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体七大穴使用手册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作者 余平波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医圣张仲景认为,用好穴位“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学好穴位,用好穴位,对父母可尽孝心,对大众可渡众生,对自己可保健康。

百病不离七大穴!故《人体七大穴使用手册》共取此七穴,以叙述形式,谈古论今,讲述了如何利用百会、涌泉、神阙、关元、会阴、三阴交、足三里这人体七大穴来保健、治病、养生,读来十分有趣,操作也很简便。

内容推荐

本书以叙述形式,谈古论今,讲述了如何利用百会、涌泉、神阙、关元、会阴、三阴交、足三里这人体七大穴来保健、治病、养生,读来十分有趣,操作也很简便。

人身唯气、血二字而已,“气“、“血”二字当中,又以“气”为首要。一身之气上达百会,下至涌泉,居住在神阙,扎根在关元,起始于会阴。又由于“脾胃为后天之本”,与人体的生、老、病、死、强、弱、盛、衰有极大的关系,而脾经中以三阴交为最,又能沟通肝、脾、肾三脏;胃经中则非足三里莫属,故本书共取七穴。虽然从理论上讲,这七大穴并不能涵盖所有的健康问题,但是如果能很好地运用,仅其中一穴足矣。

目录

壹 百会穴

 升降自如数百会

 “静者可动”、“动者可静”之百会

 防治中风,首选百会

 百会又名“三阳五会”

 扬刺百会穴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

 百会别名何其多

 颈性眩晕用百会

 悬灸百会穴治愈“梅尼埃病”

 百会为人体36死穴之一

 中风后情绪低落刺百会

 血压高低,百会皆宜

 太极拳中“百会悬”

 “开天门”法通百会

 针灸治疗考前紧张综合征

 以百会为首的“五心养神法”

 百会,百病皆主

 百会穴为“上丹田”

 久泻必灸百会穴

 醒脑开窍,百会建奇功

 百会穴的保健方法

 百会穴改善椎一基底动脉供血

贰 会阴穴

 从“洛书疗法”看会阴

 会阴坐浴治缩阳症

 会阴配穴功用多

 善用会阴保健法

 “炉中点火”是会阴

 小指中关节上也有“会阴穴”

 “猫步”按摩会阴穴

 凯格尔运动的定位点正是会阴穴

 会阴是直接获得地气能量的要穴

 会阴穴为八脉之总根

 针刀直人会阴穴治疗前列腺增生

 百会遥对会阴穴

 互摩会阴点燃激情

 会阴穴能起阳痿

 振动会阴穴,接通任督二脉

 海底一松,全身皆松

 打坐不可压住会阴穴

 会阴穴为阴阳之门、生死之窍、水火发源之地

 年过四十揉会阴,到老不愁夜尿频

 保健座椅减轻会阴压力

 房中补益抑会阴

叁 神阙穴

 话说神阙穴

 食盐敷肚脐,性爱添耐力

 神阙穴避孕法

 敷脐古方有神效

 小儿遗尿用脐疗

 小叶增生,天麻敷脐

 神阙保健有数法

 独诊肚脐成妙法

 艾灸神阙穴,隔物明补泻

 神阙隔附子饼重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艾灸神阙穴,冬至正当时

 生于神阙,死于命门

 神阙穴隔药灸治溃疡性结肠炎

 劳宫拍神阙,健脾又养胃

 泥土加热敷神阙治腹泻不止

 摩腹要穴是神阙

 人体黄金分割点——神阙穴

 神阙穴疗法何其多

 敷脐剂型多,散糊膏饼丸

 草灸其脐,令人多寿

 神阙禁针之说可以休矣

 脐针治疗青春痘

 神阙穴敷贴,胃下垂上升

 神阙保健有脐操

肆 足三里穴

 肚腹三里留

 日本长生灸法就是单灸足三里

 晕针急刺足三里

 足三里配伍治百病

 先天不足后天补,后天调补灸三里

 秋分灸灸足三里

 一屁值千金,三里建奇功

 防病首选足三里

 足三里针后加灸,难治性面瘫有救

 对侧足三里,治疗肩周炎

 急性踝扭伤,气针足三里

 自血注入足三里,泻肺清胃除痤疮

 每天拍打足三里,赛过吃只老母鸡

 女子五七,当灸三里

 小叶增生不用愁,足三里穴常常灸

 艾灸足三里,提高锌含量

 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痛经

 足三里穴位注射治哮喘

伍 涌泉穴

 话说涌泉穴

 顶心头痛眼不开,涌泉下针定安泰

 涌泉穴是“排污”的通道

 顽固性呃逆找涌泉,针刺、敷灸和按摩

 足部麻木不用怕,涌泉穴用温针法

 颅脑损伤刺涌泉,醒脑开窍有作为

 颈性眩晕刺涌泉

 突然失音,刺涌泉立刻说话

 涌泉穴敷吴茱萸,妊娠诸症不必忧

 月经毛病不用慌,涌泉敷贴有妙方

 蓖麻散贴涌泉,治鹅口疮之首选

 腮腺炎热毒上攻,敷涌泉釜底抽薪

 口角流涎敷涌泉,脾寒脾热药分明

 小儿夜啼热与虚,敷贴涌泉药各异

 扁桃体炎邪热上攻,药敷涌泉釜底抽薪

 生姜吴萸敷涌泉,连续两天吐奶痊

 支气管扩张咯血,敷涌泉疗效满意

 慢性咽炎虚火升,滋阴降火必涌泉

 朱砂敷涌泉,从此无失眠

 头晕眼花,勿忘涌泉

 原发性高血压,多方敷贴涌泉

 肾性高血压,吴萸敷涌泉

 西药敷贴涌泉穴,暴聋立马笑开颜

 口腔溃疡反复,涌泉引火归元

 涌泉穴敷贴减轻放疗后口腔黏膜反应

 化疗后呕吐,涌泉敷蒜泥

 涌泉穴养生,诸法皆有效

 顽咳从肾治,敷贴找涌泉

 急性结膜炎,黄连敷涌泉

 便秘不吃药,大黄敷涌泉

陆 关元穴

 话说关元

 养生保健灸关元

 关元穴配足三里,精液异常不用急

 艾灸关元,不再阳痿

 关元穴按擦揉敲,助男人重振雄风

 按摩关元与太溪,阴阳双补效堪奇

 冬至灸关元

 关元穴别称何其多

 针必三里,灸必关元

 月经不调,自摩关元

 年过七十保健康,穴取关元功最强

 关元穴是“皇帝穴”

 艾灸关元多体验,足量坚持是关键

 中药温熨找关元,宫寒不孕盆腔炎

 “丹田”多指关元穴

 化疗后骨髓抑制,灸关元可望解除

 减肥常按关元穴

 劳宫贴关元,养阳又育阴

 隔姜灸关元,降压胜针刺

 芒针深刺关元,三部各有所治

柒 三阴交穴

 话说三阴交

 妇科三阴交,说法有道理

 三阴交配合谷提高药物流产率

 女人不想老,揉揉三阴交

 三阴交穴治痛经,缘于肝脾肾同调

 三阴交急按愈痛经,酒精棉塞耳痛立停

 痛经不必熬,药敷三阴交

 引产催产应先针合谷再针三阴交

 三阴交穴埋针治阳痿

 胎位不正三阴交,艾灸激光都有效

 三阴交穴配太冲,泄热统血崩漏终

 三阴交穴治带下,脾肾阳虚艾灸佳

 三阴交穴配涌泉,脾虚缺乳涌如泉

 慢性腹泻莫心焦,天天只灸三阴交

 跟痛不针脚,要刺三阴交

 血压偏高,请按三阴交

 三阴交配曲泉,解决难言之隐

 中风偏瘫足内翻,针刺莫忘三阴交

 三阴交穴位埋线治不孕

 月经不调用何穴,当然首选三阴交

试读章节

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股香”,一口气上不来,可就“呜呼哀哉”了,人之所以能维持生命,全靠这一口气。

这一口气之所以能维持生命!中医学说这是“气化”的结栗。“气化”的形式最主要的就是“出入、升降”而已。2000多年前的中医古籍《素问·六微旨大论》就已经说得十分明白:“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而“出入”与“升降”相比,临床中又以“升降”为重要。人的气息如果升降失常,就会生出许多毛病来。“气”对于内脏有“托举”的作用,您想,体腔内有心、肝、脾、肺、肾五脏以及胃、肠等六腑悬吊在中央,盘踞在体腔内,互不侵犯别人的“领地”,相安无事,各司其职,为什么能这样?就是因为“气”的作用,有“气”在那儿“托”着,才不会掉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位置。

我们知道,脱肛是个很常见的小毛病,中医学认为就是因为“气”托举乏力所造成的。脱肛多发生在久泻之后或是生了一场大病之后,阳气大伤,自然承担不起“托举”的重任。所以,中医学历来就将脱肛的归罪于人的中气不足或是中气下陷。中气不足与中气下陷只是程度上有一点点的区别。稍轻一点的称为不足,严重一些的就称为下陷了。

脱肛本是下面的病,治疗时却采用位于“颠顶”之上的穴位来治疗,这种方法中医学称为“下病上取”法。

按照上面的说法,阳气受到损伤,“托举”的力量必然削弱,会导致一些内脏位置的下垂,不过最常见的是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等等。

针灸医师针刺百会穴来治疗脱肛,治疗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取得满意的疗效,就是因为百会穴具有良好的升阳举陷、益气固脱的作用。

如害怕扎针,医师用中药研成粉末,调制成膏外敷百会穴,也能收到好的效果。比如胃下垂,医师就常用“二麻膏”敷于百会穴来治疗,效果十分满意。

“二麻膏”组成为蓖麻子仁10克,升麻粉2克。先将蓖麻仁捣烂如泥后调入升麻粉,拌匀,制成直径约2厘米,厚约1厘米大小的圆饼,备用。使用前将患者百会穴周围直径2厘米左右的头发修剪干净,然后敷上药饼,用绷带或布条固定即可。连敷5天后除去。休息1天后,再更换新的药饼外敷。10天为1个疗程。

为增强疗效,建议各在早、中、晚饭后2小时左右,仰卧在床,放松腹部,用艾条点燃后置于百会穴上,使热力渐渐透人穴内,通过经络的作用,使胃蠕动加快,从而对胃起到牵引上提的效果。

如果没有艾条,或者害怕艾灸,也可以用热水袋熨烫药饼,利用热水袋的温热促进药饼的药力更加迅速、更加有力地透过百会穴而发挥升提的效用。

艾灸和用热水袋熨烫,每次10余分钟即可,于每次餐后2小时进行,一天总共3次,能增强疗效。

久病、大病或素体赢弱、常年头晕的人,也是因为阳气虚弱,上升乏力,不能上充于头部,因此头部常年缺血、缺氧而造成终年昏昏沉沉,总不得清醒。此时针刺百会穴常能立竿见影,患者常情不自禁、喜笑颜开,称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气”上升乏力固然会引起许多疾病,下降不及甚至不降反升所导致的临床疾患也不少,有些甚至十分凶险,如常见的中风、昏迷、头痛如裂等。古代针灸学家十分善用百会穴,在《玉龙歌》中有记载:“中风不语最难医,发际顶门穴要知,更向百会明补泻,即时苏醒免灾危。”可以看出百会穴的降逆平肝、熄风潜阳、升清降浊的功效。  中风突然倒地昏迷不醒,除针刺百会穴外,再加刺人中,醒脑开窍的效果就更好了。如高热惊厥、四肢抽搐,那么针刺百会穴后,再用三棱针点刺十个指头顶端(即十宣穴)出血,抽搐就会停止。如果头痛如裂,刺百会穴后勿忘针刺太冲穴,太冲穴穴性善降,能助百会穴降气降血,化险为夷于顷刻。

旧唐书上有记载针刺百会穴出血治愈头晕目眩之症。说的是唐代第三位皇帝唐高宗(公元628~683年)李治患有“风眩”病,“头重目眩不能视”。唐高宗的侍医秦鸣鹤诊察后认为是“风气上逆”所致,说:“砭刺头顶微出血,即可愈之。”不料“则天皇后闻而大怒”,竟敢“太岁头上动土”?此罪当斩!无奈病情紧急,勉而为之。孰料针入血出,豁然而愈。据载“则天皇后于帘内拜谢,并赐物奖之”云云。

百会穴以“降”为长,加之刺血则又有上泄之妙,故能如桴应鼓,如响应声,效堪称奇!

在现代名老中医的经验中,也有诸多介绍。如治疗面瘫,除针刺面部穴位外,加刺百会穴,能使目明神旺,免疫力大增,能大大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如治疗失眠头晕等症,针刺百会穴,并在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即四神聪穴)各针刺1针,有“动中求静,动静结合”、“在升阳中求安神”的绝妙用意。还有用百会穴配局部通经活络之穴,来治疗牙痛等各种痛症,寓降气通阳、升清降浊、经脉畅通、通则不痛之理。此外,治疗小儿脱肛,针刺百会穴后加刺长强穴;治疗嘻笑不休,加刺人中穴;治疗颠顶头痛,加刺合谷穴等等,都能使百会穴更好地发挥升降气机的功能。

百会穴能升能降,升降自如,因此凡人体气机升降失调之症,勿忘“颠顶一刺”。P1-3

序言

世上最神秘的是人体,人体最神秘的是穴位。

穴位之“穴”者,空也、孔也,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

穴位的名称甚多,如“节”、“会”、“气穴”、“气府”、“骨空”(《黄帝内经》)、“孔穴”(《针灸甲乙经》)、“穴道”(《太平圣惠方》)、“腧穴”(《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为“脉气所发”(《素问·气府论》)、“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灵枢·九针十二原》)。

《类经·人之四海》曰:“腧、输、俞,本经皆通用”,“腧”者,“输”也,“输通”、“输送”之义。既能“输入”,又能“输出”,有双向调节之妙,因此病邪既可从穴位入而患病,也可从穴位出而病愈。

穴位的体表面积很小,据研究推测,全身穴位的总面积仅占体表的万分之四,但穴位外通体表,内连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有诸内必形于外”,“穴位诊断法”即由此而生矣。

凡穴位“名不徒设,皆有深意”(孙思邈《千金翼方》),看似平常,却是历代医家上察天文、下观地理、中通人事,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以比拟、象形、会意的方法,经过岁月的考验而沿用至今。

清代程知(扶生)《医经理解》对腧穴命名意义有如下概括:“经曰:肉之大会为谷,小会为溪,谓经气会于孔穴,如水流之行而会于溪谷也。海,言其所归也。渊、泉,言其深也。狭者为沟、渎,浅者为池、渚也。市、府,言其所聚也。道、里言其所由也。室、舍,言其所居也。门、户,言其所出入也,言其骨之空阔者也。俞,言其气之传输也。天以言乎其上,地以言乎其下也……”。

吾补之曰:“凡穴名中含有谷、池、溪、渊、泉等字样,则多位于四肢躯干凹陷处,若穴处骨旁、骨上之空隙或骨之边缘,则常以‘髎’字命名。”知此,则穴位命名之奥思过半矣。

学好穴位,用好穴位,“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医圣张仲景语)。对父母可尽孝心;对大众可渡众生,对自己可保健康。誓愿普天之下,万民无病无灾,共赴健康寿域,同享快乐人生!

《人体七大穴使用手册》是平波君继《针灸特效穴图解》和《按摩特效穴图解》之后的扛鼎之作。吾读针灸穴位之作不可谓不多也,然而谈论穴位能如此深入浅出、游刃有余、时有振聋发聩之语者,鲜也。

学贵沉潜,思贵专一,呜呼!七年寒窗磨一剑,刺股悬梁苦自知。忆及孔子有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读平波之作,始信耳!

掩卷独坐,忆及其导师赵毅教授曾有“前途无量”之誉而颇感欣慰。然大医精诚,非德、艺兼备不能成也。切望平波君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患者之苦,若己有之,如至亲之想,作救苦之心,方不负吾之殷切期望也。

爰为序。

茂基己丑年除夕

谨识于上海小富人家博古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8: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