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简静进入了一家外资公司销售部门做销售助理。所谓销售助理其实就是销售部其他员工的保姆:接听不完的电话,发收不完的传真,做不完的标书……这个销售助理可不是好干的。销售部里那些牛气的销售员自以为有业绩,干出了成绩,根本没把简静放在眼里,动不动就拿一大堆传真让简静发,他们却在一边享清福,稍微有点怠慢就横挑鼻子竖挑眼的。
在简静之前,已经连续有好几个销售助理辞职了,因为这帮子大爷、姑奶奶太难伺候了。简静拿的工资不到他们平均收入的三分之一,但是却是他们全体人员的受气包。简静生气地想:这个助理我不会做久的,我以后一定要做销售员,并且做销售业绩非常牛的销售员。于是,她平时工作中留了个心眼,偷偷观察他们是怎么工作的,细细揣摩他们是怎么与客户电话沟通的,是怎么灵活报价的(价格可以适当地浮动),仔细研究他们是怎样做标书的。销售部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工作上的长处,简静暗暗学习他们各自的优点,很快就对销售工作熟悉了。
销售部的经理余红是简静的大学校友,比简静高三届。当然,简静进这个公司与余红没有任何关系,她是公司人事部门招聘进来的。
余红知道简静是她的校友后,觉得特别亲切,工作之余,她就经常找简静聊天,有时候,工作不太忙,就找简静到办公室谈心。
每个员工进公司后都有三个月的试用期,而三个月后的助理转正是需要部门经理同意后,然后再上报给老总,老总批准以后,才可以转正。部门经理同意转正的,一般老总都会批准,也就是说,部门经理的态度对处于试用期的新员工的去留是非常重要的。
平心而论,简静的工作非常踏实,简静觉得自己一个外地人,读的大学也不出名,能在京城找份工作非常不容易,并且还是在外企。所以,简静非常珍惜自己的这份工作,从来不抱怨什么,干起工作来,像头不知疲倦的毛驴。
简静在单位对谁都客气,见谁都叫老师。销售部里的那些老员工虽然居高临下地使唤简静,但是对简静工作的勤奋和做人的谦逊还是很满意的,没有人对简静有任何意见。
简静和余红都是在西安的一所高校读的书,有着很多的共同话题和爱好:有几个教授都教过她们俩,都喜欢吃羊肉泡,都喜欢吃面皮,都喜欢逛繁华的东大街……
两人都喜欢看时尚杂志。那天,简静与余红讨论时尚杂志上的一篇《好女人都是狐狸精》的文章,两人哈哈大笑,余红说:“咱俩也都是好女人,那么,我们也都是狐狸精。我比你大三岁,我是大狐狸精,你是小狐狸精。"
有天中午,大家都吃饭去了,简静去敲余红办公室的门并大喊道:“大狐狸精,赶快去吃饭去!”门开了,余红满脸尴尬地望着简静,屋子里面,老总满脸疑惑地看着简静,估计她不明白简静怎么叫余红为狐狸精。
简静他们公司的老总是个女强人,最看重的就是自身的本事。简静没想到下班了,老总还在与余红谈工作,刚才的冒失让她和余红在老总面前都很尴尬……
因为简静在工作上非常敬业,另外,简静平时留心注意着其他业务员是怎么做业务的,学艺不如偷艺,简静感觉自己进步很快,于是就向余红申请要做销售员。余红也同意了,简静从伺候人的丫鬓(销售助理)变成了主人(销售员)。
干销售后,简静在工作上更加勤奋,她不仅经常自己掏腰包给客户寄上土特产,而且还隔三差五地给他们打电话联络感情,巩固关系。他们的亲朋在北京如果遇到什么难事,简静都尽量使用她那有限的社会关系帮助他们,整天忙得团团转。说句惭愧话,简静对客户简直比对自己的家人还要好,给家人没有给客户打电话勤,也没给家人寄过特产,除非过年回家,给父母买点东西。
简静对客户做出的种种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她的业绩上升得非常快。简静为了发展新客户,巩固老客户,忙得连星期六与星期天都休息不好,因为要请客户吃饭,而他们平时上班的时候是没有时间的。
就这样,简静的打拼换来了业绩的直线上升,但是,简静的成绩却遭到了销售部其他同事的嫉妒,她们风言风语地说余红把一些老客户的资料给简静了,说她跟准了领导,省了很多力气等。甚至还有人说如果不是余红帮忙,简静肯定过不了试用期。一个同事不知道怎么怠慢了客户,这个客户以后就跟着简静了,这在销售行业上也是普遍的现象,如果不是恶意挖客户,而是客户自己选择,单位一般睁只眼闭只眼,毕竟肥水没流外人田,单位的业务没有流失。
就是因为简静与余红走得比较近,看起来私人关系好像不一般,于是,就怀疑简静是从余红那里要的那个客户的资料,然后简静“死皮赖脸”地求着客户把业务给她做。这样的分析很符合“逻辑”,于是,简静成了小人。这个同事干脆就与简静吵起来,后来j中动之下,居然哭哭啼啼地说:“太欺负人了,大不了姑奶奶不在这干了!”这事情闹大了,莫名其妙地把余红也牵扯进来了,余红与简静的私人关系也确实好,所以,余红百口莫辩,她没办法平息这件事情。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