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叶欣,过去,曾经有4条鲜活的生命结束在我的手上,她们身体最引以为傲的部分都组合在了我的身上。我曾经因此而恐惧、绝望,在经历了漫长的煎熬之后,我终于可以用死亡来结束一切的罪恶。每当我看到镜子中的自己,我都在怀疑,到底,我是那个手上沾满鲜血的凶手,还是想方设法去追查凶手的人。
萧维洛老师拯救了我,让我可以用维拉的身份继续活下去。在这个凤凰涅槃的过程中,我看到了更多像我这样的人:他们疯狂、错乱、像恶魔般可怕,他们也像孩童般无辜。在离开林邈的3年时间里,我走访了很多监狱、心理诊所和精神病院,研究了无数心理扭曲的患者,他们之中有重刑犯,也有精神病患者。我想,我已经成为犯罪心理画像领域里的资深一员了。
下个月,我将回到中国,与萧维洛老师一起筹建“行为画像”研究所。犯罪心理学、司法精神病学、法医学、法证学和统计学等各个领域里的翘楚也将齐聚于此。
我知道,萧维洛老师为什么会给我一次逃脱死亡的机会,因为不会再有人像我一样,兼具连环杀手和心理专家的双重身份,也不会像我一样,那么深知连环杀手的内心世界。但我,必须挥别我的过去,所以,请忘记我叫作“叶欣”的那个身份,因为现在的我,是犯罪心理画像研究员维拉。
Chapter 1 访问杀人魔窟
我看到一个人,他在一个长桌上切割着一个女人的尸体,一刀一刀……鲜血从桌沿边一滴一滴流淌下来。他动作娴熟、从容不迫,后来,他还把女人的头割下来,放在一个烧开了水的锅里煮……我看不清他的脸,我甚至也不能确认他是男人,还是女人。他旁边,还有另外一个女人,那女人正一笔一笔地画着男人切割尸体的过程。
我突然从睡梦中醒来,满脸冷汗,我喝了一杯白水,平复了一下自己的思绪。我知道刚才的情景都是梦境,我也知道那梦境和我调查的事情有关,可我,还是忍不住,在深夜,因为身处这个“怨念之城”而觉得恐惧。
事情还要从一个星期前开始说起——
10月,即将进入旱季的柬埔寨天气已经开始凉爽,在这个怡人的季节里,我来到了金边,进行我回国前的最后一次自由旅行。为什么选择来这个落后的城市?身边的人都很费解,因为,我要研究“怨念之城”给人带来的心理影响。
柬埔寨的S21博物馆,可以说是一个杀人魔窟。当年的执政党“红色高棉”在当政的4年时间里杀人无数,柬埔寨将近1/4的人口都在那4年里被杀掉。那时的金边,简直就是一个鲜血淋漓的城市。尤其是走在这座由学校改造成的监狱:S21集中营,我似乎都能嗅到扑鼻而来的血腥之气。 S21集中营里用骷髅砌成的柬埔寨地图让人心有余悸,但更可怕的还是那一面面用几百张照片做成的展示墙,真让人难以相信,照片上的那些人全都死了。我拿到了一本画册,其中,有个法国女子的照片吸引了我:很美丽的女子,却被酷刑折磨得不成人样。她先是被鞭打,然后被拔掉指甲,再用酒精浸泡伤口,下一步是在被倒吊之后将头浸入水里保持清醒,如此反复,最后被钢针吸脑髓而死。照片上的她,太美了,可是画着她受酷刑的油画却太残忍了。我仔细看了一下这个女子的名字,原来,她是从法国来的年轻画家朱莉。
“曾经有17000人丧生于此,尤其是国内外各个领域里的艺术家都难逃此劫。大家看到的油画就是当时被关押的艺术家在红色高棉的指令下画下的犯人遭受酷刑的油画。”导游小姐讲解着。
“导游小姐,很多人都说,金边是一个怨念之城,真的是这样吗?”我问道。其他游客也好奇地等待着答案。
“因为在红色高棉统治期间,这个国家差不多有200万人死于那场浩劫,柬埔寨迷信的人多,又确实发生了一些难以解释的怪异事情,所以才使得冤魂不散这样的说法深入人心。”导游小姐解释着。
而在我脑中挥之不去的,却是那个法国女子遭受酷刑时的油画,她那因恐惧而扭曲的面孔,在我的心里牢牢地定了格。我为什么要记住她呢?我的心里有点儿惶惑。
P3-5
好吧,我承认,我是一个喜欢研究疯子的人。尤其是那种疯狂地杀人并创造……与众不同的杀人模式和疯狂地钻研如何掩饰杀人行为的疯子们。我发现自己天生有一种对弱者的同情,我定义里的弱者是指那些不被世俗和大众所接受的人。比如心理变态者、精神病患者和连环杀手。
没有人是天生的犯罪者,某些人扭曲奇异的思维方式是在经历了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过往和遭遇之后才逐渐形成的。比如有的人,偶然一次无意中看到流血的小狗,那血液便会让他产生莫名的快感;比如有的人认定杀死一个人用来解闷的方式就如同跳了一个舞蹈,或者是吸了一根香烟……能用什么来解释这些异于常人的现象呢?后来学者们创造了心理学、精神病学和犯罪学,还有很多交叉的小学科,来研究那些有着奇异思维和行为模式的人。
劳伦的《变态心理学》让我明白了把人切割成两千多片的“切割狂魔”就是在切割的过程中获得了扭曲的快乐,迪金的《地理学的犯罪心理画像》让我明白了旅行杀人狂的杀人路线其实是和他的品位爱好十分相关,迈克尔的《剖析恶魔》让我明白了把人的头颅砍下来的木屋杀人魔也许并不是天生邪恶的魔鬼……这些科学原理你可以在这本小说中看到精彩的演绎。而我想说的是:研究疯子的学者其实把疯子们研究得比较彻底,所以,我疯狂地喜欢看他们的各种理论著作,并根据那些被证实了的理论来创作我的小说世界中的各种杀人狂。
喜欢研究疯子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是其实就是个疯子呢?就如同凡·高在精神错乱时,创作的画作最是经典;就如同汉尼拔不断研究变态杀人者的时候,其实自己也是个食人医生;我常问自己:我喜欢研究疯子的时候,自己是不是也成了某种程度的“疯子”?
答案不得而知。但我想,看过了无数悬疑惊悚电影的我,研究了很多扭曲心理和精神障碍的著作的我,收集了很多真实惊悚案例的我,也许正是以“疯子”的严谨态度在创作着属于我的推理小说。
有一句俗语说:“写小说的人是疯子,看小说的人是傻子。”但我知道,我们都不疯也不傻,我们只是有着与大众不太一样的生活品位和阅读习惯:我们需要小众的优越感,我们需要另类的刺激,我们需要研究和阅读之后的无限快乐。
所以,如果你也是喜欢研究疯子的人,就请跟随我一起探索那样的疯狂吧!
最后,感谢那些和我一样喜欢这些疯狂故事的人:他们把我的小说改编成广播剧,改编成自拍剧,改编成漫画,改编成游戏。也感谢为这本小说付出巨大努力的策划编辑范冰原和发现这本小说的伯乐陈江。感谢所有对这本小说由衷喜爱的亲们!
祝福我们:疯狂到底!
叶聪灵
2014年3月12日
于长春
探索黑暗的心渊
爱默生说:“所有的事物都是谜团,而解开一个谜的钥匙是另一个谜。”这句话恰好可以概括这个系列小说的写作逻辑:抽丝剥笋接近真相,可真相往往是另一个结局所埋下的伏笔。而解谜的过程,就像进人了一个复杂烦琐的迷宫。这个迷宫里到处是虚假的记忆、错乱的情绪和伪装的意念,并且,越深人,便越诡异危险。因为在迷宫的尽头,是一个充斥着死亡和鲜血的现实深渊。
只有成为恶魔,才能了解恶魔的心声。所以,优雅的汉尼拔一边犯案,一边研究精神异常者;所以,睿智的德克斯特白天是严谨的法医,夜晚是嗜血的杀人凶手;所以,冷静的叶欣一面掩盖自己杀人的历史,一面去追踪心灵黑暗者的嗜杀真相。毋庸置疑,只有极富天赋和充满智慧的恶魔才能成为擒获恶魔的专家。也只有具有恶魔身份的专家,才能更加具有勇气接近人类心灵世界中最可怕的深渊。
美国的医学博士迈克尔·赫·斯通收集了六百多个恶魔的个案,试图找出人类邪恶的根源。他跨越了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各个领域,探讨邪恶的成因。事实上,纵观人类的历史,有多少学者在前仆后继地研究,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人类的扭曲和残杀。叶欣有着比这些学者更加强烈的探索心渊世界的渴望,因为她自己本身就沉沦在那个深不见底的恐怖深渊里。
虚假的记忆会成为嗜杀者最好的利器,一个人的记忆究竟和真相之间还有多远的距离,这需要叶欣从庞杂的线索分支中找到接近真相的那些记忆。就像电影《记忆碎片》一样,男主角莱尼时常陷入无法分辨记忆真伪的恐慌之中。环游世界的旅行会成为实现猎杀最好的温床。自称在世界各处谋杀了六百多人的史上第一杀人狂亨利,就在这张温床上不断地享用猎物。这是记录在案的真实的连环杀手。在小说中,叶欣就遇到了这样一个杀人者,她要根据犯罪心理学与犯罪地理学的双重研究视角,来分析她所面对的那个给她埋下线索又危险至极的杀人者。曾经在各大媒体和网络上令人惊呼不已的啃脸男鲁迪·尤金活活把人的脸吃掉了四分之三;令人心惊胆战的日本杀人犯佐川一政也将自己的荷兰籍女同学吃掉了。在精神分裂与变态心理之间,在精神病患者和杀人犯之间,有没有分明的界限?叶欣遇到的杀人者比尤金和佐川更为疯狂。跨越了心理学研究的领域,叶欣与杀人者周旋的技术含量大大提高。于是,一路走来,带着弗洛伊德的创新精神,带着各种心理学变体的交叉学科的研究天赋,叶欣一次又一次地接近了恶魔们最恐怖、最真实、最荒谬的内心世界。
在这本小说里,叶欣带着好奇者领略了谁才是疯子的心理学实验,进入了嗜杀分裂者的精神世界,观察了优雅杀人狂的生活,研究了目击者的记忆,辨识了各种可怕的心理病症……作为好奇者的你——这本小说的读者,看到的不仅仅是杀人狂们花样百出的杀人方法、令人匪夷所思的杀人理由和高超到不可思议的伪装手段,还有接近那些杀人狂的各种学问:行为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犯罪心理学、邪恶心理学、犯罪心理画像、犯罪地理学、司法精神病学……原来,辨识这些凶手需要这么复杂烦琐又深邃的“技术手段”!
也许,就像英国诗人奥顿说的那样:“恶魔通常只是凡人。并且毫不起眼,他们与我们同床,与我们同桌共餐。”一个个犹如普通人一样出现在叶欣研究范围内的心理扭曲者,是永远都不会主动露出一点儿破绽供人识别他的真面目的。他们极其善于隐藏自己,似乎毫无规律,在角落里暗笑。就像叶欣在《哈迪斯幻想》中遇到的强敌说的那样:“维拉,我会等着你的。说不定,我们有一天,又会在一个奇怪的地方以一个奇怪的理由相遇。'’叶欣要时刻保持警惕,只有带着探索恶魔黑暗心灵的研究天赋和勇气,才能在每一次不期而遇的较量中获得全胜。
但是,最困难的可能不是如何进入一个又一个黑暗的心渊,而是叶欣如何勇敢地走进自己的心渊,与那个同样扭曲、邪恶和残酷的自己决一死战。
叶聪灵
2014年2月3日
于长春
《最完美的女孩--另一个自己》讲述了:
我,叶欣,以化名“薇拉”继续存活在这个深不可测的世界中。虽然,我时常听到另一个自己的召唤,但我知道,正义与邪恶的界限,就在对那召唤诱惑的控制中。一个我是正义使者;另一个我是杀人狂魔。跨越在鲜血淋漓的心渊世界的我可能才是最完美的我。
偏执型人格障碍、身份识别障碍、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症、虚无妄想症、关系型妄想症、虚假记忆综合症、格斯特曼综合症、司汤达综合症、共感觉综合症……每一次恐怖的谋杀背后都隐藏着一种诡异的心理疾患。
记忆重构、角色代入法、精神分析法、被害人分析法、人类邪恶的分析、群体邪恶分析、地理学的犯罪心理学、死亡与精神病学、精神病患和杀人狂魔的界限……每一个扑朔迷离的死亡谜团都可以用一种科学的方法去破解。在与他们的较量过程中,我明白了——
诡计是一种艺术,就像扭曲是一种智慧。
《最完美的女孩--另一个自己》由叶聪灵编写。
叶聪灵编写的这本《最完美的女孩--另一个自己》是一部以女生校园故事为主题的长篇小说。小说以心理学为原理进行人物内心分析,并由十个故事构成,十个故事相互联系,以时间为线索,结构紧密。主角叶欣是一个喜欢心理学的女孩,一直寻找所谓的完美生活,最终通过一个又一个的事件找到了完美生活的真实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