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园林文化/新版雅俗文化书系
分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作者 倪琪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新版“雅俗文化书系”是奉献给广大读者的一套精品文化图书,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又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引领普通大众,沿着历史的轨迹,与文化对话,近距离探求文化的内涵。书系还是少年儿童了解传统文化、亲近华夏五千年文明的优秀读本,使他们在乐趣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这本《园林文化》(作者倪琪)是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园林是“第二自然”,是诗意栖居和精神游憩的空间境域。在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熏染之下,中国园林积淀了丰厚的人文底蕴,造就了别有诗画情趣的园林文化。

《园林文化》(作者倪琪)纵览中国占典园林史,从道、儒、释的生存哲学,负阴抱阳的风水择居观念,山水诗面的审美意识等角度,详细解读了“道法自然”“境生象外”等造园特色的形成之源,并对山水布局、建筑营构、植物配植等造园手法进行了具体介绍,向读者呈现了一幅幅精美的立体山水画卷。

走进中国园林,观中国园林之山水形胜,寻中国园林之文人踪迹,品中国园林之写意情趣,供老少雅俗之共赏,正是《园林文化》之意义所在。

目录

季羡林序

前言中国园林与园林文化

第一章 中国园林的发展历程

都一节 神灵崇拜,山水缩摹——生成期

第二节 玄学清谈,市隐归园——转折期

第三节 细致雕琢,诗画融糅——全盛期

第四节 写意抒怀,技艺纯熟——成熟期

第五节 风格互鉴,园中有园——成熟后期

第二章 道、儒、释思想对园林文化的影响

第一节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无为而治

第二节 贵柔尚静,虚实相生——虚静观和

阴阳观

第三节 贵和尚中,皇权至上——中和理念和

伦理秩序观

第四节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君子比德

第五节 人言须弥,意在世外——禅宗思想

第三章 风水说对中国园林文化的影响

第一节 重重围合,藏风聚气——相地选址

第二节 山环水抱,屈曲有情——理水掇山

第三节 宇宙全息,法天象地——象征手法

第四节 聚气补缺,镇邪化煞——风水小品

第五节 草木郁茂,吉气相随——种植原则

第四章 园林山水文化

第一节 虽云记山水,终是活丹青——园林的山水

图画美

第二节 主人无俗态,筑圃见文心——园林的山水

诗文美

第三节 峰峦钟神秀,景石拳千寻——掇山叠石

文化

第四节 聚散得江湖,虚实纳万象——理水文化

第五节 山因水而活,水随山而转——空间格局

第五章 园林建筑文化

第一节 因势随形,主从分明——建筑布局

第二节 巧宜精雅,飘然俊逸——建筑造型

第三节 隔而不断,饰而还雅——建筑装饰

第四节 辞中寄情,象外生景——建筑品题

第五节 廊接馆舍,势留平仄——留园建筑

第六章 园林埴物文化

第一节 草木欣欣处,雅士几多情——花木性格

第二节 有风传雅韵,无雪试幽姿——“松”和

园林

第三节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竹”和

园林

第四节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梅”和

园林

第五节 取裁凭诗格,铺点随画意——植物配置

第七章 历代文人与园林

第一节 曲水流觞聚兰事,群贤毕至叙幽情

——王羲之与兰亭

第二节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杜甫与杜甫草堂

第三节 岛上鹤毛遗野迹,岸旁花影动春枝

——林逋与孤山

第四节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陆游与沈园

第五节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天如禅师与狮子林

试读章节

相传在离“归墟”不远的海面上,漂浮着五座仙山。名叫岱舆、员峤、方壶(方丈)、瀛洲和蓬莱。山势巍峨挺拔,山上有许多美丽的亭台楼阁,是众神居住和娱乐的场所。然而,有一件事使众神们感到十分苦恼,就是尽管仙山上有吃不完的美味珍果,玩不腻的异景名胜,但这五座山却是没有根基的,它们在海上就像漂泊不停的船一样,随波逐流,动荡不安。后来为了解决困境,海神禺强找来了十五只巨大的神龟,命它们以三只为一组,每组派一只背负一座仙山,其余两只在旁守护,每六万年轮换一次。起先由于巨龟们忠于职守,仙山从此稳定下来,这使众神们非常高兴。谁知好景不长,有一天龙伯王国来了几个巨人,逮走了岱舆和员峤下的六个神龟,由于失去了神龟的支持,这两座仙山随海流和狂风向极地漂去,沉没在海底,最后只剩下方壶、瀛渊和蓬莱三座仙山。东海仙山的神话传说是古代人们的一种海市蜃楼的幻想,这个有趣的神话故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园林的发展。在神仙思想占主导的园林里,模拟的神仙境界实际上就是山岳景观和海岛风光的再现,这在秦汉时期的皇家园林中非常盛行。

秦国经商鞅变法后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大帝国。园林被赋予了皇权色彩,秦朝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秦始皇幻想自己能长生不老,永享富贵,于是方土们告诉他:只要自己来无影去无踪地出没于各个宫苑之间,凡人就摸不清你的活动规律,你就可以像神仙一样的长生不老了。方士们这番神仙说辞很迎合始皇的心理。求仙心切的秦始皇大受其蛊惑,立刻在成阳大兴土木,修建了上林苑和阿房宫。他命人建造了无数的复道、甬道,将各个宫殿连接起来,几乎无须经过露天完全由室内通达。这样既保证了始皇的人身安全,又让别人摸不透他的行踪,犹如神仙一般无影无踪。始皇一生十分迷信神仙方术,多次派徐福率童男童女赴东海仙山求取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希望永享荣华富贵。在多方寻求毫无结果的情况下,他退而求其次,在兰池宫挖池筑岛。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秦兰池宫在成阳县东二十五里,水池东西二百丈,南北二十里,引渭水到池里。始皇命人在池中模拟海上仙山,筑了蓬莱山,并刻了长二百丈的鲸鱼石。将自然山水缩摹在始皇的宫苑里,目的是为了满足他接近神仙的愿望。兰池宫堆岛筑山、模拟神仙境界的做法,比之前筑台求仙更具有意境的联想,为汉代宫苑中求仙环境的营造奠定了基础。

汉代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各种文化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园林艺术亦是如此。皇家园林是西汉造园活动的主流,在继承秦代皇家园林的传统上有所发展和充实,多在郊野山林地带兴建离宫别苑,上林苑是其中最具特色的一座园林。

上林苑位于长安的西面,是秦朝的旧苑,汉武帝时将其扩建,它南傍终南山,北滨渭水,占地面积广,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汉武帝也十分迷信神仙方术,他效仿秦始皇,模拟神仙起居环境,建造了各种各样的水景区。在昆明池的东西两岸分别设置了牛郎、织女的雕塑,用池水象征天上的银河。这两件石像至今保存完整,当地人称石像为石爷、石婆。建章宫西北面的太液池中布置了三个岛屿,象征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另外,上林苑中的植物配置也相当丰富,尤其有群臣进贡的奇树异果,称得上是座大型的植物园。上林苑不仅满足了帝王通神求仙的欲望,还有游憩、居住、朝会、娱乐、生产等功能,无疑是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

生成时期,园林从无到有,功能上从以生产、狩猎、通神、求仙为主,逐渐演化为以游憩、观赏为主。人们对自然界充满了畏惧感,思想上处于崇拜神灵、崇拜自然的阶段。皇家园林规模宏大,通过单纯地模仿自然山水以达到观天象、仿仙境、通神明的目的。P7-9

序言

在中国,在文学艺术,包括音乐、绘画、书法、舞蹈、歌唱等等方面,甚至在衣、食、住、行,园林布置,居室装修,言谈举止,应对进退等方面,都有所谓雅俗之分。

什么叫“雅”?什么叫“俗”?大家一听就明白,但可惜的是,一问就糊涂。用简明扼要的语句,来说明二者的差别,还真不容易。我想借用当今国际上流行的模糊学的概念说,雅俗之间的界限是十分模糊的,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决非楚河汉界,畛域分明。

说雅说俗,好像隐含着一种评价。雅,好像是高一等的,所谓“阳春白雪”者就是。俗,好像是低一等的,所谓“下里巴人”者就是。然而高一等的“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低一等的“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究竟是谁高谁低呢?评价用什么来做标准呢?

目前,我国的文学界和艺术界正在起劲地张扬严肃文学和严肃音乐与歌唱,而对它们的对立面俗文学和流行音乐与歌唱则不免有点贬意。这种努力是未可厚非的,是有其意义的。俗文学和流行的音乐与歌唱中确实有一些内容不健康的东西。但是其中也确实有一些能对读者和听众提供美的享受的东西,不能一笔抹煞,一棍子打死。

我个人认为,不管是严肃的文学和音乐歌唱,还是俗文学和流行音乐与歌唱,所谓雅与俗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其目的只能是:能在美的享受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心灵,健全人们的心理素质,促使人们向前看,向上看,向未来看,让人们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类,愿意为实现人类的大同之域的理想而尽上自己的力量。

我想,我们这一套书系的目的就是这样,故乐而为之序。

季羡林

1994年6月22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7: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