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意中编写的这本《来自火星的孩子(青春期完全教养手册)》透过37篇小故事,分享了孩子在成长中可能遇见的自我伤害、坚持做自己、期待被认同、渴望倾听、自律、压力应对与调适、面对死亡与生命、父母权、频繁搬家、梦想、同性恋、贫穷与自尊、偷窃、自我展现、青春情愫、自信建立、性好奇、尊重权利、婚前性行为、安亲班、不睡觉、目睹家暴、谈条件、宅男、独生子女、在外游荡、才艺班、面子、身体意象、感情忠诚、遭排挤、呛与态度、忧郁、拒绝、考试焦虑、宠物死亡、责骂、寄养儿童及同理心培养等,这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一定需要知道的关键信息。
考试一到,孩子就失眠;才小学六年级,就谈恋爱;在学校无故被同学排挤……这些令人头大的问题,父母只能用“倾听”、“了解”的方式吗?其实应对和处理的方式很多种,父母不该只局限在某种标准答案里。王意中编写的这本《来自火星的孩子(青春期完全教养手册)》提出了37个青春期教养问题,并提供了230种应对方式,呈现了无限量的教育思维。
孩子该学才艺吗
“理查德,妈妈发现星期六下午,我们还可以抽空去学乌克丽丽耶。只要搭地铁板南线,在忠孝敦化站下车,走一段路就到了。”
“妈妈,我能不能星期六在家休息啦!上午要去补围棋,现在下午又要去弹乌克丽丽,为什么要一直上课?我们班小剑周末都是出去玩耶。”理查德感到有些无奈。
“那可不可以在小提琴和乌克丽丽当中选一个就好?能不能不要两个都练?”
“理查德,你小提琴已经学了三年了,现在怎么可能停掉?”
“那不要乌克丽丽?”
“可是星期六下午我们现在是空着的啊!”
“拜托,为什么空着就不能在家休息或出去玩!我觉得我好像是机器人,都被设定好程序,时间到就启动。
“星期一晚上补英文,星期三下午练小提琴,星期四晚上还要学跆拳道,星期六上午下围棋,现在连下午都要来个乌克丽丽?
“我的妈妈咪呀,能不能让我喘口气?我都五年级了耶,功课一大堆,家教时间我都还没算进去。”
其实理查德并不排斥上才艺课,就像围棋能够让他学会缜密思考、步步为营。跆拳道也不错啦!难得在道馆里可以和小朋友厮杀、互踢,每回都玩得不亦乐乎。
但他自己知道,他没办法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就像练了三年的小提琴,虽然年年都有成果表演,但是每回只要时间一接近,理查德就会开始心悸、肠胃紊乱、猛拉肚子。这些往往成了他每年的噩梦,虽然妈妈总是以积极向上的态度表示:“理查德,一年一定会比一年好。你看,每年你都在进步,我们继续练下去。”其实,理查德有时真的很想大喊:“不然,妈妈换你来练!”
如果孩子在才艺班能够乐在其中、专注投入、从中习得才艺与获得成就感,这当然是最好的三赢,父母、孩子及才艺班共享荣耀。但如果这三者之间开始出现失衡,特别是在孩子这边发现有些倾斜,这就是这篇文章中所要谈的重点了。 上才艺班前的思考
孩子放学后,是否需要安排才艺班?这里有一件事需要思考:为什么我的孩子要走进才艺班。是大人的期待?孩子的兴趣?还是想给孩子一些激发才艺的机会?这一点,如果先确认,接下来再来看孩子学才艺这件事,就会比较清楚些。但请记得,是否进才艺班,并非仅是黑白二分的事。
时间的压力
才艺班的适度安排,在孩子的时间、体力,家长的经济可以负荷的情况下,彼此的压力自然能够维持在一个平衡点。可是,对于有些孩子来说,如果在每天放学的疲惫下,又被安排满满当当的才艺行程,这时,孩子身心是否能够调适,或许真的需要你的贴心关注。
没错,你可能像苹果手机般,是一位称职的专业秘书,能够将孩子的课业及才艺安排得淋漓尽致。但别忘了一件事,投注在其中的,可是孩子本身。关于多才多艺这件事,或许该听听他的声音。
一切为你好
施与受,在亲子之间总是容易失衡。“一切都是为你好”这句话,往往只听到一边的付出表白。但是如此的好,是否孩子都能感受到,是否愿意接受到,说真的,只有孩子自己知道。
“我又没有说要上小提琴!”“学一点儿音乐,一切都是为你好。”“妈妈,我为什么要上跆拳道?”“这样可以防身啊!现在学校坏孩子那么多,一切都是为你好。”“我不要学珠算,无聊死了!”“孩子,学习珠算,特别是心算,对你的专注力很有帮助的,一切都是为你好。”
写到这里,我想,细心的你应该可以感受到眼前孩子的无奈。“为什么都说一切为我好,但是我都没有感受到啊!”打开心门,听听孩子的呐喊吧!
谁来做决定
请提醒自己:学才艺、拿起小提琴的是孩子;比手画脚、摆出架势的也是孩子;算盘放左边,预备、开始,拨弄算盘珠子的还是孩子。所以,谁来做决定?倒不是孩子说了算,但也不应该你决定就对,孩子应该有属于他的选择权。 勉强学才艺,就怕坏了孩子的兴趣。谁来做决定?或许彼此说说对于接受才艺的想法与感觉,最后也许能够取得最佳的平衡。
才艺被看见
当孩子的才艺培训进行了一个段落,成果展现,往往是我们大人最爱的模式。无论是才艺班来展现教学成果,或是父母假以时日来验收成果,可以确认一件事,孩子的才艺即将被看见。
对于学有专精或段数升级的孩子来说,有时被看见,是一种鼓励、是一种自我努力的肯定。因此,对于才艺舞台的表演或试场的考验,也许比较容易充满期待。但对于才艺有待改善,或怯于在众人面前表现的孩子,这股压力是需要被同理的。
特别是,你我对于孩子的才艺又抱有着一份期许,希望他能够发光发亮时,更需要谨慎关注孩子的抗压反应与挫折忍受力。请提醒自己,关于才艺,请勿拔苗助长。
现实的安排
有时,父母选择让孩子上才艺班,多少也有些无奈。倒不是每个家长都期待孩子有朝一日能够大放光彩。但放学后,孩子何处去,就会成了一件需要思考的事。除了课辅安亲班,我们还有什么选择?
选择在家,时间久了,孩子可能会厌倦在书本、说故事、玩具、电视或计算机上打转而出门玩耍。如果家附近离山近、离水不远,旁边有田、公园或公共设施,也许还有出门轻旅行的机会。
那假如没有呢?或许才艺班就会成了你我的无奈选择。当然,孩子喜爱,经济许可,体力、时间也充裕,那么一切都好。当然,这些才艺,如果能够在家亲子共享同乐,那就更完美了。
P7-11
孩子的成长不再困惑
你与孩子正在编、导、演一部关于“成长”的多段式电影。
剧本,该怎么写?戏,要怎么演?如同多结局的脚本一样,有许多可能性的发展,这就看亲子之间如何共同在编、导、演之间,培养出默契并建立“心”关系。
随着孩子的成长,时光推演,父母与孩子相互抛出各种亲子主题或事件。彼此是否能够恰如其分地表现、精湛演出,这时身为资深演员的你是否能够敏感于眼前这位新生代演员,往往决定着这部成长电影是否够经典。
孩子的成长,总是弥漫着困惑。你我都很难预期,在成长的这段路途上,彼此会遇见什么风景。
有些成长的议题,虽然孩子无权决定,但是却可以自我改变剧本。例如双胞胎、独生子女、同性恋、特殊需求孩子或成为寄养儿童等。这些已被设定的成长元素,孩子本身无法改变,但并不表示孩子没有感觉或想法。剧情要怎么发展,对白要如何编写,孩子虽然带着困惑,但想要突破角色,往“做自己”的这个结局发展。
有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孩子,如同棋子一般,只能让父母摆布。这段剧情的发展,你总是看见孩子的压抑、委屈与无奈,心,就只能任由父母摆放。无论是频繁的搬家迁移、不安漂泊,或是安亲班与才艺班的亲子关系压缩,心,是否安顿,未知。
这部电影,中间穿插着数段的亲子角力。剧情的发展,将随着资深演员与新生代演员之间彼此的了解与功力,而呈现出不同的结局:有时,无人倾听、向外游荡;有时,自律与管教拔河拉扯;有时,亲子面对抗压与挫折;有时,梦想与自我期待被看见;有时,渴望权利与被尊重;有时,或来场一面倒的责骂管教,或老爱和你谈条件。
剧情时而延伸到令人难以面对的死亡、失落与悲伤,一段生命教育需要适时开启。成长困惑有时走到面对人际关系;有时,焦虑与忧郁的情绪双煞也悄悄粉墨登场。成长就是这么令人目不暇给。
当剧情进入到青春的风暴,这一段,往往是这部成长电影中,内容最高潮迭起、角色之间最具张力、剧情发展最难预料的时刻。爱恋的情愫加进来了,无论是青涩的爱恋、同性的恋情、感情的抉择等。性的元素比例也加重了,无论是性、道德与光盘,或总是让人难以启齿的婚前性行为等。其他还有如火暴青春的呛声,或让你无力的宅在家,或心灵困住的自我伤害等。
电影,继续发展着剧情,但你似乎无法预期什么情境会出现。故事还没有到结局。属于你与孩子之间合作的成长作品,在彼此的编、导、演上,仍然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在为孩子成长解惑的这项课题上,人人都爱喜剧,你呢?
在这本书中,如同前一部作品《孩子不敢说的40个成长困惑》,我再次透过37篇小故事,来分享孩子在成长中可能遇见的自我伤害、坚持做自己、期待被认同、渴望倾听、自律、压力应对与调适、面对死亡与生命、父母权、频繁搬家、梦想、同性恋、贫穷与自尊、偷窃、自我展现、青春情愫、自信建立、性好奇、尊重权利、婚前性行为、安亲班、不睡觉、目睹家暴、谈条件、宅男、独生子女、在外游荡、才艺班、面子、身体意象、感情忠诚、遭排挤、呛与态度、忧郁、拒绝、考试焦虑、宠物死亡、责骂、寄养儿童及同理心培养等,这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你一定需要知道的关键信息。
感谢宝瓶文化朱亚君社长兼总编辑的热情邀约,让自己再度透过文字,将这些年来在早期疗育、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父母亲职教养与校园心理咨询等临床实务,以对话范例与问题解决的方式,一起与读者分享孩子不敢说的成长困惑。期待通过阅读本书,与针对问题解决的执行,能让你与孩子找到亲子之间最佳的沟通与对话方式,让孩子的成长不再困惑。
谨将此书献给老妈、老婆与拥涵、翔立、涵立三好“米宝贝”。感谢我亲爱的家人在本书的书写期间,在兰阳平原上,无条件地陪伴、支持、鼓励、加油与耐心等候。最后,感谢在我生命中所接触过的所有孩子及大人,是你们让我的生命更丰富、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