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古代画家那些事儿/轻松读艺术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韩莹莹//马贇
出版社 河南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顾恺之的贡献不只体现在绘画作品上,他的绘画理论流传至今,尤为可贵。在其三本绘画理论书籍《画论》《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中提出了“以形写神”“尽在阿堵中”的传神理论。顾恺之学画师从卫协,最善于人物画。他的画作具有独特的风格,因此被称为“顾家样”,所画人物清瘦俊秀,这就是所谓的“秀骨清相”,这副模样就是他特有的“春蚕吐丝”般流畅延绵的线条所带来的效果。

唐代张彦远在他的《历代名画记》中说道:“晋之顾,宋之陆,梁之张,首尾完全,为稀世珍宝,皆不可论价”“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谢安认为顾恺之的人物画是前无古人的。通过后世对顾恺之的评价也可以看出,他的艺术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同时,他的艺术成就也体现了东晋时期中国绘画的最高水平。

张彦远在《论顾陆张吴用笔》中写道:“顾恺之之迹紧劲连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雷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其笔法如“春蚕吐丝”,紧劲有力,轻盈流畅,遒劲爽利,称为“铁线描”,造型布局六法俱全,运思精微,襟灵莫测。作品《女史箴图》用笔最大的特点是线条圆而转、细而匀,没有方折。由于六朝时期是以篆书为主,受其影响,顾恺之在绘画上没有用刚硬的线条,线条本身也没有粗细变化,人们认为这种线条很高古,所以称之为“高古游丝描”。

顾恺之的风格之所以那么突出,都源于他的用笔。魏晋是以瘦为美的时期,所以“秀骨清相”在当时的人物造型中被广泛表现和崇拜。“骨”在人物造型上是和人物的“神”相连的,只有“骨”到了才能体现出“神”。顾恺之的运笔连绵不绝,对于线条力度的把握很均匀。“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中的“意”便是说人物风骨这层含义。顾恺之对用笔的独到理解可以说是奠定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

《女史箴图》是根据西晋诗人张华的赋所创作的。全画一共九段,每一段都是一个古代宫廷女人的传奇故事,这传奇故事其实也就是为了宣扬社会道德规范所画的“好人好事”,说到底还是为统治阶级的政治服务的。在每段画前面,顾恺之都亲自抄上张华的一段赋,可谓是图文并茂的“政治宣传册”。画后有顾恺之自己的签字,这大概是最早有画家签名的一幅画了吧。原作上的印章和题跋也值得一提,上面盖满了从公元8世纪起,历代收藏家的印章,后面还有金章宗和清乾隆皇帝以及其他人的题跋,更有趣的是,那自恋的乾隆皇帝亲自在画上画了一束兰花。

《女史箴图》拥有“异于常画”的传奇命运,过程相当坎坷。在清光绪二十六年,也就是1900年,《女史箴图》被八国联军掠走,1903年,被大英博物馆收藏,其间,丢失了前两段。大英博物馆在对此画进行修复的时候请的是日本人,日本的中国画修复技术不达标,才导致现在的《女史箴图》只能一直摊开着。此画现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

《洛神赋图》是根据曹植的《洛神赋》创作的。画中,曹植和随从在岸上深情遥望着水上飘逸窈窕的洛神,在洛神周围的神兽衬托得洛神更加娇艳。赋中描写的是一段凄惨的爱情故事。话说有一位姓甄的女子,她是袁绍之子袁熙的妃子,在官渡之战后,被曹操俘虏,本来曹操是想自己独占这位闻名已久的大美女,可谁知曹丕先其_:步,曹操虽然很生气,但是他还是理智的,再怎么着,也不能因为一个女人而杀了自己儿子吧,便顺水推舟地把甄氏许给了曹丕。事实上,曹植和这个甄氏也互有好感。婚后,曹丕也是有点儿介意甄氏与曹植的情愫,所以冷落她而宠幸郭后。不久,甄氏便被曹丕的另一位妃子设计陷害,被曹丕下令处死。曹丕又见曹植时,深感愧疚。曹丕也真是的,得到人家了就好好待她嘛,何必让她命丧黄泉,这真是印证了那句“红颜薄命”。曹丕把甄氏生前用的金缕玉带枕送给曹植,曹植伤心欲绝,整日睹物思人。一次,他在回封地东潘时经过洛水,夜里枕着甄氏的枕头睡觉,梦见了甄氏来找他,一觉醒来的他在这悲喜交加的心情下,创作出了《洛神赋》。《洛神赋》原本叫《感甄赋》,是甄氏的儿子感觉这名字太露骨了,遂改为《洛神赋》。再后来,顾恺之就将这段凄惨故事搬到了绘画上。

作为赋,它言辞瑰丽,动情动心,人神相恋悲戚难断;作为画,画面中的人物生动,飘飘欲仙,如痴如醉,哀伤席卷画卷。P6-8

目录

序言

“绘”当凌绝顶

顾恺之(约348年-409年)

不“痴”不艺术

展子虔(550年-604年)

丹青妙手

阎立本(601年-673年)

丹青神化,冠绝古今

吴道子(680年-759年)

仙风道骨在人问

关仝(约907年-960年)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顾闳巾(约910年-980年)

一夜宴尽厌一生

范宽(约950年-1031年)

古令绝笔也

郭熙(1023年-1085年)

今世之独绝

张择端(1085年-1145年)

稀世珍品后的无闻者

夏圭(生卒年不详)

夏半边的半壁江山

马远(1190年-1279年)

“一角”绝境的浅吟

赵孟頫(1254年-1322年)

独自呐喊的遗民

黄公望(1269年-1354年)

“晚来风急”

倪瓒(1301年-1374年)

宁做洁癖狂,不为宦海鬼

沈周(1427年-1509年)

看破世俗我自在

唐寅(1470年-1523年)

风流才子且风流

董其昌(1555年-1636年)

一切尽在笔筌问

朱耷(1626-1705年)

疯癫不只是外表,还是一种艺术态度

石涛(1630年-1724年)

瓜苦不过瞬间

郑板桥(1693年-1765年)

咬得住青山,做得起翠竹

序言

纵观中国绘画史上那些数不清的画家,有多少能够被人记起,而那些被记起的画家,他们的辛酸又有多少人知晓?该书列举的二十位古代画家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担得起“‘绘’当凌绝顶”这五个字。有那么多同样优秀的画家,为什么选了这几个呢?缘于他们都曾有过难以言语的艰辛,并大方接受后继续挺直腰板挥洒笔墨。也有许多画家同他们一样,但是没有被著录在此书中。不是把他们遗忘了,而是由于种种原因不得已放下他们。世上只存在三件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和上天的事,他人的事我们管不到,上天的事违背不了,只有做好自己的事才是最重要的。他们早有意识,像是默契一样,在绘画中寻求一生的酣畅淋漓。

画家的最终成就或许不只体现在绘画技巧上,工匠也能拥有娴熟高超的画技,但是他们始终没有脱离工匠这个“匠”字,为了画画而画画是一种循规蹈矩恶性循环。画家的每一件作品也不是凭空出世的,其间饱含的思想、感悟、情愫、人生阅历等精神层面对画作的赋予,是一幅画的灵魂,也是画家的灵魂。

在写此书之前,对于这些画家的了解还只是停留在他们的艺术成就上;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深入接触,才算真正明了,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成就。喜欢一个人,就是在那一瞬间,或许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爱他,就是要接受他的全部,就像董其昌,喜欢他的人都能够接受他在品格上的缺陷,能做到了解他的缺点后还一如既往地追随他,这就是真正的喜欢。

虽身处当下这个快速而又有些无情的世界,但那些资料中透出的温婉,终究还是占据了整个心灵,或许是那古籍的墨香,或许是那人物命运的多舛,都铭刻在心难以忘却。平淡的语句带来的震撼足以激活原本几近枯萎的灵魂。

这群人有“读万卷书”的涵养,有“行万里路”的阅历。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画法与诗文相通,必有书卷气而后可以言画。”在这里,读书修养变成了作画的先决条件,这二十位饱读诗书的画家将一身书香气息灌注在画作上,人生经历对于他们的创作思维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了‘  像古人那样全身心投入到自然山水的闲情现代人怕是没有了,我们只能每逢节假日那短暂的几天去山水间感受自然之灵气,这对现代人来说已经足够了。在种种牵绊的烦心中,漫步于自然,以草地为床,以鸟呜为乐,以露气为被,就这样闭着眼冥想着,所有不快与哀愁统统不再。

为众人熟知的唐寅唐伯虎,他不论是对爱情还是绘画都保持那一份沁人心脾的执着。对艺术的追求就像是对爱情一样,虽然不是每一份付出都有回报,但至少存在这个世界问,认识了绘画,了解了绘画,就已足够。我们没有朱耷、唐寅那些画家那般凄惨颠簸的命运,也没有倪瓒、石涛他们那样清逸脱俗的思想,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可以从作品中了解他们的感受,探寻他们的悲伤。说不上感同身受,却足以在心中掀起层层波澜。曾经幻想,有没有一个画家的作品能将人感动到哭泣?这一点,对于音乐、电影来说不算什么难事,但对于绘画,特别是中国画,能像利剑一样直人人心,是多么难得啊!

看一幅作品的同时也需要了解作者的生平,这样不会苍白无力,不会毫无头绪地迷失在那笔触中。我们需要了解这些被渐渐淡忘的古代画家,看现在,愿意了解他们的除了是专业所需,再就是兴趣爱好。星辰该如此陨落么?经过千百年时间的洗礼,留下来的曾经的辉煌怎么就这么默默无闻,只等懂它们的人出现,再现当年容姿。“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是否那些早已作古的画家和那些传世至今的画作都在发问:深爱我的那个人,真正懂我的那个人,为什么来得这样迟?可终究,还是来了。

写这本书不为别的,只因需要,是读者,是作者,或是那些作品,还是那些想深埋每个人心中的孤寂灵魂。不论是人还是物,皆有其存在的意义,衡量他的价值与否,跟“有”无关,这个“有”便是除精神层面以外的可以用物质衡量一切的。虽说董其昌的品行不怎么样,但不得不承认,他在绘画和绘画理论上,极少有人与其比肩,这里没有偏颇,没有高低。

真心希望,读者们在阅读这本书时,能够感受到画家那些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这些带来的不只是视觉上的满足,更多的是经历、感悟之后的充实和兴奋,并能从他们的作品中感受到那么一丝舒适。这里没有世界的喧嚣,没有社会的混杂,也没有身边人带来的不幸福。这本书虽厚不盈寸,却装载了二十位古代顶级画家的人生,这是厚重的。本书能够带给各位读者的除了对绘画和画家的了解,也能使读者在阅读时深思这个喧杂的世界。绚烂背后尽是伤悲,但是他们不需要同情,他们要的是坚强躯壳下那永不会变的孤傲灵魂。信念在,躯体不在又如何?

编写这本书时深感压力重重,我们努力将这些画家的事迹、画作整理得足够详细,但是我们深知书中还有很多缺点,不足之处,还望读者朋友见谅,为此,我们殷切希望方家给予批评指教。

内容推荐

《古代画家那些事儿》(作者韩莹莹、马贇)精选中国历代具有代表性的20位画家,这20位历代画家在绘画艺术上有相当高的造诣,《古代画家那些事儿》用现代语言,客观评述了他们在绘画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和逸闻趣事,文字犀利幽默,引人入胜,具有可读性。能使广大读者从新的角度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国绘画艺术。

编辑推荐

顾恺之;吴道子;范宽;夏圭;唐寅;朱耷;黄公望;郑板桥;赵孟頫;关仝;阎立本……《古代画家那些事儿》(作者韩莹莹、马贇)精选中国历代具有代表性的20位画家,用现代语言,客观评述了他们在绘画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和逸闻趣事,文字犀利幽默,引人入胜,具有可读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3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