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镜头中的日本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作者 孙东民
出版社 五洲传播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介绍日本的图文集。作者孙东民先生是长期从事国际新闻报道的资深记者。他热爱新闻事业,撰写过大量的新闻报道与评论。多年常驻日本的经历,使他能从一个新闻记者的角度近距离观察日本社会。他怀着促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的愿望编写了这本书。这本采写记录于纪念中日恢复邦交35周年之际奉献给读者,内容真实客观,生动活泼,可读可信。

内容推荐

孙东民先生是人民日报的资深记者,也是本届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的中方委员。他怀着促进中日间的相互理解以及友好睦邻的真诚愿望,出版了本书。他希望通过镜头介绍一个实际的、等身大的日本,还以较多的篇幅记录了中日两国交流的历史与现状。此书的独特价值就在于,通过孙东民先生的采写记录,生动地反映了像他这样一位长期从事日本报道的中国记者对日本社会的观察和理解。

目录

寄语:

 宋健/郑必坚/小林阳太郎

 写在前面

风物风情篇

 风景映心象

 风物风情之风物

 富土山表情

 樱落缤纷时

 初夏富良野

 又是霜叶红

 信越好大雪

 火山生新山

 东京皇居

 古都乐章

 雪山如画

 阿苏喷烟

 东京台场

 闹市光雕

 葡萄熟了

 袖珍稻田

 风物风情之风情

 春到岚山

 白鹳放飞

 远望三笠山

 看鸬鹚捕鱼

 日光三只猴

 鲤鱼旗飘动

 城崎温泉城

 礼宾马车

 挑战将棋

 清流有山葵

 静冈飘茶香

 冲绳守礼门

 官邸记者

 电话兴衰

 宠物寄情

 成人日所见

 岁末打更人

 享受温泉

 少年童趣

 观战相扑

 以礼相迎

 樱花树下

 东京街头

文化传承篇

 兼容并蓄文化多重

 走进高千穗

 探访明日香

 弥生人村落

 漫步平城宫

 文化传承之传统

 樱梅变迁

 敬神礼佛

 秩序社会

 武士之道

 茶禅一味

 感悟花灵

 静妙添香

 禅心看自然

 参禅永平寺

 拜谒东大寺

 “迎神”在出云

 与祖灵对话

 欣求净土

 平村的“合掌造”

 小区的祭

 修习儒学

 欣赏雅乐

 蹴鞠表演

 京都艺妓

 教习礼仪

 戈化传承之万象

 新年参贺

 岁末即景

 “剧场型”选举

 广岛长崎记忆

 冲绳祈盼和平

 同一屋檐下

 老友的新居

 通学时分

 千金之梦

 走路禁烟

 女性车厢

 “热岛”对策

 高山民俗村

 “科斯普莱”

 展示婚服

 剪影岚山

 赤旗节

 街宣车

 当回孕妇

 双胞寿星

 不堪重负

 蓝色帐篷

 游方僧人

 占卜人生

 大道艺

 阴阳石

 行路标

 护美箱

 乌鸦作战

 红薯烤香

 承托祈愿

百业竞技篇

 百工竞技 真实不虚

 丰田人的梦

 农家聊家常

 木工栋梁

 钢铁诗人

 织染云霞

 喜爱达摩

 和纸之乡

 丰冈制包师

 金泽金箔师

 富山汉药师

 深山木偶师

 大泽洗相师

 日餐有美食

 城市有矿山

 冲绳红型染

 东京理发师

 木曾桧编人

 相识加油工

 男性保育员

 未来小工匠

 实名销售

 田间小憩

睦邻春秋篇

 睦邻春秋之追忆

 吉野里寄情

 新宫敬徐福

 漫漫长安路

 墓志惊日本

 明月耀天平

 喜爱杨贵妃

 长崎孔子庙

 弃甲慕诗寄情山水

 隐元犹在黄檗长青

 朱舜水誉满扶桑

 冲绳石敢当

 “李鸿章道”

 宫崎家的珍宝

 周恩来日本求学

 松本楼的钢琴

 老侨胞的心愿

 前辈相交后人牵手

 耿谆的慰灵之行

 踏访“毒气岛”

 人道跨越时空

 抚顺的奇迹

 企盼和平

 睦邻春秋之情怀

 明仁天皇参观唐代美术

 贵宾的签名簿

 樱花情

 三千青年热访中国

 度尽劫波情谊在

 “枣寺”的故事

 怀念“掘井人”

 友好使命不改初衷

 留学生之家

 想起“康康”和“兰兰”

 旅日侨胞的家园

 哲郎的浪漫

 往来有神足

 交流有顾问

 难得好专家

 相交重真诚

 好人冈雷翁

 神驰在敦煌

 同盟百年盼崛起

 银球交往无寒流

 远亲不如近邻

 “上海人情”有人情

 “中国特需”

 人正品真互利双赢

 爱知世博会中国馆

 交流增进友谊

 早大的名誉博士

 海尔亮相银座

 成龙“出使”东京

 多彩中华秀

 同饮大碗茶

 永远的邻居

 为睦邻谋划未来

名人专访篇

 智者立业 仁者善邻

 村山富市“豪眉决断”

 细川护熙“晴耕雨陶”

 野田先生在选区

 稻盛的成功方程式

 张会长谈“日本制造”

 今日李香兰

 宗由贵情系少林

 活出老年人的精彩

 关野和他的大旅行

 远山的呼唤

 东山先生与中国

记录瞬间(后记)

参考书目

鸣谢

试读章节

富士山表情

“仙客来游云外巅,神龙栖老洞中渊,雪如纨素烟如柄,白扇倒悬东海天”,这首诗是江户时期的武士醉心于中国文化的诗人石川丈山所作。“白扇倒悬”,形象地写出了富士山的美,是日本人中描写富士山的佳句。

富士山海拔3776米,是日本最高的山。富士山是由爱东西与南北交错的大地裂带产生的成层火山。它是一种象征,日本人提到山,首先会提富士。中国人称颂中日友谊,也常用“长城明月富士雪”、“珠穆峰连富土山”之类作比。

富士山表情丰富,不同季节登山、不同角度看富士都有不同美感。远观富士,圆椎状的山体雄伟高耸,不管是“海中富士”,还是“雪富士”、“云富士”,或者画家笔下的“赤富士”,都是展示它的壮美,江户时代的浮世绘中描绘的富士是其经典之作。富土山方圆数十公里,五合目(半山腰)之上无树木,堆满了火山石,山下面则是茫茫林海。一般人游富士,开车可达五合目),再向上登山只能步行。

日本人自古有富士情结,每年有30多万人登山。日本人把登上富士山顶作为一生的心愿。日本人有登山朝拜的“富士山信仰”,至今还有一身白装束,拄着金刚杖,喊着“六根清净,大山晴天”的咒语,结队登富士山的修验道者。另外还有种传说,秦人徐福当年东渡日本时到过富士山,至今山脚下村落有徐福寻仙药的流传,认为“富士”(Fuji)的发音即有长生“不死”之意。

富士山是日本众多火山中的一座,是座活火山。富士山虽美,但一旦愤怒即怒不可遏。文书记载,1707年的宝永年间,富士山的东南部发生里氏8 4级大地震,强烈的地震与巨大海啸袭击了从静冈到四国的广大地区。大震49天后,在余震未息中富士山发威喷火,12月16日上午10时,岩浆自东南方的山腰中喷发,风卷火山石砂顷刻问吞没发山脚下的村落,火山口东侧的须走村整个埋在厚3米的山石之下,火山灰直达80公里以外的江户町(东京),当年形成的直径千米的火口至今可见。日本人说,富士山从“宝永喷火”至今虽然保持了300年的平静,但对火山来说只是“瞬间的休息”。

火山活动带来灾害的同时也惠及人类,需要的是与火山巧妙共生的睿智。日本的国家公园几乎都在火山地带。火山活动带来了肥沃的耕地以及温泉、地热等自然资源,火山活动形成的凹地产生的湖泊,为日本增添了新景观。富士山是自然宝库,给人们提供了大量的水源,森林与湖泊。火与水,体现了富士的双重性格。(2005年)

樱落缤纷时

时在暮春,东京新绿,樱花如云。几番风雨过后,樱花飘落,俳色将尽。虽说新宿御苑里的八重樱、染井吉野等名品仍花团锦簇,但住地附近惠比寿花园小区旁的丘上公园里亦有几株山樱红白点点,但已弱不禁风,眼看春风吹拂下花瓣悠然飘落,也有如唐人雍陶诗中“春风堪赏还堪恨,才见开花又落花”的感叹。

樱为日本国花,每当“春一番”——立春后第一次刮起的强南风造访列岛,人们便想到樱花时节的来临,电视、报章报告着“花讯”,街头与车站的布告栏里也贴出不少“樱花节气图”。关东地区得开花之先的是静冈县河津町,那里的“河津樱”从2月上旬便陆续开花,每年引得数百万人专事前往赏花。3月下旬前后,以“染井吉野”樱为标志的“樱花前沿”,形成约20公里宽的开花带,每天以百公里的速度从南向北次第推进,进九州、过本州,越津轻海峡入北海道,任春神抡动巨笔挥洒。

当或淡雅或浓郁的樱花绽满枝头,列岛不分南北、人无论老幼,着了魔似的筹划“花事”。春城飞花之时,情侣们相聚花前,老年人漫步花道,团体、企业的职员们箪食壶浆,席地围坐开怀畅饮。隅田川、目黑川等沿岸的樱花是东京的赏樱胜景,上野公园、井之头公园、千乌渊等地亦令行人眼花缭乱。上野公园每年此时有上百万游客光临,人满为患之下,有精力的公司先下手为强,派员昼夜值班铺席占地。北之丸公园位于市中,樱树遍植河畔,花技伸展其下。游人流连于明丽的“染井吉野”与妩媚的“枝垂樱”交织的花间通道,享受透着的淡淡幽香春光,在布景灯衬托下的煌煌花明,其幽玄景色更有一番韵味。年年岁岁,日本人对樱花的热情几近痴迷,赏樱是日本春天里的风物诗。

樱树属蔷薇科落叶乔木,一般是先开花后吐叶,花开五瓣,颜色多样,略放清香,经长期悉心改良,至今有400余种,俳寒樱、彼岸樱、垂枝樱、牡丹樱……还有种淡紫色、称为“杨贵妃”的樱,十分名贵。樱原生山岭,因其美后被移至田问、村落,农人尊为“谷之灵”,祭花神以祈丰收。进入中世纪武士社会后,赏樱由古朴的农耕仪式演变成风流花会,现今成了人们怡情养性、联络感情的习俗。福岛县三春町有株“瀑布樱”,岁岁生发,已历千年,绚丽非凡,观者如潮。樱树在日本不只种在田畔、校园,也植于墓地。民俗学者视其为送迎死灵的“出入口”和供养塔,赏樱则是与死者一年一度的“对话”。花开时节青年男女游乐于东京青山墓地观樱,好像不觉有何异常。

“若问大和心,朝阳底下山樱花”,江户时代学者本居宣长把朝阳下的山樱比做“大和心”。樱花年年飘落年年发,是日本人眼中生命复苏再生的象征。“山樱倩影萦怀梦,无限深情属此花”,日本人寄情于樱花,还因为它具有花开在万物生发之季的象征意义,春天是日本的学期之始,是年轻人步入社会的人生紧要时刻。樱花刹那间灿烂怒放,一压群芳;转眼间落尽芳菲,是它的无怨无悔。“山樱开又落,告我世无常”,文人墨客见此伤感,叹人生之短暂,羡宇宙之无穷。樱花的品性体现了日本人崇敬“佗、雅、寂、物之哀(自然伤感)”的美意识。

为体验“物之哀”的意境,我曾在日丽风和时登小船游于东京千乌渊下见识花的飞落。环视濠内。两岸夹樱,游船如织,有老幼男女同船游乐。“落花似有意,来去逐船流”,被风雨吹落的花瓣漂浮水上,船在条条花路中恣意往还,别有情趣。日本教育家新渡户稻造在他的名著《武士道》中,赞扬樱花的雅而不艳,略放清香,开时相偎,榭时齐落的品格,又对其易于凋落,一道香气随风消逝而声声咏叹。

京都御所古是天皇的居所,每到樱花时节,由政府管理的御所免费向游人开放数日。经过千年熏陶,培植出不少名品,印象最深的是那里的“枝垂樱”。高雅中透着贵族气。与之相比,有“日本第一”之誉的吉野樱更显清纯。奈良县吉野山的樱花自从被修验道的修行者敬为“神木”后,因许多信徒不断来这里捐献樱树而逐渐形成规模。“下千株”、“中千株”和“奥千株”,粉白色的樱花从山下到山顶漫山遍野次第绽放。远眺如油画家笔下的风景,那是流动中凝固的时空。(2005年4月)

P14-18

序言

这是一本介绍日本的图文集。作者孙东民先生是长期从事国际新闻报道的资深记者。他热爱新闻事业,撰写过大量的新闻报道与评论。多年常驻日本的经历,使他能从一个新闻记者的角度近距离观察日本社会。他怀着促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的愿望编写了《镜头中的日本》,这本采写记录于纪念中日恢复邦交35周年之际奉献给读者,内容真实客观,生动活泼,可读可信。

日本与中国隔海守望,有数千年友好的交往史。两国建交以来在各个领域里进行着广泛合作。2006年10月,安倍首相的“破冰之旅”打开了中日关系的僵局:温家宝总理2007年4月的“融冰之旅”中,两国就建立战略互惠关系的内涵和框架达成重要共识,恢复了中日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势头。全面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各项共识,认真培育政治互信,构筑战略互惠关系,使中日睦邻友好关系得到健康稳定发展,是在新形势下两国面临的共同课题。

中日友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发展中日世代睦邻是一个硬道理。中国和日本的经济规模现在已分别居于世界的第四位和第二位,在国际社会中承担着重大的责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需要以全球的视野,站在战略高度审视两国关系的重要性。《中日联合声明》等发展中日关系的三个重要文件是保证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指针。今天,健康向上的中日关系是两国人民数十年共同努力的结果,凝结着众多仁人志士的良知和心血。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间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所在。一切关心人民福祉和后代命运的人们都会珍惜并维护来之不易的中日睦邻关系,进一步共同奋斗,开辟未来,实现两国人民永远兼爱互利、世代友善的崇高理念。

信息化时代,图文并茂的图文集越来越受欢迎。以文释图,以图壮文,相得益彰。《镜头中的日本》就是图与文的结合。感谢孙东民先生付出的辛勤劳动,使读者从一幅幅真实照片和一篇篇背景文字中,可以领略岛国日本的美丽自然、社会风情、悠久历史与文化传统,感受到数千年的中日交流中发生的桩桩动人故事,深切理解两国人民追求睦邻友好的真情。

睦邻友好的基础是人民间的共同利益和相互了解。实现相互理解的途径是持续不断的交流。我深信,诚相交,善待人,兼相爱,交相利,相互理解,取长补短是构建和谐中日关系的保证。

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宋健

宋健

后记

记录瞬间(后记)

怀着友好睦邻的愿望,向读者呈上这本图文集。如书名所写,作者的初衷是想透过镜头,向读者展现一个真实的日本。

新闻报道职业虽然辛苦但却是令人向往。在我的新闻从业生涯中,“日本报道”占了重要部分。阅读“日本”这本书,报道“日本”这个题目,成了工作的日常。

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世界进入了“读图”的时代,文字报道与图片报道兼能成了对记者的自然要求。2002年值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报社领导支持我放下事务性工作再去日本常驻的请求。我珍惜这个机会,一开始就“有备”而去,这个“备”,就是打算是在文字报道之外,用镜头捕捉“等身大”的日本。

文字报道与图片报道各有所长,不能替代。但相对于文字,图片更为直观。日本人称照相为“写真”,意思是记录真实,拍摄的是真实的瞬间。用文字记录背景,用镜头记录瞬间,在完成文字报道的同时,也通过“写真”介绍日本——这一动力促使我成了抓拍的“发烧友”,阅读摄影杂志成为一种业余爱好。每当外出我都带上沉重的摄影包,有时徒步外出时干脆手持相机随时捕捉目标,采写中的劳累飞到九霄云外。我发现,不少平日里熟视无睹的事物其实都有意义,每一个景物、每一种表情都有语言,透过镜头看到的是一个五彩的世界。

这本图文集里的500余幅图片,是从1万多张照片中选择的,绝大部分都是最近几年在日本各地的采访中所拍,有少数属于十来年前拍的老照片,时间跨度历1/4世纪。在照片的选择过程中按不同内容作了梳理,我发现每张图片的后面都有故事,日本社会的、中日相交的,有的沉重,有的轻松,有的欢乐,有的悲情。在写作过程中,为了在内容上增加纵深感,我对选取的图片配写了背景解说,这又逼使我不得不去重新翻阅采写笔记和有关书籍,重温当时的场景。我得承认,局外人对日本的观察能接近真实,但不敢说绝对真实:景物是客观存在,但景物的选择与图片的取舍却包含着作者的意图。镜头能捕捉真实,但镜头也有变形:镜头能映出原色,反映到图片上也可能是更光艳的“记忆色”和“期待色”。这本图文集中选取的图片与撰写的文字既有客观描述,也有作者个人的观察与理解。

日本是价值多元的社会,观点、立场形形色色。对日本社会的解读当然要尽量避免以偏代全。记者扮演的角色是“桥梁”,作者虽然有近距离接触日本社会的体验,但仍然是“局外人”,活动的范围、接触的事物也是有限的。此书所介绍的只是日本社会的一个侧面,一种物象,一段场景,唯愿此书成为一块通向了解日本社会之路的小小路石。

作者

2007年秋于金台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