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老南京(旧影秦淮)/老城影像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叶兆言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秦淮河是一条文化含金量很高的河,人们提到它,不由自主就会把历史拉出来。有关秦淮河,无非两种声音。一是它的繁华,十里秦淮,六朝金粉,许多人大把地扔银子,醉生梦死,快活一天是一天。一是它的伤感,“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这是醉醒时分的感觉,往事不堪回首,所谓“歌舞樽前,繁华镜里,暗换青春发”。两种声音结合在一起,于是就出现秦淮八艳,出现李香君和柳如是,出现马湘兰和寇白门,艳绝风尘,侠骨芳心,虽然是妓,却比男子汉大丈夫更爱国。人们不愿意忘掉这些倾国倾城的名妓,在诗文中一再提到,温旧梦,寄遐思,借历史的伤疤,抒发自己心头的忧恨。

风流不忘爱国,这是秦淮河桨声灯影中的重要旋律。说起来也可笑,中国的文化人有时候真没出息。明亡于清以后,汉族士大夫没能耐复国,只好到秦淮河去爱国,在妓女中寻觅知音。自宋朝南迁,中国人的柔弱委顿之风,逐渐恶习难改。武不能收复失地,文不敢针砭时弊,结果就只能一头扎进秦淮河的脂粉堆,在美人圈里打滚,在琴棋书画上消磨时间。有了这样的中国人,国家不亡也怪。醉生梦死造成亡国,亡了国,更加醉生梦死。

太平天国一路打到南京,首都便定在了这里。农民起义,想问题总有些简单。洪秀全显然不喜欢妓女,一到南京,就下令禁妓,而且他显然还是一位要干涉别人性生活的天王,在他眼皮底下,男女得分开来住,设男营和女营,即使是夫妻,也不能随随便便。管得这么严,秦淮河的妓女没饭吃,只好往上海的租界跑。这一跑,南京的商业萧条了,民风干净了许多,秦淮河的繁华也不复存在。繁华是人民群众享受物质生活的重要前提之一,妓不是个好东西,可是有时候就这么怪,缺了它,秦淮河不仅不热闹,而且害得许多与妓女配套的行当,都没饭吃。

曾国藩率湘军来到南京,虽然杀了不少“长毛”,可他毕竟是读书人,知道迅速恢复繁华的重要,也知道如何恢复的窍门。要繁荣商业,最立竿见影的办法,就是“效管仲设女间”,允许恢复六家妓院。曾国藩被誉为封建社会的“完人”,立功,立业,还立言,死后被迫谥为曾文正公。他的古文成就很高,大家所熟悉的《曾文正公家书》,一直到今天,仍然可以是畅销书。曾国藩成为清古文桐城派后,湘乡派的杰出代表。名师出高徒,他的学生俞樾和薛福成,也是很好的古文家。俞樾是章太炎的老师,是已故红学家俞平伯的曾祖父,而中学课本中常选的《观巴黎油画记》就出自薛福成之手。

就是这么一位完人曾文正公,繁荣南京的市容,也只能出此下策。据说一开始的那六家妓院,是硬指标,妓院的人数多少不论,妓院数量不许突破。这当然是骗人的鬼话,只要开禁,事情也就明摆,开了禁就别想再拦住,魔瓶的塞子被拉开,魔鬼的节日也就到了。《清稗类钞》第十一册上记载了当时的情形:

一时士女欢声,商贾麇集,河房榛养之区,白舫红帘日益繁盛,寓公土著闻风而来,遂大有丰昌气象矣。

开禁果然立竿见影。谈到近代上海经济史,有一点不该回避,这就是太平天国的革命,把南京的有钱人,都吓到上海租界去了。别以为租界的繁华,是外国人的恩赐,外国人赚的可是中国人的钱,是中国人自己繁华了租界。秦淮河开禁,商人富绅和成群结队的妓女又携手重返,上海租界人口骤减,工商业立刻随之萧条,于是“闽阅遽为减色,掷缠头者非复如前之慷慨矣”。

繁荣“娼盛”是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现象。娼盛是一个尴尬的场景。罗素在《婚姻革命》中,认定卖淫制度辅助了婚姻制度,而妓女得以存在的真相,就在于社会“另立了一些女人,满足男人的需要,对于这种情形,社会虽然羞于承认,但又不敢使人们得不到满足”。西方的一位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公然把妓院比喻成一座宫殿中的下水道,没有下水道,整个皇宫便积满污物,如果将妓院从世界上清除掉,那么整个世界会充满兽奸。据说当年德国首相俾斯麦访问英国,在一军港上岸后,发现市面很萧条,一打听,得知是禁娼所致,归国后便宣布英国海军不可怕。英国人听说了,想想很有道理,立刻解除娼禁,市面随之繁荣。

无论是一代完人的曾国藩,还是哲学家罗素,还是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还是德国首相俾斯麦,共同点都不是以一个嫖客的眼光来看问题,他们自己并不是嫖客。多少年来,禁娼和开禁,始终成为秦淮河的话题。因为有了禁,所以要开禁,而开禁,又意味着新的禁令很快就会颁布。翻开厚厚的历史,找不到公开赞赏妓女的政府。公元前600年,齐国的管仲设女闾,“征其夜合之资,以充国用”。所谓女闾,就是妓院,是世界历史上有案可稽最早的泄欲场所,和它相比,由梭伦创造闻名世界的雅典国家妓院不得不屈居第二。

古代称妓为官婢,亦日官奴。汉武帝时设营妓,营妓的作用,是在军队中“献伎,呈身,侍宿”,妓是帝王犒赏和控制军队的手段之一。在人们的心目中,妓总不是什么好东西,除了唐朝,各朝政府对妓,差不多都是采取了禁的态度,当然这禁,只是不许政府的官员嫖娼宿妓。在封建时代,妓是官方行为,具有国营性质,即一切都由国家管理,官方来保护和收税。官员嫖娼是犯法的,女人私自卖淫,也犯法。逼良为娼是个很大的罪名。

古代的“妓”和“伎”相通,意谓妓不仅卖身,更多的时候是卖艺。官妓和营妓在某种程度上,又是国家剧团,而古人和妓女来往,精神享受绝对多于肉体交易。官妓时代和私妓时代的禁,最大不同就在于,前者禁止政府官员出入风流场所,后者不许私自非法卖淫。简单地说,秦淮河的繁华,和官方允许的妓院设在这里有关。古人要想风流,就可以带着大把的银子到这儿寻欢作乐。古时候,并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开设妓院。秦淮自古多情水,这里既然给了特殊的政策,于是经济也就得到了特别的发展。

乾隆年间出版的《续板桥杂记》上写着:

泰淮河房,向为妓者所居,屈指不过几家,开宴延宾,亦不恒有。白十余年来,户户皆花,家家是玉,冶游遂无虚日。

秦淮河从官妓时代步人私娼时代,一切都改变了,从崇尚歌舞技艺,擅长琴棋书画,转化为赤裸裸的人肉交易。“国营的公娼”逐渐敌不过“个体的私娼”,妓女已成为纯粹的泄欲工具和被剥削对象。秦淮河再也出不了李香君和柳如是,出不了马湘兰和寇白门,嫖客中也见不到侯方域和陈卧子。自晚清以后,民风大变,不属于国营而是个体的私娼,野蛮拉客,到处泛滥,秦淮河独步妓坛的风光已一去不返。上海的租界,北京的八大胡同,广州的陈塘和东堤,很快就显露出后来居上的峥嵘。

P17-27

目录

自序

再版序

桨声灯影秦淮

路曼曼其修远兮

中山陵前的仪式

学府梦寻

抗战烽火

家书抵万金

民国官邸

展览馆里的风景

民间的相册

南京大事记

序言

祖父在世时,常和我说一个故事:他有个老朋友,无论走进书店还是到了图书馆,总忍不住摇头叹气,抱怨说根本没有书。他的意恩是没有合适他的书。祖父的老朋友是一位著名的大学者,他的这种固执,成为名人逸事和缺陷的一部分。我也常遇到一些差不多毛病的人,他们不是大学者,甚至连小学者的边都挨不上,但是一样抱怨现在没有好书。他们言辞激烈地嘲笑书店,嘲笑书摊,嘲笑图书馆,嘲笑一切今天正在从事写书或者编书的人。如呆用“不学无术”来形容挖苦他们,稍稍刻薄了一些,有人习惯这样白以为是,有什么办法?

现在的确有很多不好的书,平心而论,好书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丰富过。对于读书人来说,到处琳琅满目,大书店里,小书摊上,新的和旧的图书馆中,我们总是惊喜地发现,有太多太多的好书,多得都来不及去阅读,感到遗憾的只是自己钱太少,是时间不够。书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源源不断地产生,旧的不去,新的又来。一位搞出版的朋友,有机会去国外考察了一大圈,回来感叹说,中国的书实在太多,尤其是旧书新版。在国外,如果想找一本好的老书,非常困难。不仅仅是版权问题,也不仅仅是市场问题,反正别梦想在书店里,重温过去的老书,无论多好的老书,都已经躺在了坟墓里,非要看,只好去图书馆发掘。

中国的出版界,从一开始就有良好的传统,总是力图推荐人们去读好书。基于这样的心态,好的旧书,不断复活。中国人相信,没有什么此书更能陶冶心灵。除了别有用,心,大多数图书的出版,都是希望把美好奉献给读者。如果说今天某些出版物还不够好,更多的原因可能不是动机不对,而是奉献者的学识还不够。我希望自己能奉献给读者一本有趣的书。作为一个作家,我总是提醒自己应该努力做好,同时,心里也明白,努力做好,并不意味着已经真正地做好了。在过去的岁月里,我曾经有机会见到无数张有关南京历史的老照片。坦白地说,我属于那种容易满足的人,在书店、书摊或者图书馆,我总是一惊一乍地就发现那些爱不释手的书籍。

翻阅那些落满尘埃的老照片,仿佛已经用手触摸到了历史。我体验着历史的心跳,感觉着它的呼吸,情不自禁地想,要是让身边的人都看一看这些照片,多好。我不知道别人会怎么看这本书,有人不满意,有人会喜欢。这本书提供了三百多张老照片,自然挂一漏万。历史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重现和再生,对干今天的人来说,许多图像只是真实,更多的却是陌生,不管真实或者陌生,都可能成为魅力的一部分。

一九九八年四月,南京高云岭

内容推荐

六朝金粉,秦淮艳影;虎踞龙盘,人文荟萃。

在叶兆言充满感情的笔下,秦淮歌女的命运,文人学者的风貌,紫金山的古树,玄武湖的碧波,抗战烽火,民间生活……南京在沧桑厚重之外,平添了亲切感和真实性。

《老南京(旧影秦淮)》一书中,350幅精挑细选的南京老照片,配以详尽而感性的文字解读,从各个层面对南京进行了直观的呈现,这些永恒的瞬间,使已经逝去的人物、风景、事件,鲜活地再现于眼前。

在叶兆言的文字里,在老照片的画面中,南京的过往,仿佛触手可及。

编辑推荐

叶兆言编著的《老南京(旧影秦淮)》是一本地域文化类读物。南京作为中国著名的六朝古都,有着异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质感。而叶兆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可以看成是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因此,由他来说老南京,是最恰当不过的。作者就像一个当地的导游,带领这些南京观光客——读者,漫步城垣巷道、街市古楼,将老南京的历史与文化、民情与风俗,尽情诉说,把南京这个历史名城立体地、活脱脱地展示在了大家的面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