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龙王庙前盘子会(一部文化遗产的后现代多声部民族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报告)/写文化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宋奕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第一章 研究者的声音:“盘子会”引发的“文化遗产的后现代多声部民族志”

 引言

 第一节 从“看景”到“歇下”:田野的进入

1 “在呀歇着?”:居所的焦虑

2 像个柳林人一样地“歇下”:“主位”的当地生活

 第二节 后现代视角下“文化遗产”的多声部民族志

1 从《写文化》开始

2 关于“后现代主义”

3 人类学的转向与后现代多声部民族志

4 后现代视角下的“文化遗产民族志”

 第三节 从盘子会到龙王庙:并置在后现代视角下的“文化遗产空间”中

1 贾宝平:周旋于盘子和龙王庙间的柳林人

2 关于“空间的视角”与“文化空间”

3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启示下的“文化遗产空间”

4 “文化遗产空间”中盘子会与龙王庙的并置

 第四节 “话语”与文化遗产

1 “话语”:来自福柯的启示

2 文化遗产话语的历史化

3 异质性中多声部的文化遗产话语

第二章 从世界到中国到柳林:文化遗产话语的考古

 第一节 “世界非文物组织”:柳林人的文化遗产话语

 第二节 国际“文化遗产话语”:一个后现代的产物

1 应对现代性——发端、战争年代到战后“世界遗产公约”的问世

2 后现代的挑战——对抗权威、反思“物质性”与“非遗公约”的诞生

3 迈向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整合”

 第三节 从“文物”“民俗”到“文化遗产”:中国的文化遗产话语形成

1 “自外而内”与“从上至下”的走向

2 从文物保护到文化遗产

3 从民俗到文化遗产

第三章 嘈杂交响之地:柳林镇与柳林人

 第一节 柳林镇

1 清河水浇灌出的柳林——三镇的格局与历史

2 三条大街中的市镇变迁与地方生活

3 农民与市民——煤炭时代中的身份变换与流动

 第二节 柳林人刘二娃的生活

1 山上山下两间房:居厢与营生

2 饭馆、龙王庙和盘子会——“人在社会上”

第四章 变迁洪流中的抑扬——被官方文本遗漏的历史之声

 第一节 龙王庙——不见经传的前世

1 龙王庙保护组

2 出人意料的“厚重”历史

3 遗漏于官方话语之外的浩劫——“龙王庙案”

4 世俗的侵占与“神”的回归

 第二节 柳林盘子会——申报书以外的复杂变迁

1 “庙”?“棚棚”?“盘子”?——申报书与民间的解答

2 盘子和庙的互变纠缠:“移动的庙宇”与“生根的盘子”

3 压制、复兴、波折与发展——补全的生命史

第五章 反常之声:送不出去的盘子与龙王庙结局相反的两个“事月”

 第一节 打破“规矩”的杂音:两座送不出去的盘子

1 反常的连任

2 各自的难题

3 抛却烦恼的正日子——满城尽红火

4 最终解决的大问题——一波三折的移交

 第二节 出乎预料的强音——龙王庙二月十九观音会

1 一年一度的“事月”——观音会与人口戏

2 “上门收礼”——起“人口份子”

3 正日子——许愿、还灯、看戏、度锁锁

 第三节 声势突降的哑音——龙王庙开光

1 筹备——不凑巧的年景

2 散帖——不顺遂的开场

3 阴雨中的开光

4 失败的议论和贾宝平的烦恼

第六章 纠首刘二娃的盘子会:日常生活的嘈杂人声

 第一节 初一到十五:家庭到社会

1 走罢亲戚动弹开

2 正月初八收份子

 第二节 搭盘子与酒桌上的蓝图

1 正月十二:拉家当、搭盘子

2 盘子上的晚饭:关于换届的商议

3 正月十三:接班话题的延续与二娃的主人家史

 第三节 正日子和接班问题的发酵

1 正月十四:为神神采购、供敬与出盘

2 最后的“钉子户”与晚饭上的交心谈心

3 二轻局盘子的红火之夜

4 正月十五:新主人家的露面

 第四节 收场与散伙饭

1 出榜与请成永平上山吃饭

2 拆盘收场

3 散伙饭上的群情与憧憬

第七章 尾声:南山上的盘子和北山上的寺

结语 后现代语境中“文化遗产”的“多声部民族志”

附录 部分柳林方言口语词汇对照释义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内容推荐

《龙王庙前盘子会(一部文化遗产的后现代多声部民族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报告)》的作者宋奕通过山西省柳林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林盘子会与“县文物保护单位”——龙王庙这两个“文化遗产”案例的并置,揭示了在复杂的地方日常生活中“文化遗产”这一看似统一连贯的概念与实践体系所包含的种种差异、矛盾和复杂性。以人类学的文化遗产整体观视之,柳林人日常生活中的盘子会与龙王庙、它们变迁中的过去与当下以及它们所处的更为宽广的后现代“文化遗产”话语背景在这部后现代视角下的多声部“文化遗产”民族志中得到了呈现,从而也为回答“什么是‘文化遗产’?”这一问题提供了启示。

编辑推荐

盘子会如此,近年来举国上下的“文化遗产”大戏又何尝不是如此?对于“文化遗产”,不少人的认识过程也仿佛就是观看一场节庆大戏。“文化遗产”在很多情况下被简化成仅为绚烂节日准备的、供人匆匆观看的对象。而当节日一过,它的一日三餐,它的悲欢离合,它和周遭的“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就被行色匆匆的观者们遗忘了。对于文化遗产的表述日益让它成为一种脱离日常的、高大而遥远的奇丽“魅景”。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个立足于“戏班”生活的人类学田野工作在“盘子之地”柳林展开。这段田野工作和后续的研究思考最终开花结果为一部民族志《龙王庙前盘子会(一部文化遗产的后现代多声部民族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报告)》,它通过对日常生活与历史及现实大环境之中的柳林盘子会和龙王庙进行多声部的再现,试图为“文化遗产是什么”这一问题找到解答的路径,同时也为“文化遗产”的民族志再现与相关实践提供方法论上的启发。

本书由宋奕著,适合人类学、社会学等专业的研究者,尤其是文化遗产研究领域的研究者阅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4:2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