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存世作品有《道德经》,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由孙以楷、钱耕森、李仁群著的《心通老子/传记读库》由“老子外传”和“老子百问”两部分组成,分别介绍了老子的生平,并以问答形式介绍了老子其人其书以及老子研究的概况。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心通老子/传记读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存世作品有《道德经》,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由孙以楷、钱耕森、李仁群著的《心通老子/传记读库》由“老子外传”和“老子百问”两部分组成,分别介绍了老子的生平,并以问答形式介绍了老子其人其书以及老子研究的概况。 内容推荐 老子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道教鼻祖。所著《道德经》一书是世界上有影响的十大书籍之一。提出了“道”为万物的本源,主张“道法自然”。阐述了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物极必反的辩证法、尚阴贵柔的人生哲学、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道家老庄哲学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 《心通老子/传记读库》由孙以楷、钱耕森、李仁群著。 目录 老子外传 一 生于春秋末世 二 宋国相人 三 史官世家 四 孤苦的童年和少年 五 任周守藏室之史与罢官游鲁 六 重回守藏室孔丘初访 七 克官居相一生的重大转折 八 孔丘再访无为与仁义之辨 九 避乱居沛探求天道 十 杨朱·柏矩·庚桑楚 十一 去泰至关撰写《道德经》 老子百问 一 老子其人其事 (一)历史上有过老子这个人吗 (二)老子与孔子是同时代人吗 (三)老子是楚人、陈人,还是宋人 (四)老子是隐士吗 (五)先秦记载老子的书主要有哪些 (六)《老子》一书是老子自己撰写的吗 (七)《老子》一书作于何时 (八)唐代傅奕的《老子古本篇》的确是古本吗 (九)何谓帛书本《老子》 (十)《老子》一书的王弼注本与河上公注本有何不同 (十一)魏晋人为何把《老子》一书列入“三玄” (十二)《老子》一书的篇章结构是怎样的 (十三)怎样认识老子的哲学体系 (十四)老子的哲学是形而上学的吗 (十五)老子的哲学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二 老子学说 (十六)《老子》书中的“道”的含义是什么 (十七)《老子》和《庄子》两书中的“道”论有何异同 (十八)《老子》书中的“一”的实质是什么 (十九)《老子》书中的“有”与“无”的关系如何 (二十)《老子》书中提出了怎样的宇宙生成论 (二十一)《老子》书中怎样看待“朴”与“器”的关系 (二十二)《老子》书中的“天”的性质是怎样的 (二十三)《老子》书中的“天道”与“人道”是统一的吗 (二十四)《老子》的辩证法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二十五)《老子》书中的矛盾观是怎样的 (二十六)《老子》书中是怎样论“常”的 (二十七)老子为何提出“反者道之动” (二十八)老子为何提出“弱者道之用” (二十九)应当怎样看待老子的认识论 (三十)何谓“玄鉴” (三十一)《老子》书中的“德”的含义是什么 (三十二)《老子》书中“道”与“德”的关系如何 (三十三)什么是老子的“三宝” (三十四)老子是怎样论人的 (三十五)老子刻画了什么样的理想人格 (三十六)老子是怎样揭露和批判社会现实的 (三十七)老子是如何反对“仁”和“礼”的 (三十八)老子主张“弃知”“去智”吗 (三十九)老子主张“守柔处弱”是懦弱的表现吗 (四十)老子主张愚民政策吗 (四十一)老子是禁欲主义者吗 (四十二)为什么说老子提出了“君人南面之术” (四十三)老子究竟是哪个阶级或阶层的代表 (四十四)老子如何看待社会历史的演变 (四十五)老子的社会理想是怎样的 (四十六)老子是反战论者吗 (四十七)老子是怎样论美的 (四十八)老子是怎样看待审美和艺术的 (四十九)老子哲学的思维方式的特征是什么 三 老子的地位、影响 (五十)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如何 (五十一)老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如何 (五十二)老子思想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五十三)老子是楚文化的产物吗 (五十四)《老子》与《周易》的关系如何 (五十五)《老子》一书是《易经》到《易传》之间的过渡环节吗 (五十六)老子与孔子的思想有何异同 (五十七)老子对稷下道家有何影响 (五十八)老子对《管子》有何影响 (五十九)老子在秦汉黄老之学中的地位如何 (六十)老子对《淮南子》有何影响 (六十一)老子对嵇康有何影响 (六十二)韩愈为何排老 (六十三)老子对陈抟有何影响 (六十四)宋儒是怎样对待老子的 (六十五)王夫之是怎样评说老子的 四 老子思想诸方面 (六十六)《老子》书中有哪些经济思想 (六十七)《老子》书中有管理思想吗 (六十八)《老子》书中有法律思想吗 (六十九)《老子》书中有哪些逻辑思想 (七十)《老子》书中有哪些教育思想 (七十一)《老子》书中有哪些心理思想 (七十二)《老子》书中有哪些无神论思想 (七十三)《老子》是一部兵书吗 (七十四)《老子》一书对祖国医学有何影响 (七十五)《老子》一书与气功有关吗 (七十六)《老子》一书在先秦散文史上的地位如何 (七十七)《老子》一书对我国绘画艺术有何影响 五 老子研究状况 (七十八)《老子》一书在西方的翻译和传播的情况怎样 (七十九)西方人是怎样研究老子的 (八十)老子与赫拉克利特的异同何在 (八十一)黑格尔是怎样评价老子的 (八十二)老子对西方文学有何影响 (八十三)现代西方人是怎样看待老子的 (八十四)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置老子于古代哲学开端的意义何在 (八十五)20世纪上半叶老子考证与研究有何成就 (八十六)五六十年代老子研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八十七)七八十年代以来老子研究有何新进展 (八十八)新中国成立以来曾开过哪些老子学术讨论会 (八十九)新中国成立以来《老子》注译和研究的著作主要有哪些 (九十)蔡志忠的《漫画老子说》是怎样的一本书 (九十一)老子与道教的关系如何 (九十二)《老子》一书何时称为《道德经》 (九十三)《老子想尔注》是怎样一部书 (九十四)《老子化胡经》是怎样一部书 (九十五)唐玄宗是如何崇奉老子的 (九十六)鹿邑的“太清宫”与老子有何关系 (九十七)鹿邑的“老君台”与老子有何关系 (九十八)亳州的“道德中宫”与老子有何关系 (九十九)最大的老子像在哪里 (一〇〇)黄山文化书院是如何开展对老子的研究活动的 试读章节 《史记·老子传》又说。“老子看到周朝衰落了,就离开了王都,到了函谷关。”周王朝衰落始于什么时候呢?自平王东迁,周朝就日渐衰落,到王子朝作乱,周王朝进一步衰落,但只是衰落而已,尚未达将亡的程度。到战国时代,再没有五霸出来维持周天子的地位了,周王朝就不仅仅是衰落,而且可说是名存实亡了。司马迁既然只是说老子见周王朝衰落而不是说见周之将亡,就可见老子辞周西出关的时间是在春秋末或战国初。 《史记·老子传》还告诉我们,老子西出关的时候见到关尹(至于这位关尹是谁,我们在后面交代),这位关尹和老聃是好朋友,他们有共同的学术观点。《庄子·天下篇》中说关尹和老聃建立了常无常有的学说而归本于“太一”。这位关尹是列子的老师,列子与子产同时,可见关尹也是与子产同时甚至稍早之人,那么老子当然也是子产的同时代人。 《史记·老子传》所记载的这些事有力地证明了老聃是孔子的先辈。这样一来,对于主张老子是太史儋的人大为不利。于是他们干脆否认《史记》中所记上述事实的存在。他们说所谓孔子问礼于老聃,纯粹是道家庄子为抬高道家而编造出来的,而司马迁轻信了《庄子》的编造,把寓言作为信史写进了老子传。但是这种睁眼不承认事实的做法是说服不了人的。凡是有利于我的,就承认,高呼司马迁伟大;凡是不利于我的,就不承认,指责司马迁听信谣言。这种逻辑上的混乱,导致了谜中之谜。 世上没有解不开的谜,通过反复辩驳,老子是什么时候的人这个谜已可以解开了。不过持否定观点的人又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即使老聃确有其人,即使他是孔子的师辈,但是他也不是《老子》书的作者,《老子》书只能是战国时期的作品。这个问题与老子究竟是周守藏史老聃还是太史儋,是同一个问题的另一个方面。《老子》书如果只能是战国时期的作品,那么《老子》书的作者当然就不会是老聃而只能是太史儋或者另一位战国时期的道家学者。对于《老子》书写成于什么时期这个谜,大致有两种不同的解答。 (一)梁启超说:“老聃是一位拘谨守礼的人,和五千言的精神恰恰相反,”因此《老子》书不是老聃所著。那么,《老子》作于什么时代呢?梁启超说:“老子的话太自由了,太激烈了,像‘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依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一六并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这一类的话,不大像春秋时人说的话。”为什么不大像春秋时人说的话呢?梁启超并没有讲出个所以然来。实际上,上述几句引文恰恰是春秋末期社会现实的反映。春秋末期新生产工具出现了(这就是利器),人的生产技巧愈发进步了,制造了愈来愈多的奇物,生产力的发展,产品的丰富,引起了劳动者和进步力量对旧的分配制度、生产资料占有制度的不满,被剥削者反抗了,剥削者也在不断重新调整利益关系,旧的国家制度在动荡,守旧的统治者被搅得昏头昏脑(这就是国家滋昏);为了制止、镇压被压迫者的反抗,统治阶级制订了各种法令,但是只要旧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不改变,法网愈密,反抗愈烈(这就是所谓“盗贼多有”)。在政治与经济利益的再分配过程中,六亲之间的旧的和睦关系动摇了,为了防止血亲关系的进一步破裂,于是有人强调宣传孝慈;为了挽救国家,有人出来指责破坏旧秩序的人,这就是所谓忠臣。所有这一切恰恰都是春秋末期旧制度动荡解体过程的反映。到了战国中后期,新制度在各国已基本确立,天下面临的大事是新的统一。所以梁启超说《老子》作于战国末,实在是弄错了时代。 (二)上述第一点是从《老子》书的思想特点来论证《老子》书写成于战国中后期。与这一点紧密相连,梁启超又以《老子》书中有“礼者忠信之薄”这一反礼观点证明《老子》书的晚出。以后,罗根泽发挥了梁启超的这一观点,他说:“倡礼是正,反礼是反;正先于反,不能反先于正。 P8-9 序言 民间有句谚语:“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筮婆子下假神”。现实生活中,跟着神婆装神弄鬼的人可能不多,但是“跟着秀才会拽文”的人肯定不少。 的确,人是他所在的环境和文化的产物。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然,近着圣贤,我们未必就能够成为圣贤,而由于近着圣贤、从而濡染了圣贤的某些本色,则是无疑的。 “心通圣贤”这五本书包括《心通老子》《心通庄子》《心通孔子》《心通孟子》《心通墨子》,是“传记读库系列丛书”的一部分。它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先秦诸子、百家思想解读的典范,是传统经典现代化、通俗化、大众化的一个努力。 在我国思想史上,先秦时期、“民国”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时期,是三个思想发展的高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影响的扩大,中国文化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渐凸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系列讲话、论述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植根的文化沃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更是一种独特的战略资源。 我社从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眼,组织有关传统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集中策划、编撰、出版大型图书文库“传记读库系列丛书”,计划五年之内,出版五十种、近百本图书。 为了使这套图书不断臻于完善,希望读者朋友多提宝贵意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