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久强编著的《追捕渣滓洞刽子手》内容介绍: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头子徐元举、周养浩、廖宗泽指挥手下刽子手,对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的三百多名革命志士实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然后纷纷逃离重庆。一直隐蔽在敌人内部、我党地下党员肖静茹将刽子手的行踪通知党组织后便失去联系。朝鲜战争爆发,国民党叫嚣反攻大陆,以廖宗泽为首的国民党特务残余发动暴乱,朱山等人配合正规部队,平息了敌人的暴乱并抓捕了大刽子手廖宗泽。肖静茹在这次战斗中,为抓捕廖宗泽不幸牺牲,永远离开了自己的战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追捕渣滓洞刽子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李久强 |
出版社 | 重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久强编著的《追捕渣滓洞刽子手》内容介绍: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头子徐元举、周养浩、廖宗泽指挥手下刽子手,对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的三百多名革命志士实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然后纷纷逃离重庆。一直隐蔽在敌人内部、我党地下党员肖静茹将刽子手的行踪通知党组织后便失去联系。朝鲜战争爆发,国民党叫嚣反攻大陆,以廖宗泽为首的国民党特务残余发动暴乱,朱山等人配合正规部队,平息了敌人的暴乱并抓捕了大刽子手廖宗泽。肖静茹在这次战斗中,为抓捕廖宗泽不幸牺牲,永远离开了自己的战友…… 内容推荐 李久强编著的《追捕渣滓洞刽子手》中,故事主人翁、侦查科科长朱山,在渣滓洞无意间拾到牺牲了的江姐手中握着的红旗。重庆市公安局成立后,朱山把红旗挂在墙上,对全科侦查员说,今后凡是抓获了刽子手,就把他的名字写在红旗旁边的白布条上,等把刽子手抓完了,就拿去祭奠牺牲的烈士。 《追捕渣滓洞刽子手》结尾处,公安人员捧着这面沾满烈士鲜血、写有刽子手名字和牺牲民警名字的红旗,来到红岩烈士们的墓前,红旗在微风中飘扬。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敌人疯狂举屠刀 山鹰火速送情报 秘密计划万花筒 危机四伏谁知晓 第二章 仓促营救心如焚 火速增援解放军 仓皇潜逃刽子手 随敌潜伏有原因 第三章 释放志士为保命 悲愤填膺悼英魂 转干公安士气高 敌情复杂莫轻心 第四章 旧警弃暗投光明 刘灿慧眼识真金 自首投诚受赞扬 敌人斩草要除根 第五章 杀戮抢粮好心狠 围剿匪徒出险境 旗开得胜受批评 忐忑不安掌帅印 第六章 跳水自杀是何人 似真似假难分清 初露锋芒赵金斗 巧传情报是山鹰 第七章 欺骗岳父为藏身 巧妙报警叮当声 暗杀未遂速逃跑 疑有內鬼是何人 第八章 识破伪装卖菜人 借酒消愁心烦闷 疑点重重跳水案 金斗语出惊众人 第九章 重开煤窑为哪桩 报复袭击石庙乡 声东击西好狡诈 伏击匪徒上了当 第十章 粮店无米人心惶 煽风点火掀巨浪 运粮战士在哪里 刺探情报发电厂 第十一章 岳父举报徐飞鹰 罪犯施计又逃生 蒙骗村民得潜伏 再次刺杀自首人 第十二章 获取情报歌舞厅 不速之客是何人 收买金斗探情报 犹豫不决留祸根 第十三章 千钧一发排炸弹 守株待兔抓罪犯 秦娟自杀因何在 朱山停职心不甘 第十四章 山鹰情报让人惊 怒斥朱山震他心 走出阴影重上阵 请缨监视快手丁 第十五章 再辨伪装徐飞鹰 围追堵截难逃生 劫持人质当砝码 斗智斗勇谁取胜 第十六章 疑云重重小煤窑 逮捕特务知多少 制造流血为报复 情报难送好心焦 第十七章 深挖地道为逃生 伪装积极骗村民 车装炸药冲会场 惊心动魄泣鬼神 第十八章 朝阳电站被炸毁 金盆洗手远高飞 千里迢迢踏征途 大海捞针把敌追 第十九章 敌人跟踪追捕组 倒戈起义走新路 元凶纷纷逃昆明 天罗地网抓歹徒 第二十章 邂逅恋人好惊讶 潜入煤店为侦查 自首高官交名册 暗杀请出白骏马 第二十一章 缓兵之计拒求婚 身份揭秘知何人 侥幸脱险赵金斗 道破天机众人惊 第二十二章 爆破专家显身手 暗杀情侣有人救 仓皇出逃困客船 精诚所至泯千仇 第二十三章 击毙周涛神秘人 似男似女难确认 典当遗物留线索 大意误事值班人 第二十四章 惨遭劫难石庙乡 欲剿匪徒怒满腔 怜香惜玉心有鬼 暗藏玄机为哪桩 第二十五章 闻风丧胆把命逃 暴病身亡太蹊跷 调查无果好茫然 生日献礼欲炸桥 第二十六章 摊主辨认买药人 雨娇被审心不惊 双管齐下炸大桥 浴血奋战勇献身 第二十七章 秘密败露众人惊 真假雨娇有其人 离奇死亡吴茂华 披麻戴孝假亦真 第二十八章 烈士遗物突发现 辨别真假获照片 男扮女装谁想到 张杰被擒九龙山 第二十九章 劫走罪犯杀民警 巧抓元凶伐木人 劳模竟是刽子手 弥天大谎惊村民 第三十章 实施计划万花筒 瓮中捉鳖抓元凶 水中擒敌英姿爽 山鹰回家留英名 尾声: 命运归属苍天定 潜伏敌特一扫清 捍卫政权洒热血 红岩精神需传承 后记 试读章节 1949年11月14日深夜,伸手不见五指,万籁俱寂,就连那些不知疲惫、昼夜鸣叫的无名小虫也停止了不和谐的大合唱,似乎它们也知道今天会是一个不平静的夜晚,全都躲进自己深深的洞穴里老老实实地睡大觉。 的确,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且会被历史永远记载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司令员杨勇、政治委员苏振华,率部发起了解放贵阳城的总攻。 在贵阳城郊外一片空旷的开阔地上,炮兵团一排排大炮悄无声息地升高,直指黑黝黝的天穹,大炮两边蹲着一动不动、严阵以待的战士,像一尊尊雕像;戴着耳机的指挥员拿着送话筒,目不转睛地看着手腕上的手表,手表的秒针发出“嚓嚓嚓’有节奏的响声,这秒表声在静谧的夜晚显得格外响亮,恰似擂响的进军战鼓。凌晨4点钟,总攻时间到,指挥员发出了开炮的命令! 霎时间万炮齐发,震天动地,炮弹带着“嗖嗖”的呼叫声划过天空,映红了半边天,铺天盖地飞向敌人所谓固若金汤的防御工事,国民党士兵抱头鼠窜、溃不成军,纷纷从战壕里跑出来各自逃命,如雨点般的炮弹把逃窜的士兵炸得人仰马翻。 “冲啊……”随着司号员吹响的冲锋号,战士们像潮水般地冲破国民党前沿阵地,如雷的喊声盖过了震耳欲聋的枪炮声。 仗只打了一天,贵阳就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1949年初,毛泽东主席制定了对西南残敌实行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部署。中央军委根据这一指示,于1949年8月19日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发出了“向川、黔进军”的命令,昼夜兼程挺进大西南。二野全军将士以锐不可当之势横扫敌军,于1949年11月先后解放了贵阳和遵义,这就切断了重庆和川东地区国民党残敌窜逃云南的大门,而后神速挺进,相继又解放了秀山、黔江、酉阳、南川、江津和彭水后,二野先头部队直抵重庆市郊南温泉。南温泉是国民党固守重庆的最后一道防线,只要突破这道防线,就等于打开了解放重庆的南大门。 重庆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它位于西南地区的长江上游,两江环抱,三面环山;东北面是大巴山脉,东有巫山,东南面是武陵山脉,而它的正东面是河水湍急、山高险峻的三峡,自然环境使重庆成了一个罗锅形,形成天然的保护屏障。日本侵略军当年之所以没能攻进重庆,除了兵力及战略问题外,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重庆易守难攻。蒋介石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故把重庆作为抗战临时首都长达9年之久。正因为重庆有这样特殊的战略地理位置,蒋介石一直苦心经营,为保住他的老巢,保住西南最后一个反共堡垒,蒋介石势必要破釜沉舟在南温泉摆开战场与解放军决一死战。 当得到贵阳解放,解放军先头部队已接近距重庆只有200多公里的彭水县的消息后,已经逃往台湾的蒋介石心急火燎地携蒋经国,于11月15日下午乘“中美号”专机从台北飞抵重庆部署防务,一是督战,二就是部署屠杀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的革命志士。 在重庆市郊外的山坡上,一队队解放军向南温泉方向开进,重庆很快就陷入了解放军的包围之中。 南温泉处在重庆铜锣山脉的真武山,属四川盆地东部川东平行岭谷区,介于华蓥山和方斗山之间,形成盆地丘陵典型的低山类型,其中以海拔504米的建文峰最为险要。在建文峰背斜顶部和两翼呈现出坡度较大的山岭,花溪河水缓缓从山脚下流过,使南泉形成“一山两槽三岭四峰”的地貌特征,加之流水分段切割,使南温泉重岭叠嶂,坡陡路险。 “驾!”两匹高头大马驰骋在山间羊肠小道上。他们飞奔到山坡边才停了下来。前面骑马的人身材魁梧,膀阔腰圆,双目炯炯有神,他是二野一兵团侦察参谋朱山。 朱山天生机敏,从小就智慧过人。他刚当兵就被当时担任侦察连连长的刘灿发现,把他调到侦察连当了一名侦察兵。在刘灿和连里战友的帮助下,朱山勤奋好学,很快就成为一名优秀的侦察兵,每次都能较好地完成连里交给他的任务,因而,他在部队的大熔炉里迅速成长,从一个战士到班长、排长、连长,一直到一兵团侦察参谋,用了不到五年时间。多年的部队生活,把朱山锻炼成为一个有勇有谋、反应敏捷、办事泼辣、精通格斗擒拿、会使双枪且会说方言的侦察兵。朱山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多次立功受奖,是赫赫有名的侦察英雄。他性格直率、耿直,从不掩饰自己的观点,也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个典型的“大炮筒子”。 朱山举起望远镜嘹望。南温泉连绵起伏的山脉错落有致,云遮雾绕的秀美山峰中,隐现着国民党军队的碉堡、铁丝网和青天白日旗。 “这里山清水秀、风景怡人,真是个美丽的城市!”朱山放下望远镜,十分感慨,“可这么秀美的景色,被蒋介石糟蹋得乌烟瘴气,搞得暗无天日、民不聊生,哎,小谢,知道什么叫瓮中捉鳖吗?” “这俺知道,就是在坛子里打蒋匪军吧!”警卫员小谢笑笑回答。 “哈……不错,有长进。进了重庆城,第一件事你想做什么?” “痛痛快快洗个澡,再舒舒服服睡一觉。”小谢说完,闭上双眼时的表情,就像是已经洗了澡,上了床,马上就要进人梦乡的样子。 “好,到时候我放你三天假,让你睡个够。” 小谢问朱山进了重庆城,第一件事儿想做什么,朱山说与他的想法一样,也想美美地睡一觉…… 的确,二野一兵团的将士们连日征战,马不停蹄地昼夜兼程,解放了一座又一座城市,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没有好好睡觉了,解放重庆后睡个囫囵觉,这可能是广大官兵最大的奢求了。 “驾!”这时,又一匹快马飞奔而来在朱山面前停下,通讯员下马后,向朱山立正敬礼:“报告朱参谋,前沿指挥部命令。” 朱山接过命令一看,上写:速到指挥部接受紧急任务。朱山不敢怠慢,他把信放进口袋里,掉转马头纵马跑去。 “战友们快快走,前面就出葫芦口,彭水解放攻南泉,瓮中捉鳖打敌寇,解放重庆在眼前,进城去喝庆功酒,进城去喝庆——功——酒!”几个女兵在山丘上情绪激昂地唱着数来宝。“好……”战士们欢呼起来。行进的部队把山区小路挤得满满的,挡住了朱山的去路,他一抖缰绳放慢了坐骑。 “哎,朱参谋,快攻打南泉了,怎么往回走啊?”带队的连长问,并示意战士让路。“追大姑娘呗!”“蒙谁呢?这荒山野岭的,连鬼都没有,听说,重庆幺妹长得俊,去晚了就没戏呐!” “那我就忍痛割爱,把我的那个给你,你一人娶俩。” “哈……”战士们开怀大笑,几个女兵也含羞暗笑。 “驾!”道路让开了,朱山一带缰绳,骏马飞驰而去。 在南泉郊外,解放军战士在修筑工事。二野一兵团侦察连副连长张剑文扛着两袋沙包小跑步地来到战壕前,肩一抖,沙包落下。他已经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张副连长,喝口水。”通讯员小卫急忙把水壶递给他。 张剑文接过水壶喝了几大口,然后抡起胳膊用衣袖抹了抹嘴说:“小卫,南泉战役,咱侦察连也投入战斗了,这说明什么?” “蒋介石想保住他的老窝,拼死顽抗呗!” “对,蒋介石坐镇重庆指挥,调集了不少部队,南泉战役会非常残酷。哼……”张剑文冷笑几声,“他老蒋就是调来天兵天将,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驾!”一匹快马飞驰而来,通信员在马上大声叫道:“张副连长在哪儿?” “我就是。”张剑文举起手示意。 通信员翻身下马跑到张剑文面前立正敬礼:“报告张副连长,前沿指挥部命令。” “前沿指挥部找我干什么?要升官了?”张剑文接过信封,取出信笺纸细看,上面的内容和朱山的一样。P1-4 序言 《追捕渣滓洞刽子手》这部长篇小说,是根据本人原创的同名电视连续剧改编而成的,而两部作品的问世,却经过了10年漫长的时间…… 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下、原国民党关押革命志士的两所监狱——渣滓洞、白公馆,已经成为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革命历史教育基地。革命先烈以他们可歌可泣的红岩精神,感染着人们,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几十年来,这两所监狱成为外地来渝旅游的群众参观的重要景点,几十年来这两所监狱门庭若市,节假日期间更是游人如织。人们大都怀着一种好奇、敬仰的心情来到这里,想看看烈士们坐过的老虎凳,想攀登松林坡那洒满烈士鲜血长长的石梯,更想目睹年仅8岁就牺牲的烈士“小萝卜头”住过的牢房。通过这点点滴滴的所见所闻,去领略烈士们坚贞不屈、顽强抗争、视死如归的不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勇气概…… 歌颂烈士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以江姐为例,我所知道的就有歌剧、京剧、舞剧、话剧、电影、电视剧,还有其他地方剧种及诗歌、小说等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如果想再写类似的题材,必须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否则只能是拾人牙慧,不仅没有新意,且也很难超越已经出现过的优秀作品。 1995年我调到重庆市公安局后,除了完成日常的事务性工作,我十分注重收集有关刑侦破案方面的案例。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市公安局史志办公室1991年编辑的第一本内部刊物《重庆公安史志资料》,上面有一篇《接管重庆市国民党警察机构、建立人民公安机关纪实》的史料,主要描写重庆解放初期如何组建公安局、如何接管旧警察局、如何治乱、如何肃反肃特、如何挖潜追逃、如何镇反等等,该资料全面、翔实地记载了这些过程。于是,我就萌生了写一部反映解放初期重庆公安工作的电视剧。后来,在《重庆公安史志资料》的第九期上,又刊登了一篇重庆市公安局第一任局长刘明辉的回忆录《在重庆的峥嵘岁月》,文章从刘明辉担任局长的角度,进一步翔实、细致地描写了解放初期重庆公安民警艰苦卓绝、血雨腥风的那段岁月,使我有了创作的欲望和冲动。但是,内容繁多,到底怎么写,从哪个角度去写,心里却没有底。 又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促成了《追捕渣滓洞刽子手》这部电视剧诞生。为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公安部在全国挑选了10个省公安厅、直辖市公安局,拍摄有关公安重大历史题材方面的史料电视专题片,重庆市公安局榜上有名。 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个重任落到了我的头上。2007年初,重庆市公安局国保总队领导请我担当此片的编导和撰稿,根据公安部的要求,重庆市公安局所要拍摄的内容,正好是解放初期抓捕白公馆看守长,杀害罗世文、车耀先及杨虎城父子等多名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刽子手杨进兴及自首投诚的国民党少将、西南特区副区长李修凯! 开拍前,摄制组在市公安局档案科查阅了大量史料,我的思绪像闪电一样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那血雨腥风、不堪回首的“11·27”大屠杀时期,那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悲壮场面使我义愤填膺、感慨万千…… 杨进兴,这个十恶不赦的刽子手,执行完“11·27”大屠杀潜逃后,公安机关用了7年多时间才将他抓捕归案!在这7年时间里,杨进兴是用什么方法、采取怎样的伪装手段潜伏下来的呢?这个问题深深地吸引着我。在实施拍摄中,摄制组来到了杨进兴潜伏的地方——四川省南充市青居乡磬坝和平三村。 我们有幸采访到当年和杨进兴一起抬过滑竿的、82岁高龄的村民滕明清。他告诉我们说,杨进兴刚来的时候,编造的辛酸身世得到了他和村民的同情,才得以在村里居住下来。杨进兴定居后,常常是天还没亮就下地干活,太阳落山还不收工。他们经常外出抬滑竿挣钱,抬滑竿是前轻后重,特别是上坡,重心的三分之二都在后面,可是杨进兴每次都争着抬后面,可分钱的时候,他不多要一分钱。滕明清老人还说,在修建电站的义务劳动中,杨进兴显得非常积极,他每次挑泥土、运石头都比其他人多,把筐绳都挑断了好几根。在土改运动中,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白天夜晚,只要村里开会,杨进兴从不迟到早退。他还用自己伪造的、在重庆当人力车夫的悲惨身世现身说法,进行忆苦思甜教育。 在采访81岁的村民许权时,他说杨进兴平时还乐于助人,不管是哪家哪户有困难,只要杨进兴知道了,他都会去帮忙,且非常能吃苦。杨进兴平时的生活十分朴实,跟当地的村民没有什么区别。由于杨进兴乐于助人、劳动积极,在村里成立互助组的时候,他被选为互助组组长,还被评为乡里的“劳动模范”和三村贫协主席。土地改革后,杨进兴被划为贫农成分,还分了1亩7分自留地和一间半房屋。 杨进兴因为忍辱负重、伪装积极,蒙蔽了村里的干部和村民,才得以在三村长期潜伏下来;可以说杨进兴是进行了一次脱胎换骨的“蜕变”,才得以掩盖杀人如麻、凶残狠毒的本来面目,致使公安机关历时7年之久,才将他抓捕归案。 由此我想到,如果公安民警没有烈士们那种顽强的毅力,没有锲而不舍的斗志,没有为烈士报仇的精神,没有坚定建设新中国的决心,是很难将那些深度潜伏的特务和刽子手抓捕归案的。 过去反映渣滓洞白公馆的艺术作品,大都是表现共产党员面对敌人的酷刑如何坚贞不屈,如何抵制金钱和高官的威逼引诱,如何与敌人作殊死的斗争,如何视死如归。而如何抓捕刽子手的艺术作品却是个空白。于是,我就想写一个表现公安民警经过千难万苦,甚至为保卫新生红色政权不惜流血牺牲,把渣滓洞白公馆的刽子手抓捕归案的作品。向观众交代这些刽子手的下场,这对在天有灵的烈士们是一种慰藉,也是对烈士亲人的一个交代。 在写作时,对国民党高层领导人物及刽子手是使用真实姓名还是化名,也颇费了一番周折。 第一稿使用的真实姓名,结果在写作中常常有捉襟见肘的感觉,因为发挥的余地不大,再创作空间较小。比如原封不动地按照杨进兴那些真实的史料来写,恐怕用一集就写完了,但如果胡编乱造,必将受到有关知情人士的质疑。 创作艺术作品需要突破原有的史料进行二度创作。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百花齐放”的原则,我便把所有国民党的人物全部改用化名,这样在创作中就有了很大的发挥空间,不仅人物个性丰满起来,且精彩的情节和悬念也得以丰富和加强。 经过四易其稿,有了今天呈现给观众的34集电视连续剧《追捕渣滓洞刽子手》。 遵照重庆市委宣传部重点文化项目推进组的指示,我又将电视剧改写成同名长篇小说。 作者 2012年12月 后记 我戴上红领巾的时候,学校就组织我们参观了白公馆渣滓洞。当时。不谙世事的我除了愤慨还是愤慨。然而没想在时隔50多年之后,我却把自己当年稚嫩心中的愤慨,变成了微不足道的行动,创作了一部同名的电视剧和长篇小说《追捕渣滓洞刽子手》,能把这两部作品呈现给广大观众和读者,也算是自己对那些为新中国的解放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的一种慰藉。 两部作品能够问世,首先要感谢重庆市委宣传部。宣传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先后三次举行了电视剧本讨论会,还专门与我个人座谈,对剧中每一个人物的性格、情景的铺排、总体的结构等等都逐一交换意见和设计,使电视剧不断丰富,从而也为我今天将电视剧改编成长篇小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要感谢重庆出版集团的领导和重点图书编辑室的各位编辑。在我改编小说的过程中,他们多次和我沟通,给我出点子、提建议、精心校对,才使这部小说能够顺利面世。 我还要感谢重庆市公安局政治部宣传处,在我创作这部电视剧时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和行政上的支持,并要感谢重庆市公安局史志办公室、重庆市公安局档案科、重庆警察博物馆,由于他们提供的史料翔实,才使我能够创作出这两部作品。 最后,我要感谢孙曙老前辈。重庆解放后人城成立军管会公安部的干部只有38名,而政保处只有7名干警,孙曙就是其中一员。他曾参加过抓捕、审讯刽子手和潜藏特务的工作,掌握了很多史料。年满80岁高龄的孙曙前辈不仅认真审订书稿,还向本人提供了翔实的被我公安机关抓获的刽子手及潜伏特务的具体数据。 虽然作品问世了,但是,不知道读者是否能接受我在书中所塑造的公安民警形象,心里一直忐忑不安。既然书已经写出来了,总算是了却了自己的一个心愿。成功与否只好由读者去评说了。 作者 2012年1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