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曾国藩家书(名家注评本)(精)/国学经典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清)曾国藩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国学经典丛书》首次推出了30个品种,包含经、史、子、集等各个门类,囊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该丛书以尊重原典、呈现原典为准则,对经典作了精辟而又通俗的疏通、注译和评析,为现代读者尤其是青少年阅读国学经典扫除了障碍。所推出的30个品种,均选取了当前国内已经出版过的优秀版本,由国内权威专家袁行霈、唐明邦、赵逵夫、王兆鹏、唐浩明等倾力编注,集经典性与普及性、权威性与通俗性于一体,是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套优秀读本。

这本《曾国藩家书(名家注评本)(精)》是其中一册,选编时对多个版本进行比较,精选其中有代表性的和对当代人极具参考价值的篇章。按时间排序,酌定标题,进行注释和点评。

内容推荐

《曾国藩家书》是一个学者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是一个成功者对事业的奋斗经历,更是一个胸中有着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袒露。

《曾国藩家书(名家注评本)(精)》选编时对多个版本进行比较,精选其中有代表性的和对当代人极具参考价值的篇章。按时间排序,酌定标题,进行注释和点评。

目录

禀父母(道光二十年二月初九日)

 评点:破天荒翰林

禀祖父(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

 评点:一个不同凡庸的乡村农民

致诸弟(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

 评点:为学譬如熬肉

致诸弟(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评点:读书之要在格物致知

致诸弟(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评点:戒烟写日记主静

致温弟(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评点:感春诗慷慨悲歌

致诸弟(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评点: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问

致温弟沅弟(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

 评点:盈虚消息之理

致诸弟(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二日)

 评点:作如火如荼之文

致诸弟(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评点:治学以有恒为主

禀父母(道光二十六年正月初三日)

 评点:以杜门谢客为好

禀祖父(道光二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评点:连升四级

禀父母(道光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

 评点:曾府的五个千金

禀父母(道光二十八年四月十四日)

 评点:接续家风的大功臣郭筠

禀父母(道光二十九年二月初六日)

 评点:升授礼部侍郎

致诸弟(道光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

 评点:不存做官发财之念

致诸弟(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

 评点:官宦之家与孝友之家

致诸弟(咸丰元年五月十四日)

 评点:直言上疏

致诸弟(咸丰元年十月十二日)

 评点:因贺女庶出而暂缓亲事

致诸弟(咸丰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评点:老父训斥侍郎儿

谕纪泽(咸丰二年九月十八日)

 评点:孝道平衡了“三从四德”

禀父(咸丰三年十月初四日)

 评点:由侍郎变为湘军统帅

禀父(咸丰四年三月二十五日)

 评点:让人快速致富的战争吸引乡民

致诸弟(咸丰四年四月十四日)

 评点:守耕读之家本色

致诸弟(咸丰四年五月初九日)

 评点:百年旧档重见天日

致诸弟(咸丰四年九月十三日)

 评点:只做了七天署理湖北巡抚

致诸弟(咸丰四年十一月初七日)

 评点:享荣名而寸心兢兢

致诸弟(咸丰四年十一月二十三夜)

 评点: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致诸弟(咸丰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评点:忍辱包羞屈心抑志

致诸弟(咸丰五年八月二十七日)

 评点:让儿孙一无可恃

谕纪鸿(咸丰六年九月二十九夜)

 评点:愿子孙做君子不做大官

致澄弟(咸丰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评点:不妄取丝毫公款

致沅弟(咸丰七年十月二十七夜)

 评点:将才四大端

致沅弟(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日)

 评点:人才第一

致沅弟(咸丰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评点:在江西郁郁不得意

致沅弟(咸丰八年正月初四夜)

 评点:去机巧求笃实

致沅弟(咸丰八年正月十四日)

 评点:脚踏实地克勤小物

致沅弟(咸丰八年正月二十九日)

 评点:善事的三种做法

致沅弟(咸丰八年三月初六日)

 评点:长傲多言为凶德

致沅弟(咸丰八年三月三十日)

 评点:以“平和”养德保身

致沅弟(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

 评点:人生适意之时不可多得

致沅弟(咸丰八年六月初四日)

 评点:由程朱到申韩到黄老

谕纪泽(咸丰八年七月二十一日)

 评点:读书之法与做人之道

谕纪泽(咸丰八年八月初三日)

 评点:读书宜体察涵泳

致诸弟(咸丰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评点:祸福由天善恶由人

致诸弟(咸丰八年十二月十六日)

 评点:得意之时与失意之事

致诸弟(咸丰九年三月十三日)

 评点:“一门忠义”竟成谶语

致澄弟沅弟(咸丰九年八月十二日)

 评点:以“拖”来对付朝廷

谕纪泽(咸丰九年十月十四日)

 评点:《冰鉴》不是曾国藩所著

致澄弟(咸丰十年四月十四日)

 评点:江南大营崩溃与湘军腾飞

谕纪泽(咸丰十年四月二十四日)

 评点:文章当珠圆玉润

致沅弟季弟(咸丰十年四月二十八日)

 评点:终于有了地方实权

致季弟(咸丰十年六月二十七日)

 评点:讲求将略品行学术

致沅弟(咸丰十年七月十五日)

 评点:与人相处疏疏落落

致沅弟季弟(咸丰十年八月十二日)

 评点:由高亢渐归平实

致沅弟(咸丰十年九月初十日)

 评点:为何发这么大的火

致沅弟(咸丰十年九月二十三日)

 评点:庸人以惰致败才人以傲致败

致沅弟季弟(咸丰十年十月初四夜)

 评点:深以子侄辈骄傲之气为虑

谕纪泽纪鸿(咸丰十年十月十六日)‘

 评点:戒轻易

致澄弟(咸丰十年十一月十四日)。

 评点:坦然怡然对待生死

致沅弟季弟(咸丰十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评点:资夷力师夷智

致沅弟季弟(咸丰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

 评点:持以谨静专一之气应付危局

致澄弟(咸丰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

 评点:立身处世之“八本”

谕纪泽纪鸿(咸丰十一年三月十三日)‘

 评点:文人的遗憾

致沅弟(咸丰十一年四月初三日)‘

 评点:凡办大事半人力半天事。

致澄弟(咸丰十一年六月十四日)‘

 评点:情意与钱物

谕纪泽(咸丰十一年九月二十四日)。

 评点:以二百金办女儿奁具

致澄弟沅弟(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初四日)。

 评点:礼之厚薄与八君子辅政

致沅弟(同治元年正月十八日)

 评点:朝廷着意笼络老九

谕纪泽(同治元年四月初四日)

 评点:有常是第一美德

谕纪泽纪鸿(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日)

 评点:读书可以变化气质

致沅弟季弟(同治元年五月十五日)

 评点:以廉谦劳三字自抑

致沅弟季弟(同治元年六月初十日)

 评点:如何使用有才无德者

谕纪泽(同治元年七月十四日)

 评点:持身可学王陶而不可学嵇阮

致澄弟(同治元年九月初四日)

 评点:对父母官宜若远若近

致沅弟(同治元年九月十一日)

 评点:制胜之道在人不在器

致沅弟(同治二年正月十八日)

 评点:花未全开月未圆

致沅弟(同治二年正月二十日)

 评点: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

致沅弟(同治二年三月二十四日)。

 评点:豁达光明之识与恬淡冲融之趣

致沅弟(同治二年四月十六日)

 评点:以方寸为严师224.

致沅弟(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评点: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

致沅弟(同治二年五月初九日)

 评点:为文宜专从“简当”二字着力

致沅弟(同治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评点:识为主才为辅人谋半天意半

致沅弟(同治二年七月二十三日)

 评点:避挟长市恩之嫌

谕纪鸿(同治二年八月十二日)

 评点:不可挂大帅旗不可惊动官长

致沅弟(同治二年九月十一日)

 评点:从“畏慎”二字痛下功夫

致澄弟(同治二年九月十四日)

 评点:鼎盛之际宜收敛

致澄弟(同治二年十月十四日)

 评点:子侄辈不能坐四抬轿

致澄弟(同治二年十二月初四日)

 评点:欧阳夫人带头纺纱

谕纪瑞(同治二年十二月十四日)

 评点:勿忘先世之艰难

致沅弟(同治三年正月二十六日)

 评点: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致澄弟(同治三年二月十四日)244.

 评点:艰苦则强娇养则弱

致沅弟(同治三年四月初三日)

 评点:互劝互勖互恭维

致沅弟(同治三年四月二十八日)

 评点:每日总须略有抽闲之时

致沅弟(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

 评点:男儿自立须有倔强之气

致沅弟(同治三年六月十九日)

 评点:八百里驰奏打下金陵

谕纪鸿(同治三年七月初九日)

 评点:进身之始务知自重

谕纪泽(同治三年七月初十日)

 评点:兄弟同日封侯伯

致沅弟(同治三年七月二十九日)

 评点:老九遭各方攻击郁郁不乐

致澄弟(同治三年八月二十四日)

 评点:老九开缺回籍

致沅弟(同治三年十月十四日)

 评点:新的使命

致澄弟沅弟(同治四年五月二十五日)

 评点:不望富贵愿代代有秀才

谕纪泽(同治四年闰五月十九日)

 评点:夜饭不用荤为养生之道

谕纪泽纪鸿(同治四年六月初一日)

 评点:气势识度情韵趣味

谕纪泽纪鸿(同治四年七月初三日)

 评点:少年文字总贵气象峥嵘

谕纪鸿(同治五年正月十八日)

◎评点: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谕纪泽纪鸿(同治五年三月十四夜)

 评点:不宜过于玲珑剔透

致澄弟沅弟(同治五年三月二十六日)

 评点:用人不率冗存心不自满

谕纪泽纪鸿(同治五年八月二十二日)

 评点:风流名士曾广钧

致沅弟(同治五年九月十二日)

 评点:求强在自修处不在胜人处

谕纪泽(同治五年十月十一日)

 评点:大家名作自有一种面貌神态

致沅弟(同治五年十月二十三日)

 评点:自请开缺辞爵

致沅弟(同治五年十二月十八夜)

 评点: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致沅弟(同治六年正月初二日)

 评点:悔字诀助老九过难关

致沅弟(同治六年正月二十二日)

 评点:波平浪静与掀天揭地

致沅弟(同治六年正月二十六日)

 评点:湘淮两军曾李两家联为一气

致沅弟(同治六年二月二十一日)

 评点:乱世处大位乃人生之大不幸

谕纪泽(同治六年二月二十五日)

 评点:二十三四聪明始小开

致沅弟(同治六年二月二十九日)

 评点:咬牙励志勿因失败而自馁

致沅弟(同治六年三月初二日)

 评点:逆来顺受面对百端拂逆

致沅弟(同治六年三月十二日)

 评点:平生四次受人讥笑

谕纪泽(同治六年三月二十八日)

 评点:变柔为刚化刻为厚

致欧阳夫人(同治六年五月初五日)

 评点:有盛必有衰

谕纪泽(同治八年正月二十二夜)

 评点:散财最忌有名

谕纪泽纪鸿(同治九年六月初四日)

 评点:安排后事

致澄弟沅弟(同治十年十月二十三日)

 评点:养生六事与为学四字

谕纪泽纪鸿(同治十年十一月)

 评点:“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四课

试读章节

去年十二月十六日,男在汉口寄家信,付湘潭人和纸行,不知已收到否?后于二十一日在汉口开车,二人共雇二把手小车六辆,男占三辆半。行三百余里,至河南八里汊度岁。正月初二日开车,初七日至周家口,即换大车。雇三套篷车二辆,每套钱十五千文。男占四套,朱占二套。初九日开车,十二日至河南省城,拜客耽搁四天,获百余金。十六日起行,即于是日三更,趁风平浪静,径渡黄河,二十八日到京。一路清吉平安,天气亦好,惟过年二天微雪耳。

到京在长郡会馆卸车。二月初一日移寓南横街千佛庵。屋四问,每月赁钱四千文,与梅、陈二人居址甚近。三人联会,间日一课,每课一赋一诗誊真。初八日是汤中堂老师大课,题“智若禹之行水赋”,以“行所无事则智大矣”为韵,诗题赋得“池面鱼吹柳絮行”,得“吹”字,三月尚有大课一次。同年未到者不过一二人,梅、陈二人皆正月始到。岱云江南、山东之行无甚佳处,到京除偿债外,不过存二三百金,又有八口之家。

男路上用去百金,刻下光景颇好。接家眷之说,郑小珊现无回信。伊若允诺,似尽妥妙;如其不可,则另图善计,或缓一二年亦可,因儿子太小故也。

家中诸事都不挂念,惟诸弟读书不知有进境否?须将所作文字诗赋寄一二首来京。丹阁叔大作亦望寄示。男在京一切谨慎,家中尽可放心。

又禀者,大行皇后于正月十一日升遐,百日以内禁剃发,期年禁燕会音乐。何仙槎年伯于二月初五日溘逝。是日男在何家早饭,并未闻其大病,不数刻而凶问至矣。没后,加太子太保衔。其次子何子毅,已于去年十一月物故。自前年出京后,同乡相继殂逝者:夏一卿、李高衢、杨宝筠三主事,熊子谦、谢切庵及何氏父子凡七人,光景为之一变。男现慎保身体,自奉颇厚。

季仙九师升正詹,放浙江学政,初十日出京。廖钰夫师升尚书。吴甄甫师任福建巡抚。朱师、徐师灵榇并已回南矣。

詹有乾家墨,到京竞不可用,以胶太重也,拟仍付回,或退或用随便。接家眷事,三月又有信回家中。信来,须将本房及各亲戚家附载详明,堂上各老人须一一分叙,以烦琐为贵。

谨此跪禀万福金安。

@评点:破天荒翰林

这是现存曾国藩家书中年代最早的一封。

曾氏于道光十八年第三次会试中式,殿试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朝考一等第三名,后由道光帝拔置为第二名,改翰林院庶吉士。庶吉士通过三年教习后还有一次考试,谓之散馆。散馆合格者留在翰林院,不合格者或改任县令,或分发各部。教习期间可留在北京,也可不留。曾氏未留北京,请假回湖南。这次来北京,系参加散馆考试。两个月后他通过了考试,被授职翰林院检讨,从七品衔,成为京师一名小官员。在京师,曾氏微不足道,但在曾家,他可是一个了不得的大人物。因为曾氏家族五六百年来从未有人与功名打过交道,这次一下子便出了个翰林,真可谓大大地破了天荒。

这封信是曾氏刚抵北京时写给父母的平安家信。他的父亲名叫曾麟书,号竹亭。曾麟书也是个读书人,但考运不好,一连考了十七次,考到四十三岁那年才录取个秀才。曾麟书一生以教蒙童为业,直到晚年才因儿子的地位而升为乡绅。曾麟书虽从未做过官,但因为是曾家第一吟秀才,也算是有脸面的人。不过,这位孜孜不倦于考试的蒙师可能真的平庸。曾氏为其父母写墓表时,对于父亲的一生,几乎乏善可陈,而其祖父,居然可以在稠人广坐之中,大声呵斥已为人父的这个长子。孝顺固然是孝顺,但性格懦弱、办事才干欠缺大概也是实在的。晚年,他曾自撰一副传颂甚广的联语:“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闻不问,且将艰巨付儿曹。”对联写得很洒脱,然在洒脱的背后,也透露出撰联者那种乏才又不遇的无奈和自嘲。

曾氏的母亲江氏比丈夫大五岁。她的性格与丈夫正好相反:刚烈、好强,且勤快能干。曾麟书夫妇共育有五子四女,曾氏为他们的长子。

父母的性格在曾氏的身上有着明显的遗传。曾氏多次说过自己“胆气薄弱”。从他带兵之初两次因失败而投江自杀的记录来看,可知其性格中有着脆弱的一面。这显然源于其弱父的遗传,但他又有“打脱牙齿和血吞”“屡败屡战”的倔强,明显带着强母的天赋。

信中所提到的儿子,即曾氏次子纪泽。曾氏结婚四年后于道光十七年十月生长子祯第,此子一岁多后与其小姑同时因染痘症而夭殇。道光十九年十一月初二,纪泽降生。就在这一天,曾氏在隆重的祭祖鞭炮声中离家北上,次年正月二十八日抵京。从湖南湘乡到北京,途中走了八十多天,由此可见当年进京赶考之艰难。

曾氏在北京,最挂念的是诸弟的学业。长兄点了翰林,诸弟脸上自然有光,巴望自己早日中式之心也便更加急迫,对大哥的指点也便抱有更高的期盼。做兄长的自然于此责无旁贷,故一到京城,便急着要诸弟把近日所作诗赋寄来,好切实指导。p1-3

序言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说“今人率言‘革新’,然革新固当知旧”。对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一代来说,缺乏的也许不是所谓的“革新力量”,而是“知旧”,也即对传统的了解。

中国文化传统的源头,都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从先秦的《诗经》《易经》,晚周诸子,前四史与《资治通鉴》,骚体诗、汉乐府和辞赋,六朝骈文,直到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在传统经典这条源远流长的巨川大河中,流淌着多少滋养着我们精神的养分和元气!

《说文解字》上说“经”是一种有条不紊的编织排列,《广韵》上说“典”是一种法、一种规则。经与典交织运作。演绎中国文化的风貌,制约着我们的日常行为规范、生活秩序。中国文化的基调,总体上是倾向于人间的,是关心人生、参与人生、反映人生的,当然也是指导人生的。无论是春秋战国的诸子哲学,汉魏各家的传经事业,韩柳欧苏的道德文章,程朱陆王的心性义理,还是先民传唱的诗歌,屈原的忧患行吟,都洋溢着强烈的平民性格、人伦大爱、家国情怀、理想境界。尤其是四书五经,更是中国人的常经、常道。这些对当下中国人治国理政。建构健康人格,铸造民族精魂都具有重要意义。经典是当代人增长生命智慧的源头活水!

长江文艺出版社历来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及普及,近年来更在阐释传统经典、传承核心文化价值,建构文化认同的大纛下努力向中国古典文化的宝库掘进。他们欲推出《国学经典丛书》,殊为可喜。

怎么样推广这些传统文化经典呢?

古代经典和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及趣味本来有一定差距,如果再板起面孔、高高在上,只会让现代读者望而生畏。当然。经典也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味将它鸡汤化、庸俗化、功利化,也会让它变味。最好的办法就是,既忠实于经典的原汁原味,又方便读者读懂经典,易于接受。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国学经典丛书》首先是以原典为主,尊重原典,呈现原典。同时又照顾现实需要,为现代读者阅读经典扫除障碍,对经典作必要的字词义的疏通。这些必要精到的疏通,给了现代读者一把打开经典大门的钥匙,开启了现代读者与古圣先贤神交的窗口。

放眼当下出版界,传统文化出版物鱼目混珠、泥沙俱下。诸多出版商打着传承古典文化的旗号,曲解经典,对现代读者尤其是广大青少年认知传承经典起了误导作用。有鉴于此,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的《国学经典丛书》特别注重版本的选取。这套丛书30个品种当中,大多数择取了当前国内已经出版过的优秀版本,是请相关领域的名家、专业人士重新梳理的。这些版本在尊重原典的前提下同时兼顾其普及性,希望读者能有一次轻松愉悦的古典之旅。

种种原因,这套丛书必然会有缺点和疏漏,祈望方家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15: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