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文学传世经典”每一册的书名由著名书法家顾亚龙、张仲亭题写,并保留了书法中的繁体字;丛书名的设计上,采用篆刻这一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与两位书法家的书写书名互相辉映,希望读者畅游文学经典时,既能体会中国的书画之美,也能感受到母语的文字之美。
许地山著的《落花生》是其中一册,收录了一个经典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落花生/中国儿童文学传世经典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许地山 |
出版社 | 济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儿童文学传世经典”每一册的书名由著名书法家顾亚龙、张仲亭题写,并保留了书法中的繁体字;丛书名的设计上,采用篆刻这一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与两位书法家的书写书名互相辉映,希望读者畅游文学经典时,既能体会中国的书画之美,也能感受到母语的文字之美。 许地山著的《落花生》是其中一册,收录了一个经典故事。 内容推荐 许地山著的《落花生》讲述了: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目录 散文 蝉 蛇 笑 愿 山响 蜜蜂和农人 爱的痛苦 信仰的哀伤 你为什么不来 梨花 难解决的问题 暾将出兮东方 万物之母 春的林野 银翎的使命 花香雾气中的梦 美的牢狱 补破衣的老妇人 光的死 再会 桥边 荼蘼 头发 疲倦的母亲 我想 乡曲的狂言 生 公理战胜 面具 别话 爱流汐涨 落花生 造成伟大民族的条件 英雄造时势与时势造英雄 青年节对青年讲话 小说 黄昏后 缀网功蛛 街头巷尾之伦理 春桃 危巢坠简 萤灯 桃金娘 敬悼许地山先生 试读章节 在这经过离乱的村里,荒屋破篱之间,每日只有几缕零零落落的炊烟冒上来;那人口的稀少可想而知。你一进到无论哪个村里,最喜欢遇见的,是不是村童在阡陌间或园圃中跳来跳去;或走在你前头,或随着你步后模仿你的行动?村里若没有孩子们,就不成村落了。在这经过离乱的村里,不但没有孩子,而且有(人)向你要求孩子! 这里住着一个不满三十岁的寡妇,一见人来,便要求,说: “善心善行的人,求你对那位总爷说,把我的儿子给还回。那穿虎纹衣服、戴虎儿帽的便是我的儿子。” 他的儿子被乱兵杀死已经多年了。她从不会忘记:总爷把无情的剑拔出来的时候,那穿虎纹衣服的可怜儿还用双手招着,要她搂抱。她要跑去接的时候,她的精神已和黄昏的霞光一同麻痹而熟睡了。唉,最惨的事岂不是人把寡妇怀里的独生子夺过去,且在她面前害死吗?要她在醒后把这事完全藏在她记忆的多宝箱里,可以说,比剖芥子来藏须弥还难。 她的屋里排列了许多零碎的东西;当时她儿子玩过的小囝也在其中。在黄昏时候,她每把各样东西抱在怀里说:“我的儿,母亲岂有不救你,不保护你的?你现在在我怀里咧。不要作声,看一会人来又把你夺去。”可是一过了黄昏,她就立刻醒悟过来,知道那所抱的不是她的儿子。 那天,她又出来找她的。月的光明蒙着她,使她在不知不觉间进入村后的山里。那座山,就是白天也少有人敢进去,何况在盛夏的夜间,杂草把樵人的小径封得那么严!她一点也不害怕,攀着小树,缘着茑萝,慢慢地上去。 她坐在一块大石上歇息,无意中给她听见了一两声的儿啼。她不及判别,便说:“我的儿,你藏在这里么?我来了,不要哭啦。” 她从大石下来,随着声音的来处,爬人石下一个洞里。但是里面一点东西也没有。她很疲乏,不能再爬出来,就在洞里睡了一夜。 第二天早晨,她醒时,心神还是非常恍惚。她坐在石上,耳边还留着昨晚上的儿啼声。这当然更要动她的心,所以那方从霭云被里钻出来的朝阳无力把她脸上和鼻端的珠露晒干了。她在瞻顾中,才看出对面山岩上坐着一个穿虎纹衣服的孩子。可是她看错了!那边坐着的,是一只虎子;它的声音从那边送来很像儿啼。她立即离开所坐的地方,不管当中所隔的谷有多么深,尽管攀缘着,向那边去。不幸早露未干,所依附的都很湿滑,一失手,就把她溜到谷底。 她昏了许久才醒回来。小伤总免不了,却还能够走动。她爬着,看见身边暴露了一副小骷髅。“我的儿,你方才不是还在山上哭着么?怎么你母亲来得迟一点,你就变成这样?”她把骷髅抱住,说:“呀,我的苦命儿,我怎能把你医治呢?”悲苦尽管悲苦,然而,自她丢了孩子以后,不能不算这是她第一次的安慰。 从早晨直到黄昏,她就坐在那里,不但不觉得饿,连水也没喝过。零星几点,已悬在天空,那天就在她的安慰中过去了。 她忽想起幼年时代,人家告诉她的神话,就立起来说:“我的儿,我抱你上山顶,先为你摘两颗星星下来,嵌入你的眼眶,教你看得见;然后给你找香象的皮肉来补你的身体。可是你不要再哭,恐怕给人听见,又把你夺过去。” “镦姑,敬姑。”找她的人们在满山中这样叫了好几声,也没有一点影响。 “也许她被那只老虎吃了。” “不,不对。前晚那只老虎是跑下来捕云哥圈里的牛犊被打死的。如果那东西把敬姑吃了,决不再下山来赴死。我们再进深一点找罢。” 唉,他们的工夫白费了!纵然找着她,若是她还没有把星星抓在手里,她心里怎能平安,怎能随着他们回来?P25-27 序言 这是一套别开生面的书系,这是一套与众不同的书系。这是一套品种丰富、色彩斑斓的书系。 精选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作家的代表作,凝聚成“中国儿童文学传世经典”系列,这是一个色彩缤纷的文学世界,是一代代中国孩子童年时代最美好的阅读记忆。我们怀着心中的一份敬畏,一份使命,希望将这些经受住一次次严格的检验和磨洗之后的作品流传下来,为此,我社召开了数次研讨会,讨论如何把这些经典的作品用“当代精神”呈现出来。 在会上有作家提出“既然是中国儿童文学传世经典,就应该做出原汁原味的中国风”。对,“中国风”就是我们的“当代精神”,任何时代背景下的作家,都在努力传达各自所处时代的“时代精神”,就是这种坚持,才让这些作品充满了温暖。于是我们秉承这份美好,坚定了做“中国风”的理念。 首先,我们精选了十六位名家的代表作,并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优中选优,为读者奉上第一辑的书目。 第二,在多次会议讨论、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该_丛书的制作、出版等一切工作围绕中国元素的思路。 第三,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在图书的插图上,邀请了国内著名的青年国画家刘庆国、孙大勇、王丹丹为图书绘制插图。插图力求还原文字本身的面貌,并赋予读者新的想象空间。 第四,为了让每一册图书的书名别具一格,我们邀请了著名书法家顾亚龙、张仲亭两位先生题写,并且保留了中国书法中的繁体,让读者领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最具有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 第五,在丛书名的设计上,我们选择篆刻这一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使其与两位先生书写的书名互相辉映,折射出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和巨大的魅力。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我们没有邀请专家推荐,没有邀请名师点评,经典的作品,无需过多的解读,呈现出作品最初的风貌,一切交给读者来审视和理解。 希望读者畅游于文学经典之中时,不仅能体会到中国的书画之美,也能感受到母语的文字之美。这是我们的初衷,也是我们想要奉献给读者的。 2015年12月 后记 地山是我的最好的朋友。以他的对种种学问好知喜问的态度,以他的对生活各方面感到的趣味,以他的对朋友的提携辅导的热诚,以他的对金钱利益的淡薄,他绝不像个短寿的人。每逢我看见他的笑脸,握住他的柔软而戴着一个翡翠戒指的手,或听到他滔滔不断地讲说学问或故事的时候,我总会感到他必能活到八九十岁,而且相信若活到八九十岁,他必定还能像年轻的时候那样有说有笑,还能那样说干什么就干什么,永不驳回朋友的要求,或给朋友一点难堪。地山竟自会死了——才将快到五十的边儿上吧。 他是我的好友。可是,我对于他的身世知道的并不十分详细。不错,他确是告诉过我许多关于他自己的事情;可是,大部分都被我忘掉了。一来是我的记性不好;二来是当我初次看见他的时候,我就觉得“这是个朋友”,不必细问他什么;即使他原来是个强盗,我也只看他可爱;我只知道面前是个可爱的人,就是一点也不晓得他的历史,也没有任何关系!况且,我还深信他会活到八九十岁呢。让他讲那些有趣的故事吧,让他说些对种种学术的心得与研究方法吧;至于他自己的历史,忙什么呢?等他老年的时候再说给我听,也还不迟啊! 可是,他已经死了! 我知道他是福建人。他的父亲做过台湾的知府——说不定他就生在台湾。他有一位舅父,是个很有才而后来作了不十分规矩的和尚的。由这位舅父,他大概自幼就接近了佛说,读过不少的佛经。还许因为这位舅父的关系,他曾在仰光一带住过,给了他不少后来写小说的资料。他的妻早已死去,留下一个小女孩。他手上的翡翠戒指就是为纪念他的亡妻的。从英国回到北平,他续了弦。这位太太姓周,我曾在北平和青岛见到过。 以上这一点:事实恐怕还有说得不十分正确的地方,我的记性实在太坏了!记得我到牛津去访他的时候,他告诉了我为什么老戴着那个翡翠戒指;同时,他说了许许多多关于他的舅父的事。是的,清清楚楚的我记得他由述说这位舅父而谈到禅宗的长短,因为他老人家便是禅宗的和尚。可是,除了这一点,我把好些极有趣的事全忘得一干二净;后悔没把它们都笔记下来! 我认识地山,是在二十年前了。那时候,我的工作不多,所以常到一个教会去帮忙,做些“社会服务”的事情。地山不但常到那里去,而且有时候住在那里,因此我认识了他。我呢,只是个中学毕业生,什么学识也没有。可是地山在那时候已经在燕大毕业而留校教书,大家都说他是个很有学问的青年。初一认识他,我几乎不敢希望能与他为友,他是有学问的人哪!可是,他有学问而没有架子,他爱说笑话,粗的雅的都有;他同我去吃八个铜板十只的水饺,一边吃一边说,不一定说什么,但总说得有趣。我不再怕他了。虽然不晓得他有多大的学问,可是的确知道他是个极天真可爱的人了。一来二去,我试着不去问他一些书本上的事;我生怕他不肯告诉我,因为我知道有些学者是有这样脾气的:他可以和你交往,不管你是怎样的人;但是一提到学问,他就不肯开口了,不是他不肯把学问白白送给人,便是不屑于与一个没学问的人谈学问——他的神态表示出来,跟你来往已是降格相从,至于学问之事,哈哈……但是,地山绝对不是这样的人。他愿意把他所知道的告诉人,正如同他愿给人讲故事。他不因为我向他请教而轻视我,而且也并不板起面孔表示他有学问。和谈笑话似的,他知道什么便告诉我什么,没有矜持,没有厌倦,教我佩服他的学识,而仍认他为好友。学问并没有毁坏了他的为人,像那些气焰千丈的“学者”那样,他对我如此,对别人也如此;在认识他的人中,我没有听到过背地里指摘他,说他不够个朋友的。 …… 不但亲戚朋友能影响他,就是不相识而偶然接触的人也能临时地左右他。有一次,我在“家”里,他到伦敦城里去干些什么。日落时,他回来了,进门便笑,而且不住地摸他的刚刚刮过的脸。我莫名其妙。他又笑了一阵。“教理发匠挣去两镑多!”我吃了一惊。那时候,在伦敦理发普通是八个便士,理发带刮脸也不过是一个先令,“怎能花两镑多呢?”原来是理发匠问他什么,他便答应什么,于是用香油香水洗了头,电气刮了脸,还不得用两镑多么?他绝想不起那样打扮自己,但是理发匠的钱罐是不能驳回的! 自从他到香港大学任事,我们没有会过面,也没有通过信;我知道他不喜欢写信,所以也就不写给他。抗战后,为了香港文协分会的事,我不能不写信给他了,仍然没有回信。可是,我准知道,信虽没来,事情可是必定办了。果然,从分会的报告和友人的函件中,我晓得了他是极热心会务的一员。我不能希望他按时回答我的信,可是我深信他必对分会卖力气,他是个极随便而又极不随便的人,我知道。 我自己没有学问,不能妥切地道出地山在学术上的成就何如。我只知道,他极用功,读书很多,这就值得钦佩,值得效法。对文艺,我没有什么高明的见解,所以不敢批评地山的作品。但是我晓得,他向来没有争过稿费,或恶意地批评过谁。这一点,不但使他能在香港文协分会以老大哥的身份德望去推动会务,而且在全国文艺界的团结上也有重大的作用。 是的,地山的死是学术界文艺界的极重大的损失!至于谈到他与我私人的关系,我只有落泪了;他既是我的“师”,又是我的好友! 啊,地山!你记得给我开的那张“佛学入门必读书”的单子吗?你用功,也希望我用功;可是那张单子上前六十几部书,到如今我一部也没有读啊! 你记得给我打电报,叫我到济南车站去接周校长吗?多么有趣的电报啊!知道我不认识她,所以你教她穿了黑色旗袍,而电文是:“×日×时到站接黑衫女”!当我和妻接到黑衫女的时候,我们都笑得闭不上口啊。朋友,你托友好做一件事,都是那样有风趣啊!啊,昔日的趣事都变成今日的泪源。你怎可以死呢! 不能再往下写了…… (原载一九四一年八月十七日《大公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