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徘徊在情感与理智之间(你所不知道的胡适)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叶紫莹编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三十夜大月亮,廿七岁老新郎

江冬秀出生在一个仕宦之家,她的外祖父为清末的翰林。在旌德县城里,江家是名门望族。她上过几年私塾,但并没有用心学,识字不多,以至于给胡适写信都困难,全靠后来找人补一补,才勉强写出错别字一大堆的信来。

当年与胡适订婚,江冬秀才15岁,糊里糊涂地就定下了终生大事。她是在封建传统文化下长大的,认为婚姻应该由长辈安排,就心安理得地等着胡适回来娶她。这一等,一直等到了28岁。

要说起来,胡适与江冬秀算是远亲,胡适的姑母是江冬秀的舅妈。有一年,江冬秀的母亲到旺川胡适的姑婆家串亲戚,恰好胡适也跟着母亲在那里。见胡适聪明伶俐,懂事乖巧,江冬秀的母亲一眼看上了他,当即就说想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那会儿胡适的父亲已经没了,家境比较贫寒,而江家是大户人家,不怎么般配。再加上江冬秀又比胡适大一岁。当地有谚语:男可大十,女不可大一。此外,胡适属兔,而江冬秀属虎,江冬秀八字太硬了,怕胡适降不住她。基于以上理由,胡适的母亲委婉地回绝了这门亲事。

而江冬秀的母亲还就认准了胡适,不肯死心。她回去后,找来胡适的本家叔叔,在江村做私塾的胡祥鉴做媒。为了促成这门姻缘,胡祥鉴费了百般的唇舌,终于把胡适的母亲说动了,答应把江冬秀的八字拿来看看。待算命先生把胡适与江冬秀的八字放在一起,推断出两人的生肖十分相合,大一岁也不妨碍。又接着将八字放进灶神爷跟前的竹筒中,竹筒里还有过去其他媒婆送来的别的姑娘的八字。过了一些天,家里一切如常,没有不祥的征兆。取出竹筒,摇了摇,随后用筷子夹出一个八字,正是江冬秀。直到这时,胡适的母亲才彻底折服,接受了江冬秀这个媳妇,婚事便定了下来。

从一开始,胡适对这门婚姻就十分抵触。尤其是他外出求学,在上海上了数年的学,见识到外面的世界,更加不愿意接受这桩婚姻。但是,他不想直接与母亲顶撞,便一个劲儿逃避,拖延时间,期望拖久了会有变化。每当母亲催婚,胡适总是能想出一些理由来推脱。

有一次,他甚至拍了张照片,照片上的胡适面带愁容,说是因为学习过度劳累而导致的,这样怎么回去结婚。1908年,拒绝回乡完婚的胡适在信中说:“男手颤欲哭,不能再书矣。”下面称:“儿子嗣糜饮泣书”。他还在《竞业旬报》上,用“铁儿”的笔名发表了《婚姻篇》一文,文中讲:

“中国男女的终身,一误于父母之初心,二误于媒妁,三误于算命先生,四误于土偶木头,便把中国四万万的人。合成了许许多多的怨偶。”

这正是他自己的心声。接受了新文化思想后的胡适,想要奋力抗击,但他是在传统文化教育中长大的,对严格管教他的寡母十分忠孝,造成他有此言论,却不敢公然抵抗。

不肯成亲的胡适又去了美国留学,迟迟不归,甚至还传来他在美国结婚的消息,可把胡母和江家吓坏了。胡适写信回来辟谣,他们这才放心了一些。

胡适外出求学,一去就是十几年,在家乡等待的江冬秀很快成了年近30的老姑娘。她虽然保守,但却不刻板。知留洋的未婚夫追求新思想,在胡适书信的鼓励下,把裹了多年的小脚放了足,还积极地读书,多识字,就为了能给胡适写信。

江冬秀的放足行动果真得到了胡适的赞赏,家信中不住地称赞未过门的妻子。在那个时代,又是食古不化的农村,江冬秀这个大户人家的女儿,做出放足的行动,的确是需要一些勇气的。

江冬秀虽没有文化,但自有她的见识。每年农忙的时候,她都要到胡适家住上几个月,帮助胡母耕种。在家中是大家闺秀,什么都不做,而到了这里,每一样活都得她亲自动手。有一次,同为江家和胡家的一位亲戚恰好住在胡家。见江冬秀一大早正在院子里扫地,十分惊讶,江冬秀冲他哭了一通鼻子,然后告诉他不要把事情说出去。但后来江家还是知道了此事,专门为此买了一个丫头。但很多事情胡母还是坚持要江冬秀亲自来做。

这些事都是胡适在晚年的时候说的。可见江冬秀在婚前为婆家做的这些事,胡适十分感动,深深地印在脑海中,直到老年也未曾忘却。

1917年1月,胡适因恋爱受挫而郁郁寡欢,后来生病躺在宿舍的床上,脑海里满是灰心沮丧的诗句。

就在这时,他收到了江冬秀写来的信。信中虽然错字连篇,毫无章法,但却使胡适感动不已。阅后写得一诗:

“病中得她书,不满八行字,全无要紧话,颇使我欢喜。我不认识她,她不认识我,我总常念她,这是为什么?岂不爱自由?此意无人晓:情愿不自由,也是自由了。”

经过了几番的恋爱与挣扎,年近30的胡适终于得以想明白,接受了这位等他达13年之久的未婚妻。

胡适之所以情愿不自由,除了为照顾母亲等人的情绪之外,更是他在学术上的成熟所致。他的不自由,是建立在让旁人自由的基础上。他情愿不自由了,因而获得了自身的自由,其他的人也得到了自由,皆大欢喜。

1917年6月,刚刚递交了论文,胡适就迫不及待地赶回国,回乡筹备婚礼一事。P4-7

目录

●热情爽朗的江冬秀

 三十夜大月亮,廿七岁老新郎

 烟霞洞中的人影

 胡太太的客厅

 巧妙化解的争执

 劝夫不做官

 享得起福,吃得起苦

 夫妻的二三事

 一代大师终千古

●只愿做他身旁的一朵水仙

 初恋,特别美丽

 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你过得好,就是我的幸福

 靠近你,哪怕只是轻嗅到你的气息

 两两相望于江湖

●充满文艺气息的女子

 知音却叹因缘浅

 彼此相契的朋友

 《洛绮思的问题》

 临别两依依

 从此隔海两茫茫

●胡适与苏雪林的情缘

 五四运动的冲击

 初见偶像

 对鲁迅的恶骂

 五四精神——理性与反理性

●挥之不去的倩影

 最是初见的美丽

 胡适的“廊桥遗梦”

 吹不散心头的人影

 割不断的情线

 望着你回家的路

●京城那一道亮丽的风景

 陆小曼其人

 不称职的“老师”

 陆小妹软语胡适之

 与诗人婚后的时光

 鸦片中失去了光彩

 看透了他

●言说不尽的师生情

 才华出众的女学生

 难忘的上海之夜

 怕了,于是便躲了

●远在美国,有个“淘气的月亮”

 寂寞中的情投意合

 老头子和小孩子

 赫贞江畔的相思

 渐行渐远渐无书

红颜结婚了,新郎不是我

●多少旧情多少梦

 病房里滋生的情感

 对他有爱,还有崇拜

 哈德曼写予胡适的信

 因距离而成朋友

●才子才女两相宜

 自小就是她的偶像

 对胡适的第一次拜访

 书房里的交谈

 感恩节的电话

 与胡适一起凝望赫贞江

 恋父情结

序言

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领军人物,著名的学者胡适先生,终生是一位“自由主义”的倡导者。在学术以及文化方面,对中国近现代的影响颇深。他说:自由主义最浅显的认识就是尊重自由,容忍则是自由的根本。“情愿不自由,也就自由了”,是对自由的定义。对人的隐忍,是实践自由的一种方式。

对于人生如此,对于爱也是如此。

胡适还是诗人,他大力倡导白话诗歌,是中国的第一位白话诗人。诗人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多愁善感,胡适也不例外。

处于新文化与旧思想的交替阶段,胡适同时也是个奇特的交织体,性格中充满了旧文化与新思想的冲突。蒋介石送他的挽联说得好:“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这一句精确地概括了胡适的性格特征。而对于此种冲突的处理,充分印证了胡适对“自由主义”的定义。

胡适对婚姻与爱情的态度,也充满了这种新文化与旧思想的交织。一方面遵循母亲为他安排的婚姻,与一位完全无法进行深层次思想交流的乡下女子结婚;另一方面实现了思想的自由。他可以将婚姻生活处理得和谐美满,同时又与多名红颜保持着思想的交流。

有人认为胡适为人懦弱,对妻子不忠实,对红颜知己逃避责任,实在是个不值得去爱的人。

韦莲司五十岁左右的时候,曾经有两个男人同时追求她,想与她成婚。韦莲司便试探地询问胡适的意见。胡适给予的回答让韦莲司很不满意。他说让她从中挑选一个结婚。韦莲司对胡适的爱,他是知晓的,却如此地轻视他们的感情。此刻的她,对胡适产生了深深的失望。

而从胡适的想法来说,若是韦莲司结婚的话,可以给她一个稳定的家庭,有人做个伴,并不会对他们之间的感情有什么影响。

最终的结果是:他们之间表面上离得远了,书信中再无火热的语言,但是在心灵上贴得更近,走进了彼此内心的深处。

而其他的红颜,如美国的洛维茨,在嫁给杜威之后,几乎就不与胡适来往。看护哈德曼,是一个从来不提要求只会默默奉献的女人。她与胡适的关系保持得最长,关系也最为亲密。在胡适做驻美大使以及卸任驻美大使未归国的数年内,他们的来往十分频繁。一直到后期,胡适回到台湾之后,才渐渐地疏离了。

胡适对待情感,体现出来的是自由中的隐忍。

关于婚姻,胡适对待妻子江冬秀的态度,也体现出了自由与隐忍。他最常挂在嘴边的就是怕老婆,经常自称PTT协会的,还写了新三从四德。他对江冬秀是极其宽容的。她写的信错别字连篇,没点耐心几乎读不明白。但是胡适经常夸奖她写得好,给她信心。江冬秀爱打麻将,经常影响到他的工作,他不会发脾气,而是耐心想办法来解决、调和。  在美国时,江冬秀因为找不到牌搭子而生气,是他耐心地挨个儿给人打电话,邀请前来他家打牌。中年时,因为江冬秀不让他给徐志摩与陆小曼做证婚人,生了好久的气。他在出差的路上,接连写去几封信进行沟通,还送了一束花给她,并且问回去时需要什么礼物。

胡适对江冬秀的隐忍,以及给予的自由,使得他们的婚姻十分美满。江冬秀是个火暴脾气,而在胡适的跟前,轻易也发不起火来。

总而言之,纵观胡适的一生,他将自由发挥到能力的极限,而关于他的人生故事和情感纠葛,或许,后人能够给出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

内容推荐

与徐志摩的激情似火相比,胡适显得含蓄传统。

他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被称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他愿意与一个小脚女人相濡以沫一辈子,并且无怨无悔。在这一点上。他显然比同时代的很多作家做得更好。

但是,作为民国一代才子儒士,胡适的生命真的与女人绝缘了吗?

其实,在他的身边一直围绕着很多女性,比如朋友、同行、暗恋者、红颜等诸多角色。游走于徐志摩、林徽因和陆小曼之间,胡适又是个不得不说的话题人物。关于胡适和陆小曼之间的故事,所有的说不清道不明。都将成为喧嚣世界的一抹尘埃。

更有传说,胡适与张爱玲之间还曾有过一段情缘。

正如你所不知道的,在一个儒雅学者的背面,也有着无尽的柔情和浪漫。他爱国家,爱文化,也珍爱那些触动他心灵的女性。在自由和隐忍之间,最终他选择了坚守没有爱情的旧式婚姻。从此,他也注定承受情感上的寂寞与孤独。

那么,胡适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他如何处理学问与情感的关系,他又是如何与民国的女性相互交往的呢?

就请打开叶紫莹编著的《徘徊在情感与理智之间(你所不知道的胡适)》,让我们一起走进胡适的内心和情感世界!

编辑推荐

叶紫莹编著的《徘徊在情感与理智之间(你所不知道的胡适)》是一本人物传记类图书。针对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领军人物、著名的学者胡适,对其在婚姻与爱情方面的态度进行了挖掘,表现了新文化与旧思想的交织与冲撞。全书共有十个章节,通过描述胡适先生一生中经历的事情,让读者们了解到在那个年代,他作为一名“自由主义”的倡导者,他可以将婚姻生活处理得和谐美满,同时又与多名红颜保持着思想上的交流,他说,自由主义最浅显的人事就是尊重自由,容忍则是自由的根本。对人的隐忍,是实践自由的一种方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9:5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