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超限突击(达世新军事作品与评论选)
分类
作者 达世新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军旅作家达世新先生横跨新闻、文学创作和影视界,对军事题材有着特别的关注,他在不同样式创作中给人以全新的视角和冲击力,他所开掘的战争题材,既有对历史的反思,又有对现实的探讨,既有重大事件的展开,又有对人物的关怀,其中不乏史诗般的场景。

《超限突击》为他的军事作品集,该书涵盖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语言精彩生动,特别是关于军人和海军方面的内容,阅后无疑将使人尽享多道军事特色的佳肴美餐!

内容推荐

《超限突击》是军事作家、学者达世新的军事作品和评论选,选入了他自18岁(1974年)以来所创作发表的军事佳作,形式多样而富有内涵,有反映我军重要战略行动的电视作品、讴歌新军事革命中部队先锋的广播文艺,聚焦民兵创新建设的新闻述评、跟随海军舰艇及科考船出海创作的纪实文学、深入战机制造企业采写的科学小品、多彩表现西沙之战的曲艺作品、还有展望未来战争的军事幻想小说等。他不仅在创作上是”多面手”,而且在军事问题探讨和军事文艺评论上也富有见地,从政治、历史、文化、科技、未来等角度全方位审视战争,谋制胜之道。因之,他的作品和评论多次获奖,并为《新华文摘》、《中华活页文选》、国防部官方网站等转载。《超限突击》会对读者带来颇多的思想启迪和新颖的艺术感受。

目录

作品

 未知海洋上的郑和传人(长篇纪实文学节选)

 为蓝色劲旅“护航”(大特写)

——海军医学伴随人民海军走过60年

 从电波到心灵构筑现代国防(新闻观察)

——上海电视台《当代军人》迎来800期

 中国民兵“突进”新天地(新闻观察)

——朱家角镇等地民兵创新发展述评

 红旗耀天路(系列电视纪录片文学本)

——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采访外的采访(广播报道剧剧本)

——新时期活雷锋张子祥的故事

 在讴歌时代英雄中获得超越的动力(《采访外

 的采访》创作谈)

 大上海的“海上守护神”(广播纪实文学节选)

 “战上海”新篇:破茧兴城(中篇纪实文学节选)

 地下“危机”(小说)

 双重试飞(小说)

 相继消失(小说)

——追记1984年4月26日

 蔚蓝色梦幻与水上飞机(科学小品)

 水兵的耳朵(科学相声)

 阿沙和小王(快板书)

——为西沙之战而作

 把太阳迎进祖国(散文)

——赴“东方第一哨”纪行

 天外有天与走近飞行员(散文)

 铸就从“牧星人”到“造星人”的新辉煌(人物事迹

 “苏伊士运河是我们的!”(外国战史编译)

——1956年纳赛尔的冒险之举

 假如没有这场雨(中篇小说)

 Q点奇袭(长篇小说节选)

评论

 也为“打赢”:对新世纪军事节目的思考和展望

 新时期国防科普:问题和探索

 不仅属于昨天的进军

——电视剧《千里跃进大别山》观后

 军营男子汉哪儿去了?

——从影片《甜蜜的编队》谈开去

 透视历史与未来的银幕之光

——从美国影片《斯巴达克思》谈及电影的史诗性追求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

——万九如少将海洋诗集读后感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创作漫议

 “龙”显真威须入海

——海洋世纪来临前的观察与思考

 在上海航天科技论坛上的特邀评论

 中国军事科幻何以追赶《阿凡达》?

附录 达世新制作军事节目概览

试读章节

3.“蒙在鼓里”的第一次出海

他是多么渴望着“第一次出海”早些到来啊!

可“第一次出海”却姗姗来迟。

由于海军是技术兵种,沈阿坤这批训练了三个月的新兵没有像陆军那样被直接分配到各个基层单位。而是留在了东海舰队训练团,继续进行专业学习。这个训练团的规模可不小,有近两千来号人。按照命令,沈阿坤被编人电航班。与学雷达、学无线电的战友不同,他学的可是一门直接与航海相关联的专业,主要学操舵、学罗经的使用和仪器导航等等。

出于对海洋的热爱,以及生来就有的一种不怕吃苦的倔强劲头,沈阿坤学得十分努力。当时有一个曾在国民党海军中服过役、航海业务和海洋知识相当丰富的教员,沈阿坤没有像有的学员那样歧视他,而是十分尊重他,认真求教。 然而,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这场不亚于海上飓风的政治风暴很快也波及了军队。训练团的学习课桌就像是风浪中的小舢板,失去了稳性。但沈阿坤仍通过各种途径坚持学习,竭力使自己的“小舢板”不致倾覆。在知识的海洋里,他是一个年轻而顽强的水手,与黑风恶浪抗争着……

就是这样,他既学到了知识,也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品格。这对他后来的成长是极有益处的。

一年后,训练团训练期满,他们将被分配到各个基层单位去。

这天,一阵哨子响后,一个个水兵手捧“红宝书”进了会场,一张张面孔闪着兴奋的光彩。他们聚精会神地聆听着中队长宣布每个人的去向,其中有去扫雷舰的、有去鱼雷艇的……当念到“沈阿坤”的名字时,报出的去向竟是陌生的单位:“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

沈阿坤的脸上显出了一头雾水的神情。

是啊,海洋局是个什么样的机构呢?那时,不要说是一个普通士兵,就是一个中学教师、一个机关干部,也未必能说出国家海洋局的子丑寅卯来。

原来,这是在我国海洋事业蓬勃兴起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一个崭新的机构。

1963年初春,国家科委海洋专业组在青岛召开会议,研究讨论我国海洋科学十年发展规划。会后,由国家科委海洋专业组组长袁也烈、副组长于笑虹、刘志平牵头组织29名专家联名向国务院、党中央写信。他们中有不少人后来成了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如时任中国科学院海洋所研究员的曾呈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的副教授陈吉余等。他们在信中说:

“我国海域辽阔,资源丰富,许多地区可兴围垦养殖之利,漫长的海岸线是国防的主要方面,了解海洋,利用海洋,对解决吃、穿、用和国防问题有重大意义。就政治上来说,我国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对亚、非、拉美国家的支援与日俱增。海上交通和国际科学技术交流,必将涉及海洋问题,迅速加强海洋工作,也是国际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

“近20年来国际间海洋事业发展极为迅速。许多国家对邻近海区已在积极开发利用,并对世界大洋作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

“我国海洋工作是从解放初期开始的,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近几年来,经各有关方面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因基础过于薄弱,措施不够,发展比较缓慢。迄今仍未摆脱严重的落后状态,海洋情况复杂,变化多端,需要长期积累资料,才能探明其规律……”

接着他们谈了目前海洋工作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和几点建议,从海洋工作的组织保证来讲,他们提出:“建立国家海洋局,直接隶属国务院,组织建立可责成海军负责,该局是国家在海洋方面的事业部门,全面地负责前述海洋工作的五项任务,及各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平衡工作。”

在做了一系列相关研究后,国家科委党组织根据专家们的意见,写信给中央书记处和邓小平总书记,正式建议成立国家海洋局。与此同时,聂荣臻副总理也写信给邓总书记,提了赞同意见和初步设想。

不久,中共中央正式批准在国务院下成立国家海洋局,由海军代管。

1964年7月27日,海军南海舰队副司令员齐勇少将到京主持筹建国家海洋局。9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批准,把海军海洋研究所、海军调查大队、国家科委海洋专业组办公室等3个单位划归国家海洋局建制。随后,又陆续组建了海洋水文气象预报总台,以及北海分局、东海分局和南海分局。东海分局的局机关设在宁波,管辖范围从江苏的连云港起,往南一直到福建的东山岛为界。P8-10

序言

我的军事作品与评论选即将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就像军人须戴一顶英武气十足的军帽,新书自然需有人作序。我.想到了平日交往颇多的将军和著名的军事专家,我过去出的军事书也曾由知名将军作序。但此刻我的脑海里思潮激荡,想到了自己从1974年开始,从事军事创作已有38年的征程了,其中拿起笔作刀枪的战斗豪情,伴着星光晨曦研读军史战史,许多次深入各军兵种部队、军事院校及边防哨卡采访的难忘记忆,努力抢占军事创作和评论制高点的摸索、奋战,全都交织到了一起,像是一盘没剪辑整理过的胶片资料,令我激动和品味。我突然想到,这次应该由自己来作序,借此回望一下特殊的“从军”历程,犹如一个战役总结,以利未来更好地进击。

我对军事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挚爱。小时候一拿到军事连环画就爱不释手,那高深莫测的姜太公、精忠报国的岳飞、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令我神往和仰慕;我还爱与小伙伴在地板、草地上摆兵布阵,拿方形军棋子钉上眼药水瓶的橡皮圆塞,就成了一辆辆小坦克。那时候上海出于防空需要,夜空常布满一道道探照灯光柱,最多的就是从浦东方向打上来的。我多次摆渡过江去察看,似乎是少年版的《渡江侦察记》。后来多亏学校组织,我得以进入到军营里面。现在还记得很清楚,当时同学们正在观看军人打乒乓球,突然警报响了,战士们扔下球拍飞跑出屋,我极度兴奋地跟上去奔向战位。因为是演习,干部战士们并不撵我们走,还热情地介绍如何用探照灯的主光和辅光交叉来锁定敌机,炭精车怎样来给探照灯供电。那射上去的光柱像巨大的雪亮利剑在天上挥动,战机的轰鸣犹如魔鬼的嚎叫,同学们都看得兴致勃勃。探照灯部队如今虽然已经远去,但它却成了照亮我了解部队和现实军事斗争的最早一束光。现在看来,有组织地让孩子们尽早与解放军接触,是进行国防教育非常有效的手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军事类的历史和文学书籍看的是越来越多。不过,我的中学阶段和随后的工人生涯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度过的,当时要搞到一些书还真不容易,但同学问的借阅渠道犹如当时越战中的胡志明小道,顶着政治“空袭’’顽强保持着畅通。难以忘怀的是中学学农前,一位欣赏我学习成绩的老师借给我一套他新买的《先秦哲学著作选读》,有六七本之多,用牛皮纸包着,让我带下乡去,这类书当时因尊法批儒的需要还能少量出版,这里面就有《孙子兵法》。这使我较早地接触了优秀的军事理论著作和不少哲学著作,不像一般男同学只沉浸于战争故事、小说之中,而是从较高层面上来俯视战争,理解军事和谋略。而后,兵书战策便成了我关注的重点之一.我也觉得自己越来越有些“将军”、“军师”的感觉了。军史战史、军事人物回忆录如《星火燎原》、《红一方面军长征回忆录》等,我是大量的如饥似渴地学习。

……

我这本选集便是多年来在这个方向上所进行的一系列努力和探索,我以当年里根总统访华为背景,描写国际反恐的小说《相继消失》受到了美国前总统里根的赞誉,我发表于《文汇报》又接连为《中华活页文选》等转载的《地下危机》被称为是新形态军事小说,有些新闻观察、评论选入了《新华文摘》、国防部官方网站等。我很欣赏空军少将乔良、王湘穗前些年提出的超限战理论和戴旭等的新锐观点,现在我们所面临的战争确是“可以是军事的,也可以是准军事和非军事的;可以是职业军人之间的对抗,也可以是平民或专家为主体的新生战力的对抗”。因此,我不论是做编辑、制作人,还是做频率负责人,不论是在广播电台还是在电视台工作,我都尽力推出优秀新颖的军事作品,因为这是国防的需要。军事斗争历史上的“制海权”、“制空权”之争如今正为更激烈的“制脑权”隐形战争所制约,超限首先是心灵上的,我力求作出连续而出色的突击!

在此,我要由衷地感谢解放军出版社的副社长兼副总编董保存大校、责任编辑李强少校!董总的“很支持你出这样一本书”的热情表态和李强责编的尽心尽力令我难忘。

我还要感谢上海戏剧学院主持艺术系主任宋怀强教授和原上海电台著名女播音员(金话筒奖获得者)张培、上海电视台新闻女主播(金话筒奖获得者)印海蓉等在演播军事作品方面,所给予我的一以贯之的大力支持!感谢上海电视台军事栏目主编张兴德、优秀女主持厉冰等和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原播音员贺梁的战友深情!

在我的从军道路上,曾在海军服役的中国科学院杨檩院士、《军事历史研究》杂志主编和军事学博导张云大校、国防经济学博导和军事学博士陈晓和教授以及曾任海军指挥学院军事理论教研室主任的时平教授进行了联名推荐,上海市军转办的李新民主任更是给予了充分理解和大力推动,今年我被授予了解放军预备役中校军衔,我要向他们深致谢意!并向上海警备区及预备役高炮师致以庄重的军礼!在人民军队的行列中我将勇当一名“探路尖兵”!

2011年10月18日

书评(媒体评论)

信息战时代难分战时与平时,心灵的天空连接着真实的战场。达世新同志以对国防事业和军事学长期的炽爱,在军事报道和创作领域激情探索,抢占先机,不断跃向新高度。他的这部军事作品与评论选形态多样、引人入胜,其中获奖作品颇多,所透现出的敏锐、勇气、开拓创新在新军事变革背景下尤为可贵,我很乐意把此书推荐给大家。

——韩德彩

有一句名言:战争是政治的最高表现形式,那么军事作品即使不是各类作品的顶尖表现形式,也是最难表现形式之一!达世新同志凭借其对军事热点的执著关注,对军事焦点的深入观察,对军事问题的认真研究,长期在军事作品创作的大海里,独辟蹊径,笔耕不辍,终于推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达世新军事作品和评论选》。

该书涵盖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语言精彩生动,特别是关于军人和海军方面的内容,阅后无疑将使人尽享多道军事特色的佳肴美餐!

——李杰

军旅作家达世新先生横跨新闻、文学创作和影视界,对军事题材有着特别的关注,他在不同样式创作中给人以全新的视角和冲击力,他所开掘的战争题材,既有对历史的反思,又有对现实的探讨,既有重大事件的展开,又有对人物的关怀,其中不乏史诗般的场景。在军事与当代审美的结合上,他是个不倦的探索者。他的创作思维深处涌动着追求国防现代化的渴望和激情,从而使他的军旅作品成为中国军事现代化这曲时代交响乐中嘹亮的鼓点。

——倪乐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0:2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