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生况味尽如剧(黄允)/海上谈艺录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简平//李葭
出版社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以总结黄允的艺术成果和艺术经验为主线,形象生动地描写了黄允艺术成长经历、个人成长历程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精彩人生。本书还第一次披露了黄允鲜为人知的艺术往事,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同时又有很好的可读性。全书内容翔实,文风活泼,思想敏锐。书中由艺术访谈和艺术传记两大部分组成,并配有大量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照片。

内容推荐

中国电视剧事业发端于1958年,中国电视一开播,便开始了电视剧的尝试,但中国电视剧真正的成熟和发展则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并被认可是继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电影之后的新兴的第七大艺术。黄允参与了中国电视最初的创建,又在改革开放之后以剧作家的身份亲身经历了中国电视剧从单本剧到长篇连续剧的发展、壮大过程,并为中国电视荧屏奉献了《上海一家人》等经典电视剧作品,也为上海成为全国电视剧创作重镇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黄允是上海乃至中国电视剧创作的标志性人物。

本书形象生动地描写了黄允艺术成长经历、个人成长历程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精彩人生。

目录

艺术访谈

 时代和生活的馈赠

艺术传评

 第一章 孩提时光

 第二章 地下“少共”

 第三章 初涉广电

 第四章 边乡足迹

 第五章 一鸣惊人

 第六章 求索艺术

 第七章 钟情弄堂

 第八章 交流之旅

 第九章 “上海经典”

 第十章 再攀高峰

 第十一章 知音如春

 第十二章 感恩生活

附录

 从艺大事记

 后记

试读章节

1932年11月,南通的天气已经非常阴冷。随着一声啼哭,一个瘦小的女婴诞生在一个富足的医生家庭里。但她的来临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多少喜悦,相反,当母亲得知又生了一个女儿的时候,失望地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父母给新出生的女婴起小名叫有儿,意思是希望上有兄下有弟,能再生一个儿子,而当这个女孩读书识字之后,非常不喜欢“有儿”这个名字,她认为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自己的生命不能附着于“要生一个男孩”这种封建传统的思想之下。九岁那年,她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崇友”,她认为朋友才是一生最重要、也值得一生崇敬的。

此刻的有儿,若干年后的黄崇友,就是后来的黄允。

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尤其在一个重男轻女的传统家庭,作为家里的第四个孩子、第三个女儿,小黄允三四岁的时候就明白,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争、不要闹、不要哭。

1937年8月17日深夜,小黄允被一阵阵剧烈的爆炸声惊醒,周围一片漆黑,她惊骇地蹦坐起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黑暗中,她听到十几岁的小保姆用极度恐惧的、发抖的声音说:“日本飞机,在……在扔炸弹,太太和先生,带着你哥哥、姐姐躲,躲……到防空洞去了!”

小黄允一听,有点发愣:爸爸妈妈为什么不带我一起走,他们是不要我了吗?还来不及细想,只听“哐、哐、哐”又是猛烈地轰炸,房子都震动了,小黄允吓得叫了起来,小保姆一把抱住了她。两个人把头埋得很低,可以听见彼此的心跳。屋外,飞机的轰鸣声和炸弹的爆炸声惊心动魄,小黄允紧紧地抱住小保姆,仿佛有了依靠,内心没有那么害怕了。

空袭过后,父母带着哥哥姐姐回来了。看着小黄允带着一点点惊讶的眼神时,他们没有解释,而小黄允也没有哭诉或者埋怨。从那一刻起,她再次深深地明白了,就是因为自己是个女孩,家里人并不在乎她,即使是在生死关头。

日寇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一向富庶、安宁的南通城变得惊慌失措,空袭过后,南通人纷纷举家逃难,黄家也不例外。

他们租了一条小船,带上简单的日用品,逃到南通乡下,向农民租了一个小茅屋,供一家人栖身。这一住就是好几年。在乡下的几年里,家里又添了弟弟妹妹,现在家里共有五女两男七卜孩子,加上父母,还有两个从小就被买来帮佣的小保姆,这一大家子共有十一口人。

小黄允的父亲是南通大医院的眼科主任,相貌堂堂,学贯中西,文理兼备,性格朴实善良,但在家里,尤其是面对妻子时,他却常常显得懦弱。家里的主心骨是母亲。母亲出身于没落的商人家庭,从南京的护士学校毕业,不久就嫁给了父亲,她能干强悍,里里外外一把手,不但烧得一手好菜,针线活也很棒。母亲治家极严,坚决奉行“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古训。

搬到乡下后,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断流了,父亲只能给农民们看看小毛小病来糊口。由于经济窘迫、住房拥挤,十一张嘴要吃饭,在乡下生活也十分不便,母亲的心情格外暴躁,常常把气撒在孩子们身上,就连整天当作宝贝的长子,也被罚跪过,对于女孩子,打骂更是家常便饭了。而首当其冲的便是小黄允,因为姐姐毕竟十多岁了,大了,妹妹们又小,只有小黄允不大不小,又长得瘦瘦弱弱的不讨人喜欢,是姐妹中的丑小鸭,于是她常常成了母亲的出气筒。

每次挨骂时,小黄允总是不吭声,被打时也从不讨饶,咬着嘴唇挺过去。母亲最见不得她这副倔强的样子,于是总是越骂越来气,越打火越大,有一次,甚至差点出了人命。

那是一年春节,大家高高兴兴地过年,母亲给姐姐们每人一元压岁钱,其实这压岁钱过些日子还是要被母亲收回作为家用的,只是过过手,开心一下,有个过年的气氛而已。

从不向母亲讨要任何东西的小黄允,也被节日的气氛深深感染,她伸出小手向母亲要压岁钱,母亲犹豫了一下,开始不想给,怕小黄允弄丢了,后来想想,还是从钱囊里拿出一元钱,放在小黄允的手上,正色道:“0~I~-!要是丢了,我打死你!”

这是小黄允第一次拿到压岁钱,高兴得不得了,她甚至没有想到母亲真的会把那一元钱放在她的手里,所以有些喜出望外,她紧紧地握住钱,深怕弄丢,然后一蹦一跳地离开了。在小黄允看来,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拿到的压岁钱,也不是一元钱,这钱里还有很多其他的含义,有关快乐、信任、喜爱和平等。

她紧紧地攥着这一元钱,想放在衣兜里,又不放心,想放在枕头下,也觉得不合适,最终她找来了一个铁皮的香烟筒,把钱放进去,盖上盖子,这才像完成了一项重大任务,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接下去的日子,小黄允常常把铁皮香烟筒打开看看,感觉着钱还在所带来的满足。

很快,正月过去了,二月也过去了,三月来了。一天,母亲来要回压岁钱,小黄允一下子就懵了,她毕竟年幼,早已把钱的事丢到了脑后,更想不起香烟筒放在哪里,全家人一起帮着找,可是怎么找,都没有找到。

母亲震怒了,说:“我说过,钱丢了,要打死你!”

母亲喘着粗气,气急败坏地到处找棍子,最后找来一根粗粗的、带有毛刺的柴火棍。虽然在小黄允四五年的生命中,没少挨过打,但这一次来势汹汹,柴火棍劈头盖脸地打了下来。一下子,小黄允稚嫩的皮肤上鼓起了一条条红杠杠,头上起包,最后流出血来……就在这时,那个日本飞机轰炸时抱着她的小保姆扑过来护住她,一下又一下,柴火棍都打在了小保姆的身上,但她仍然用身体紧紧地护住小黄允。

母亲打累了,扔掉柴火棍,找来一根绳子。小保姆一看情形不对,连忙冲上去抢绳子,母亲粗暴地推开她:“滚开!”说着,把绳子套到小黄允细嫩的脖子上,喝道:“今朝要勒死你!”

这时,小黄允脑子一片空白,她只感到绳子越勒越紧,快喘不出气来了,嗓子里发出“呃呃呃”的声音……

看着真要出人命了,父亲冲过来拉开母亲,慌乱地为小黄允松开绳子。父亲一向不敢违拗母亲,这是唯一的一次阻拦。

这时,母亲余怒未消,对着小黄允大吼:“滚!你给我滚出去!”一下子把带伤的女儿粗暴地推到大门外。

这件事,长大后的黄允没有跟别人提过,她希望能从记忆中抹去。虽然这是无比痛苦的记忆,但她相信,母亲不会真的勒死她,只是在吓唬她、惩罚她;她也记得父亲冲过来救她时的表情,那么关切,那是他唯一一次为孩子与母亲正面对抗;她更记得的是,处境卑微的小保姆用身体护着自己时的样子,一棍一棍落在她的身上,这原本是一件与她无关的事,可以不用来救小黄允,也不需要来受这无名的皮肉之苦,但她还是那样做了。

“如果当时没有那位小阿姨,没有父亲的救助,我或许有可能被暴怒失控的母亲失手打死呢。”这是后来黄允回忆时说的,她对那位小保姆充满了感情。正是这样的经历,让黄允从小就跟普通的平民百姓走得很近很近。

被推出门外的小黄允站在那儿哭泣。上面是高高的、蓝蓝的天空,前面是绿茵茵的田野,还有一条黄泥小路。这条小路不知道要通到哪里,而自己又能到哪里去安身呢?

就这么想着,哭着,忽然听到耳边有人轻轻地说:“你就坐在外面,别害怕,等太太气消了会让你回家的。”是小保姆,她还悄悄拿来一张小凳子,让小黄允坐下。

天渐渐黑下来,小黄允有两顿饭没有吃了,她心里有点发慌。过了一会儿,二姐出来了,说:“回去吧!给娘认个错。”小黄允跟着二姐慢慢地走进家门,母亲已经拿着一根棍子等着,见她进来,就在她细嫩的腿上打了两棍子,厉声道:“听着!以后家里吃零食,没有你的份儿,积聚起来赔压岁钱!”

春天的时候,家人想找点碎布补衣服时,却发现装着一元钱的香烟筒静静地躺在破布篮筐里。对于小黄允来讲,当这一元钱的含义——喜悦、信任、喜爱、平等的感觉渐渐淡了之后,它就是一张纸,放在哪里都一样。她对所谓的“钱”并不看重,这一生黄允都是如此。P17-20

后记

仲夏的时候,我们开始了这部艺术家传评的采访与写作。

于是,我们得以更近地走近黄允,甚至得以走进黄允的内心。

事实上,通过黄允,我们也得以更近地走近中国电视剧,甚至得以触摸到中国电视剧发展的清晰的脉络。

中国电视剧事业发端于1958年,中国电视一开播,便开始了电视剧的尝试,但中国电视剧真正的成熟和发展则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并被认可是继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电影之后的新兴的第七大艺术。黄允参与了中国电视最初的创建,又在改革开放之后以剧作家的身份亲身经历了中国电视剧从单本剧到长篇连续剧的发展、壮大过程,并为中国电视荧屏奉献了《上海一家人》等经典电视剧作品,也为上海成为全国电视剧创作重镇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黄允是上海乃至中国电视剧创作的标志性人物。写黄允,与其说是写她的个人经历,不如说是写中国电视剧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崛起历程。因此,这是一件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事情。

我们为自己能做这样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感到欣慰。

黄允的电视剧作本身也是一个不懈努力的艺术探索和追求的过程,在她的创作生涯中,真正为她赢得掌声,赢得共鸣的,是那些与时代、与普通百姓同呼吸共命运的作品。黄允说,电视剧是属于人民大众的艺术,理应反映人民大众的现实生活,理应反映人民大众的心声和呼声。这样的艺术家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描摹真实的生活,展现内心的感受,刻画时代的风貌,揭示百姓的疾苦,表达独立的思考,是任何艺术作品能否获得永恒的艺术价值、思想价值和认识价值的终极考量。这是我自己的认知,自己的追求,同样也是我们撰写这部艺术家传评的基点。

深秋,当这部艺术家传评完成的时候,我在飞往北京的航班上与黄允不期而遇。她是去参加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突出贡献奖的颁奖典礼,而我则是去筹拍一部新的电视剧。我忽然感悟到一份灵犀,一份共担,一份传承。

此时,在万里高空中,穿越历史、当下和未来的阳光照进了小小的舷窗。

简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