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专门研究中国古代钱币合金成份的著作。书中对中国古代钱币的各种不同的金属成份有精密的分析,既有表示各种参数的数据库,也有反映不同时代金属成份变化的曲线函数。全书与研究中国古代钱币的其他著作不同,其他著作主要从人文角度,而本书立足于自然科学、冶金学。
该书是作者自1985年以来,从冶铸史和钱币学角度分析研究历代古钱的成果总结。它以考古样品和历史文献为基础,采用经典化学分析手段(湿法分析Wet Method),按历史朝代顺序,从春秋战国至清代(公元前6世纪—20世纪),分门别类,定量分析了2000余枚钱币实物,取得了1万余组准确数据。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历代钱币的合金组成作了系统的排比、归纳和总结,勾画出了中国古代钱币合金的演变轨迹及其历史渊源,从而使读者能一目了然地了解中国古代钱币合金的内涵和合金组成的演变规律。与此同时,作者提出了中国古代钱币的科学品质的概念,建立了古代钱币合金质量的科学评估方案。此外,作者对古钱币中铁(Fe)、锌(Zn)、钴(Co)、镍(Ni)、镉(Cd)、银(Ag)、金(Au)、砷(As)、锑(Sb)等微量元素也作了全面的考察和研究,探讨了它们的来源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