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奇遇记》是19世纪意大利儿童文学家卡洛·科洛迪的代表作,发表于1880年,被誉为“意大利儿童读物的杰作”、“意大利儿童读物中最美的书”。叙述了老木匠雕刻而成的顽皮懒惰的小木偶皮诺曹如何学会诚实、勇敢、乐于助人而成为一个真正男孩的故事。作者运用奇妙的想象、适度的夸张,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于不经意间将深刻的道德理念融入其中,达到了无可比拟的艺术效果,极富教育意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木偶奇遇记/好孩子大字童话桂冠故事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意)卡洛·科洛迪 |
出版社 | 学习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木偶奇遇记》是19世纪意大利儿童文学家卡洛·科洛迪的代表作,发表于1880年,被誉为“意大利儿童读物的杰作”、“意大利儿童读物中最美的书”。叙述了老木匠雕刻而成的顽皮懒惰的小木偶皮诺曹如何学会诚实、勇敢、乐于助人而成为一个真正男孩的故事。作者运用奇妙的想象、适度的夸张,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于不经意间将深刻的道德理念融入其中,达到了无可比拟的艺术效果,极富教育意义。 内容推荐 卡洛·科洛迪(1826—1890),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他翻译及创作的童话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这些童话想象力丰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曲折动人,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木偶奇遇记》。 《木偶奇遇记》内容简介: 有这样一个小木偶,他一说谎话鼻子就会变长,他就是匹诺曹。匹诺曹是一个贪玩、爱撒谎、到处闯祸的孩子。在经历了一连串惊险遭遇之后,他终于改掉了坏习惯,成为一个诚实、勇敢、善良的真正的男孩。 试读章节 第二章 这时候,有人来敲他的门。 “进来。”樱桃师傅说,要知道,被这么一惊吓,他可没有力气爬起来开门了。 一个精神抖擞的老头儿走进了木匠铺子。他叫盖佩托。邻居的孩子们拿他开心,惹他发怒的时候,总是喊他的绰号“玉米糊”,因为他黄色的假发和做布丁的印第安玉米非常像。但盖佩托可不怎么喜欢这个绰号,他每次听到都会暴跳如雷地大骂,把那些喊他绰号的孩子们吓得撒腿就跑! “晚上好,安东尼奥师傅,”此时的盖佩托看上去心情倒是不错,他说,“你坐在地上干什么、?” “我正在教蚂蚁认字。”樱桃师傅说。 “这倒是件挺好玩儿的事。” “什么风把你吹来的,亲爱的邻居盖佩托?” “我的腿把我送来的。”盖佩托开了个玩笑,然后认真地说,“老实说,安东尼奥师傅,我来是想请你帮个忙。” “很高兴能为你效劳。”樱桃师傅爬了起来。 “今天上午我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说来听听。” “我打算做一个漂亮的木偶,一个非常棒的木偶,让它能像杂技演员一样跳舞、挥剑、跳高。我要带着这个木偶周游世界,这样一来,讨口饭吃、赚点儿酒钱都不成问题了。你觉得怎么样?” 樱桃师傅还没说话,那个小小的声音又不知道从哪里发了出来。 “很妙啊!玉米糊。”他竟然这样大声喊道! 听到自己被叫做玉米糊,盖佩托的脸气得像鸡冠子一样红,他愤怒地瞪着樱桃师傅,说:“你为什么侮辱我?” 樱桃师傅可什么都没说啊,他委屈地说:“谁侮辱你了?” “你叫我玉米糊了。” “那不是我叫的。” “你的意思是我自己叫的了?”盖佩托走到樱桃师傅面前,和他脸对脸地大声说着,“就是你叫的!” “不是!” “是!” “不是!” “是!” 两个老伙计就这样越吵越凶,最后竞动手打了起来。他们互相拉扯着,像旋风吹动着的两个稻草团一样滚在一起。你揪我一下,我捏你一把,最后,两个人终于打累了。 他们气喘吁吁地坐在地上,樱桃师傅手里抓着盖佩托的黄色假发,而盖佩托发现,樱桃师傅的灰色假发在自己嘴里。 “把假发还给我!”樱桃师傅喊道。 “那你也把我的还给我!”盖佩托也大声说着,“然后咱们和好吧。” 两个老头儿分别戴好了自己的假发,握着手又哈哈大笑起来。没错,他们是老朋友、老伙计了,而且他们还发誓说要永远做好朋友。 为了证明他们已经和好如初了,樱桃师傅说:“好了,亲爱的邻居盖佩托,你想让我帮你做什么?” “我需要一小块木头做个木偶,你能给我一块吗?” 樱桃师傅很乐意帮助别人,他立刻从长椅上取来了那块让他受了不小惊吓的木头。他正要把木头给这位邻居的时候,这块木头忽然挣脱了他的手,用力打在盖佩托干瘦的小腿上。 盖佩托疼得叫了起来:“啊!你就用这么有礼貌的方式给别人礼物吗,安东尼奥师傅?你差点儿把我打成瘸子!” “我发誓,不是我干的!” 盖佩托捂着小腿一跳一跳地说:“那你是说,是我自己干的了?” “完全是木头自己打你的!”樱桃师傅耸了耸肩。 “我知道打我的是木头,可是,是你拿着它打的!” “我真的没有拿它打你。” “骗子!” “盖佩托,不要侮辱我,否则我要叫你玉米糊了!” “蠢驴!” “玉米糊!” “笨驴!” “玉米糊!” “狒狒!” “玉米糊!” 听到自己被叫了三次玉米糊,盖佩托气得头都胀大了,他扑向樱桃师傅,两个人又拼命扭打起来。这次打完后,樱桃师傅的鼻子上多了两道伤痕,而他对手的马甲只剩下了两颗纽扣。他们的账就这样扯平了。 打完架后两个老伙计又互相握了握手,发誓还是永远的朋友! 谢过樱桃师傅后,盖佩托带着这块不错的木头,一瘸一拐地回家了。 P4-7 序言 在西方,无论怎么往前推,“分级阅读”也是一个很迟才出现的理念。它的背景,必定是后来成为主潮的科学主义的蔓延,必定是后来的认知心理学等现代学科的诞生和鼎盛。 “分工细化”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大特征,最终导致了各方面的细化,比如阅读。 在科学主义尚未成为主潮、成为人类的思维模式之前,我们在看待事物时,习惯于将世界看成一个没有层次、没有缝隙、没有前景和背景的整体。用“混沌”一词,对那时的认识世界的模式进行描述,显然是非常合适的。 在那个时期,不可能有人提出“分级阅读”的概念——连发现“剩余价值”的马克思都不可能。 但后来,随着现代社会的日趋成熟并走向极致,原先工种混杂甚至不分工种的劳动方式、生产方式得到了彻底的改变。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明确,学科的建立也大致如此。原先没有学科,后来就有了学科。而学科又一分再分。一门叫心理学的大学科,后来分成了大量的心理学子学科:儿童心理学、犯罪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疾病心理学……不一而足。 现代社会的思维模式就是如此:将原先看做“混沌”的整体世界进行层面、层次的无穷区分。 于是,就有了“分级阅读”的概念。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现代的科学概念。它的合理性、合法性是毋庸置疑的。 中国现在讲这个概念,是顺应潮流。学习出版社以分级阅读的名义出版这样一套书,自然也是顺应潮流。 当然,在中国推广分级阅读,还面临一些较为复杂的情况。西方“分级阅读”这一理念提出的前提是:社会获得了相对均衡的发展。巴黎的法国与南部乡村的法国,差不多是在同一水平上的法国。一个统一的分级阅读计划,是诞生在这个国家已经充分工业化,教育相对公平、均等的前提下的。然而中国呢?中国大概是这个世界上发展最不均衡的国家。东部与西部、城市与乡村、新贵与平民、重点与非重点,有着很大的差异。 这么说。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把“分级阅读”暂且搁置起来呢?我以为不可。我们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我们可以根据一个相对多数,制定一个相对合理的分级阅读计划。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套书,做了这样的努力,并且我以为是成功的。 最后,我必须要说的是,当我见到这份书单时,我进行了仔细的斟酌和考量,结论是:这是我在这些年所见到的一份非常出色的书单。 曹文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