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男孩,非常聪明,学习成绩也很好,只是因为后来结交了一些不好的朋友,所以学会了偷窃,甚至发展到偷抢超市,结果被拘留了。后来,尽管孩子获得了释放,但是,却被学校开除了。
所有的人,包括孩子的爸爸都放弃了这个孩子,妈妈伤心到了极点,但是,她没有放弃孩子,她相信自己有能力挽救孩子。
妈妈几乎跑遍了整个城市,才给孩子联系到一家愿意接收他的学校。可是,孩子却不愿去,他宁愿与他以前的朋友玩,宁愿和以前一样生活。
妈妈没有训斥孩子,也没有揭旧伤疤,说孩子以前的不是,而是给孩子出了下面一道题。
“有3个候选人,他们分别是:
A.笃信巫医,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
B.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中午才起床,每晚都要喝大约1公斤的白兰地,而且曾经有过吸食鸦片的记录;
C.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习惯,热爱艺术,偶尔喝点酒,年轻时从未做过违法的事。”
妈妈的两个问题是:
“如果我告诉你,在这3个人中,有一位会成为众人敬仰的伟人,你认为会是谁?”
“猜想一下,这3个人将来各自会有什么样的命运?”
对于第一个问题,孩子选择了C。
对于第二个问题,孩子这样回答:A和B将来的命运肯定不妙,要么成为罪犯,要么也是个废物。而C一定会成为一个社会精英。
妈妈把答案给孩子看,孩子看后吃了一惊。
“孩子,你的答案是错的。你的结论只符合一般的判断,这3个人其实是二战时期的著名人物:A是富兰克林·罗斯福,他身残志坚,连任4届美国总统;B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而C的名字是希特勒,一个嗜血如命,杀害无数无辜生命,最后不得善终的法西斯头子。”
孩子呆呆地看着妈妈,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妈妈摸着孩子的脸说:“孩子,你的人生之路才刚刚开始,以往的过错只能代表过去,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现在和将来。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就算伟人也会有过错。从现在开始,忘记过去,努力做你想做的事情,你终会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妈妈的话,改变了孩子的生活态度。他高高兴兴地去上学,并且认真学习,过去的事情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后来,这个孩子成了华尔街最年轻的基金经理人,他说:“是妈妈让我觉醒,给了我重新开始的自信。”
这位妈妈并没有像一般家长那样,总盯着孩子的过去,揭孩子的旧伤疤,而是让孩子明白:过去并不重要,无论你过去犯了多大的错误,你仍还有机会把握现在和将来。正是这种鼓励,让孩子重新找回了自信。
所以,在任何情况下,父母都不要让孩子当众出丑,特别是不能在别人的面前揭孩子的“伤疤”。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说过:“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于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更会小心地去维持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是你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也就没有了,他们愈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了打击,则他们设法维持别人的好评的心思也就愈加淡薄。”实际情况正如洛克所述,孩子如若被父母当众出丑,甚至被揭开心灵上的“伤疤”,那么孩子自尊、自爱的心理防线就会被击溃,甚至会产生以丑为美的异常心理。
可见,父母要想鼓励孩子,就要摈弃对孩子的偏见,不要总是揭孩子的旧伤疤,而是要与孩子做好双向沟通。
让孩子倾诉,父母坐下来听
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他们中的很多人不再愿意向父母倾诉自己的内心世界。然而正是因为这样,父母一定要多给孩子倾诉的机会,想方设法诱导孩子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向父母吐露内心的秘密。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父母可以这样开始:“现在我们关上房门,我是你的一个大朋友,不是父亲(母亲),我会开导你,会指导你,但是我们的谈话在出门以后会终止,永远成为我们的秘密。”
当孩子放下心理防线之后,家长要说到做到,并且在谈话的过程中,要始终铭记,孩子并不需要父母的教训,他要的是倾诉对象和有意义的指导。仔细倾听孩子的心声,有时胜过千言万语。因此,父母应该多给孩子一些倾诉的机会。
不要总是紧盯住孩子的过去不放
无论孩子以前是什么样子,只要父母在与孩子的沟通中让孩子明白,过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把握现在与未来。要让孩子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自身的努力和勤奋上,力争今后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多看到孩子进步的一面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天天都会有进步,只要父母把目光从紧盯“孩子的不足”之处移开,就能看到阳光的一面,这一转变对孩子来说很重要,会让他感到家庭的温暖。
P01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