,人可以有一种优雅风度。如果你看过这篇小说,理解了它的题旨,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类似事情的时候,就知道了什么叫失败,什么叫胜利。那么,你对胜败就会有一种非常哲理性的理解,你就创造了新的人生经验。
第三,读书使我们高贵。这是读书容易为我们忽略,但却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我把这句话送给你们。有些人,如果他不读书,我们无法想象结果会怎样。比如,鲁迅。鲁迅是一个瘦小、干巴的老头,如果他不读书,走在大街上,你未必会看他一眼。可是今天,每当我面对鲁迅当年的黑白照片的时候,我犹如来到了高山之下,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他压迫着我。这种巨大的力量是读书读出来的。是书本给了他一种气质、一种力量、一种境界。读书使他变得崇高而高贵。读书有一种非常奇妙的力量,它不仅可以改变你的内心,而且可以改变你的外形,影响你的谈吐、举止,使你获得一种气质。
读书,它就是一种宗教。在古代,读书人对书本是十分虔诚的。读书之前,必先净手清心,甚至焚香沐浴。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宗教行为。我们对书,应该有一种敬仰之心。如果,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丢掉书本,那么,我们什么也不会丢掉了。读书的问题,对社会而言,是读与不读的问题;对学校而言,则是读什么书的问题。而现今,中小学生的阅读,状况是令人担忧的。他们手中的书,有些只是好玩、有趣、热闹,在我看来根本不值得一读的书。这些书对中小学生的写作无益,对成长有害。
其实,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书:有文脉的和没有文脉的。而那些所谓好玩、有趣、热闹,会破坏你的阅读趣味的书,就是没有文脉的书。而经典,文脉自存。阅读经典,文气——文学的精魂会由纸墨顺着你的指尖,渗透进你的血液。不妨以我的亲身经历为例。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曾近乎痴迷地阅读鲁迅的作品。到了初中,我成了当时班上,甚至全校写作最好的孩子。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个作文题,我挥毫而就,竟写了三本作文本。作文的时候,我就觉得鲁迅的精神,鲁迅的思想,鲁迅的境界,乃至鲁迅说话的语气,就顺着我的笔流淌到我的作文本上。当时,我不知道这叫什么,现在我知道了,它叫“文脉”。大家审视一下,你们手中的书都是有文脉的吗?你有足够的鉴别力和自制力吗?
所以,中小学生应该是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甚至监督之下进行阅读,这种阅读才可能是有效的;不能由着自己去追求所谓“快乐阅读”,因为85%的经典作品的阅读都不可能让你快乐。你读安徒生的作品能快乐吗?你读《卖火柴的小女孩》能快乐吗?一味追求低层次的情感刺激和享受,只会让你变成一个轻飘飘的、没有质量的人,一个肤浅的、对世界缺少深刻认知的人。你愿意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吗?
阅读经典,让我们明锐、深刻而优雅。各位,我们不得不重视阅读所带给我们的影响。阅读之路,任重而道远!
(曹文轩:当代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儿童经典阅读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
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思想家 鲁迅
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叶圣陶
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学校中几乎每一科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学习的。
——美国当代阅读研究专家 吉姆·崔利斯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中国当代教育家 朱永新
儿童文学的目的是为人打“精神的底子”。没有这个底子,人性会很糟糕。从这个层面说,文学阅读属于美育范畴。当下,美育的空缺是中国教育的一大失误。因为这个失误,中国的教育系统成了一个残缺的系统。这个课一定要补。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作家 曹文轩
最好的教育是教会学生阅读,成功的教育是让每个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读书的习惯,是每位语文教师分内的职责。考试分数只代表当下,读书习惯影响一生。
——小学语文教育专家、人教版《小学语文》主编 崔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