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七进私塾
蒋介石出生于清代末年,当时尚未“废科举,兴学校”,儿童入学只能进私人开设的学馆,叫做私塾。私塾一般只有一个教师,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学子入塾,也没有规定的年龄。所以,蒋介石还未到入学的年龄,即被送人私塾读书。
周氏私塾
蒋介石究竟在哪一年人塾读书?1948年重修的《武岭蒋氏宗谱》有这样的记载:“公元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公五岁,王太夫人以公好嬉,早送人塾。公元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公六岁,始人家塾,从任介眉读。”既说1891年“早送人塾”,又云1892年“始人家塾”,究以何说为准?原蒋氏家庭账房唐瑞福解开了这个谜。原来在任介眉之前,蒋介石还有一位史所未载的老师,名叫周能有。他就是蒋介石5岁时的第一个开笔老师。
唐瑞福的岳母周雅莲,是周能有的女儿,因此,唐瑞福是周能有的外孙女婿。唐瑞福常在周家走动,亲耳听到周家老人说蒋介石在周能有那里开笔启蒙的情况。也因为这层关系,以后周雅莲成了蒋家的座上客,常在丰镐房陪客人打麻将。1939年12月12日,侵华日机6架疯狂轰炸溪口,丰镐房成为一个重要目标。那天,周雅莲正好陪着蒋经国的舅父毛懋卿在丰镐房作方城之戏,飞机掠过屋顶,毛“娘舅”仍不肯歇手,周雅莲眼明手快,一把拉起毛懋卿离开牌桌,躲进设在丰镐房内的防空洞,使毛脱离了险境。毛懋卿的胞妹、蒋经国生母却在这次空袭中丧失了性命。
周能有还有一个女儿叫周青莲,嫁到溪口镇邻近的下白岩村。女的丈夫吴启道,又名俊杰,曾在蒋介石身边当过侍从秘书,1949年跟随蒋氏父子去台湾,客死他乡。
任氏私塾
1892年,蒋介石进入任氏私塾。当时溪口,众姓杂居,其中四个大姓,即蒋、毛、周、任,尤以蒋姓人数最多。任姓聚居镇的东边,与蒋姓为邻。塾师任介眉,又名亨渎,是溪口镇上饱学之士,他的私塾办在“小井头”附近,不少蒋姓子弟就近人塾,蒋介石的祖父也把孙子送进了离自家后门仅一箭之遥的任氏学馆就读。
上学那天,王采玉着力把儿子打扮了一番,让他身穿标志着富贵吉祥的姜黄色绸袍,头戴一顶红结子西瓜皮帽,脑后的小辫子梳得精光锃亮,辫梢上还扎了根红头绳。早饭后,由一直关怀疼爱的祖父蒋斯千陪同,跟着一名肩桃红毡条、幢篮担的长工,到学校拜师。进入私塾,先在“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孑L丘的神位前摆好供品,铺开红毡条,先拜孔夫子,再拜任介眉,然后与同学们行见面礼,分送糕果点心。蒋斯千临离开学校,一再向任介眉拜托:“孙儿顽皮,小不懂事,如有越轨,请多包涵。”
在任介眉的私塾里,蒋介石是学生中年纪最小的一个。因为他年幼无知,老师讲课又听不懂,所以常在课堂上任性喧闹,不守塾规。尽管蒋斯千常在老师面前反复关照,恳请原谅,但由于蒋介石“犯规”次数太多,老师有时也难免动用戒尺。据同在任介眉私塾读书的蒋介石堂兄蒋周兰说:“志清(当时蒋介石学名)在任介眉老师私塾读书,人最小,也最不守规矩,常挨老师的责罚。一次,老师拉过他的手心,正要扬起戒尺打下去时,他突然挣脱出来,躺倒在地,甩手蹬脚,边哭边叫:打坏了,要你赔。弄得老师没有办法。志清在学堂里得了个外号,叫无赖。”
蒋介石在任介眉的私塾究竟读了什么书,至今未发现记载。2001年10月21日,由台湾辗转赴美经营出版事业的美籍华人刘冰先生,送来一本蒋介石自云“少年诵读”的《神童诗》,可能就是蒋介石在任介眉私塾就读时的启蒙读物。
这本神童诗,墨绿色绢面,针线装订,土纸内芯,为清光绪年间所印。封面右首是幅画,画面上有一小学生在课桌前练习写字,旁边站一老师,伸手指点;左面直写书名《绘图注释神童诗》。翻开正文,每页上面三分之一为配图,下面三分之二为文字。蒋介石在这本书的封面上有以下题词:“此书为我少年诵读之书,孝文大孙玩读珍藏,四十四年七月八日于角畈山。”《神童诗》作者汪洙,北宋晚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1人,九岁时被宋徽宗封为“神童”。书名就显示它是一种儿童读物。它的开头写道:“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这是赤裸裸的向儿童灌输“读书做官”的人生观,被儒家奉为经典,是封建时代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理想。所以,蒋介石所谓“少年诵读之书”,很可能就是他在任介眉私塾用过的教科书。“四十四年”为民国纪年,即公元1955年。“角畈山”为今台湾桃园大溪之旧称,因其地背山面水,风景秀美。极似奉化溪口,蒋介石为思恋家乡,故改名大溪,生前留言作为其遗体暂放处。刘冰先生说:“1955年暑期,蒋孝文高中毕业,去看望在角畈山避暑的祖父。蒋介石希望其孙多读些中国古籍,故以自己珍藏几十年的《神童诗》相赠,希望他按照《神童诗》的指引步步高升。该年下半年,蒋孝文人台湾军校第28期接受军事训练,当时担任其班长的是刘冰之弟刘沛(军校27期毕业生),两人感情很好,分别时,蒋孝文把祖父送给他的《神童诗》转送给了刘沛。
刘沛中年去世,此书落入刘冰之手。1972年,刘冰赴美经商,将此书带到美国,最后赠送给了奉化有关部门。
据蒋氏宗谱记载,1894年,蒋介石“改从蒋谨藩读大学中庸”,1895年春“复从任介眉读论语孟子”,该年6月,任介眉患病, “再从蒋谨藩读礼记”。任介眉因医治无效,不久即去世。
蒋介石先后两次进任介眉学馆,共读了两年半。由于这位老师去世过早,任氏后人获荫不多。蒋介石发迹后仅有一人叫任志春,获国民党军队主计处长职务,军衔为上校。P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