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古代神话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袁珂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从改写的袁珂编著的《中国古代神话》里可以看到: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议论,而增加了许多文学笔墨的叙述和描写。这在先前也是没有充分做到的。现在则突破了无谓的拘谨,能够较充分地发挥想像和推想了。这种想像和推想的发挥,尤其在夏以后的一些章节如王亥和王恒的故事、姜太公遇文王等可以见到,使文章在这些地方显得比较活泼而有生气。但是这些想像和推想,仍然是从一定的根据出发,不是架空的玄想。

内容推荐

袁珂编著的《中国古代神话》是对中国神话最全面、完整、通俗的讲述。本书的作者袁珂,是中国神话学会会长,现已去世。《中国古代神话》虽然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研究成果,但在今天仍然具有权威性。

为适合当今市场需要,本书配有近一百五十幅古图古画,亦使本书具有收藏价值。

目录

原序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世界是怎样开始的(上)

第三章 世界是怎样开始的(下)

第四章 黄帝和蚩尤的战争

第五章 帝俊、帝喾和舜

第六章 羿和嫦娥的故事

第七章 鲧和禹治理洪水

第八章 远国异人

第九章 夏以后的传说(上)

第十章 夏以后的传说(下)

附录:

缅怀父亲袁珂

试读章节

那么开天辟地的人物,究竟是谁呢?

在讲到本题之前,还让我先来讲一个关于一只奇怪的忠勇的狗怎样杀敌受赏,娶了美丽的公主为妻的故事。

据说,在高辛王当朝的古时候,有一年,皇后娘娘忽然得了耳痛病,整整痛了三年,百般医治,没有效验。后来从耳朵里挑出一条金虫,形状像蚕子,大约有三寸左右长。虫一挑出来,耳痛病居然霎时间就好了。

皇后觉得奇怪,便把这条虫来用瓠离盛着,又用盘子盖着。哪知道盘子里的虫忽然变成一只龙狗,遍身锦乡,五色斑斓,毫光闪闪,因为是从盘子和瓠离里变出来的,所以取名叫做“盘瓠”。高辛王见了这狗,非常欢喜,行坐随身,寸步不离。

那时忽有房王作乱,高辛王忧虑国家危亡,便向群臣说道:“若是有人能斩房王的头来献,愿把公主嫁给他。”群臣看见房王兵强马壮,料难获胜,都不敢去冒这生命危险。

说话这天,宫廷里忽然不见了盘瓠,大家都不知道这狗究竟跑到哪里去了,一连寻找了好几天,都杳无踪影,高辛王深以为怪。

却说盘瓠离了宫廷,一直走到房王军中,见了房王,摇头摆尾。房王一见这狗,非常高兴,向左右臣僚说道:“高辛氏怕快灭亡了吧!连他的狗都撇下他跑来投我,看来我是当兴了。”于是房王便大张宴会,为这好征兆作乐志庆。那天晚上,欢乐的房王喝得沉沉大醉,睡在中军帐中。盘瓠便趁这时机,猛去咬下房王的头,飞快地跑回宫来。

高辛王看见爱犬衔了敌人的头跑回宫来。不禁大喜过望,便叫人多多拿些剁得细细的肉酱来喂他。哪知道盘瓠只把鼻头伸向盆边嗅了一嗅,便走开了,闷恹恹地去睡在屋角,不吃东西,也不活动,高辛王呼唤他他也不起来,就这么过了两三天。

高辛王心里难过,想了一想,便向盘瓠说道:“狗啊,为什么既不肯吃东西,呼唤也不来呢?莫不是想要得到公主为妻,恨我不践诺言吗?并不是我不践诺言,实在是因为狗和人是不可以结婚的啊!”

盘瓠登时口吐人言,说道:“王啊,请不要忧虑,你只要将我放在金钟里面,七天七夜,我就可以变成人。”

高辛王听了这话,深觉诧异;果然将盘瓠放在金钟里面,看他怎么变化。

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到了第六天,期待结婚的多情的公主怕他饿死,悄悄打开金钟一看,盘瓠全身都变成了人,只留一个狗头没有来得及变,从此再也不能变了。

于是盘瓠从金钟里跳出来,披上大衣,公主则戴了狗头帽,他俩就在皇宫里结了婚。

结婚以后,盘瓠带着妻子,到南山去,住在人迹不到的深山岩洞中。公主脱下华贵的衣裳,穿上庶民百姓的服装,亲身操作,毫无怨言。盘瓠则每天出去打猎,以此为生,夫妻俩和睦幸福地过日子。几年以后,生下三男一女。于是带着儿女们回家去看外公外婆。

几个儿女都还没有姓氏,就请高辛王赐姓给他们。大儿子生下来是用盘子装的,就赐姓为盘;二儿子生下来是用篮子装的,就赐姓为蓝。只有三儿想不出赐什么姓好,适逢天上有轰轰的雷声响过,便赐姓为雷。小女儿长大成人,招了个勇敢的兵士做女婿,跟着丈夫的姓姓了钟。蓝、雷、盘、钟四姓,互相婚配,后来子孙繁衍,,成为国族,大家都奉盘瓠为他们共同的老祖宗②。P21-22

序言

沈雁冰先生早年在《中国神话研究》一文里这么说过:“中国神话不但一向没有集成专书,并且散见于古书的,亦复非常零碎,所以我们若想整理出一部中国神话来,是极难的。”二三十年以来,也颇有学者在中国神话的研究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从荒地上开辟了一些约略可行的路径,但是却一直没有人来做整理中国古代神话成为专书的这项工作,而这又实在是很重要而必须做的一件工作。

在我的童年和青年时代,一直就很喜欢童话、神话、传说……这类人民的口头文艺创作,以后涉猎到了古书里的一些神话资料,一方面惊讶其丰美,同时又不能不惋惜其零碎,因此终于不顾自己学识能力的浅薄,竟把它们缀集起来,写成一部比较有系统的完整的东西,就是一九五○年年底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古代神话》。这本小书,尽管还有一些缺点和错误,但因为读者的需要,还是每年都在再版,到一九五五年底,已经印了六版。在书籍出版的几年中,常想抽时间把它再订正和改写一遍,由于种种缘故,这愿望很久没有实现。直到去年,才下定决心要实现改写的愿望,经过读者的敦促、出版机关的赞助、领导上的同意和本人为时将近一年的努力,这一愿望终于实现并且改写完成了。

改写本的篇幅,扩大到几乎是原作的四倍左右,很多章节,都是原作完全没有的,即有也往往面目迥异,可以说不是在改写,而是在另起炉灶地重作。除了旧的材料尽可能地运用进去以外,又加入了两三倍于旧材料的新材料。全书所注明引用的神话传说的片段,不下千条。连同虽引用了而未加以注明的,实在在千条以上。要把这些碎片搜集起来,排比,考订,汰其重复,去其矛盾,扫除其历史学家、哲学家、神仙家所加予的烟瘴,还它的本来面目,把它安排在一个适当的位置上,用艺术的炉火与匠心,熔铸它成为结晶的整体,这工作确实是相当繁杂的。我尝试着这么做了,自然还是做得不够好,不过比较起先前的那本简陋的小书来,总算是又跨进了一步。

在经过彻底改写的这本神话里,视野是大大地扩张了:不但运用进去了许多新的神话资料,并且连好些仙话和传说的资料也都运用进去。这在以前是不敢这么大胆运用的,后来从大诗人屈原的那篇神话、传说、仙话……无所不包的汪洋浩瀚的诗篇《天问》中,才悟出神话、传说和仙话实在不应该那么判然的划分,它们在古代人民的口头传说里,实际上恐怕也是彼此包容,划分不了的。因此我才从谨小慎微的窘境中放开手来,采择了一些历史传说和仙话的资料进去,这么一来神话的时代延长了,神话的领域扩大了,而且触类旁通,左右逢源的结果,连一些看来是哲学里的寓言的东西都复原成了神话资料而被运用进神话去:像《庄子》里的鲲鹏之变,黄帝遗失玄珠,藐姑射仙人……

在放开视野寻找传说和仙话的资料来充实神话内容的过程中,当然也不是兼收并蓄、不加甄选、随手摘拾的。实际上也还是经过相当的选拣的。例如传说,就尽可能避免近于历史的一类;仙话,也只选取了如赤松子、宓封子、彭祖、师门、啸父、王子乔等几个古仙人的行迹,并没有把《列仙传》或《神仙传》里的仙人们都搬列进去。偶然叙写到一些修仙慕道的小故事时,亦可加以调侃,或斥其虚妄,足见作者在运用这些资料时其态度也和运用神话的资料时有所不同。

古代的风俗习惯:如求雨的暴巫聚尫,逐疫的游行呼噪,高裸神庙前的唱歌跳舞……都很有趣而且和神话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也不惮词费将它们叙写进去;至如有关神话的祖国的壮丽山河、名胜古迹,在谈到的时候,也有意地加以刻画和点染——这也是使视野扩大的因由。

从改写的本书里可以看到: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议论,而增加了许多文学笔墨的叙述和描写。这在先前也是没有充分做到的。现在则突破了无谓的拘谨,能够较充分地发挥想像和推想了。这种想像和推想的发挥,尤其在夏以后的一些章节如王亥和王恒的故事、姜太公遇文王等可以见到,使文章在这些地方显得比较活泼而有生气。但是这些想像和推想,仍然是从一定的根据出发,不是架空的玄想。

有些同志希望我用纯文艺的体裁来写作一部神话,不要用目前这种夹叙夹议体;我感谢他们为青年也为文艺着想的好意,将来也许我会尝试为之,大胆地写出那么一部来,可是目前,由于中国神话散碎的特点,又是做初步的整理工作,要不用这种体裁,好些东西就都缀集不起来。用了这种体裁,倒觉得既不失为谨严,又比较方便灵活,所以还是用了。

本书章节后面的注释和引文,花去我的时间和精力并不比正文更少,为的是说明所整理的神话有哪些资料的依据,安排是否恰当,理解是否正确(有的注释和引文还担当着补充正文之不足的任务),同时也为了引起青年们研究古代神话的兴趣,并不是为注释而注释,为引文而引文。所以虽然附以注释和引文,也尽量求其简短。例如内中就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引文,都是摘引。原都在删节处加有虚点“……”的,后来觉得虚点太多,既碍视线,且占地位,于抄录时才~概删掉,只除了文章过于不连贯的几处还保存着以外。我想这当无碍于去查对原书和对所引资料本身做初步的理解的。

郭沫若先生,是我衷心敬佩的一位文艺和学术界的大师,从他对屈原诗尤其是《天问》一诗的研究和翻译,我得到了不少的教益。本书里有些地方对神话资料的理解,就是采取郭先生的成说。但也有的地方,是我的意见和郭先生的意见有出入的,也就不揣冒昧,径自写出了我的意见,以就教于郭先生,略存“百家争鸣”之意,想因此或可得到更多的教诲的。

最后,本书的完成,得到四川大学的领导和图书馆的两三位同志的不少帮助,尤其是图书馆出纳处的两三位同志,热心可感,惠我实多,谨此致谢。

一九五六年十月于成都。

最近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实行业务上的分工,将我国文史哲方面的书籍通通归于中华书局出,原准备今年由商务印书馆重印的拙著《中国十代神话》,理在就改由中华书局印行了。这本书,虽然由于读者的需要,印行了几次,自惟缺点和错误还是不少,因而在重印前,又作了一遍修订。为了照顾到原来的纸型,没有太大的改动,只能说是小范围的修订。但综计大小处所,亦不下百余,从几个字的小修订到几百字的大修订都有,也可算是尽了相当的努力。其间编辑同志所提供的意见,读者的正确批评,也都尽量采入于所作的修订中。又原书的错字和错误的标点符号,在这次修订时,又校出改正了不少,亦差足自慰。然而还有未惬于心的,那就是限于自己的学识、思想水平和艺术表现水平,不能做到想望中的完美。只有期之于今后继续钻研努力,更进一步地提高了。  ——一九五九年国庆节前夕,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6: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