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帝王将相家训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成晓军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中国历史上,诸多亡国之君、亡国之臣,乱国之君、乱国之臣,除了他们自身素质的原因外,“齐家”的问题、“家务事”的问题没有处理好则是关键所在。从而,不仅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反复强调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那些朝廷重臣显官、封建帝王们也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家庭教育的问题予以不同程度的重视,留下了许多可资后人借鉴的家训、家诫文字。

本书选取中国历史上多位著名帝王将相有关家规、家范、家诫等家训篇章,做了严谨准确的编著,分为标点、注释、翻译、评析几个环节,有利于读者在了解历史人物,理解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古汉语知识、历史知识的同时,在这些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家训中取得教育子女的真经。

内容推荐

封建社会的帝王将相,自小便受到严格的封建教育,且涉世较深,深知个人功名与家庭兴盛得来不易,因而他们把家庭教育看得很重,例如教导子孙要刻苦学习、安分知足、节俭持家、孝顺父母、友爱兄长、谨慎处世等等。其中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积极进取、奋发向上、谦虚谨慎、团结友爱、淡薄名利等多方面的可贵精神。本书选取中国历史上多位著名帝王将相有关家规、家范、家诫等家训篇章,做了严谨准确的编著,分为标点、注释、翻译、评析几个环节,有利于读者在了解历史人物,理解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古汉语知识、历史知识的同时,在这些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家训中取得教育子女的真经。

目录

前言

刘邦家训

刘庄家训

曹操家训

刘备家训

李暠家训

萧纲家训

李世民《帝范》

赵匡胤家训

赵光义家训

赵恒家训

赵祯家训

赵顼家训

《庭训格言》

《圣谕广训》节录

咸丰帝家训

同治帝家训

萧何家训

韦玄成家训

平当家训

丁鸿家训

梁商家训

诸葛亮家训

陆逊家训

王祥家训

荀勖家训

王僧虔家训

徐勉家训

萧踽家训

李■家训

卢承庆家训

李义琰家训

张嘉贞家训

姚崇家训

韩混家训

元稹家训

范质家训

李沆家训

王旦家训

范仲淹家训

贾昌朝家训

欧阳修家训

司马光家训

范纯仁家训

张居正家训

瞿式耜家训

李光地家训

陈宏谋家训

纪昀家训

倭仁家训

曾国藩家训

左宗棠家训

李鸿章家训

张之洞家训

后记

试读章节

刘邦家训

【撰主简介】

刘邦,即汉高祖(公元前247一前195,一作公元前256—前195),字季,沛县(今属江苏)人。西汉王朝的创立者。公元前202~前195年在位。曾在秦朝任泗水亭长。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起义,他在沛起兵响应,自称沛公。初属项梁,后与项羽领导的起义军同为反秦主力。前206年,率军攻占秦都成阳,推翻秦王朝,废除秦的严刑苛法,约法三章,得到人民拥护。同年,项羽入关,大封诸侯,他被封为汉王,占有巴蜀、汉中之地。不久,即与项羽展开长达五年的楚汉战争。前202年,破项羽于垓下,统一全国,即皇帝位,先定都洛阳,不久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在位期间,他继承秦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先后消灭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的割据势力;迁六国旧贵族和地方豪强到关中,以加强控制;实行重本抑末政策,发展农业生产;以秦律为根据,制定《汉律》九章。这些措施,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全国的统一。他后来懂得了“马上得之不可以马上治之”的道理,并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告诫太子,勉励太子勤奋于学。下面着重介绍他的《手敕太子文》,以飨读者。

手敕太子文[1]

【原文】

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阼以来[2],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尧舜不以天下与子而与他人[3],此非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4]。人有好牛马尚惜,况天下耶?吾以尔是元子[5],早有立意[6],群臣咸称汝友四皓[7],吾所不能致,而为汝来,为可任大事也。今定汝为嗣[8]。

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9]。以此故不大工[10],然亦足自辞解。今视汝书,犹不如吾[11]。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12],勿使人也。

汝见萧[13]、曹[14]、张[15]、陈诸公侯[16],吾同时人,倍年于汝者,皆拜,并语于汝诸弟。

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17]。其余诸儿,皆自足立,哀此儿犹小也。

——节录自严可均校编《全汉文》

【注释】

[1]敕:古代皇帝的诏书。太子:指汉惠帝刘盈。

[2]洎:及;到。践阼:即位。践,履。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因称即位行事为“践阼”。

[3]尧舜:古代传说中两位贤明的君主。相传尧传位于舜,舜传位于禹。

[4]但:只。不中立:不适合为皇位继承人。

[5]元子:天子、诸侯的嫡长子。

[6]立意:立为皇位继承人的想法。

[7]四皓:秦末东园公、用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避乱隐居商山(今陕西商县东南),四人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时称“商山四皓”。

[8]嗣:继承人。  [9]但:只;仅。

[10]不大工:不太工整。

[11]犹:还;尚且。

[12]疏:分条陈述,引申指臣下上给皇帝的奏章。书:书写。

[13]萧:萧何,西汉沛人。秦末佐刘邦起义,后曾为丞相,封都侯。汉朝的律令制度多由他制定。

[14]曹:曹参,西汉沛人。秦末从刘邦起义。后继萧何为汉惠帝丞相,举事不变,一遵萧何约束,有“萧规曹随”之称。

[15]张:张良,字子房,相传为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人。祖先五代相韩。秦灭韩后,他倾家资寻刺客为韩国报仇,使刺客狙击秦始皇于博浪沙,未成。后佐刘邦灭项羽,封留侯。

[16]陈:陈平,西汉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陈胜起义,他投魏王咎,后从项羽入关,旋归刘邦。屡出奇计,佐刘邦平定天下。汉初封曲逆侯,历任惠帝、文帝时丞相。吕后崩,与周勃合谋诛诸吕,刘汉赖以复存。

[17]如意母子:指汉高祖刘邦宠姬戚夫人和他的儿子赵隐王如意。

【译文】

我生逢乱世,当时秦朝禁止人们求学,于是沾沾自喜,以为读书没有什么用处。到登上帝位以来,才经常看看书籍,使我了解作者的原意。回想过去所为,多有不是。

尧舜不把天下传给儿子而传给他人,这并不是不爱惜天下,只是因为他们的儿子不适合立为继承人罢了。人有好牛马尚且还爱惜,何况是天下呢?因为你是嫡长子,我很早就有立你为太子之意。群臣都称赞你的朋友商山四皓,我不能招致他们前来,但他们却为了你而来,因而可委任你以大事啊!现在定下你为继承人。

我平生不学书法,只在读书问字时懂得一些罢了,因为这个缘故,字写得不太工整,然而还说得过去。现在看你写的字,还不如我。你可要勤奋学习,献上的奏议应自己动手写,不要使唤他人代劳。

萧何、曹参、张良、陈平等公侯,和我是同时代的人,年长你一倍。你见到他们,都要以礼相拜,并告诉你各位弟弟。

自我得病以来,经常感到困倦,因为牵挂如意母子。其他各个儿子,都足可以自立,只哀怜这个儿子还小。

【评析】

《手敕太子文》是汉高祖刘邦临终前谕告太子刘盈的遗嘱。

据《史记》记载,刘邦平生不喜欢儒学,也不好读书,还曾在读书人戴的帽子里小便。但是,刘邦后来听取了陆贾“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的道理,接受了叔孙通“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的思想,开始重视儒学,一改自己过去认为读书无用的思想和不好学习的态度,认真阅读陆贾所进《新语》。在《手敕太子文》中,刘邦认真反思自己的过去.用自己的切身体验来告诫太子刘盈;还嘱刘盈学习书法,每次上疏要自己动手,不要假手他人。在遗嘱中,刘邦还叮嘱刘盈要尊重老一辈开国元勋。P1-3

序言

古代中国官僚士大夫一般都很重视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人生模式的追求;而人们之所以将“齐家”放在重要位置加以对待,原因就在于“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务事”处理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从政做官者的声名和业绩,甚或关系到国家兴衰存亡。所以,“家务事”成为人们普遍感到棘手而又不得不正视的一个现实问题。“家务事”要处理好,首先就得高度重视家庭教育。或许有人会心存疑窦:那些朝廷重臣、高官们,尤其是主宰天下的帝王们,过着为所欲为、悠闲自在的生活,哪里还会有什么“齐家”的烦恼,什么“家务事”的忧虑呢?事实上,不管是那些左右朝政的丞相们,还是那些拥有天下一切的帝王们,为政是否清明,事业是否有成,很大程度上都与“齐家”这个问题处理得好不好联系在一起。他们中的不少人,就自身人格、学识、才能而言是很不错的,但有的人最终身败名裂,遭受国破家亡的灭顶之灾,主要原因是在于没有把他们的子女、亲友教育好。在中国历史上,诸多亡国之君、亡国之臣,乱国之君、乱国之臣,除了他们自身素质的原因外,“齐家”的问题、“家务事”的问题没有处理好则是关键所在。从而,不仅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反复强调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那些朝廷重臣显官、封建帝王们也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家庭教育的问题予以不同程度的重视,留下了许多可资后人借鉴的家训、家诫文字。这些文字尽管从主导方面而言,体现了封建思想学说的内容,存在着明显的封建糟粕,但在某些方面又很自然地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积极的要素所在。毛泽东曾经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应当加以认真总结,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人们常说:以铜为鉴知衣冠,以人为鉴知得失,以史为鉴知兴替。现今那些贪官之所以晚节不保,最终走向遗臭万年的犯罪道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不学历史,不懂得从中国传统家训中寻找可借鉴吸取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从一定程度上说,他们没有也不知道如何“齐家”,如何管好妻子儿女、亲朋戚友的手脚,乃至于变成阶下囚才醒悟到“齐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此可见,即使封建帝王和封建中央集团重心人物的家训、家诫篇章,时至今日仍有可资借鉴的成分存在。

《帝王家训》和《宰相家训》分别于1994年3月和1994年8月出版发行,此次修订增补时,根据出版社的考虑,两书合成为《帝王将相家训》出版。就其“将相”二字而言,只不过是为了读起来顺口罢了,实际上指的是丞相或宰相之类重臣显官。这是需要向读者加以特意说明的。依据这一体例,我们在此次修订增补过程中,主要做了这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帝王家训,或是尽管为帝王家训,有的因内容不突出,有的因篇章过多过长的作了删节。二是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宰相家训,或是虽然为宰相家训,但因篇幅过多,则作了删除或节录,而对原书未收入之篇章则作了某些增补。如曾国藩对弟弟们的家训文字全部删除,有关训诫子女的重要篇章则作了增补。三是对原版中出现的错误,尽力作了修正。四是增补了一部分注释文字。这样处理的效果如何,尚乞读者诸君品评鉴识。

《帝王将相家训》能够以新的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首先要感谢重庆出版社的诸多支持和帮助。其次,要感谢原两书编著者和新增编著者的精诚合作与辛勤劳动。最后,我要代表全书编著者向以不同方式给予我们支持和鼓励的朋友致以由衷的谢忱。

成晓军

2008年6月于

惠州学院困知书屋

后记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帝王将相们身居高位,其子子孙孙继承父祖辈余荫,完全可以过着不愁吃穿优闲自在的生活,哪还需要什么家庭教育的培养造就!况且,帝王将相们尤其是那些帝王们,哪里还有什么时间去教育指导自己的子弟们!然而,客观事实告诉我们,帝王将相们对子弟的教育,恰恰倾注了大量心血。这是因为,有作为有见识的帝王将相们几乎一致地认识到,出身于显赫家庭的子弟们,更容易沾染不良习气,更有可能成为无德无才的人物,所以他们对子弟的教育不敢有丝毫懈怠。大量例证说明,凡是对家庭教育予以高度重视的帝王将相们,他们的儿子或孙子大都是有作为的人;他们的家训文字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份可资借鉴利用的文化遗产。

在当今青少年教育问题日益凸显的客观现实面前,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对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经验教训的总结借鉴,包括对帝王将相们家庭教育经验教训的总结借鉴,也就具有不可忽略的现实意义。

十多年前,我与我的一帮从事文史工作的朋友们,编著出版了《帝王家训》《宰相家训》等书,受到读者的厚爱,连续几次重印,且曾获得过全国金钥匙图书奖,《宰相家训》还获得省级社科成果奖。此次遵照重庆出版社的意见,将《帝王家训》和《宰相家训》精选合并成《帝王将相家训》一书出版。我们不仅将内容做了精选,而且在注释上更加规范化,使译文更加科学化,评析的启发作用更有针对性。

全书内容的改动范围,针对《帝王家训》和《宰相家训》而言,达到了百分之六十左右。这是需要向读者特意加以说明的。因为,我从内心深处感到,作为学者,对社会的责任感不是由稿酬的多寡所能衡量的,金山银山买不来读者通过阅读一部书稿所受到的启发,所产生的精神激励、指导效益。我坚信,我们的艰苦努力不会白费,并期待着读者的批评指正。

成晓军

2008年6月于

惠州学院困知书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2:4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