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闻道(新京报年度新闻报道2008)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新京报社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新京报》从创办那天起,就把责任烙在自己的身上,尽最大努力恪守新闻的基本准则,以人文和法治作为义不容辞的价值追求。作为一份诞生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报纸,《新京报》不仅以跨地域办报的姿态在中国的报业史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还以新锐媒体的视角为这个时代做了尽可能忠实的记录和理性的解释。新京报丛书,体现着《新京报》一出生就风华正茂的自信,体现着新京报人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和对未来、对先进文化的憧憬……

《闻道(新京报年度新闻报道2008)》是新京报2008年度获得各类新闻报道奖作品的汇总。

内容推荐

《闻道(新京报年度新闻报道2008)》是新京报2008年度获得各类新闻报道奖作品的汇总。全书共分日常新闻报道奖、突发新闻报道奖、人物报道奖、深度调查报道奖、生活服务报道奖等17个奖项,涵盖全面,基本反映出了新京报的办报理念。

《闻道(新京报年度新闻报道2008)》内容既有反映国内外重大新闻时事,如年初南方的霜冻伤害、5月份的汶川大地震、8月份的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等等,也有大量关心民生的普通百姓新闻,如汶川大地震中的“芭蕾女孩”李月圆梦之旅,山东新泰奖上访者强送到精神病院关押治疗骇人事件,中国政法大学学生付成励事件等等,都在书中得到反映。这些获奖作品有深度、有观点、有评论,结集出版,能较直观地反映出2008年的新闻重点,读者在对新闻事件的阅读中也可以受到智慧的启迪。

目录

第一章 日常新闻报道奖

 平谷“土地流转第一拍”惹争议

 记者手记:“民间试验”仍在等待答案

 警方证实黄光裕被调查

 “北川成凤”:一个店名引发的“余震”

 人大教授涉嫌“内幕交易说”

 “两院”候选人接受人大代表“面试”

第二章 突发新闻报道奖

 地震孤岛遇险记

 记者手记:一名军官的坚守

 震中汶川路断成“孤岛”

 公交“领地”之争

 龙王塘村惊魂17小时

 刘翔退赛:一起跑已至终点

第三章 人物报道奖

 杨俊官:生个那样的儿,我是罪人

 记者手记:死了和活着

 傅德志:本来,训一训那农民就行了

 记者手记:热心肠的植物学家

 佘祥林:出狱三年,我还是个新生人

 张在玉:对佘祥林的怨噬咬着我

 记者手记:在见到张在玉之前

 程春明:讲着讲着,突然停了

 付成励:好着好着,突然碎了

 川 A05860

第四章 深度调查报道奖

 上访者的精神病院

 记者手记:那个执着的农民,像我的父亲

 阜阳“白宫”举报人看守所自缢前后

 寻找“消失”的辽东“5·11”海难

 “孤城”茂县的艰难自救

第五章 生活服务报道奖

 “五问”区长公开信贴上公交站牌

 编辑手记:心存目标,知难而进

 日月潭和阿里山的深处

 为艾而战

 脱险

 单身大潮

第六章 评论奖

 为苍生泣血,我们举国致哀

 专访周瑞金:新一轮思想解放的重心是还权于民

 奶妈为什么这样红

 抢救生者当不忘关怀死者

 时间开始了

第七章 突发新闻摄影奖

 生命线“惊魂”

 破冰

 陈坚之死

 永失吾爱

 与死神赛跑

第八章 特写摄影奖

 腿没了,芭蕾在

 希望,从水中燃起

 欲望号街车

 新青年

 抗艾医生和他的病人们

第九章 周刊版面编辑奖

 气候左右王朝兴衰

 编辑手记:去魅存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冷静的呐喊

 物语

 华语图书传媒年选

 引爆“山寨机”

第十章 常规新闻版面编辑奖

 打虎派PK挺虎派

 编辑手记:梳理版面的层次感

 攀越

 作协主席上网“打擂”

 出租车改革正当其时

 寻找“消失”的海难

第十一章 专题新闻版面编辑奖

 小平南巡改变了中国

 宝贝对不起

 圣火曲折传五洲

 聚焦“震中”经济圈

 地方政府换届

第十二章 特刊新闻版面编辑奖

 汶川地震之号外

 “斗欧”

 编辑手记:美好又寂寞地“斗欧”

 神七飞天

 十二封信

 人物列传

第十三章 插图漫画制图奖

 图解神七飞天

 “普及”奥运

 日志中国之那时流行

 “误”种起源

 逝者

第十四章 版式设计奖

 菲尔普斯的人神之路

 周刊改版

 飞人年轻病已老

 北川“复活”

 美丽的领带

第十五章 营销策划报道奖

 奥运观赛手册

 奥运文化消费手册

 新鲁菜“北伐”20年

 溢出的都市

 新教育时代

第十六章 策划系列报道奖

 日志中国(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

 策划手记:始于1978

 中国政要

 新奥特刊

 欲望号街车

 编辑手记:为物质作传

第十七章 年度新闻报道奖

 汶川特大地震之《逝者》、《活着》

 记者手记:认真活着是最伟大的意义

 编辑手记:悼念逝者祝福活着

试读章节

杜鹏环表示,重组期间并未听说过任参与,“我们根本不认识人大那个教授。”

任淮秀如何介入S*ST数码重组事宜,目前业内有两种说法。

一为任与青海省政府某主管部门一领导关系“非同寻常”。

3月17日,记者致电该领导,问及他与任是否“非亲即友”。“不!不!不!”对方接连否认,表示根本不认识任淮秀。

同日,参与过整个重组过程的sT盐湖董秘(此前亦是S*ST数码董秘)杜鹏环表示,S*ST数码重组期间聘请的多是机构顾问,并未聘请私人顾问,政府层面是否聘请学者做顾问并不了解,“但任淮秀从未与S*ST数码发生过接触。”

二为任通过自己的学生间接介人该项目。熟悉他的人士介绍,任淮秀上世纪80年代就在人民大学投资经济系担任副系主任、系主任,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证券投资专业人才。其桃李丰硕,弟子遍及证券监管部门和各大证券公司。担任重组顾问的某投行项目经办人辗转请求“任老师”出手相助提供方案。

任淮秀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其实我自己都不知道这么多人关注ST盐湖,是我的学生看到网上一些情况告诉我的。”

对此,杜鹏环表示,重组期间并未听说过任参与,“我们根本不认识人大那个教授。”

某证券界资深人士分析认为,根据任的专业经验,他有不借助内部信息,完全通过技术分析和经验抓住好的ST股的可能;但同样鉴于任对证券市场规则的谙熟,如果他获得内幕消息还敢用实名购买,一定有一道“防火墙”,可以撇开干系。

任教授未做回应

有知情人士称,“分仓通常是为了缩小目标,躲避监管的惯用招数,如此光明正大的投资,分仓难道别有用意?”那么谁在说谎?

3月11日左右,任淮秀还曾向媒体介绍自己价值投资的成功秘诀,但3月14日,当媒体追问ST盐湖第二大流通股股东陈蓁蓁与其关系的时候,任淮秀开始对媒体封口。

《经济观察报》报道称,陈蓁蓁乃现任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而其另一个身份是任淮秀之妻,且与任一同建仓ST盐湖。

公开资料显示,陈蓁蓁持有92.06万股,以3月11日ST盐湖35元股价计算,共获利2000万元左右。

陈蓁蓁在接受该报采访时,否认自己曾进过股市。“我不知道,我在股市没有资金账户,我连股市都没进过,不知道,不清楚。

但根据公告,2007年7月,S*ST数码召开的股东大会对股改方案和《盐湖集团重组S*ST数码的议案》表决时,任淮秀和陈蓁蓁均通过网络投票投了赞成票。

有知情人士称,“分仓通常是为了缩小目标,躲避监管的惯用招数,如此光明正大的投资,分仓难道别有用意?”那么谁在说谎?有没有可能是任淮秀背着妻子用她的身份证去开户?

3月17日,记者致电建设部城建司办公室,工作人员先是要求记者联系新闻办,继而称陈蓁蓁已出差。

记者三次致电任淮秀。最后一次接通后,听说记者身份后电话当即被挂断。记者短信发送了问题,亦未得到回复。

3月17日,记者赶赴中国人民大学,得知任当日无课且未在单位。记者向人大财金学院郭庆旺院长反映了相关情况,郭院长下午与任沟通此事后,告知记者任同意先短信联系,但随后记者仍未联系到任教授。

与此同时,外界关于ST盐湖的流通股东有了更多质疑。业界盛传,ST盐湖第四大流通股东杨艳与某省建设厅处长同名同姓;第五大流通股东蒋勇与现某市规划局局长同名同姓,而该人1992年至1999年期间曾在建设部担任城市规划司规划处副处长、部长办公室部长秘书、城乡规划司城市规划处处长职务。

3月17日晚,记者就此疑问致电传言中的局长蒋勇,蒋勇哈哈大笑道,“没有,没有,不是我,我没炒股。那怎么可能是我?”

蒋勇的一位好友亦笑言:“如果他炒ST盐湖,我早找他借钱了。”

但截至记者发稿时,传言中的杨艳一直未能找到。

早有内幕交易嫌疑?

《意见书》中仅认定数码网络监事李小虎一次性买人和卖出数码网络股票的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收回其违法所得。

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10月,S*ST数码仍未扭亏,第四季度濒临退市,公司高管与西部矿业、西钢集团等协商重组无果。进入11月后,S*ST数码股价从11月1日的5.03元/股跌至11月30日的3.55元/股。

任淮秀和陈蓁蓁等ST盐湖十大流通股股东大部分均在此期间建仓。2006年12月5日,S*ST数码突然宣布重组,开始停牌。

而S*ST数码重组过程中已经暴露出大量内幕交易嫌疑。

2007年10月15日,S*ST数码重组法律顾问、树人律师事务所发布了《关于青海数码网络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增股份换股吸收合并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暨注销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受让股份之补充法律意见书》,其中披露,S*ST数码在停牌前六个月内,数码网络及关联方、重组方及关联方人员存在诸多买卖数码网络股票情况。

监事中包括数码网络监事李小虎,深圳友缘监事李珊、深圳友缘监事汤小米以及盐湖集团监事雒国生配偶徐红。

高管中包括盐湖集团副总经理汪贵元配偶马贞敏于2006年8月7日买人数码网络股票,并于11月1日卖光;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总裁刘德树配偶范海燕于2006年10月20日买人数码网络股票,并于11月1日全部卖出。此二人与盐湖集团监事雒国生配偶徐红的建仓时间虽然有先后,但均在2006年11月1日卖出,颇似“一致行动人”。

但《意见书》中仅认定数码网络监事李小虎一次性买入和卖出数码网络股票的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收回其违法所得。对于深圳友缘监事李珊、盐湖集团监事雒国生配偶徐红、盐湖集团副总经理汪贵元配偶马贞敏、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总裁刘德树配偶范海燕的行为,树人律师事务所虽然确认,彼时数码网络正在与包括盐湖集团在内的多家公司进行过广泛接触,但重组情况公司已经对外公告,“不存在利用内幕信息”。

知情人士透露,2006年12月,了解重组事宜的任淮秀重仓S*ST、数码的情况在某个小圈子内“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3月18日,青海证监局人士表示,ST盐湖出现的内幕交易说法已引起该局重视,但稽查处3位工作人员均出差在外,回来后将会进一步了解情况,“若情况属实,将上报中国证监会。”P16-18

序言

2008年是个不寻常的年份。在这样的年份,我想不出来,还有什么比当一名记者、做一份媒体更好的职业。见证、记录、传播、表达,我们用这种方式跟随时间,推动时代的车轮。

这一年,《新京报》的记者跟随首批救援人员,徒步进入映秀镇,成为汶川地震发生后最早进入震中的媒体。记者吕宗恕一边哭一边用断断续续的电话口述报道,他把口袋里的巧克力全部给了受灾的孩子。

这一年,《新京报》的记者陈杰、崔木杨在绵竹三江村用卫星电话发回求救信息,通过编辑部联络救援指挥部派出直升机,终于赶在山崩前的最后一刻,与空降兵部队的战士一道救出全村56口老老少少。直升机到达前,坚持守护村民的战士们写下了遗书,记者细心存放好数码相机的存储卡……

这一年,《新京报》发表评论,第一个在媒体上呼吁为汶川地震遇难者降半旗。评论刊发两天后,中央宣布设立“举国哀悼日”,国旗首次为平民而降。

这一年,《新京报》人在举国哀悼目的30小时内,完成了32版特刊《逝者》的采访、编辑、设计和出版。这是全中国媒体中绝无仅有的特刊,记录数十名普普通通遇难者的故事,因为我们相信:每一个死难者都有自己的名字,每一个平凡的灵魂都有伟大的光芒。

这一年,《新京报》记者郭铁流在灾区医院拍下了因地震失去一条腿的李月,她抱着芭比娃娃躺在病床上,剩下的那条腿又细又长,绷直的脚背仿佛保持着芭蕾的姿势。这是“芭蕾女孩”最早的一张照片。几个月后,李月将这个优美的舞姿带到了残奥会的开幕式上。

这一年,《新京报》像所有媒体一样全程记录北京奥运会,与众不同地为读者奉上了系列服务手册:奥运门票手册、奥运观战指南、文化活动手册、北京吃喝玩乐指南。《新京报》不仅仅报道新闻、传递观点,新京报也是实用的。

这一年,《新京报》花了365天时间回顾改革开放30年,每天两个版、每天一件事,取名“日志中国”。以新闻的方式回望历史、观照当下,平均年龄不满30岁的记者编辑们完成了创刊以来最大规模的策划报道,也经历了走向成熟的洗礼。

这一年,《新京报》刊发核心报道《上访者的“精神病院”》,首次揭开山东新泰将上访者强送精神病院关押治疗的骇人黑幕。记者在调查中,为每一个涉及到的当事人都留下了采访录音、证据材料。当报社因为该报道面临巨大压力与质疑的时候,事实真相成为最有用的“保护伞”。

这一年,《新京报》5岁了……

自2007年开始,《新京报》每年都进行“年度新闻报道奖”的评选,我们参照了普利策奖的奖项设置,以《新京报》的办报理念和价值观作为评奖标准,邀请高校传媒学院的知名教授参与评委会,每年从四五百篇参选作品中挑选17件金奖作品和若干优秀奖作品予以表彰,并且像奥斯卡颁奖典礼一样举办盛大的颁奖仪式。获奖的记者编辑如明星一般走上舞台接受鲜花和礼赞,他们欢笑、流泪、拥抱、感谢、谦虚、讲述、唠叨——这是《新京报》人最重要的时刻。

我总想找到一种准确的方式来表达对这个时刻、这些报道、这张报纸、这么多同事的感受,直到最近听到一个故事。

我的一位中学校友现在美国研究生物学,回国探亲时很高兴地告诉自己的老师:再有十三四年他将完成一个研究项目,这个项目有助于攻克红斑狼疮。老师问他:“你的研究对攻克红斑狼疮起决定性作用?”他回答:“大概是百分之一的作用。但全世界大约有5万5千个科学家都在研究攻克红斑狼疮的办法,相信再有七八十年,人类一定能够彻底战胜红斑狼疮。”老师听后,“老泪纵横”……  这是我的中学语文老师王栋生讲给我听的故事。我想,这正是我要表达的——理想的力量让我们坚持和前行。

我们每一个人在《新京报》工作的时间都是有限的,甚至做新闻的职业生涯也是有限的,但这不妨碍《新京报》人拥有“办百年大报”的理想,不妨碍我们拥有“无限逼近事实、最大限度讲真话”的理想。一年一次的舞台荣光不是理想,理想是具体但远大的志向,是充满寂寞、重复、艰辛、痛苦、无奈、失败甚至绝望的过程。

为了记下这份荣光,我们从2008年开始,把每一年的新闻报道奖作品汇集成册。如果一年可以算作一步的话,每一本报道集就是一个脚印。2008年已经远去,我有幸为2008年补个序,只想说:路还很长,一步一个脚印就是通往未来的希望。

王跃春(《新京报》执行总编辑)

2010年10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8 22: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