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红山文化研究(上下)(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作者 刘国祥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刘国祥著的《红山文化研究(上下)(精)》通过系统梳理红山文化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材料,对红山文化发现与研究历程、类型与分期、聚落布局特征、埋葬习俗、祭祀遗存、经济形态、原始宗教信仰、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与社会分工、社会分化与等级制度确立、与辽西地区及相关地区考古学文化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最终确认红山文化晚期晚段,距今5300~5000年,以牛河梁遗址上层积石冢阶段的埋葬和祭祀遗存、兴隆沟、那斯台、哈民忙哈等不同规模的聚落遗存为代表,辽西地区进入初级文明社会。

内容推荐

刘国祥著的《红山文化研究(上下)(精)》系统梳理了红山文化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材料,对红山文化发现与研究历程、类型与分期、聚落空间分布特点、布局特征、埋葬习俗、祭祀遗存、经济形态、原始宗教信仰、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与社会分工、社会分化与等级制度确立、与本地区及相关地区考古学文化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最终确认距今5300~5000年的红山文化晚期晚段,辽西地区进入初级文明社会,红山文明最终形成,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原地区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书可供考古文博界、历史学界、玉文化界、民族学与人类学界、艺术界专业人士、大专院校师生以及海内外热爱红山文化的社会人士参阅。

目录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辽西地区自然环境与区位优势

一、自然环境

二、区位优势

 第二节 红山文化发现与研究历程

一、1949年以前红山文化发现与研究概况

二、1950~1980年红山文化发现与研究概况

三、1981~2000年红山文化发现与研究概况

四、2001年至今红山文化发现与研究概况

第二章 红山文化分期、年代与类型研究

 第一节 研究回顾

一、关于红山文化分期的主要学术观点

二、关于红山文化类型划分的主要学术观点

 第二节 分期与年代

一、关于红山文化分期的主要学术依据

二、红山文化早、中、晚三期及各期特征

 第三节 类型划分

一、魏家窝铺类型

二、牛河梁一兴隆沟类型

三、哈民忙哈类型

四、那斯台类型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红山文化聚落考古调查与研究

 第一节 聚落考古理论与方法

 第二节 教来河上游地区红山文化聚落形态研究

一、概述

二、红山文化聚落分组、分级及详述

三、红山文化聚落分布规律探讨

 第三节 少郎河流域红山文化聚落形态研究

一、概述

二、红山文化聚落分级及详述

三、红山文化聚落分布规律探讨

 第四节 半支箭河中游地区红山文化聚落形态研究

一、概述

二、红山文化聚落分级及详述

三、红山文化聚落分布规律探讨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红山文化典型遗址发掘与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红山文化房屋形制与聚落布局研究

一、魏家窝铺聚落遗存

二、哈民忙哈聚落遗存

三、西台聚落遗存

四、白音长汗聚落遗存

五、兴隆沟遗址第二地点聚落遗存

六、友好村二道梁聚落遗存

七、老牛槽沟聚落遗存

八、哈喇海沟聚落遗存

九、小东山聚落遗存

十、红山文化其他聚落遗存

十一、小结

 第三节 红山文化墓葬与祭祀遗存研究

一、概述

二、喀左东山嘴祭祀遗存

三、牛河梁遗址不同地点坛、庙、冢遗存

四、胡头沟墓葬遗存

五、草帽山积石冢遗存

六、田家沟西梁头积石冢遗存

七、南台子墓葬遗存

八、友好村墓葬遗存

九、哈民忙哈墓葬遗存

十、白音长汗墓葬遗存

 第四节 小结

一、红山文化社会结构探讨

二、红山文化社会性质探讨

第五章 红山文化出土遗物研究

 第一节 陶器研究

一、陶器种类

二、制作方法

三、施纹工艺

四、陶窑址与烧陶工艺

五、小结

 第二节 玉器研究

一、概述

二、玉器种类

三、牛河梁玉器随葬状况分析

四、玉器使用功能探讨

五、玉雕工艺技术分析

六、玉料来源及相关问题探讨

 第三节 石器研究

一、石器种类

二、加工方法

三、使用功能

 第四节 陶塑、泥塑与石雕人像研究

一、陶塑人像

二、泥塑人像

三、石雕人像

第六章 红山文化经济形态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古环境因素

 第三节 农业经济因素

一、农业生产传统

二、农业生产工具

三、植物考古收获=

 第四节 渔猎经济因素

一、骨、石质渔猎工具

二、动物骨骼、鱼骨与蚌壳

三、小结

第七章 红山文化原始宗教信仰与祭祀体系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祖先崇拜

 第三节 动物崇拜

 第四节 天地崇拜

 第五节 小结

第八章 红山文化与本地区及相关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关系探讨

 第一节 红山文化与本地区其他考古学文化的关系探讨

一、红山文化与兴隆洼文化的关系

二、红山文化与富河文化的关系

三、红山文化与赵宝沟文化的关系

四、红山文化与小河沿文化的关系

五、红山文化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关系

 第二节 红山文化与相关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关系探讨

一、红山文化与黄河流域考古学文化的关系

二、红山文化与东北其他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关系

三、红山文化与凌家滩文化的关系

第九章 结语

 第一节 红山文化与辽西地区文明起源研究历程

 第二节 关于文明时代划分的理论与方法及红山文化的社会变革

一、关于文明时代划分的理论与方法

二、红山文化的社会变革

 第三节 从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四号大型墓看红山文化晚期独尊一人式王权的确立

一、牛十六M4是目前所知规格最高、墓葬形制最复杂的一座红山文化大型石棺墓

二、玉人、玉凤和斜口筒形玉器的组合关系成为红山文化晚期最高规格用玉制度的重要例证

三、红山文化晚期独尊一人式王权的确立

 第四节 红山文化玉器与中华五千年文明形成的标志

一、红山文化玉雕工艺技术取得飞跃性进步

二、红山文化晚期形成以玉为载体的礼制形态

三、红山文化龙图腾崇拜成为共同的精神信仰

 第五节 红山文明在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中的地位和影响

Abstract

后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