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韦德尔编著的《弗兰琪的故事》是“国际安徒生奖获奖作家作品书系”中的一本。书中所写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少女弗兰琪自小生活在北爱尔兰的一个底层封闭社区,从小在爸爸的教育下,思想独立、性格勇敢。社区里一些偏激分子经常会有一些吓人的暴力举动。社区的大部分居民都对这些暴力行动非常反感,但都不敢吱声,怕被报复和孤立,包括弗兰琪的妹妹和妈妈。但弗兰琪不但直接劝说了一个偏激分子从暴力活动中退出,更是公开声明她反对这些暴力行为。后来弗兰琪的爸爸和妈妈离婚了,爸爸另外有了自己的家庭,弗兰琪变得孤独起来。与此同时,她公开与暴力分子唱反调的做法,让她也在社区里遭到了排挤。她的生活更加艰难了。但是弗兰琪仍旧听从自己的良心,不愿意为了自保就去说一些违心的话或者选择对一些不合理的事情视而不见,最终获得了自己想要的自由生活。
你敢坚持做自己吗?如果你是少数派,你敢发出自己的声音吗?
故事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弗兰琪自小生活在北爱尔兰的一个底层封闭社区,从小在爸爸的教育下,思想独立、性格勇敢。在这个社区里,一些偏激的民族主义分子经常会有一些吓人的举动。社区的大部分居民都对这些暴力行动非常反感,但都不敢吱声,怕被报复和孤立,包括弗兰琪的妹妹和妈妈。而弗兰琪不仅直接劝说了一个朋友从暴力活动中退出,更是公开声明她反对这些暴力的行为。
于是,局面变得有些失控,弗兰琪的日子开始难过了起来……
《弗兰琪的故事》这部叙述有力、情感真挚的小说,通过一个普通的爱尔兰少女的视角叙述了这个地方所发生过的历史,让读者更深刻地感觉到和平的美好与不易,以及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所需要的勇气。
《弗兰琪的故事》由马丁·韦德尔编著。
不过,我踮着脚尖走到前面房间时,又往窗户外瞄了一眼,刚好看到警察把丹尼、艾甘太太和她的扫帚都装到车里去。米奇·哈蒂从自己家出来,追着警察跑上了人行道。他的妹妹特丽萨也穿着居家袍冲出来,低着头尖叫,好像被羞辱了一样。
“你要听听那个女孩的故事吗?”格莉问道。
“她和在学校里一样。”我跟她说道。我们过去和她一起参加过一个激情派对的初选活动。当时,特丽萨打了一个小女孩,让人家的牙齿磕掉了。被问及原因时,她居然说是因为那个小女孩长虱子。
一大群临时雇来的人出现了。但是他们来得太迟了,警察都已经走了。结果,他们都拼命地安慰特丽萨。我真搞不懂他们在安慰什么,丹尼好像不是她的男朋友或什么人。她的目光落在了康尼上。康尼也很聪明,马上就和特丽萨的目光交汇了……他非常擅长这个,但是这次用错了地方。康尼这个大男人还在这里,每个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老实说,我不清楚艾甘家的事。”妈妈摇摇头,跟着我下了楼,“这些可怜的孩子,养大他们该多不容易啊!”
“他爸爸是个老顽固,”我说,“他们家其他人都遗传了他。”
“至少他们一家人总是在一起啊!”格莉站在门口说道。
“嗯,他们是这样的啊,不对吗?”格莉较真地说。
妈妈愣住了,还是她特有的方式,就像一只冻僵了的果冻。
“是的。”妈妈不情愿地点头。
她转过头来,看了看格莉,随后就走进了厨房,把门“砰”地摔上了,搞得隔板跟着一起震动,连我们挂在墙上的照片也差点震到地板上。看,这个房子就是这样。你在哪里使劲关门,整个世界都知道了。
“你不需要这样。”我说道。
“不需要么?”格莉反问我。 “你那是小心眼,你自己心里清楚!”我把话说开了。
“我不介意。”格莉说,“这不是我的错,不是吗?我没有让我们摊上麻烦。”
“那你觉得是谁造成的呢?”我问道。
“喏。”格莉往厨房方向点点头。
“还有爸爸。”我说,“不止是妈妈,你不要把什么错误都推到妈妈头上。你也明白的。”
“我知道自己站在哪一边。”格莉说。
“你不必一定要选择站在哪一边,”我说,“事情并不像你想的那样。”
“到现在还是这个样子。”格莉说着,把衣服从椅子背面一把扯下来,抖了抖。然后,再把绿紫相间的条纹围巾搭到脖子上,套上了手套。
我随她去了。
我不想和她争辩,这种争辩会给她带来~种满足感。她还是那个总是围着爸爸唱歌跳舞的小女孩,到现在也没有搞清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她才十五岁,对很多东西都没有概念和辨别力。
她对待爸爸的事充满个人意气,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这绝对是一个灾难。
当然,我也爱爸爸。
“不要总是告诉我,等我长大了,就会明白了。”她说着,就朝门口走去。她觉得在早上十点九分去的地方比我更重要。
“不管怎么样,如果你不坚持自己的方式,倒还是一个不错的交谈对象。”临走的时候,她说了这么一句话。
P9-11
介绍一个大工程
广州开心图书童乐会将有系统地介绍国际安徒生奖获奖作家的作品,这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也是一个大工程。
我是一个儿童文学翻译工作者,长期以来就在翻译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就在寻找外国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并把它们介绍过来。介绍外国儿童文学作品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当然是向小朋友提供好看又有意思的好书,让小朋友获得快乐和教益。但是介绍外国儿童文学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我国的儿童文学作家提供参考和借鉴的资料,让大家看到外国作家写些什么,是怎么写的,从而开阔自己的眼界。
我知道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有个国际安徒生奖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这个奖两年一次评出一位世界最佳儿童文学作家,表彰他(她)的终身成就。当然,这个奖也可能不是十全十美,会有遗漏,但选出来的作家总应该是一流的。这样一来,我也用不着到处查资料去找作品,译这些作家的作品就够我忙的了。我于是开始译获安徒生奖的作家的作品。一开头译的是林格伦和罗大里。一点不假,他们的作品《长袜子皮皮》和《假话国历险记》等一译过来就大受我国小读者和儿童文学作家的欢迎,说明我的想法没错。(这里要补充一句,罗大里的作品《洋葱头历险记》我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介绍了,那是因为罗大里是意大利共产党员,他的作品当时可以介绍。)
在那以后,我陆续介绍了好多位安徒生获奖作家。可是没介绍过来的作家还多着呐!而且这个奖两年发一次,一届一届下去,没有个完。如今能有系统地介绍,所以我说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一个大工程。
当然,我还有一个希望,就是我国的儿童文学作家也获得这个奖。我相信这个希望总有一天会实现。
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和爱尔兰两国政府逐渐意识到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北爱尔兰问题是越来越多当地民众的愿望。人们已经厌倦暴力,渴望和平。为了顺应民意,两国政府在1993年12月签署了《和平联合声明》,表达了两国政府政治解决“北爱尔兰问题”的共同立场,呼吁各方停止暴力活动,促成英国、爱尔兰和北爱尔兰各政治势力和平协商“北爱尔兰自决”,并最终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北爱尔兰问题。1998年5月22日《北爱尔兰和平协议》在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公民公决中获得通过。2005年9月,国际独立委员会宣布,爱尔兰共和军已完全解除武装,加入和平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