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诗人在改变当代诗歌的面貌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关于当代诗歌的新的问题。他们的写作会让我们重新反思当代诗歌的起点问题,也会促使我们考量不同的诗歌路径的问题。此外,对当代诗歌的代际关系,他们的写作提供了新的不同以往的挑战。这套诗系,或许能让人们从更多的侧面了解70后诗人是如何出牌的。马累的《70后印象诗系·纸上的安静》便是此书系之一,他的诗歌中充满着感恩和对悲苦命运的释怀。
《70后印象诗系·纸上的安静》的作者是马累。
《70后印象诗系·纸上的安静》共收录了作者150多篇诗歌,作者关注着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却都能从中找到“安静”的力量。
在鲁中平原,楼一村、猪龙河、五一桥、状元胡同…··这些类似胎记的地名,正是诗人马累记忆的源泉。源初的记忆一旦打开,一种纯正、温良的声音就会在暮色降临时响起。马累不停地弯腰,这绝非做秀,而是他唤醒词语必经的仪式。
--格式(诗人)
他的写作是安静的。他所有的诗歌似乎都在不断地提醒大家,从尘嚣中摆脱并尽快安静下来。"安静"看起来是一个很普通的词,但却显示着一个诗人的美学追求和写作境界。不是每一个写作者都能够领悟到"安静"在现在这样一个喧嚣年代里的意义,它其实是意味着一个诗人的操守,他的德行,他面对世界的态度。而这样的态度本身就会成就-个人,不仅仅是他的生活更有他的需要一诗歌。
--马知遥(诗人)
马累是-个对平民生活感情深湛的诗人,在他的诗歌里,我们能读到一种对生活的感恩,对悲苦命运的释怀。他更多的关注着身边不同人的境遇,不同的存在方式,不同的伤痕和欢乐,并努力将自己也加入到这些为生存奔忙,为精神诉求的人当中去,使自己的诗歌更开阔、更具有责任感。
--孙磊(诗人)
大地是他的故乡,是他唯一亘古不变的家园。大地似乎承担着马累秘密信仰祭台的作用,这是一个多么大而无当的祭台啊……他走在上面,他的灵魂深埋在其中,他的爱与限与土地融合生成了寂静宽阔的心灵之河。
--育邦(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