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笔记》在俄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首次出版于1852年。作品描绘了19世纪40年代俄国的乡村生活。作者以简洁犀利的笔触,通过对地主和农民阶级的深入清醒的了解观察,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泛影响的人物形象,对那些生活在社会下层、命运多舛的人民寄予了无尽的怜悯与同情,展示了作者力求阐发农民纯洁的天性、人格的尊严以及崇高的人道主义的主题思想。本书成集出版后,被视为“一部点燃火种的书”,屠格涅夫也因此成为“反对农奴制度的热情支持者”。
本书是《猎人笔记》的缩写本,是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之一。
《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之作,在俄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猎人笔记》从一个猎人的角度出发,描绘了19世纪40年代俄国的乡村生活。它以反映农村生活的新角度和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给文学界带来了新鲜的空气,并以其细腻逼真的笔触再现了19世纪农奴制下的俄国农村风貌和世态人情。《猎人笔记》的问世标志着屠格涅夫的创作个性的形成和他的现实主义道路的开端。
在离我的领地大约十五俄里的一幢宅院,住着一个年轻的地主,他是我的老相识,是个退役的近卫军军官,他叫阿尔卡季·巴甫雷奇·宾诺奇金。
他的领地上有很多的野禽。他的庄园由法国建筑师设计建造,仆从穿的都是清一色英国式服装。他非常讲究膳食,待客很殷勤,虽然如此,人们仍不怎么喜欢到他家去做客。他是个通情达理的正派人,自然受过良好的教育,也任过公职,在上流社会厮混过,现在在经营产业,颇有建树。
这位阿尔卡季·巴甫雷奇,按他自己的评价是:为人严厉而又公正,关心下属的利益,就是处罚他们,也是为了他们的幸福,“对待他们必须像对待孩子一样”。在谈起这些时,他总是这样说:“他们都太愚昧了,亲爱的,必须想到这一点。”在遇到难免会不愉快的事情时,他总是尽量避免过激的暴烈举动,而是尽量平心静气地指着那个人说道:“我不是这样要求过吗,仁兄?”或者说:“你怎么啦?我的朋友,可要好好想想哟!”这时他只是轻轻地咬着牙齿,撇着嘴巴。
他个子不高,体态潇洒,容貌也不错,双手白嫩洁净,指甲也十分整齐。他那红润的嘴唇和脸颊显示着健康的气色。他笑声朗朗,那双有神的褐色眼睛总是和蔼地眯缝着。他穿着非常讲究,得体而时尚。他订阅法国的书刊、画册和报纸,然而并不怎么爱阅读,那本《永远流浪的犹太人》(法国著名作家欧仁·苏(1804—1857)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好容易才读完,玩纸牌倒是一个好手。概言之,阿尔卡季·巴甫雷奇算得上是我们省里最有教养的贵族,也是最令人羡慕的候选佳偶之一,上流社会的女士们都为他神魂颠倒,尤其迷恋他风流倜傥的风度。
他为人处世异常谨慎,就像猫一样小心。他有生以来,从不沾惹是非,虽然有机会也喜欢卖弄自己,欺凌怯弱的人。他特别讨厌跟不三不四的人交往,唯恐败坏自己的名声。可是在高兴的时候,他常常自称是伊壁鸿鲁(伊壁鸿鲁<公元前342一公元前270>古希腊哲学家,后人把他称为享乐主义的鼻祖)的崇拜者,虽然他对哲学素来没有好评,称之为德国学者的糊涂食粮,甚至还称之为妄语。他也爱好音乐,玩纸牌时常动情地轻声哼唱,《卢西河》(意大利作曲家多尼采蒂(1797—1848>的歌剧作品)和《松那蒲拉》(意大利作曲家贝里尼<1802—1835>的歌剧作品)也能哼唱一段,但不知为何总是用高音去唱,听起来有些刺耳。
每到冬天他都要去彼得堡。家里收拾得十分整洁,就连马车夫也深受他的影响,每天不但擦洗马轭、洗上衣,还主动地洗脸,阿尔卡季·巴甫雷奇家里的仆人们都有点儿愁眉苦脸。不过在我们的国家,你分不清谁是愁眉苦脸,谁是睡眼惺忪,因此也就没有人介意。
阿尔卡季·巴甫雷奇说话的语调既柔和又动听,抑扬顿挫,似乎每个字都很得意地从他那洒满香水的漂亮的小胡子中蹦出来。他还经常运用一些法语词汇,例如:“妙不可言。”“当然哕!”(这两处原文为法文。)由于这种种原因,我并不乐意去拜访他,如果不是他那儿有松鸡和鹧鸪的话,我也许根本不同他交往。在他家做客,你总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不安的感觉,即使周围一切都很舒适,也不会使你愉快!每天晚上,一个满头卷发的侍仆出现在你面前,他穿着一件带花纹扣子的浅蓝色外衣,低三下四地给你脱靴子的时候,你就会感到,这个苍白瘦弱的仆人突然换成一个颧骨极宽、鼻子特扁、身体强壮的小伙子。他刚被主人从田间叫了回来,不久前才赏给他的土布外衣已经有十多处绽裂了,你将会有说不出的高兴,即使让他脱靴子时有可能连你的小腿一起扯掉,你也情愿冒这个风险……
尽管我对阿尔卡季·巴甫雷奇没有好感,有一次,我却不得不在他家里住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吩咐车夫备好我的四轮马车,但是主人坚持要我吃过他的英国式早餐再离去,我只好尊重主人的意见。他便领我到他的书房,和茶一起端来的,还有肉饼、半生不熟的鸡蛋、奶油、蜂蜜、干酪等。两个戴着雪白手套的侍仆,肃立一旁,察言观色,殷勤地侍候着。我们坐在波斯式的长沙发上,阿尔卡季·巴甫雷奇穿着一条肥大的丝绸灯笼裤,黑色丝绒上衣,头上戴着一顶有蓝色流苏的菲斯卡帽,足蹬一双黄色的平底中国式拖鞋。他品着茶,脸上笑嘻嘻的,细细地欣赏着自己的指甲,吸着烟,腰部还靠了一个靠垫,总之,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饱饱地享用了早餐之后,他满足地给自己斟了杯红酒,把酒杯放到唇边,忽然皱起眉头。
“为什么没温壶酒呢?”他用十分刺耳的声音问其中一个侍仆。
那名侍仆着慌了,面色苍白地呆立着。
“伙计,我在问你呢!”阿尔卡季·巴甫雷奇又用平和的语气继续说,但是眼睛却死死地盯着他。
那个可怜的侍仆局促不安地站在那儿,拧着餐巾,一声不吭。阿尔卡季·巴甫雷奇低着头,蹙起眉头斜视了他一眼。
“请勿见怪,亲爱的朋友,”他忽然带着愉快的笑容说,同时亲切地用手捅了一下我的膝盖,然后又瞪了那个侍仆一眼。“去吧,你!”略顿了一下,他补充了这么一句,随后扬起眉毛,按了按铃。
接着进来一个又胖又黑的人,他一头乌发,低额头,眼泡浮肿。
“费多尔的事……去处理一下吧。”阿尔卡季·巴甫雷奇带着十分自制的神情小声地吩咐道。
“遵命。”那胖子答应一声就出去了。
“不坐了,”我答道,“我该走了。”
“老是打猎!唉,你们这些打猎迷呀!眼下您要去哪儿呢?”
“去四十多俄里外的里亚博去。”
P79-81
名师1+1导读方案
一、通过名著作品了解丰富的社会生活
文学作品反映了广阔的历史画面,展现了丰富的社会生活。阅读名著作品,要注意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1.了解作品中所展现的社会生活画面
文学作品往往通过设置重要的情景以及典型事例来反映社会问题,揭示出相关的社会本质。阅读名著,要注意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了解作品所反映出来的丰富的社会内容。
2.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文学作品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时也饱含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体现出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评价和态度。阅读名著时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把握人物形象的塑造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评价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学会分析品评人物形象是阅读名著作品能力的体现。阅读名著作品,要抓住人物形象进行解读,深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加深对作品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理解。
1.人物形象的主要性格
塑造人物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点就是看人物是否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一个能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形象必定是具有某些不可替代性,是具有其他人物所没有的个性特征的形象。
2.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文学总是要反映生活的复杂性,人物的刻画也是如此。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不仅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也具有人性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三、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
语言的成功运用是文学作品成熟的标志,对文学作品的把握和理解是阅读能力的一种重要体现。把握名著作品的语言可以感受作者个性化的语言特色,可以领会作者复杂的情感和独到的感受。
四、体会其他艺术特色
情节叙述的技巧、情景交融的运用、结构的安排等等都可以增添文学作品的亮点,甚至可以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所以在把握文学语言之外还要注意体会其他的一些艺术特色。